很多人都以為杜甫故居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諸不知杜甫真正的祖籍是在河南,河南鞏義的故居才是真正的杜甫故居。
小時候學杜甫的詩,只知道杜甫一生曲折坎坷,窮困潦倒,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大詩人,就先入為主覺得杜甫乃平民百姓出身,現在才知道杜甫也是貴族官宦出身,甚至比現在的大多數官二代出身還要顯赫。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朝杜甫的祖上有十一代都是做官,曾做過刺史,太守等高官,一直到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還做著鞏縣縣令,連杜甫的妻子楊婉也是皇室宗親。從杜甫小時候居住的地方看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及,絕對稱得上「豪宅」。這裡要說的就不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河南鞏義還有一個杜甫故居吧。
鞏義是詩聖杜甫的故鄉,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詩人高尚的性情,詩人在長大後的顛沛生活之中還寫下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來表達他對故鄉的思念與深情。鞏義杜甫故裡景區內主體建築均為唐代風格,以木質結構為主體,以紅色為基調,配以灰色頂瓦,整體樣式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古色古香,韻味十足。
杜甫草堂在成都西門外浣花溪畔,是杜甫在成都的故居。但是他原籍是河南。杜甫故居是杜甫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進入故居大門內,正中是詩聖大道。大道的盡頭是杜甫的畫像,高大壯觀。只見他一手自然下垂,一手緊握書卷,畫像的正前方是一本厚厚的書卷,讓人忍不住去想書卷裡面是不是記載著他的詩歌、他的足跡、他的生平。
詩聖堂正殿安放杜甫漢白玉像,整尊坐像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玉質優良無瑕疵,坐像高3米,寬1.7米,由西安美院沈琍教授雕刻而成的。杜公祠的祭祀廳供奉杜甫歷代祖先牌位,兩側牆壁懸掛不同版本杜公木刻畫像,是杜氏後人祭祖的地方。這裡的房子,既追求宮殿的建築特點,又講究園林藝術的特色。在廂房簷下,掛著一面面各色旗子,上面寫的都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名句,多數遊客都能耳熟能詳;廂房內,有的是蠟像展示,有的是動態畫面出現,每一篇佳作背後的故事。
瞻雪閣裡存有杜甫故裡模型,根據明清時期的文獻記載,杜甫故裡由前街、下院臨街房、上院住宅房、花園讀書院等幾部分組成。杜甫故裡模型正是依據明清時期記載製作。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杜甫的出身有多顯赫了,妥妥的富二代,也不止富二代了。
杜甫故裡背靠筆架山,筆架山三峰並立,形狀酷似古代文人墨客所用的筆架,故名筆架山。當初的筆架山酷似高山的"山"字,中峰非常突出,明顯高於兩邊。經過千百年的風雨,滄桑巨變,筆架山已失去原有的雄偉和壯觀,在筆架山山後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圓形土坑,一年四季土壤非常溼潤,傳說是杜甫當年墨硯作詩的硯臺池。筆架山下就是杜甫誕生的地方—杜甫誕生窯,當年郭沫若親書「杜甫誕生窖」和「杜甫故裡紀念館」。
杜甫於唐代宗大曆五年在湖南與世長辭,享年58歲。當時家貧無力歸葬,暫葬在湖南省千江縣南15公理的小田村。43年後,唐憲宗元和八年,其孫杜嗣業尊先人囑託,將杜甫靈柩歸葬在故鄉鞏義市康店的邙山嶺上,其子宗文、宗武陪葬墓側,就是現在的「聖人三冢『』。
還有上院,壯遊園,三友堂,懷鄉院等等就不一一介紹了。如今人們都只知道成都的杜甫草堂,卻忘了鞏義的杜甫故居。
歡迎喜歡的朋友留下你們的印記,點讚,評論,收藏,轉發都可以。關注叮噹,跟我一起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