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關於孝道的10句名言!忠孝是立身之本!

2020-12-15 賞聯讀史

百善孝為先,關於孝道的10句名言!忠孝是立身之本。

1. 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禮記·內則第十二》

孝順的子女,贍養父母,能夠使得父母從內心感到快樂,他們不會違背父母的意願,想盡辦法讓父母賞心悅目,會安排舒適的住處讓父母就寢。

2. 詩書是覺世之師,忠孝是立身之本。——元·秦簡夫《東堂老》。

熟讀經書是觀察世事的老師,忠孝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所在。

3. 天高不能壓太陽,兒大不能壓爹娘。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兒女再大,也不能欺壓爹娘。

4. 從命不岔,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禮記·坊記第三十》

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要有不樂意或者埋怨的表情;父母有過要和顏悅色地勸諫,如果不聽,也不能發脾氣,要反覆勸諫,永不言敗;侍奉父母累了也不能怨恨,這就是孝了。

5.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禮記·祭義第二十四》

將孝道至於天地之間,天地之間便會充滿。將孝道推廣到四海,四海便會被填塞。將孝道推行後世,後世就會每時每刻都去奉行。

6. 屋前簷頭水,點點入舊窩。

比喻後來人也會沿著前人的腳步走下去。譬如晚輩對長輩不孝,晚輩的子孫也會同樣對待他。

7.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開宗明義》。

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的,長大成年之後就應當終於國家,最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業。

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是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不能夠回報春天陽光一樣的母愛呢?

9.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堂上二位父母便是世間的真正活佛,孝順父母,比求神拜佛更有實際意義。

10.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

身為子女者,自己的身體毛髮、肌膚等都是父母給予的,大家必須好好地珍惜,儘量避免任何毀傷,這才是行孝盡孝的開始。

相關焦點

  • 百善孝為先!關於孝道的10句名言,不可不知!
    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孝道」,中國古代把孝看作百善之首,在漢代,一個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薦去當官的,這叫「舉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漢代皇帝的諡號中就都有一個「孝」字,比如我們熟悉的漢武帝,就是「漢孝武帝」。
  • 關於誠信的10句經典名言,士之立身,忠信為本!
    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沒有誠信,人就不能在社會上光明磊落地生存下去。誠信是一種敢於負責的基本品行,也是與人交往的基本道德。1.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周易·乾·文言》。說的話應當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2.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春秋·老聃《道德經》。但凡輕易許諾他人的人,一定是缺乏誠信的。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 百善孝為先——53度孝道貴賓用酒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將孝敬長輩作為考核一個人的重要指標。  孝道貴賓用酒瓶體採用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經典的瓶型,暗金色的瓶貼與外包裝交相呼應,大氣穩重;瓶蓋上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專用的五星標圖案,瓶口處還有其專用防偽標貼;孝道貴賓用酒酒盒包裝集合了傳統內涵與現代形式之美
  • 「百善孝為先」,下一句講的什麼?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中國社會有許多的優良傳統,它們就像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遠的地方,在仁義禮智信之上,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品格,那就是「孝」,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國人最大的感情基調,更是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成為人們信奉的準則,那麼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呢?又為何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 10條仁義忠孝名言警句: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華民族崇尚祖輩傳承理念。主要是對父母、長輩之「孝」,強調長幼有序。一、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出自明朝《增廣賢文》。各種罪惡之中以放縱為首,各種行為當中以孝道為先。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選自《論語》。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三、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出自桓寬《鹽鐵論·孝養》。孝敬長輩需要的是質樸實在的作為,實實在在的敬意與愛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
  • 百善孝為先,中匯愛五福為你領航
    百善孝為先,中匯愛五福為你領航 2018年10月10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泱泱華夏五千年,百善孝為先,「孝」乃中國傳統文化之核心,為孝者,得天下。
  • 百善孝為先 心存感激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不能等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兒女們已長大,父母還健在,請抓緊每一分一秒去孝敬父母!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幹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
  • 百善孝為先?古代這位家喻戶曉的孝子,卻是魯迅先生的童年噩夢
    清代著作《圍爐夜話》提到「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從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孝道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古人郭守正為了讓後人崇尚孝道特意編著了《二十四孝圖》,到了近代這本《二十四孝圖》卻是魯迅先生的童年噩夢,這是為何呢?
  • 金瀅坤:唐代童蒙的孝道教育
    「孝」是儒家道德倫理的基礎,無論是居「四德」之首的「仁」,還是作為「五倫」之大節的「忠」,究其根源,都發自人們對父母的天然之愛——孝,正所謂「立愛自親始」,「孝悌」乃「為仁之本」。中國人極為重視人的教化與教養,特別強調童蒙教育在人的成長和修養中「正本清源」的重要位置,即所謂「蒙以養正」。因此,在傳統社會中,孝道教育成為童蒙教育的主要內容。
  • 學佛起手式,百善孝為先
    筆者幸而三得,又幸得遇念佛了生死之淨土法門。是以備感榮幸,備加珍惜!雖然!亦不能免經聲佛號裡頭虛渡光陰之憾。何則!學佛念佛不得力也!今晨讀《印光師法文鈔》行文至:佛教以孝為本論。生大感慨,是以摘錄其文,借花獻佛,與來者共勉。原文: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故儒之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孝心、孝敬以及孝道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
    人們常說,忠孝不能兩全;忠孝傳家久,仁義繼世長。可見,把在家事親盡孝和在朝對皇上盡忠相提並論,孝在封建社會是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標準。所以說,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孝不只是表現在事親的行為上,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孝心,心中常駐父母。孝心則表現為孝順和孝敬,孝順則是事親盡孝要順從父母的意願,而肆意妄為,違背父母的願望,是不孝的。
  • 讀經明義丨《孝經》:忠孝並舉 心懷天下
    《孝經》「忠孝並舉「,弘揚了孝道的積極價值,塑造了中國人心懷天下的性格與胸襟。一部兩三千字左右的《孝經》,對中國文化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究其大旨,我們認為其積極意義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弘揚了孝道的積極價值這是對普通百姓最重要的。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認為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與基礎,這種思想的源頭,是從儒家思想中間來的。
  • 廣東省資訊|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韶關泓瑞茶業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韶關泓瑞茶業「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泓瑞茶業開了已經有10年了,林海東是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人,他和老父親一起照看這家店鋪,老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兒子陪伴,過得非常幸福滿足。為尊重老人家,所以沒有照片。林海東喜歡喝紅茶,他是喜歡不斷學習的人,「活到老,學到老」,在茶葉方面,他也有著自己的執著與追求,給茶店取的名字很有深意,「瑞」是自己兒子的名,「泓」則是深而廣之意,寓意有深度、有廣度,真是充滿了詩意的遠見。
  • 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價值
    孝道文化的內涵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贍養老人,為父母長輩養老送終等等。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人際道德關係。在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以孝道為核心的尊老養老道德觀念,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 10句勵志奮鬥名言,總有一句讓你鬥志昂揚!
    10句勵志奮鬥名言,總有一句讓你鬥志昂揚。1.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出自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花隱私祝》。在這世上本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功,只是怕立志不夠堅定,不能夠堅持到底。男兒立身須自強。出自李頎《緩歌行》。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自立自強。4.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出自清·山陰金先生《格言聯璧》。做事情應當依靠著自立自強的精神,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真心實意的去努力奮鬥,永不停息。5.
  • 中西文化:對「孝道」有不同理解
    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可見,孝道文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如今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發展,孝道文化在中西兩處似乎還是保持著本土特色,堅持著自己對孝道文化的堅持。但老者卻再三央求,賠錢可以,保單則免之。因為老人的兩個兒子實屬"不肖",否則老人也不會獨自出門。如果讓保險公司知道老人出了車禍,汽車肯定開不了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美國不少。許多華人老者抱怨兒女掙錢雖不少,但卻未主動送過一分錢,沒盡贍養義務。中國有句俗話,百善孝為先。不過似乎出生在美國的ABC腦子裡都缺少這根弦。子女如此行徑,在華人中間就是不"孝"。
  • 忠孝名言篇
    我國一直是崇尚孝道,百行孝為先。現收錄一些孝道名言。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意思就是:事奉先人,當思孝順;接待臣下,當思恭敬。子曰: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遊問道:什麼是孝道?孔子說道:現在的孝道好多人都說是能夠贍養就是了。相對於犬馬家禽來說也是得到了贍養,如果贍養者心裡沒有尊重和贍養,那何贍養動物家禽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我們在孝順父母長輩的時候不僅僅是要供其吃住,更要從心底去尊重他們,在精神上關愛他們才是孝敬。
  • 《孝經》八大經典名言警句,將孝道傳承下去!
    由於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倫理關係,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一、禮者,敬而已矣。解讀: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一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 兩位國父談忠孝:把忠孝講到極點,國家自然強盛
    儒家十三經的第一經 -- 《孝經》云: 「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具有 核心 的地位和作用。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 「孝」字。「孝」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 善愛 和禮敬。
  • 百善孝為先|歷史上的四大孝子個個孝感天地,當今還有這樣孝子嗎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基石,當人們談論起什麼是中國人的時候,謙遜有禮、熱愛和平、尊師重道、孝順父母,這些都是無法避開的話題,可見不論是外國人還是在中國人的眼中,這些特點匯集起來的形象就是中國人的形象,那麼何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