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孤傲之美
八大山人的作品中,處處隱藏著清高孤傲之美,這是他的性格使然。就拿他畫中的魚來說吧,八大山人畫中的魚常作仰視,眼睛常畫有硬硬的方形,那黑黑的瞳孔有力地點在眼眶的上方,恨恨地翻著白眼望著青天,冷冷逼人,有無可名狀的孤傲之氣。
有人說他的魚是「張口無聲瞪眼魚」。更為有意思的是,他不為清貧苦惱,畫魚解讒,畫魚解愁,實足一個風流名士的派頭,他有一首詩《題畫魚》:「夜窗賓主話,秋浦鱅魚肥,配飲無錢買,思將畫換歸。」 在他80歲的時候,畫了一幅《鯔魚圖》,畫中只畫了一尾魚,別無圖景,書題「鯔魚付廚」。
他不願用畫換魚,更不願用畫賣錢,來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他畫魚是為了擺脫現實的貧困,追求超脫世俗的快樂。他畫中的小鳥,有的低著頭,翻著白眼,一種逼視;有的側著頭,瞟著眼睛,一種傲視;有的直梗著脖子,半閉著眼睛,一種蔑視;有的抬著頭,瞪著雙眼,一種怒視;有的縮著脖子,閉目養神,全然漠視;有的只顧自己梳理羽毛,則是地道的目中無人,這些孤傲的神情,一般的文人畫家的筆下是沒有的。
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在中國繪畫史上,倪雲林、石濤、八大山人可謂三位具有獨創意義的大家,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以精純的技法為基礎,以哲學的智慧來作畫,以視覺語言表現對人生、歷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一人的風味又有不同,雲林的藝術妙在冷,石濤的藝術妙在狂,八大的藝術則妙在孤。
八大繪畫中有一種孤危的意識、孤獨的精神、孤往的情懷。八大將「孤」由個人的生命體驗上升到對人的類存在物命運的思考。他的孤獨體現的是獨立不羈的透脫情懷,獨立不傾的生命尊嚴,獨與宇宙相往來的超越精神。八大藝術中體現的孤獨精神,是中國傳統藝術最為閃光的部分之一。
八大藝術這種孤獨感與禪宗有關。八大自成年之後便遁跡佛門,依佛門達三十多年。晚年他離開佛門,但心念仍在佛中,佛教思想仍是其思想主流。作為一位曹洞宗的信仰者,八大藝術的孤獨精神打下了深深的禪家的烙印。禪給了八大山人獨特的智慧,他畢生用藝術的語言來表現它。
畫家要告訴你,這是多麼孤獨的世界:空空如也,孤獨無依;色正空茫,幽絕冷逸。
——朱良志
作品欣賞
八大山人的作品近些年深受市場追捧,價格節節攀升,你我早已買不起,但以八大山人水墨畫製作的客廳掛畫,滿滿的「清高孤傲」之美,買得起!
朱耷(譜名朱統,釋名傳綮,1626年-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 他能詩文,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山水師法董其昌,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主要作品有《山青水碧鳥語花香》《鷺石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