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奶茶深受現代年輕人的喜愛,尤其是學生和一些上班族。因此,太多人都想在奶茶店上賺一筆,導致滿大街都有奶茶店。但是我們知道想要在奶茶店中脫穎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無論做任何行業,都需要消費者的支撐。尤其是一些餐飲行業,必須要能夠鎖定消費者,並且讓他們成為你這裡的常客才能盈利 。
據有關數據研究調查顯示,三天的同樣路線就可以改變一個消費者的流程地圖,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到你這裡來連續消費三次,就意味著它能夠成為你的核心用戶,同時另一調查顯示,21天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鎖定客戶,就必須從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開始,那麼,如何才能讓消費者順著老闆自己的流程路線來走呢?讓他們成為從熟悉到忠誠於你的長期客戶呢?那我們就要從他們真正的需求開始考慮。
我們知道人都是有情感的動物,千萬年來,無論人如何進化,亙古不變的就是人類的內心,只要抓住人們的情緒和想法,那麼我們就能夠從他們的情緒想法出發,從而找出它們的真正需求,找到痛點,那麼就意味著我們有了一個能夠先入為主的能力,通過他們的痛點,從而設計和打造我們的營銷方案。
相信「免費」這兩個字一定是現代人最喜歡的,到超市免費品嘗生鮮,水果、麵包,我們可以發現,一般擺在明面上的這些是試吃品都會被顧客們搶得精光,但是銷量也並沒有隨之上升,這是因為在超市這種複雜化產品的地方,單靠簡單的免費試吃,是不能夠吸引人們購買這種非剛需物品的。一般非剛需物品,無論是你打折還是降價,都不會有太大的引流,因為人們反而會覺得你的產品是不是有了問題,是不是快要到保質期所以才要打折。但是剛需物品,比如大米,蔬菜這些,如果你打折的話,會發現馬上被一搶而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大量的人來購買,這是因為產品的特性不同,所以我們需要根據產品的特性和需求方向來做不同的策略。
奶茶市場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市場,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品牌加盟商店,你說他是一個網紅經濟也行,傳統經濟模式也行,因為奶茶市場已經成熟了,競爭自然十分激烈,所以消費市場非常大,大家都想來從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奶茶店的生意更多的做的是一個營銷,做的就是一個噱頭,大部分奶茶店的味道和價格其實也就那樣,根本不會讓我們形成特別大的對比,只能靠營銷包裝來做手段。
我今天分享的奶茶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23歲創業大學生,貸款自己做的奶茶店,生生從快要關門到月賺10萬以上,而這家奶茶店還就是小巷子裡見到的那種普普通通的奶茶店。
【1】案例背景
奶茶店的老闆姓張,張老闆把他的店開在一個小巷子裡,位置不怎麼好,平時人流量也不是太多,因為地段差,所以像這種地方,生意按理來說是不好做的,張老闆也開始擔心這個問題,所以店開了一段時間後,他就想著做個促銷,吸引一下客源,於是,他就給大家賣奶茶便宜個一兩塊,可是這樣做了,效果依然不是很好。
為什麼做促銷生意還是不好呢?我在這裡跟大家講一下,對張老闆來說,便宜的一兩塊錢,對於他是獲客成本。店的地理位置不好,他願意付出額外的兩塊錢來吸引客人到店裡消費,這兩塊錢對於消費者而言,就是降低了它的購買成本,但是成為了張老闆的獲客成本,張老闆覺得自己便宜兩塊錢後,就會提高消費者的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就是在消費者的眼中,你的奶茶本來值10塊錢,但是現在你只賣八塊錢,消費者省了兩塊錢,那這兩塊錢就是消費者覺得自己佔便宜的地方,就是他的剩餘,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如今的社會,兩塊錢的優惠根本就沒有辦法達成一個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也就是說,張老闆的獲客成本與消費者的購買期望沒有達成平衡,兩塊錢不足以打動消費者,所以就算做足了促銷,生意也不好。
我們想想,生意不好就促銷不斷給客戶好處,這肯定沒錯。但是,張老闆失敗的原因在於給出的優惠並不足夠大。讓我們回想一下贈品模型的原理,贈品模型的核心是藉助了所送贈品,轉移了主營產品的注意力,所以說,送出去的贈品的價值一定要很大,來起到轉移顧客對產品的注意力。
那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加大優惠的力度。在我們的幫助下,張老闆換了一個方式,月盈利十萬以上,年收入達到100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