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春天
阿索拉毅,男,彝族,1979年出生於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現居峨邊。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一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理論評論家班)學員。先後在《詩歌月刊》、《中國詩歌》、《作品》、《新大陸》、《星星》、《文藝報》、《民族文學》等發表詩文作品50萬字。主編《中國彝族現代詩全集1980-2012》上下卷、《中國彝族當代詩歌大系》四卷、《為了不曾忘卻的紀念》,執行主編《中國當代百名彝族女詩人詩選》上下卷、《火把魂》、《當代彝族女性小說選》、《當代彝族女性散文選》、《當代彝族女性詩歌選》,與水落木沙聯合主編《峨邊彝族農俗影像志》,與馬黑吃吉聯合主編《中國彝族當代母語詩歌大系》上下卷,與劉存榮聯合主編《金山呤·彝山情》,特約編輯《彝詩鑑》詩歌年選,出版詩集《詭異的虎詞》,編著《彝族詩歌發展概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讀本·彝族文學》、《峨邊掌故》、《峨邊往事》,參與編著《峨邊彝族志》。系紀實文學《太陽照進「無人村」》中的主人公。
崔燕方,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登封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登封市朗誦協會會長。
一
黑蒙蒙、陰蒙蒙、森蒙蒙
祖神們沉睡醒來後發現天空飄來群怒的雲
他們看見宇宙混沌不堪,他們要把瘴氣取掉
眾神們利索地拿起笨重的板斧把陰暗狠劈
輕雲往天上躥奔成為天空
重雲往下面掉落成為土地①
天地萬物在雲霧神秘莫測的分裂中誕生
日月星辰在眾神夢幻希冀神奇中孵出
經過億萬年物種的延續、發展和進化
垂手可得醞釀的暴風雨就要徐徐降臨
展示在我們體內的生理器官通體發達
而革莫阿侖②鑄造的掃帚閃著雷電光芒
洪水滔天的故事③淹沒在刀鋒冰冷的傷口
雪子十二支的傳說④支撐著創世神話
呼日喚月⑤的遠古神績雕刻在殘垣斷壁
「現代史詩衝破重重黑暗的牢籠降臨人間。」
①彝族創世史詩《阿細的先基》曾有這樣的記載:遠古的時候,沒有天和地,後來輕雲飛上去,就變成了天;重雲落下來,就變成了地。《西南彝志》《勒俄特依》《宇宙人文論》《彝族源流》《查姆》等也有類似記載。
②革莫阿侖:彝族神話中的工匠神,傳說中他鑄造出九把銅掃帚和鐵掃帚,用來打掃天空和大地。
③洪水滔天的故事:彝族創世史詩《查姆》《阿細的先基》《梅葛》《勒俄特依》等都記載有遠古時曾有一次洪水滔天的傳說。
④雪子十二支的傳說:彝族創世史詩《俄尼特依》裡說雪族子孫十二支。其中有血的六子,即蛙、蛇、鷹、熊、狗、阿妞居子;無血的六子,即黑頭草、楊樹、杉樹、菖蒲、水筋草、青藤。
⑤呼日喚月:傳說中彝族的遠古英雄神人支格阿魯射日射月之後,天上唯一的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躲著不敢出來,最後巴克阿扎以雞冠當契約,金針做賠禮才把日月喚出來。
二
浮誇的詞語併入神殿是無法想像的白痴
偽造的事實經歷著經驗重複輪迴的考驗
語言在殺人,血光在啟示,烏鴉在叫喚
夢想在延續,炊煙在升起,石磨在旋轉
一切的懷疑都被釘上原罪的恥辱
一切的正確都被烙上謬誤的結晶
而烏茨裡娜①在雪原盡頭一個人梳妝打扮
石爾俄特②⑤在遺失的紀年尋找著人類最初
的父親,天畢章目③騎著通靈的大象隱匿在
文字神聖的居所,武姆勒娃④在人間尋找著
傳宗接代的人種,如最初的神話開闢古人
原始的智慧,如最後的夢想撕碎沒有未來
的下場——這絕對是天神慧眼的選擇
而我將神話高高舞動,而我將夢想低低放下
可蘇尼⑤頭上的巫光都跟隨魔咒歸隱消失了嗎
可畢摩⑥羊皮袋裡的經書被老鼠咬破缺口了嗎
①烏茨裡娜:彝族傳說雪族十二子後,石姆額幾有了一個雪族時代,雪族時代產生了吾則阿斯,吾則阿斯後經過了十一代,烏茨裡娜出生。烏茨裡娜是人類的祖母,系前猿人類。烏茨裡娜後再經過了十九代進化,才進入了類人猿時代,即阿牛居日時代。
②石爾俄特:彝族傳說石爾俄特生活在生子不見父的時代,他是彝族第一個想要找到自己父親的人。
③天畢章目:傳說中神界的畢摩,麋鹿是他的羊羔,羚羊是他的牛群,大象是他的馱馬,孔雀是他的雞仔。
④武姆勒娃:彝族創世史詩《梅葛》記載,洪水來臨的前夕,武姆勒娃受天神之命到人間尋找人種,見學博若有五個兒子、一個姑娘,就變成熊,翻了五兄弟耕的田。五兄弟下扣子捉住熊,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對熊很兇,只有小弟弟心地善良,給熊解扣鬆綁。熊為了報答老五,在預告洪水將至的消息時,叫四個哥哥打金、銀、銅、鐵柜子避水,給了老五三顆葫蘆籽,讓他回去種上,等葫蘆結得像囤子一樣大,就與妹妹一起住進葫蘆避洪水,餓了就吃葫蘆籽。洪水過後,老五和妹妹倖存下來。天神讓兄妹二人成親,可妹妹怎麼也不答應。後來,「屬狗那一天,哥哥河頭洗身子,屬豬那一天,妹妹河尾捧水吃」,妹妹一月吃一次,吃了九個月才懷孕,卻生下個怪葫蘆,她心中害怕,就將葫蘆丟進河裡。後來,天神請兔子、老鷹和蝦子撈出葫蘆,天神打開葫蘆,從中走出漢、傣、彝、傈僳、苗、藏、白、回等九個民族的人。
⑤蘇尼:是一種地位低於畢摩的巫師,又稱「蘇額」「蘇耶」「錫別」。蘇尼只跳神禳鬼。主要巫術有捉鬼、趕鬼、招魂等三種。蘇尼的傳承一般是某人得病而被認為蘇尼神附體,經過畢摩或老蘇尼指點教授而成為蘇尼的。
⑥畢摩: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為「念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佔卜等;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技、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的各個方面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三
我的昨天是古老的月亮,我的臉龐刻滿皺紋
我的今天是年輕的太陽,我的頭頂長滿杉樹
不願讓嫵媚的妖精在夜色的星輝下爭風吃醋
不願讓廣闊的高原在彩雲底狂吹迷離的沙風
依次捧起先祖在分支儀式上擺滿的九十九碗烈酒
試問我在前世背叛過我的鼻祖嗎
反問我在今生棄絕過我的宗族嗎
而高聳入雲的洛尼山①像鍍了一層神性的霞光
圖騰的光輝啊照耀著彝人從天而降
一群群的黑鷹就從這裡起飛,一群群的黑鷹
密密麻麻。「九十九條犛牛衝破時間的阻截。」
分支,分支,黑族的戰士走向大地的四方
黑族的鷹旗插在九十九座冷峻的山峰高高飄揚
黑族的刀劍插滿敵人心臟,悲痛留給對手
但一路奏響的凱歌成為招魂場上的回家指南
但一路經歷的險惡成為族人永遠寶貴的財富
①洛尼山:彝族的發祥地,又稱「洛尼白」「洛尼本」「洛祖業」「羅尼山」等。彝族人都認為他們是彝族再生始祖篤慕及其六子武、乍、糯、恆、布、默的後代,彝族典籍記載彝族六祖在洛尼山分支,然後向不同的方向遷徙,形成了今天的彝族分布區。關於六祖分支和洛尼山的記載,可見於彝族典籍《指路經》中。
四
天菩薩①無懼高昂的長空獵鷹;天菩薩無視
螻蟻耳畔的風聲。千百年來,天菩薩是
彝族男人靈魂固定的居所,它象徵一片
莊嚴的聖地,一條原始的河流,一句神秘
的咒語,一道閃電雷光,一種不為人知的
精神信仰充塞在黑鷹的夢幻泡影裡飛翔
飛翔,天菩薩在大地之上自由自在地飛翔
飛翔,天菩薩在海洋深處自得其樂地飛翔
但我的天菩薩沒有一顆菩薩心腸,沒有一點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慈大悲,反而走進
酒池肉林,忘記祖先口耳相傳授意的神聖使命
反而在眾目睽睽之下剃度為僧,走進文化的
死胡同,走進歷史狹隘的關口,越走越遠
這不是一個人的迷失,這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迷失
我沒有錯,你沒有錯,他沒有錯,在冷漠的
雪原盡頭大家都為自己的清白而沾沾自喜
①天菩薩:彝族男子的「天菩薩」髮型,是原始宗教的產物。在一個彝族男子的一生中,「天菩薩」髮型要經歷幾次變化。小孩和未婚男子,在頭頂蓄一撮長發,彝語稱「如比」,是男魂居住的地方。結婚後的男子,請人在頭頂梳辮子,辮子較短小,盤於頭上,稱「如且」。男人死時,如有子女,則把頭頂頭髮打成尖狀物形,稱「天菩薩」。而今,一般人不分階段,把彝族男子髮型統稱「天菩薩」。「天菩薩」在彝族男子看來是非常神聖的。過去,在涼山有的地方,如果曲諾、阿加和呷西等級的人觸犯了黑彝(諾夥)的「天菩薩」,要罰馬一匹、豬羊一對、酒十斤,並向被觸犯者賠禮。由此可見,作為男魂的象徵,彝族男子頭上的「天菩薩」是非常神聖且不可侵犯的。
五
何時我失去神賜的通靈術,接著又失去懸念的
神秘性?何時淚水模糊雙眼,秋葉飄落枯萎
我在懷疑著我的智慧。我在質疑著我的行為
彝人把古猿①當作人祖,而古猿的祖先又是誰
我在水晶迷宮裡探求終極答案,卻換來天神
懲罰的怒斥。我在遠古典藏的秘籍探索古猿進化
的依據,卻得到一枚失去母愛的雪花哭喪的臉
到底我的尋找是否有意,魔鬼已在商議暴動
到底我的背叛是否堅決,鬼怪已在抗拒暴力
呼啦啦,呼啦啦,狂風暴雨頃刻注滿雌雄山河
此時一座雌山講述著蘇尼敲響的羊皮鼓,傾聽
古猿竊竊私語,一條雄河錄製畢摩搖響的
銅鈴與猿類的通話聲音。「磁場閃動著光焰。」
而我的答案是無解,我的追求是鮮血,我的
痛苦是無言,我的憤怒是拳頭,我的眼裡只有
老虎吃掉的紅色太陽高掛在夢囈騰飛的雲端
①古猿:彝族成書於上千年前的《創世志(阿赫希尼摩)》認為人是猿猴變來的。其他彝族古經如《勒俄特依》等也認為人是猿猴變來的。
六
改姓乘舟①的傳說還未遙遠,白豆換婚的故事還未
失傳,而雁氏之女阿芝姑娘遠嫁雪山已成定局
洛戈阿和②製作的首飾受到眾神的喜歡已經公布
阿莫惹古③雄鷹們的披氈像理亂的思緒墜落深淵
這是一個既往不咎的事實,這是一個家族的錯判
而我已習慣成為一隻冷血動物,習慣對
一切的一切投上冷冷的一票,殺人不眨眼的一票
可家族的榮譽,民族的興衰,寰宇的輪迴
統統在一個失去水分的蕎粑上掌控著機動能力
掌控著一個時代前進的步伐,掌控著人類從
獨眼、直眼時代過渡到正常的橫眼人④時代
而螞蟻咬斷通往石姆額哈⑤的天梯,嫉妒剪斷
支格阿魯⑥神馬飛翔的翅膀,森林裡的動物們
爭先恐後喝上致啞的聖液,老鼠啃食運氣
的經書,烏鴉飛進災難的家門,毒蛇咬緊
慌裡慌張的意亂情迷,白雀報上來自天庭的喜訊
①改姓乘舟:據傳但兵石爾的族姓是阿莫斯都,在河上撐船當艄公。他把逃生的奴隸撐過河,讓奴隸逃脫了主子的追捕。他把有難的人都渡過了河,過河的人都得到了幸福。碰上不認識的人,只要他們說自己是阿莫斯都家的,他就把他們撐過河。因此,彝族有諺語:「人都變成了斯都,樹都變成了嘎爾。」
②洛戈阿和:遠古的時候,人們不用金銀,只用植物和獸骨做裝飾,有金銀以後,人們只用金銀做幣使,不用金銀做首飾。洛戈阿和出世後,他把金銀打造成各種各樣的飾品,有的鑲在婦女的頭帕上,有的戴在姑娘的耳朵上,有的戴在姑娘的手腕上。此後,金銀才開始被用作飾品進行較大規模的打造。據傳製作首飾是由洛戈阿和發明的。
③阿莫惹古:彝族的一個家支名稱,意為「阿莫九子」。阿莫斯都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④橫眼人:彝族傳世史詩《查姆》裡曾記載洪水泛濫之前,人類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時代是獨眼睛的「拉爹」時代,第二時代是直眼睛的「拉拖」時代,第三時代是橫眼睛的「拉你」時代。最後發展到彝族的祖先阿普杜拉這一代。
⑤石姆額哈:指上界或神界。
⑥支格阿魯:傳說他是龍年龍月龍日龍方出生,生下的第一夜他不願吃母乳,第二夜他不願母親抱,第三夜他不願穿母衣。蒲莫列衣把他扔進山溝裡,山溝裡有蛟龍,支格阿魯見到蛟龍就不哭又不鬧了。他白天龍巖上玩,晚上龍巖上住,渴了喝的是龍巖的奶,餓了吃的是龍巖的食,冷了穿的是龍巖的衣。支格阿魯一歲就玩箭,身披神甲冑,騎的是神馬駒,喚的是神獵犬。支格阿魯從小有志向,要為人類做好事。
七
選擇含沙射影拐入好,還是選擇單刀赴宴直入
好?這種兩難選擇時常痛苦地折磨得我心力交瘁
並讓我的胸口常有一股澀苦味鹹的血腥味
而終年奔波在羊腸小道的背夫被冰雪融化後
凝固,扛著鋤耙的耕耘者勞動了一生
功成退居。山上的夜鶯總比太陽起得早
在二十五度日光燈微弱的撫耀下,我的筆尖
不由自主地和純白的紙面沆瀣一氣呼籲毀滅
我真的做出了無法原諒的事嗎?我可原諒了你們
我理應受到雷公雷母的懲罰嗎?我已受過冷遇
變態的夾擊。委屈的淚眼讓格茲①天神不忍回頭
委屈的淚眼是對弱者的嘲笑,磨利的彎刀是對
強權的反抗。而壕溝因見不慣人類兄弟的悲慘
把幸福化作水灑向人間的每個角落。「被雨滴
浸溼的地方叫幸福。」可我即將起錨遠航時
錯領了女人獻媚的眼神,錯會了男人久藏的陰謀
①格茲:彝族創世史詩《梅葛》裡說,天地是由格茲天神的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造的。造好後進行打雷試天時,天震裂開了,地震裂了洞,他們又用雲彩補天,地衣葉子去補地。天地補好後,見還在搖晃,格茲天神又叫子女提了3000萬公魚來撐地角,700萬母魚來撐地邊。當天地剛產生時,天地間的萬物又是虎屍所化,虎的「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虎鬚做陽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雲彩,虎氣變霧氣,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變大江,小腸變成河,虎皮做地皮,排骨做道路,硬毛變樹林,軟毛變成草」,從此地上才有了萬物。
八
這十六行的詩體直叫人以身相許,休做扭轉
本來在枯寂的心房我已提前預存了多個問題
巴望著早一日解決早一日鬆懈防衛。姿勢耀炫
彩尾的富貴錦雞卻滿面淚水跪倒在我的公正前
狀告金毛獅王侵犯荒年叢林生存法則,誣陷
糜爛的蠔油沒有等值的天平,高貴的人根本不懂
什麼叫沿街乞討的責難。該出手時應及時
出手,(退路已被地獄的守衛者持斧死死關緊)
輕輕地取下一片儲存有遠古信息的密碼銅片
虔徒般神聖地誦:「明察秋毫的萬神之主啊!
請你用審判光明的勇氣再度站起來……」
霎時間,以大地為背景的帷幕開出無與倫比的紅花
靜若止水的天空響動鬼魂陰森復仇的緊急訊號
昌爾木呷①騙術通過網絡平臺在眾神的眼皮下傳播
而我卻在未明了的時空裡失去了神賜的呼風喚雨
尋找族性的歸途失去了回歸故居的坐標和堅強意志
①昌爾木呷:傳說中一個騙術高明的人。有一天,昌爾木呷想吃雞肉,他給諾夥說,新槍要用雞的油搽,槍才亮晃晃,諾夥信以為真,就叫昌爾木呷逮只肥公雞來殺。又一天,有人找昌爾木呷打賭,說他能不能將他家的豬騙來吃了。回到家中時,昌爾木呷捂著肚子在地上打滾,父親以為他肚子痛,找來畢摩,用那隻肥豬給昌爾木呷治病。還有一天,碰上背水的表妹,表妹說他最愛騙人,今天騙騙她怎麼樣。昌爾木呷說:「你抬頭看天上,太陽、月亮要打仗,我哪有時間去騙你。」表妹抬頭望天,背上的水潑了自己一身。一天,他碰上一個土司,土司說:「昌爾木呷,你今天騙騙我?」昌爾木呷說:「我騙人的道具放在家裡沒帶來,我怎麼騙你,改天吧。」土司說:「我就要你今天騙我。」木呷說:「土司的話我不能不聽,那就把你的馬借給我,我回去拿騙具。」土司信以為真,就把自己的馬讓給了昌爾木呷。昌爾木呷騎上馬,對土司說:「謝謝你送我一匹馬!」說完,他一溜煙地跑回去了。
九
理解萬歲的論調像過期作廢的愛情船票,穿越
山區的水利渠道像沉睡壓驚的巨龍,源源不斷
吸引著遠方而來的賓朋好友和盲目的罪孽
時間的拘留讓閃爍的文明軌跡在談笑中灰飛煙滅
膚淺的觀點受到重用並關押在囚車裡遣返
割掉睪丸的公豬被灌輸張揚血緣的線裝家譜
「幽靈們在祖屋裡呼天喊地時,我又是怎樣
踏陷深不見底的誤區,拼寫詆毀的誹謗。」
記得每一片朦朧的月光我都忘情地吻過;記得
每一滴放芒的珠液我都放心地飲過;記得每天
我都抽力倥傯地寫詩,(眼眶已凹陷如地洞)
而這所有悲壯豪邁的動作沒有達到無限私慾
泛濫的要求,更別說達到神無量寬宏的期望
「心有多狠,削出來的竹片有多亮。」
不堪目睹的眼災,想也別夢的眼災,一把
手術刀把成熟的莊稼通過整形術大面積毀容
十
「沒有了神,信仰也是一種空談發黴的錯誤。」
在這人間煙火不滅的大渡河畔,彝人世居的
村寨,嫋嫋青煙隨上天的風勢升入天堂
暮色中憂傷的笛音幻入神靈的曠野之穴,公牛
肚子在依子埡口①緊貼母牛喘著遊絲般的粗氣
「詩集。詩集。詩集。詩集。」
誘惑的魔力沿自那滑落言妙的歷史胴體。百合的
睫毛洩露縷縷芳香的體溫,奶酪濺滿了沙礫
黑石群,黑血光,黑雪原,黑族類
拿走剛至閃亮的流星,伸手必捉的未了心願將
化為永恆飄浮的夢境,心靈準備又一次受傷
遠方,從神加爵封位的欲望的河流經過時透報
連眾仙之王涅依倮佐頗②也別想施展法術和它接近
而我因之常常顛沛和流離失所,完全是故鄉的
蕎地一年比一年減少收成,被寵愛有加的梅花鹿
掛在獵人的槍口,生命之舟正駛向解脫的彼岸
①依子埡口: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暴發後,支格阿魯開始用神棒槌給人修打土地。打一片山丘草地給人放牧,打一片山坡給人種地,打一片平壩給人種田。打著,打著,支格阿魯修打完了大涼山的土地後,來到了依子埡口,正準備修打小涼山能執裡哈(佳支依達勒烏境內)土地。突然,傳來了其母去世的消息。支格阿魯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說:「我為人類造福修打土地,上天卻和我作對,沒能讓我的媽媽多活一天,偏偏在我修打土地時去世,最後一眼都沒能見到。」一氣之下,他無意中把那修打土地的神棒槌丟向能執裡哈,土地一下子就凹了下去,成了一個大槽。後來,支格阿魯為了表示對上天的抗議和對能執裡哈人民的歉意,把自己媽媽的遺體埋葬在了依子埡口山上。據聞,其母墳的位置今天依然還在。
②涅依倮佐頗:彝族創世史詩《查姆》記載,遠古的時候,世上只有一團混沌不清的霧,分不出白天黑夜,也分不出天地,「時昏時暗多變幻,時清時濁年復年」。眾神之王涅儂倮佐頗召集眾神商議,「要安排日月星辰,要鑄就宇宙山川,要造天造地」。龍王羅阿瑪在太空種了一棵娑羅樹,樹上開白花,這就是月亮;神王的長子撒賽薩若埃在一千重天上種了一棵娑羅樹,樹上開紅花,這就是太陽;神王的次子涅儂撒薩歇在太空,撒上星辰……有了日月星辰,「霧變氣育萬物」,才出現了篾帽樣的天、簸箕樣的地。神王之幼子涅濱矮又造出大海、河川、湖泊、清泉……龍王羅阿瑪又到月亮上找來穀子、苞谷、蕎子、洋芋種子,又灑下傾盆大雨把平原大地衝成峻岭、深箐、丘陵、河灘;水王羅塔紀則養起了魚蝦。從此,世界有了山脈河流,有了高山平地,有了草木種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太陽不亮了,月亮不明了,群神又派羅塔紀姑娘挑水上天,擦洗太陽、月亮和星星,分清了晝夜,分清了四季。
以「對句法」融入16行詩體
——薦讀現代史詩《星圖》
張嘉諺
華語詩界近年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是當今「彝族現代詩群的造山運動」。種族史詩《星圖》此現代彝詩群實力詩人阿索拉毅所作(收入詩集《詭異的虎詞》) 。其飽滿內涵,可見發星、孫守紅等人淋漓盡致的掘發闡釋。筆者從中竟然「發現」《星圖》提供了一種長詩寫作的標範。所謂標範,是指將「對句法」運用於「16行體」,提供了現代長詩寫作又一種可取的示範標記。本文試從《星圖》的句式與體式著眼其詩句以對句法取勝,詩體以16行顯優。揭示其詩法與詩語取向的藝術方式,或許對當代華語詩不無啟示。
A、詩句組織以「對句法」取勝
所謂「取勝」,是說阿詩(阿索拉毅之詩,下同) 運用「對句法」相當嫻熟,有熟而生巧,巧而致勝之意;所謂」對句法」,是指句子與句子的兩兩相對,如阿詩如下詩句:
為人類的前途憂心忡忡
為社會的黑暗搖旗吶喊(《致彝山詩神們》)
這是一群口出狂言把太陽攬在手上的頑皮之徒
這是一群把語言做利器族性做資本的酒肉分子(《彝族現代詩群》)
長詩《星圖》的詩句組織「對句法」,具體表現為或以一對一:
發明在牛糞上摧殘鮮花,破壞在花鹿上點擊黑痣
我問了太陽問月亮,我問了大山問河流
始終沒有一樣聖物顯示上蒼的啟示
始終沒有一隻老虎認識宇宙的奧妙
誰也無法否認沒有英雄的年代他就是英雄
誰也無法否定沒有傳奇的人生他就是傳奇
——或長或短的句式,每個詞語的詞性對應也較為規範;這種單句與單句之對,是與對仗句法最相近的也是最為標準的對句法。問題就在這裡,俗眼低手可能會樂此不疲,標準對句一旦層出不窮,就成了套式,讓人一見即知,再見生厭。對於任何標準,高手會本能的警覺,阿詩正是這樣:
作為天神最初的代言者,詩國最後的建立者
在對句之前,安上「作為」二字,打破齊整句式的呆滯感;又如:
我並不企望什麼!也並不發放什麼
——「我」與「也」對,詞性並不合,卻對得自然順口。如此鍊句得法,值得點讚。
是我充耳不聞嗎?!是我置若罔聞嗎
啊,不不,我聽見一棵樹苗撲撲發芽的聲響
聽見一隻翱翔藍天的雄鷹響徹雲霄的嘶嘯聲
幾乎全是對句,前一對句之詞性並不嚴格對應,緊接著的兩個長句雖字數不等,加上標點,上下兩句照樣整齊相對,依然是對句;但我們會感覺,上下兩句的節奏感可就不相對了,這豈不丟失了這節詩的對句效應? 不,恰恰因為節奏感的不對應使詩句的韻律有了變化,打破了「頓數的均齊」造成的死板,這一收束性的對句反而使靈氣得以舒展——這是以增加或減少詞語造成了似對也不對,似不對也對的錯綜感,散發的節奏打破上列對句詞語總是每每相對的僵板;從而產生了活潑的語感效應,且使得句法搖曳多姿。顯示了現代詩特具的音樂感。又如:
萬能的太陽神啊!……
給我的詩篇許以聖神的光環,
給我的靈魂許以白塔的暗影。
此刻起我就是你在人間的替身。
——這是以富於韻律感的散句,上下夾住中間的整齊對句,散放與齊整交錯魚貫而下,情緒流動自然,句法別具匠心,極富音樂感。往往,阿詩則在同一詩句之內再作小單位的對句:_
可高高在上的大涼山啊,你是否知道我此時迷茫的心境
已跨過多少偉岸的山巒,已催燃多少朦朧的燭火
——此為句內對句;句內對句又有變化,或化一為三,以一對多,如:
揚起塵埃在無邊的壩場共同豪飲一萬斤苞谷酒
以摔跤定勝負,以酒量定輸贏,以碰碗做言和
突破雙句對的定格式思維,—句內以三句相對破格,顯示了「對句法」的姿態橫生。
詞語的末日,詩歌的世紀,魔鬼的天堂
我一次次地讓巫性的漢字叩醒著我個性倔強的天空
我一次次地讓神創的彝字與我醒來的思想漸行漸遠
——以長對句應對短對句,上句「叩醒著我個性倔強的天空」與下句」與我醒來的思想漸行漸遠」,雖字數相等,字詞性對應並不嚴格;這就在對應中包含了不對應;統觀這三句,卻是短與長相對,一與多相對,同句之內又有對應與不對應的變化,可見對句法在現代詩中的靈活多姿:
我是這片荒漠裡最後的顏色嗎?我是這片繼承裡
最後的滅亡嗎?我是這個母體裡畸形的胎兒嗎
我似乎蒼老了許多,又似乎青春了許多
「詩人啊,十年磨一劍,再十年你要幹什麼?」
——這節詩句依然在整齊中求變化,前面三長句緊接兩短句,分別看都是對句, 三長句與兩短句相對時,不僅作了疑問句與似乎是肯定句的處理,又將長對句的中間一句折斷,最後以情思洋溢的散句收束;如此長短句交錯對散句織合的玩法,將情意表達得起伏跌宕;整體讀來流暢不澀,卻打破了對句滑向呆板。
《星圖》最後一節, 阿詩再一次展示了他運用對句法的駕輕就熟,乃至出神入化——
憤怒的嚎叫破入時間的秘道,黑色的彝風怒掃
赤光的阻擋。「伏羲陰陽八卦的村莊忽隱忽亮。」
可我從統治一切的諸神中神思人類涅槃的盡頭
可我從駕馭一切的規律裡沉思彝人存在的命運
先將下一對句斷開,在打破整齊樣式時保留著情緒與音韻的和諧。結尾兩對句節律舒緩,情思兼具哲思,令人遐思不已。但在此對句中,詩人卻不失時機地插入一個散句——「伏羲陰陽八卦的村莊忽隱忽亮。」巧妙地破除了對句體容易溜滑的套路———真巧思慧手也。
長詩《星圖》表現「對句法」的藝術魅力,有如下特點與啟示:
1、《星圖》的藝術表現在於:對句不礙其情思,情思無礙用對句,相得益彰;可謂外形不礙內質,內容藉助了形式,有似如虎添翼。
2、對句法的「節奏感」與生俱來,與現代自由詩寫產生的「韻律感」,既穿插亦並列,組隊有序,織合自然。讀來情思洶湧而又韻調獨特。
3、區別於古典詩格律對偶法的精緻與白話詩文對仗句的相對拘泥,「對句法」顯得既整飭又活潑。在續脈承傳中顯發了現代詩寫的創造性。
4、《星圖》表現的音樂性品質,在當代華語詩中並不多見。面對口語詩潮直、白、實、淡、俗、亂、散的陣陣聒噪,如此令人欣悅的音樂性——當今詩界似乎久違了!
5、古典詩講究詩感的音樂性,值得我們致敬!華語當代詩返顧此「詩統」資源,可返本開新,重振活力。
筆者就「對句法」詢問作者。問答如下:
老象:「對句法」算不上你的首創,但我注意到,《星圖》中的「對句」形成規模,自具特色。我有如下之問:
1)你寫作《星圖》時是怎樣想到大量採用對句的?
2)你可從什麼詩人或什麼詩作中獲得啟發?
3)彝族古代詩歌中有類似對句麼?可否舉例表明;
4)你在現代詩中使用對句時有些什麼體會?
阿索拉毅:我無心之中運用的對句,可能更多來源於彝族傳統文化:
1、彝族人許多的人生格言,或諺語,生活感悟,彝族稱之為「爾比爾吉」,非常精煉,閃爍智慧的光芒;
2、彝族古代大詩者布阿洪曾經對詩體與詩骨要求:「詩骨要很壯,詩體要很強。」 「所以詩當中,詩體和詩骨,必須要一致,必須要相依。」「有智者為賢,無知者為愚。談起有智者,日寫百樣詩,月有千詩出,天地任馳騁;年寫十卷書,一生百卷本,千詩萬句出,詩採何繽紛。生兒如有智,百卷書中滾;生女如有智,萬卷詩中行。」這是一段談「對句」非常恰當的詩學經驗。
以上可能是我對句再創造的基礎。我的體會是:
1。運用對句體可以強化詩歌語言的對比感、差異性,這在我抒寫《彝族現代詩群》時也有體現;
2、在現代詩中使用「對句」,可以讓讀者迅速進入作者創造的語言迷宮之中,迅速進入澎湃洶湧的詩歌漩渦裡;
3、讀我的詩不用看注釋,跟著詩歌的感覺走,跟著語言的河流走,不用去想太多,讀《星圖》需要一口氣讀完。這樣才能感受到本詩的詩歌氣場。去當語言的俘奴。
B、詩體選擇以16行顯優
一個作品給人的印象,首先是語言,其次是形式。對於詩這種玩物,暫不說玩語言,形式亦大可一玩!詩之表現的形式姿態,就是「詩體」。
把握詩體,可由外到內,漸次察看其動態結構及各種本體要素之成份組織,如何作「精、異、舞、匿」的四字遊戲——說白了,以一個「玩」字去讀詩!——如何「玩」,當然其中有許多講究。這就是老象此生一再與詩打交道,終於領悟所得的字詩學讀詩方法論。
B1、詩體之實質
現代華語新詩史,大致為兩種體式——自由體與格律體的演繹。
初期白話詩拉開了自由體白話詩的閘門:從早期郭沫若、蔣光慈及其創造社的浪漫派詩風直至而今的口語詩潮,可謂脈流不止不息,自由體為新詩的主導性詩體,這似乎已成不少詩人與詩論家的共識。
現代白話詩新格律試驗,新月派成為先驅,產生了經典傳世之作。但其追求的「音頓、音步」 過於偏重外在性音樂感,」建築美」偏向豆腐乾式的表象,是否過於拘泥於外部形式使之難以為繼? 隨後被艾青領銜的自由體中斷;連戴望舒也從《雨巷》式的格律寫作轉向選擇了自由體,寫出《我的記憶》《獄中題壁》等傑作;後來何其芳等人再倡導新詩格律,其四行體、六行體,信天遊式兩行體等,不像新月派那麼僵硬;還有賀敬之改造馬雅可夫斯基的樓梯格式,使其句式較為整齊,應該說這些半格律詩體於上世紀50—70年代,也曾相對穩定地流行30餘年;其間亦有自由體穿插交匯。直到朦朧詩崛起,重新使自由體主領詩流,並通過口語寫作引潮泛濫至今……
而今,自由體成為主導性詩體似乎已無疑義,但40年中,新格律詩體仍然忽現忽隱;例如「汪國真現象」,就是一次新格律詩體引人注目的亮相。不管怎麼批評汪詩,其詩集印數(加上盜版)突破千萬,受眾影響的廣泛,似乎表明新詩格律自有其潛在需求。究其實質:在於有人追求體貌整潔衣裝規範,即如詩寫「選擇格律」一樣,詩體整潔規範,也會助力一首詩的成功。故而自由體之外,選擇較為整齊有序的4、6、8、10、14、16行詩體,當無可非議。
B2、選擇的依據
那麼,阿詩寫作《星圖》時,為何獨選「16行詩體」?依據是什麼呢?
作者告訴我:他曾被龐培一首十六行長詩高超的語言魔力所吸引,也有意嘗試用16行詩體表現地域性的彝族式意象。
就現代新詩的體式而言,16行詩體已經顯得相對穩定;老象當另文論及此現代短詩寫作成熟的體式結晶。許多高手如黃翔、吳若海、夢亦非在詩寫時尋求稱手的體式,不約而同也選用16行詩體。在每個詩人筆下,16行體顯化各有不同;吳若海長詩《音樂的身體》以16行抒情,尤其在句式句型上極盡變化多端;《星圖》通體以16行組件自具一格,如阿詩所言:「這16行的詩體直叫人以身相許」。其詩顯現的千種風情,當是詩人以16行詩體駕馭對句法的嘔心瀝血!
B3、顯優之表現
現代長詩之「優」怎麼看?因涉及因素較多,目前尚無共認。長詩多長才算合式?就很難定論。有滴詩人情氣特別飽滿,如道輝詩寫《大呢喃頌》竟然突破萬行;情緒短促的,只怕寫上百行也吃力!但不顧雅俗共賞與老少皆宜的成規,現代新詩包括許多長詩寫作一意孤行, 早已遠離一般讀者;特評者亦須「研讀」,才能順利進入;面對當今人們忙忙碌碌爭分奪秒的生活情境,讀現代長詩未必是輕鬆的選擇。對應不同接受對象,長詩文本關鍵是要人讀,而且能夠讀下去,最好能讀得津津有味。這是現代長詩最理想的標準:本文不過略作提示,詳細討論的,我推薦詩學理論家陳仲義先生的近期大著《現代詩:接受響應論》;對於現代詩的寫作取向,讀讀當大有裨益。
阿詩之《星圖》1584行,似乎並不算很長,可也不算短哦。那麼,《星圖》的可讀性、有效性如何?論者在此不作明確斷論,略談個人閱讀體會吧。
《星圖》採取16行體式作為長篇體制的基件模塊;一共99詩節,作為一部種族史詩規整有序的總體建構;其內涵的鬱鬱蔥蔥藉助了隊列式整齊推進的編排,情思洶湧澎湃而能自如收放,內容一氣呵成豐實飽滿,結構氣勢恢宏嚴整統一而不顯打造的匠心;既是有序的混然一體,又便於分開各別研讀。詩中的歷史、現實、古典、現代、神話、歌謠、傳說、紀實……種種人、事、物、景象態紛至沓來;幻感豐瞻多彩,令人嘆為觀止。
論者之所以推舉阿詩之《星圖》,是其立場堅定地承傳種族精神文化的詩文流脈,有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使命意向,其創作衝勁足以灌醉他的詩性胸襟,湧現出如彝鄉大渡河一般的氣象:驚濤擊岸卷堆雪、滾滾滔滔歌舞來……
長詩《星圖》的藝術形式採取了「16行詩體」,便如防洪設置的層層堤壩,再是暴怒狂奔的詩情、詩意,種種飛馳變幻的奇觀想像,也被迫納入每節16行的分段景觀,可任人從容欣賞。而「對句詩法」,則如同不失精美雕飾的匹配鞍蹬,穩穩地操控著一腔情氣放縱無羈的奔馳。這便是《星圖》之為彝族現代史詩成功的秘密:詩性藝術的文本既醉人又醒眼,可讓人反覆一讀再讀,初讀最好一氣呵成感受整體,繼讀便可隨時駐足,賞玩重點景區;多讀即可細加捉摸句式乃至注釋,品味琢磨種種對應……《星圖》之文本映照著詩人洶湧狂暴又注意節制的書寫心態,遙相呼應了尼採揭示的古希臘藝術氣象:酒神的狂躁與日神的清明。這也是我閱讀了許多現代16行體長詩之後,在詩藝表現上推舉阿詩《星圖》的原因。
總而言之,阿詩運用16行詩體及對句法的嫻熟,在承繼本族詩統中表現出轉換自如的創造性。即越過「照續式」低級層面,以「創續思維」進入承傳性轉化與創新式再造。《星圖》內蘊的藝術優勢,有望開啟更加多樣的現代詩寫泉脈,一種全新的現代詩統流向:更加廣闊、更加深遠……
20201019即興初稿
20201130審理修訂
感謝老象先生為我們推薦一位彝族青年詩人,阿索拉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也是一位難得的彝族詩歌研究者。他傾心創作的長詩《星圖》,共99節,每節16行,共1584行,讓我們感到了史詩的光芒與震撼。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於原始宗教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的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難怪彝族還是一個詩歌的民族。據不完全統計,彝族已出版或編印成冊的史詩有50多部、民間敘事長詩有一百多部,這在世界各民族中也是不多見的。活躍在當代詩壇的彝族詩人有一大批,其中我們熟悉的有吉狄馬加、周發星、沙馬、吉木狼格等等。
《星圖》收入阿索拉毅詩集《詭異的虎詞》,融彝族神話傳說民族風情與現代生存體悟為一體,是彝族史詩的當代版,具有獨特的歷史與審美價值。周發星、孫守紅等有專文評說。詩評家老象發現《星圖》一種長詩寫作的標範,「對句法」運用於「16行體」,提供了現代長詩寫作又一種可取的示範標記。
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於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