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疫情,我們都欠東北人一個熱搜

2020-12-16 騰訊網

最近武漢疫情猖獗,各省市派出醫療隊伍支援,類似的新聞每天都有不少,我以為自己已經習以為常了。

但2月8號元宵節,一條熱搜把我看哭了。

2月8號晚上,遼寧省再派1000人的醫療隊伍馳援武漢,這已經是遼寧派出的第四支醫療隊了,截至到2月9號,遼寧總共馳援武漢醫護人員1382人,居東北三省首位。

1000多人,對於抑制武漢的疫情也許只是杯水車薪。

但對於遼寧這個人口總共才4100萬的省份,真的是傾城相助。

他們把當地最好的醫院裡,最好的醫生,都送去武漢。

連自己醫院的院長,都送去了雷神山。

以至於大連全市醫院的門診都關了,只留下急診接待治療。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經典的故事,同樣是幫助別人,有的人有十塊錢,他可能會捐出一塊。而有的人,可能他東拼西湊也只能湊出一塊錢,但他願意全部給你,分文不留。

在這次馳援中,東北就是後者。

雖然總被人說窮,經濟落後,但關鍵時刻,共和國長子一腔肝膽,永遠赤誠。

如果不是因為元宵節晚上的熱搜,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注意到,在這次疫情馳援的隊伍中,還有東北這樣默默無聞,埋頭做事的省份。

除了遼寧馳援的1382人以外,吉林省馳援武漢686人,黑龍江省馳援353人,東北三省共計馳援武漢2340人。

東北不光送了自己最精銳的醫療團隊去,還賣力的為武漢運去了前線急需的醫療設備和原料。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在網上求購口罩生產線的中國石油嗎?他生產的熔噴無紡布——聚丙烯,是N95口罩和一次性防護服的主要生產原料。

為了保證生產原料不缺貨,不斷貨。

大年三十,本該喜迎春節和家人團聚的日子,大連中石油的工人自發自願回到工作崗位,加班加點生產口罩原料。

這幫熱心腸的東北人,向全國人民保證,生產原料不斷貨、不漲價。

而他們從大年三十開始加班,甚至都沒時間回一趟家。

還有吉林石化電石廠,平時生產鹽酸為主,次氯酸鈉(消毒水原料)只是他們平時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每個月30噸左右的產出,完全自產自用。

但得知全國急需消毒水,電石廠愣是快速攻堅克難,月增產消毒水原料100噸馳援全國。

還有東北人都熟知的哈藥,在人日官宣雙黃連可能對疫情有抑制作用後,作為雙黃連的知名生產藥廠,哈藥受到了鋪天蓋地的猜忌和質疑。

但它沒有出來喊委屈,因為深知有更艱巨的使命在擔負。

這次疫情中,哈藥馳援武漢的醫療物資高達一個億!在全國醫藥企業中都屬於佼佼者。

捐完款還不夠,2月2日哈藥又默默捐了657萬,累計1335件救援藥品,其中阿莫西林膠囊,鹽酸氨溴索口服液都是前線急需的藥品。

但你可能不知道,捐款捐藥如此「大手大腳」的哈藥,19年的淨利潤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8%到90%。

重壓之下,還能捐出巨額物資。「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為誰的號召,這是東北一家老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心。

而這次疫情中,像這樣的東北企業不在少數。

東北方大集團捐了2億,飛鶴捐款1億,鞍鋼集團捐款3000萬,一汽集團捐款1700萬,哈藥陸續1億的醫療物資、吉林巨峰生化捐了400噸酒精,長春修正捐款1000萬,大連大商集團6000萬,大連石化捐了救護車,東軟捐了價值2700萬的CT……

明明經濟最差,做慈善卻最慷慨。

這也許是對東北企業,東北人最好的註腳。

但作為共和國長子,東北一直沒有忘卻國家賦予他的使命。

國家在百廢待興之際,1953年「一五計劃」在東北播下了重工業的種子。

東北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開出我國第一輛自主生產的汽車。

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成為我國第一個製造工具機的工廠。

鞍山鋼鐵公司,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成為我國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

位於黑龍江的大慶油田,更因為千千萬萬王進喜一般的「鐵人精神」為人熟知。

只是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快了。曾經以工業為中心的經濟格局,逐漸向第三產業以及沿海發達城市轉移。

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國力的助推器,逐漸完成了它的使命,功成身退的同時,不可避免的經濟逐漸衰落。

但身為長子,它從未忘卻身上肩負的使命。

08年地震,四川全省斷糧,中央緊急調控,全國都沒有糧食,是黑龍江打開糧倉,災後三天就免費送了2460噸優質大米馳援四川。

10年西南五省大旱全部斷糧,又是黑龍江農墾捐了10506噸精質大米給四川。

這回武漢疫情,黑龍江又送了60噸大米過去,遼寧也二話不說先送130噸大白菜,20噸茄子。

贊東北一句「長子情懷,忠誠擔當」不為過。

但這樣的東北,也讓人心疼。

這些年東北人在外的名聲,確實被妖魔化不少。

喊麥、快手、土味視頻。成為東北人身上甩不掉的標籤。

要說全國被放地圖炮最多的省份,東北三省一個都跑不了。

雖然東北人天生好客爽朗,但被針對時也會受傷。

你說東北人粗魯,庸俗、混黑幫。

但真正的東北,不是這樣的。

這次疫情,最早的吹哨人之一,李文亮醫生,是東北人。

捐款1.5個億的快手網紅辛有志,也是東北人。

這回馳援武漢,整體接手雷神山的還是東北人!

就連快手上的東北人,也不曾因為自身力量的卑微,面對疫情不作為。

雖說是肺炎無情,卻可以在疫情中看清許多人的真情。

這一次東北老鐵的表現,真的讓人刮目相看,也足夠讓一些人羞愧。

長子情懷,忠誠擔當!

這一次,東北值得一個熱搜!

小樓,心理學作家,關注家庭心理、女性自我成長,著有書籍《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榮獲中國出版協會「百部家庭教育指導讀物」獎。和小樓一起學習心理學,解讀人心迷局,發掘內在力量,活出美麗通透的人生。微博@在這裡小樓和你聊天

相關焦點

  • 這次疫情全國欠東北一個熱搜?真沒想紅,只求別再黑俺們了
    離別時還飄著雪花,凱旋時桃花都開了他們這一回來,上億東北人總算把心放肚子裡了。國外疫情這麼複雜,備不住還得靠這些「香餑餑」救命呢!這次疫情,東北三省共派出醫護人員近5000人,佔全國各省市馳援湖北醫療隊人員總數的將近12%,而東北三省總人數僅為全國的百分之七多一點,三省GDP更是僅僅佔到全國的5%。其中,光遼寧就派出2045人,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三,前兩位是廣東和江蘇,一個全國第一,一個第二!
  • 擼串的是他們,掏空精英支援武漢的也是他們,全國欠東北一個熱搜
    2020年春晚的黃金時段,衝上熱搜的是武漢疫情進展,全國人民都在惦記著這座圍城。而2020年元宵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裡,出徵武漢的500名醫護人員在和家人告別。
  • 支援湖北這件事上,東北老鐵們很忙 根本沒有時間上熱搜
    這幾天,一則「這次疫情,我們欠東北一個熱搜」的網帖紅了。元宵佳節,1000名遼寧醫護人員集結,出徵武漢雷神山醫院。自疫情發生以來,從最初的幾百人到現在的幾千人,東北最優秀的醫護人員一批批在湖北集結。白菜、大米、藥品、酒精、救護車、CT設備……最緊缺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向湖北。
  • 東北傾盡家底支援武漢,不配擁有熱搜?遊客:請先停止東北黑
    隨著武漢疫情的爆發,全國進入了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我們的敵人叫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都在集中人力物力支援武漢,希望能幫助武漢打贏這場「戰役」。其中身為共和國長子的遼寧省更是「砸鍋賣鐵」、傾盡家底支援武漢,然而如此暖心之舉卻沒有被送上熱搜。
  • 「看得讓人淚目」轉發:欠東北人的熱搜,這次該還了
    作為一個東北人我就想說一句: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東北人不差事!疫情下的東北人,從來不缺地域黑。最近疫情兇猛,每個省都在響應國家號召。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我看著志洋猛誇「最強領導班子」的浙江,看著易嵐猛誇「對內蘇聯幫,對外蘇大強」的江蘇。我一個東北人,實在坐不住了。
  • 東北人又承包了熱搜
    本報記者 查金輝/攝本報記者 查金輝/攝本報記者 查金輝/攝本報記者 查金輝/攝這不,剛開始下雪,就上了熱搜黑龍江東方學院的學生還貢獻了不少表情包南方的孩子又酸了「這是我體會不到的快樂!」那種刺激,東北人本人也受不鳥的……東北冬天的解壓方式千千萬小夥伴們沒必要蠻幹#東北冬天能有多解壓#聽著這嘎嘣嘎嘣脆的聲音整個人瞬間都清爽了
  • 我們欠這個農村一個熱搜
    ,但是我卻覺得網際網路時代裡欠它一篇完整描述和足夠的重視今天借大家一點時間,和大家說說這個地方,一個河南的西北角落裡的一個縣城村莊:>一個簡單二層樓,長長的陽臺,又當過道用,中間還有一個大樓梯,大門掛著鎏金匾牌,其實這在現實的農村環境中不算差了但是秦廠村村黨群活動中心,真實的場景是這樣的我們冷靜下情緒吸口氣看到的場景是這個樣子的
  • 我們欠廈門老字號一個熱搜!
    這一次,我們穿山跨海、走街串巷,從島內到島外,從天亮到天黑,用腳步丈量舌尖上的廈門,探秘10家老味道,帶你再回味一次!這一次,我們為廈門老字號頂上熱搜!作為一個打小在海邊長大的人,生活除了詩和遠方,還有海鮮呀~亞珠大酒樓的海鮮既有原汁原味的閩南口味,也有大膽創新的特色菜品,鮑魚撈飯、味淋凍香螺、白灼章魚等都讓人連連稱讚。
  • 東北師範大學上熱搜,多次修改放假日期,學生吐槽:改籤費扛不住
    不過近段時間,東北師範大學卻意外登上了熱搜榜,而原因則讓人感到一些無奈。 東北師範大學上熱搜,多次修改放假日期 經過詳細了解,得知此次登上熱搜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寒假放假時間安排的變動上。據東北師範大學在校生反饋,學校在放假時間安排上做了3次更改。 最開始決定的寒假放假時間為1月20日,得知放假安排後,部分家在外地的同學便在網上提前訂購了回家機票。
  • 小城故事多,充滿……就發生在這幾天被迫成為熱搜的綏芬河
    近日,東北邊陲小城綏芬河上了熱搜。短短6天時間,這個人口只有7萬的中俄邊境小城,接連輸入59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入境人員。網友表示,十八線小城市,真的太難了!20世紀20年代年代,曾有俄、美、英、澳、日、韓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雲集於此,當時綏芬河就被稱為「國境商業都市」。
  • 葉檀:「東北焦慮症」蔓延 全國人都欠東北林區錢
    之所以刷屏,說明大家一齊犯了「東北焦慮症」。如果東北焦慮蔓延到全國,就會成為中國焦慮症。 罵東北,沒用,東北經濟不會因罵聲好轉。把中國如此大的一個經濟區罵倒了,對其他地方都沒好處。前兩年,到東北一個較為發達的城市,想當上銀行的櫃員,還得花上十萬塊錢的買路錢。聽了心裡瓦涼瓦涼的,年輕人都這樣了,這城市還有前途嗎?
  • 欠天津的熱搜終於還了!24小時海上撤離4806人,速度槓槓的
    今天,小編在熱搜上看到了一則讓我們天津人驕傲、振奮的熱搜: 我們天津再一次憑實力上熱搜! 疫情發生初期,滿載著4806人的郵輪「歌詩達賽琳娜號」駛向天津東疆郵輪母港,郵輪上也出現人員發熱的情況。天津有關部門用了不到24小時進行了妥善處置。
  • 疫情中的東北人
    2今天,遼寧派出了第五支奔赴湖北的,1000人的醫療隊。在我看過的所有新聞裡,這是各省單支人數最多的一支醫療隊。如果有我看漏的,你不要激動,歡迎在留言區補充。遼寧的醫療隊裡,500人來自大連。在這支醫療隊出發的前一天,大連甚至停止了所有的門診接診。
  • 熱搜353萬的國內秘境,滑雪溫泉顏值巔峰!不在東北
    熱搜353萬的國內秘境,滑雪溫泉顏值巔峰:不在東北 2020-11-30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許留山官方回應倒閉熱搜:這可能是我們60年以來最火的一次
    隨著微博熱搜發酵,許留山中國發布微博回應:這可能是許留山60年以來最火的一次,看到大量客人與真愛粉的留言回復,讓我們心裡一暖。感謝大家對許留山的認可和支持,我們一切如常。疫情期間,許留山始終秉承著「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經營理念,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免費的草本配方涼茶,支持抗疫活動,更為城市一線守護者送去感恩的關懷。經歷過非典,共度了新冠,風裡雨裡60年,我們一直陪在大家身邊。喜歡許留山的朋友們,不用懷念,等疫情過去,我們店裡見。
  • 中國欠旅遊業工作者一個熱搜
    有那麼一群人默默的在背後做著很多行業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旅遊從業者! 大年三十的晚上還在電話和微信的催退款中度過,整個初一到十五,一直都在忙著解決客人的各種刁難指責,很多客人不理解為什麼不能退款,為什麼退款有損失,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而這些旅遊人沒有爭執沒有衝動,細心的為每一位客人耐心的解答具體情況,疫情當前一切手續要等疫情結束後才能處理,就這樣默默的忍受著各種煎熬。
  • 熱搜回歸:通網了,但真正的當代衝浪手不需要微博熱搜!
    以前每天抱著手機刷熱搜追熱點,雖然常常因為自己腦迴路過慢而搶不到,但好歹還能撿漏。現在連熱搜都不能刷了,熱點更加難追……這太為難我一個新手小編了吧!這該怎麼找選題啊啊啊啊!! @某社恐 所以最近有啥大事發生嗎?我好像與社會脫節了,活回山頂洞人。
  • 因「宰客」而上熱搜的雪鄉,今被東北暴雪「救活」,美成童話世界
    最近大家在網上或電視裡頻繁看到幾個詞,那就是「東北暴雪」和「廣東高溫」,當我寫下這一排字時,大家可能認為這與標題有什麼關聯呢?是的,今天小編的重點不是來說天氣的,而是「東北暴雪」救活了一個景區,使它一躍成為熱搜的榜位,那就是「中國雪鄉」。好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景區,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收藏一下,以備需時使用。
  • 因「宰客」罵上熱搜的景區,東北暴雪「救活了它」,又變成童話世界
    最近大家在網上或電視裡頻繁看到幾個詞,那就是「東北暴雪」和「廣東高溫」,當我寫下這一排字時,大家可能認為這與標題有什麼關聯呢?是的,今天小編的重點不是來說天氣的,而是「東北暴雪」救活了一個景區,使它一躍成為熱搜的榜位,那就是「中國雪鄉」。
  • 谷歌2018年度熱搜解析,我們的目標用戶都在搜什麼?
    蘋果今年的新手機沒能像前兩年一樣佔榜刷屏,成為消費者的熱搜。 四年一屆的世界盃無疑成了2018年度大熱搜,佔據榜首。但是縱觀今年榜單,流露著難過與傷感之情,多位離世名人成為全球人們的共同關注。除了世界盃、梅根王妃和電影《黑豹》之外,其餘7個都是今年逝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