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去蘇州吃了十碗面 這絕對是真愛啊!

2021-02-16 一片吃心

42℃的天,吃心去蘇州,吃了十碗面:

朱鴻興:楓鎮大面 時令佳品

裕興記:三蝦麵 二面黃 一槍頭

陸長興:湯頭不寬 蔥姜豐富

陸振興:碗燙湯燙 一層豬油

美味齋:風扇冷麵 阿姨親切

一德麵館:松樹蕈油麵 姑蘇獨一家

偉記奧麵館:家常麵館 尋常味道

韋復興:三塊錢一碗陽春麵

瓊琳閣:木桶吊湯工藝 復刻百年傳統

同得興:不虛蘇州此行

十張價目表  十家麵館

十碗蘇式面   吃出真愛


朱 鴻 興

蘇州大面痴陸文夫在《美食家》裡為朱鴻興打了最好的廣告: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朱鴻興如今依然是蘇州城裡頂興盛的老字號,加盟店很多,齊門店頗佳,如今還沾著馬路對面蘇博的光。



夏天來蘇州吃麵,楓鎮大面方是正解。
朱鴻興請來了「楓鎮大面」的祖師爺俞雪根加持:
五花肉漂淨、鉗掉毛,燒至酥爛,豐腴鮮美;
鱔骨吊湯,清澈見底,蔥花酒釀,解腥提鮮。


這件獨屬於姑蘇的消暑利器,小暑前一個月左右問世,陪伴蘇州人過盛夏,天涼便難尋了。


我們來得巧,踩到了春夏時節三蝦麵的尾巴,店裡的爺叔講:再過一個禮拜就落市咯!


蝦仁蝦子蝦腦,白玉瑪瑙,一盤琳琅,酒噴得厲害,勾芡味鮮濃。


裕 興 記 

三蝦是精貴的吃食,所以蘇州麵館三千家,真正能做三蝦麵的店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裕興記是朱鴻興的有力競爭者。


他們家三蝦的秘密藏在帳臺,收銀的阿姨嚴格控制著蝦子和蝦腦的供應,你若買單78塊一碗的面,阿姨就用量杯舀一份發配到廚房。


大廚再配上蝦仁,旺火炒出來,雨露均沾。


阿姨告訴我:現在籽蝦都要賣95塊一斤叻,店裡一天要賣出30斤,蝦腦剝起來很麻煩,一層薄薄的衣要剝掉,很費人工!
這裡的三蝦麵做的是外面不常見的幹挑,三蝦劃到面上,點醋伴薑絲,體嘗水鄉獨一味的鮮美。


裕興記還有一大招牌,就是二面黃。
上海人習慣叫「兩面黃」,表面脆焦、中間溼軟,而這裡則是把面拍扁,慢火煎透,中間沒有軟芯子,更接近港式的煎麵。


我個人當然會偏愛滬式兩面黃多一點,可惜正宗的難覓,就先吃個蘇式的過過念頭,偶爾吃到焦香的一口,也會心頭一喜。

陸 長 興

陸長興的蔥很有特色,除了傳統的本地青蔥,還額外加入油炸過的蔥增香。

可惜,我點的爆魚偏幹了,不推薦。

燜肉選材不錯,尚有軟骨,口味偏鹹。

我個人不喜歡他們家碗小面多,湯頭不寬吃起來終究是不過癮

陸 振 興

陸振興與陸長興看名字像兄弟品牌,但其實長興是後起的麵館,振興則是百年老字號(始創於清同治三年1884年)。

這裡的澆頭陣容齊整,還有外面不多見的奧鵝面供應。


我們點了一碗蝦仁爆鱔面,20塊。


碗燙湯燙,紅湯澄清,更兼有一層熟豬油鎖住熱量


店裡的氣氛很是溫馨,戴著鬥笠的環衛工人,到了飯點兒來吃麵。


我們隔壁的兩位阿姨點的是菜單上沒有的雞毛菜荷包蛋面,六塊錢。

美 味 齋

吃完前四家,尋到美味齋的時候,阿姨們已經樂呵呵地準備收工。


大廚阿姨臨走時講:我從三十幾歲到現在,下了幾十年的面叻,早上五點半做到一點鐘,我要下班啦,你們慢吃啊!


湯麵售罄,澆頭翻牌,整個麵館只剩下兩碗冷麵,我們包圓了吧!


蘇州的湯麵都是龍鬚麵,而冷麵都是小闊面,蘇州人喜歡叫它「風扇冷麵」。


「風扇」是指用電風扇吹涼麵條,上海的冷麵亦如此,不同點在於:上海的冷麵是蒸出來的,蘇州的冷麵是下出來的,上海冷麵必須要有花生醬拌,而蘇州則只用醬油與米醋。

澆頭裡面,我們吃到了最後一塊爆魚,恰好是青魚靠近甩水的部位,肉薄更入味,喜歡。


小店充滿尋常麵館的親切味道,或許下次來吃他們家的紅湯麵?

一 德 面 館

一德麵館是蘇州唯一一家專業做蕈油麵的麵館。這裡的(念訓)是長在常熟虞山松樹下的一種野生菌。


掌勺的是常熟人封師傅,據說曾專門去虞山興福寺學蕈油麵的手藝,取名一德寓意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麵館之前在市中心的學士街上開了15年,蘇州的評彈名家都是店裡的常客。
因為租約到期,麵館最近搬到了偏遠的新區,我們一路找去,摸進了大型居民區的食堂。


麵館略顯委屈地與盒飯快餐共處一室,阿姨倒是客客氣氣的,她說:虞山的土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長出來的蕈也不一樣,山上的蕈油總共供應五家人家,常熟四家,我們一家……


我們下單極品蕈油麵,師傅用素油現炒出來。


蕈油吃的時候要拌進面裡,不過講真的,這盤傳奇的菌沒有想像中鮮,想來蕈還是要在春秋收穫季(五月和十月)吃才不負人間鮮味吧!

偉 記 奧 面 館

這家走平實的本地家常路線,店堂敞亮空調足。


燜肉很豪邁。


或許是各家連鎖店出品不穩定的關係,我覺得當天的湯頭鹹了,味精稍重。
滷鴨鹹而不香,麵筋也不好吃。

下一家!

韋 復 興

雖說韋復興掛著「百年老店、古城名吃」的招牌,但其實中間有斷代,屬於重新拾起的老字號。


小店的底氣終究是有些不足,店裡中午還做盒飯生意,10-14塊的葷素搭配,工人們在搖頭電扇下吃得很香。


近來韋復興推出了僅售三塊錢的陽春麵,在城中被傳為佳話。

我問阿姨:陽春麵才三塊錢,你們為啥要主打?
阿姨說:一碗陽春麵,什麼都不放,才體現我們的水平啊!
好,那我加塊大排吧……


面上桌,哎,老話說得好:一分價鈿一分貨。


面凌亂,味精湯。
蔥油香菇尚可,但大排裹著奇怪的黃黃的麵粉漿,摻雜咖喱粉還是什麼味道……下一家!

瓊 琳 閣

在蘇州吃麵,其實不用迷信老字號,只要有心做,新品牌照樣贏得人心。
書院巷的瓊琳閣,諧音蘇州方言「窮靈個」,這兩年博得許多好口碑。



據說麵館老闆也是個講究的吃客,發掘和恢復了百年蘇式面的吊湯、制面和制澆工藝來開店。


瓊琳閣的湯頭很復古:豬肉、火腿、草雞、魚頭、鱔骨打底,杉木桶吊湯,增加獨有木香。


店裡每天只出兩桶湯,每桶300碗,所以這裡的面早午兩市共600碗,售完即止。


我喝這湯,果然鮮香,但感覺略微鹹,聽旁邊的老吃客講:似乎是換了配方?  


青花碗裡,面搭出漂亮的鯽魚背造型,背上點綴生春陽火腿絲些許,出品相當漂亮。


招牌的醇香肉排,不是傳統蘇式面澆頭,倒更像減了甜度的無錫肉排骨。
雪菜魷魚偏甜,燜肉上都是硬膘啊!

同 得 興

此行第十家麵館選了同得興,蘇州來了那麼多回,每次還是要吃一碗同得興才覺得心裡踏實,感覺蘇州沒有白來。
我們穿過滾繡坊,進店門時叫到81號,手裡拿到的是107號,暗自慶幸今天沒有錯過。


臨近收市,老闆以加速度招呼客人入座,他說:客人都是大老遠慕名而來,我儘量讓他們吃到面。
轉頭開始倒計時翻牌子:崑山滷鴨賣完、周莊毛豆賣完、爆魚賣完……樓下還有幾位客人?都帶上來!


安排好最後一波客人落座,老闆長籲一口氣,得閒跟我聊兩句。
我問:你們為啥一定要一點關門?
他說:這就是蘇州麵館,做晚市的都不正宗, 我每年要推掉一百多萬的生意呢!


他還得意地補充道,前兩天汪涵剛剛採訪過他,過陣子湖南衛視會播蘇州面的節目哦!


說話間我的面來了,湯頭是一貫地清澈、鮮醇,先喝為敬!


這次的澆頭試了香糟魚塊,出乎意料的好,糟香濃鬱、鹹甜適度,浸在白湯裡過面,頓時暑意全消,適適意意!

白雪紛紜磨雀麥 黃雲變幻化龍鬚

這次寫「姑蘇十碗面」並未著重提麵條,一來是因為上面的時候忙著拍照,口感稍有誤差,二來是因為,我覺得蘇式面天性柔韌滑爽有筋骨,如同蘇州的氣質,不論麵館大小新老,鮮有失誤。


所以,如果你吃麵前要拍照,務必關照師傅要硬面,把口感損失降到最低。

本地人吃麵還喜歡配一碟薑絲淋醋,你可以多花一塊錢試試。



蘇州人啊,晚上是吃飯的,早上和中午都是吃麵的!所以地道的麵館是雷打不動一點關門,吃麵務必請早

有些麵館沒有空調,請做好防暑降溫。其實我看最辛苦的是廚房裡守著爐灶的廚師,一鍋滾燙的麵湯水,一刻不停地下面,辛勞艱苦非外人所能想像


吃麵當天實測溫度達到42攝氏度,吃完一碗熱滾滾的面,體感溫度爆表!


我們像球形閃電一樣躲進車裡,打開冷氣,車廂就像移動的冰箱,陪伴我們走完十碗面的徵程。

我們上回在天津自駕逛吃逛吃,租了輛小破車開到發動機快爆炸,這回老司機開的是Jeep自由光,城市SUV,方向靈便、指向性好,老司機神兜兜開始用兩根手指頭開車(不良駕駛習慣請勿效仿)。


這個季節去,很多麵館門口都有阿姨在叫賣梔子花白蘭花,不妨買一朵,衣襟留香。


我胸前別了一朵,埋頭吃麵,半天就焦掉了……


蘇州人安居而巧思,做事精細,待人客氣,在麵館與阿姨爺叔搭訕,是吃麵之外最大的樂趣……


一片吃心是面痴。

歡迎關注 一片吃心

相關焦點

  • 這40碗面,就是我們在蘇州活下去的動力!
    在這座城市裡度過的每一天,不吃麵,總會覺得哪裡不對。今天我們精選了整整40碗面讓我們從蘇州吃到大江南北從陸地吃到湖泊、天空把蘇州的面都裝到飢腸轆轆的肚子裡去韋復興的陽春麵是蘇州最響亮的招牌。一碗麵只賣3塊錢,卻要每天從凌晨3點開始熬製湯頭,直熬到麵湯和白開水一樣清澈見底。這是你絕對想像不到的美味。
  • 整整40碗!請收下這份給蘇州面痴們的吃麵指南!
    聽聞有些麵店的楓鎮大肉麵已早早上市,迫不及待想吃接下來應季的三蝦麵、風扇涼麵...在這座屬於面的城市裡,各式各樣的面在這裡交匯。蘇式面,是蘇州人無法割捨的羈絆。其餘來自大江南北的面,則是羈絆中偶爾收穫的驚喜。
  • 蘇州這2碗面,在全省出名了!
    蘇州 一座你來了就要吃麵的城市 蘇州人愛吃麵 無論味濃味淡、面硬面軟、湯寬湯緊 楓鎮大肉麵是白湯麵中的佼佼者,這碗面的獨特之處在於麵湯。楓鎮大肉麵的麵湯製作過程不叫做「吊湯」,而是叫「拼湯」,將酒釀露、大肉滷、肉汁鱔骨湯拼成一碗麵湯。
  • 吃麵也要講究時令嗎?這碗面再不吃就下市了!
    而且一定要當地最有名,最有特點,最好吃的,所以如果你來蘇州旅遊,我一定推薦你去吃麵。蘇州人對面有一種無法割捨的羈絆,面是蘇州人心裡的「靈魂」。蘇州人吃麵是有講究的,冷天吃紅湯麵,熱天要吃白湯麵。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這「楓鎮白湯大肉麵」。
  • 蘇州這12碗面,要在全國火了
    一說起吃麵這件事許多老蘇州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去哪家麵館,吃哪碗面,配什麼澆頭……光是「面」這個話題就可以頭頭是道說上個把鐘頭平江路深處,蘇州麵館「面若桃花」因為當紅吃播介紹的一碗「燜肉麵」在網絡上一夜爆紅。
  • 蘇州最嗲的二十碗銷魂面,你吃過幾碗?
    鮮有一碗麵,會像楓鎮大肉麵一樣嗲。地址:姑蘇區十全街624號(近鳳凰街)‖ 三蝦麵-裕興記>>>曾是蘇州消失很久的面點,一度被稱為「麵條中的皇帝」。「兩面黃」有「硬」和「軟」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幹再炸,做好後,將澆頭連滷澆在面上,味道又香又可口。不過做這道面最起碼要耗費半小時。
  • 蘇州旅遊美食|究竟是什麼神仙操作,這碗面竟然鮮到不可描述!
    老蘇州雷打不動是一定要吃頭湯麵,為什麼呀?不少蘇州的麵館都是不做下午生意的,早上熬好的高湯到了下午味道已經不對了。瞧瞧!這「任性的」勁頭也是獨一份的!今天佔領C位的不是同得興的燜肉麵,也不是裕興記的兩面黃,甚至不是當季時令的蟹黃面。而是在太平興太路上的蟹之家面莊,很多人起大早甚至從上海專門開車過來,只為吃一碗他家的昂刺魚面。
  • 蝦籽肥,蝦腦紅,你就知道要去蘇州吃這碗面了
    蘇州的菜單,一年四季都很美好,它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你,這座城市是如何吃透「風物之美」四字。最近幾年,三蝦麵越來越火,初夏開車去蘇州吃三蝦麵,好像已經成了一種風潮,尤以上海人熱衷。有家麵店老闆說,一到周末,店裡就被上海人佔據了。
  • 到東京絕對不能錯過的這十碗拉麵
    東京的拉麵,就湯頭來分類主要分為豚骨、醬油、柴魚這三大類, 豚骨系的濃鬱、醬油系的甜香、柴魚系的香醇,每種湯頭各有其滋味。可是東京的拉麵店多如繁星,短時間內怎麼可能全部吃遍呢?沒關係,下面這十家拉麵店可說是東京吃拉麵的首選,不管在美味度、人氣度、交通方便度一定可以讓大家去得方便,吃得開心!
  • 蘇州最嗲的二十碗銷魂面
    據說創于楓橋鎮,其獨特之處在於麵湯,用豬骨、鱔骨熬成的湯增鮮,再用酒釀吊香,湯清無色,醇香撲鼻。鮮有一碗麵,會像楓鎮大肉麵一樣嗲。地址:姑蘇區十全街624號(近鳳凰街)‖ 三蝦麵-裕興記曾是蘇州消失很久的面點,一度被稱為「麵條中的皇帝」。「兩面黃」有「硬」和「軟」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幹再炸,做好後,將澆頭連滷澆在面上,味道又香又可口。不過做這道面最起碼要耗費半小時。
  • 尋鮮記丨這碗面,在蘇州火了27年!
    也許是一碗麵、一塊糕、一道家常菜、一家隱世小店、一個有故事的人……每周三,蘇小i帶你一起尋鮮蘇城,品嘗舌尖上的蘇式美味。一說起吃麵這件事,許多老蘇州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去哪家麵館,吃哪碗面,配什麼澆頭……光這麼一個話題就可以頭頭是道說上個把鐘頭。蘇州城中的麵館數不勝數,而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儀的那幾家,時間久了,這些麵館就自然而然成了日常生活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 中國出名的十碗面,你吃過幾碗
    將面放進碗裡,放進菜碼,澆上炸醬,攪拌,一碗正宗的炸醬麵就做好了。武漢熱乾麵熱乾麵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鹼水面、炸黃豆、芝麻醬、或者榨菜丁,或者蘿蔔乾,構成了熱乾麵的最基本要素。麵條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醋、辣椒油、菜等配料,加上五香醬、芝麻醬、香油等。
  • 中國最出名的十碗面,沒吃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說到面,咱們中國地大物博,就連面的做法也有千萬種,其中最出名估計就是下面的這10碗面了!
  • 沒吃過這12碗面,怎麼好意思說你是面祖宗?!
    在白牆黛瓦的深巷裡,在熱鬧繁華的步行街裡,在有老師傅鎮店的老字號裡,用12碗面,拼湊出一個充滿市井煙火氣,又處處透著講究的美食無錫。有碗面不是每個月能吃到,就算你來對月份,也不是每家都能做,就算是找到會做的,也不一定能排上隊,終於排到了,才發現兜裡的錢吃不上這一碗麵。這碗面,就叫三蝦麵。
  • 臺灣 吃下101碗牛肉麵
    吃下101碗牛肉麵文/sssalt古人有言「食色,人之性也」,作為人生兩件大事之一,吃這件事情,和愛情一樣重要,也一樣複雜
  • 在蘇州吃了一碗200元的面,附贈了我的蘇州一日遊
    ,當時吃完發到朋友圈,朋友們都震驚了,這面吃的可比機場餐廳還要貴,到底是哪家黑店?!俗話說貴有貴的道理,這碗面這麼貴,最重要的就是面旁邊那一小碗醬料,裡面是號稱拌麵醬中的「愛馬仕」,用正宗蟹黃熬製而成的禿(tei,念四聲)黃油。很多人來蘇州玩的理由基本都是想體驗江南風情,感受姑蘇古城的氛圍,而我來蘇州玩的理由就是為了這一碗麵。
  • 【海寧麵店集錦】在海寧,你一定要吃的十碗面!
    這家店老闆來自湖北孝感,非常的熱情,裡頭的特色面很多,大多數品種是我們這邊吃不到的。這碗香辣雞絲呢,裡頭的雞絲看起來有點焦焦的,那是因為是油鍋裡爆炒過的,所以吃上去有股焦香味。這碗咖喱鱔腰面算是他家的特色了,面是海寧人常吃的小細面,也許是因為加了咖喱所以吃上去味道很濃鬱。腰花和鱔絲也放的很足,吃起來特過癮。
  • 你餓不餓啊,我煮碗面給你吃?
    但,無論是螺螄粉還是重慶小面,都無法撼動一碗麵在廣東人心中的地位。這碗面就是「細蓉」,又叫「雲吞麵」。當廣州人面對各種美食無從選擇的時候,腦子裡想到的首先就是「食碗雲吞麵算啦「。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廣東人卻好像對那碗淡淡的「雲吞麵」情有獨鍾。TVB有句超級經典的臺詞「你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 "吃麵去哪裡"? 上海本幫十"面"玲瓏[圖]
    冬日裡吃啥最過癮?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麵或是上選。滬上本幫麵館普通,花頭卻甚多:紅湯、細面、青蔥花、燜肉或是辣肉澆頭的隨意組合,無論吃多少遍,都是吃不膩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過去上海人尋吃麵的地方,往往在不起眼的小路上走著走著就發現有一處人頭攢動,這小店看起來門面簡陋,還常有穿著白大褂的老闆娘在前臺賣籌碼。本地生活消費網站曾根據網友們的喜好投票,選出了十大人氣麵館,其中既有鴻瑞興、祥和麵館、德興麵館這樣的國營老店,也有阿娘面、長腳面等後起之秀。
  • 這麼有名的十碗面,你吃過幾碗?
    說到面,咱們中國地大物博,就連面的做法也有千萬種,其中比較有名的這10碗面,你吃過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