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參與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

2020-12-13 環球網

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對一批重大科學技術成果進行隆重表彰。由中國能建參與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中國能建第五次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特等獎。

作為三峽工程建設的主力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擔了65%的建設任務,包括大江截流、大壩施工、地下電站、機組安裝調試、五級船閘施工等大部分關鍵項目。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因獨家興建萬裡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而得名。葛洲壩工程是長江首座大型水利樞紐,作為三峽工程的試驗壩,為三峽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工程建設中,中國能建建設者敢為人先、勇攀技術高峰:研究解決了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及調試難題,助力我國水力發電重大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首次採用以塔帶機為主的連續澆築混凝土的方案,實行分期通水、個性化通水、適時保溫的全過程溫控防裂關鍵性技術,實現了大壩混凝土優質高效施工;提出滿足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雙線五級船閘完建期混凝土連續快速施工的巨型人字門整體提升新方法,縮短了三峽船閘完建期的單線通航時間;創立了特大型水電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實現了質量、進度的有效控制等等,一系列創新將我國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提升到了新高度,實現了「高峽出平湖」的民族夙願,助力中國從水電大國成為水電強國。

截至目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已將三峽工程中創新研發的混凝土高強度施工技術、混凝土防裂技術及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技術等成果,推廣應用到向家壩、錦屏、小灣、大崗山、觀音巖、烏東德、白鶴灘、猴子巖、烏弄龍等一批國內重點水電工程,以及緬甸耶涯水電站、衣索比亞GD3 水電站、巴基斯坦NJ 工程、阿根廷孔拉水電站、安哥拉卡古路卡巴薩、厄瓜多保特-索普拉多拉等多個國際水電工程,推動了國內外水電工程技術進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電工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世界水電清潔能源優質快速開發奠定了基礎。

一部企業發展史,半部國家電力史。中國能建作為電力行業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的骨幹力量,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始終以人才強企為基本理念,持之以恆鍛造核心競爭力。中國能建及所屬單位完成的「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水電機組」「秦山三十萬千瓦核電廠設計與製造」「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和「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已先後4次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特等獎。

中國能建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能力建設,截至目前,中國能建形成了以工程研究院、3個國家級和46個省級研究機構、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主體的科技研發體系,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3家,涵蓋了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裝備製造等業務板塊。累計編制並發布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238項,行業標準845項;擁有有效專利9264項,軟體著作權833項。經過長期潛心科技研究攻關,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創新成果大量湧現,用中國標準為世界「充電」,貢獻中國智慧,逐步實現了從參與者、貢獻者到引領者的華麗轉身。

相關焦點

  • 楊勇平團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北極星大氣網訊: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華北電力大學楊勇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多溫區SCR脫硝催化劑與低能耗脫硝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楊勇平教授團隊參加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領獎。
  • 「80後」樂清人林旭川,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今年35歲的林旭川,是樂清石帆街道巖宕村人,現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緒紅帶領團隊的研究項目「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建設概況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水利水電工程之一。早在1919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過在三峽建壩的設想,以改善川江航運、開發利用長江水力資源。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三峽工程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三峽工程從1954年開始論證,至1992年批准興建,歷時38年之久。
  • 關於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的情況介紹
      一、三峽工程的歷史回顧  長江三峽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資源寶庫之一。最早提出三峽工程,首推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早在80年前的1919年,他就曾提出過在三峽建壩的設想,以改善川江航運、開發利用長江水力資源。  自那以後,無數的專家、學者對三峽工程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 信義玻璃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東莞2012年5月25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日前,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結果揭曉,由信義玻璃旗下的信義光伏產業(安徽)控股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太陽能電池用微鐵高透過率玻璃成套技術及產業化開發」成果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清華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數居全國高校之首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在此次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共計20項優秀科技成果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1項。
  • 洛江3項科研成果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近日,福建省政府公布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洛江區3項科研成果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年度獲獎數為歷年來最高。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共分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三個獎項。其中,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共評出一等獎25項、二等獎57項、三等獎94項。
  • 香港科研人員參與完成5項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
    原標題:香港科研人員參與完成5項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張素)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科研人員主持完成和參與完成的5個項目獲獎。
  • 江蘇一技術獲國家海洋科學技術進步獎 讓港口航道建設「透明可見」
    江蘇沿海地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交匯點,區位獨特。高質量建好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等,迫切要求進一步加快沿海港口群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以及自貿區建設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11月6日電 (記者熊金超 劉紫凌)中國一流的水利、壩工專家指揮裝備精良的施工隊伍,於今天上午10時,成功截斷長江三峽,為在這裡興建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作好了最後攻堅的準備。   到10月26日,三峽工程左岸大壩已經全線澆築到壩頂設計高程185米,設計修建在左岸大壩上的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已在加緊安裝之中。 國務院樞紐工程驗收組今年10月下旬通過的驗收表明,三峽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各項重要目標如期實現,宣告「人造長江」「退役」,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正當其時。
  • 四川真行 29 個項目(人選)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四川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 28個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人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獲獎的項目(人選)九成來自成都。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主持完成的3個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 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匯聚更為壯闊的力量
    作者:秦川11月1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 盤點最大的創新工程:三峽大壩(圖)
    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對記者說,三峽工程吸收和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貫穿三峽工程的全過程。  三峽工程形成的科技成果豐碩: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00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00多項專利,建立工程質量和技術標準100多項,同時創造了100多項世界紀錄。因此,可以說,三峽工程是最大的創新工程。
  • 寶安獲10項深圳科學技術獎勵
    1月6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寶安區有10個項目榮獲獎勵,分別是科技進步獎5項、青年科技獎2項、專利獎3項。寶安企業中電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相關公司共同完成的「土地集約型、環境友好型地鐵建設關鍵技術研究——深圳地鐵7號線工程」獲科技進步獎-重大工程類一等獎。
  •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 ——寫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整體竣工...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中國水利報通訊員 張偉革 攝□中國水利報記者 陳萌它是長江中下遊防洪的關鍵性工程;它擁有迄今為止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它對發揮長江航運優勢、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初,三峽工程的建設問題即已開始部署研究。經過長期勘測、科研、設計和試驗,1983年完成了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壩高150米方案)並獲國務院原則批准。此後,有關部門、地方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了各種意見建議,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深入三峽實地考察。
  • 四川大崗山水電站獲詹天佑獎
    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31項土木工程獲詹天佑獎,四川大渡河大崗山水電站是唯一獲獎的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等4項水利工程入選「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精品工程」。  詹天佑獎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工程建設項目科技創新的最高榮譽獎,一貫秉承「數量少、質量高、程序規範」的評選原則。
  • 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8日,京滬高速鐵路工程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1318公裡的「時光隧道」  2011年6月30日,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列車穿越1318公裡的「時光隧道」,讓京滬間列車運行縮短到5小時左右。
  • 大音希聲豐碑無言——《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質檢專家組組長陳厚群,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劉建國,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倉,中國出版協會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寶安,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宇,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良,化學工業出版社總編輯潘正安,湖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一級調研員胡磊
  • 中國科技大獎揭曉,兩位粵籍科學家獲最高獎,核潛艇...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氣象預報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
  • 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目錄
    、診斷與優化研究 王  乘、周建中、常  黎、李振環、曹廣晶、楊文兵、肖崇乾、張世保、王毅華、張賢志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