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聲豐碑無言——《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

2020-12-13 中國西藏網

  11月29日,以「大音希聲豐碑無言」為主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出版研討會在京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國出版協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主辦,長江出版社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質檢專家組組長陳厚群,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劉建國,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倉,中國出版協會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寶安,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宇,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良,化學工業出版社總編輯潘正安,湖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一級調研員胡磊,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主任別道玉,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處長、鄭守仁秘書龔國文,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處長易文利等嘉賓出席本次活動,長江出版社社長趙冕主持本次研討會。

  長江治理保護的最美奮鬥者

  長江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跨世紀重大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理開發和保護長江關鍵性工程。三峽工程不僅具有巨大的防洪、發電和航運效益,同時發揮著巨大的生態效益。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時稱讚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並強調「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由鄭守仁、生曉高、翁永紅、陳磊編著的國家出版基金扶持項目——《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上下卷),由長江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分為上下兩卷,近260萬字,全面總結三峽工程科研設計的創新性技術成果,系統梳理工程建設過程中積累的設計與施工從理念、技術到工藝的完整體系。

  長江三峽工程融入了幾代長江委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由鄭守仁院士領銜的長江委科研設計技術團隊攻克多項重大關鍵性技術難題,為國家決策和三峽工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中國水利水電設計行業打造出輝煌的民族品牌。

  獲評「最美奮鬥者」的鄭守仁院士長年駐守在三峽工程施工現場,見證了三峽工程的整個建設過程。據不完全統計,三峽工程開工以來,由鄭守仁院士主持召開的三峽工程現場設計討論會達2500多次,形成會議紀要680多萬字。他親筆撰寫的現場設計工作簡報500多期,400多萬字,為確保三峽工程的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會議紀要和工作簡報,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記錄了三峽工程每一個技術問題的發生和解決,記錄三峽工程建設的每一步進展和成就,也成為鄭院士對三峽工程進行技術總結至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凝聚幾代水利工程師智慧的強心之作

  出席今天研討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圍繞該書的出版價值、意義等展開了熱烈研討。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這部凝聚長江委幾代人智慧的匠心之作,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和參考價值,必將成為水利工程技術領域的珍貴文獻和重要典籍。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宣傳出版中心主任別道玉致辭。他說,鄭守仁同志是習總書記關於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論述精神的忠實踐行者,是彰顯愛國奮鬥奉獻精神的先進典型,是建造守護國之重器的技術代表,深度譜寫了新時代的水利巨著,詳細詮釋了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

  湖北省委宣傳部出版處一級調研員胡磊表示,這部皇皇巨著展現了長江治理、開發、保護的重要成果,同時也是湖北省精品圖書出版工程的一項碩果。出版這部大作,彰顯了長江出版社的遠見、擔當與編校的實力。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圖書作者鄭守仁院士秘書龔國文介紹了該書創作歷程。龔國文認為,本書堪稱一部三峽工程設計及施工紀實,它記錄了整個三峽工程各個建築物的設計過程與科技創新、施工過程的攻關與創新。為了這本書,鄭守仁院士沒日沒夜工作,對書中所有的數據都要反覆核對十幾遍,力求做到準確無誤。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表示,由鄭守仁院士辛苦編著的這套書,系統全面的記述了三峽工程的技術問題,「很有工程的歷史價值,也體現了很多在三峽工程上的一些特點,創新性強,值得工程界來閱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質檢專家組組長陳厚群認為,這部巨著,「不是技術報告的綜合匯集,不是施工技術的入場記錄,而是化解難題並經過實踐檢驗成功的秘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特殊的水利水電工程頂級教材,更是凝注幾代水利工程師智慧的強心之作,具有極為久遠廣泛的使用價值。」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表示,長江出版社成功出版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完成了國家出版基金的一個重大項目,也是我們出版界「十三五」時期的一個重要收穫。「這本書作為一部比較成功的科學技術的著作,而且裡面沒有空話,有精神,透露出來的建設者的精神、科學的精神、人文的精神、求實的態度。」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表示,「這是為國之重器樹碑立傳的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體現了出版業與國民經濟、國家重大工程的關係,體現了科技出版與科技創新、科技發展的辯證關係,體現了編輯出版的專業性和專注性。」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劉建國認為,這部書在某種意義上見證和記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長江水利工程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廣大工程的建設者,所創造的人間奇蹟和空前成就。「此書的出版發行既是出版人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服務科技創新的具體體現,也充分凸顯了出版業在記載和傳播科技創新發展成果、服務人類福祉的功能。」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倉表示,三峽是我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個大工程。這本書凝聚了鄭守仁院士心血的煌煌巨著,也是出版的一個大工程。本書科技含量高、原創性強,無論是從作者角度還是出版者角度,都體現了其精品特色,是很好的出版佳作。

  中國出版協會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常著務副主任吳寶安表示,版協科技委要積極做好服務和培訓工作,助推科技類專業出版社進一步發展。

  化學工業出版社總編輯潘正安認為,這套書是中國特色高水平的原創圖書,也是作為國家出版基金的一個重要項目,充分體現了科技出版服務國家大局之需。

  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良認為,長江出版社堅持科技出版,確保了更多的精品出版。「建議建立專業資料庫,便於專家學者進行查詢。」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宇認為,本書確實是一套優秀的科學技術的專著,從學術出版的角度而言,這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理論和實踐過程,代表著國家科技創新水平,對指導整個科研工作和國家的決策有著重要的意義,體現了出版社的責任與擔當,「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把鄭守仁院士的精神和知識傳承下去,實現科技傳播、文化積澱和學術價值的全面提升。」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譚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出版研討會在京召開
    水利部、國家發改委公布完成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之際,以「大音希聲 豐碑無言」為主題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出版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由三峽工程技術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前總工程師鄭守仁親自參與撰寫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上下卷),由長江出版社出版發行,用近260萬字記錄了整個三峽工程各建築物設計與施工過程的攻關與創新。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一部「厚重」之書
    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王志豔)值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之際,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由長江出版社正式推出。  本書由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與生曉高、翁認紅、陳磊共同編著。全書分為上下兩卷,近260萬字,全面總結了三峽工程科研設計的創新性技術成果,系統梳理了工程設計與施工的理念、技術到工藝的完整體系。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640號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已經2013年7月12日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工作,維護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安全和秩序,制定本條例。
  •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三峽大壩--夏日彩霞漫天。中新社發 付劍均 攝    三峽工程簡介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裡,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裡,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巨大效益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壩區)「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建設概況
    全景圖  工程概況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壩區)是開發和治理長江的骨幹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1992年4月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1994年12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9月三峽水利樞紐一期工程通過驗收;1997年11月,成功實現大江截流,二期工程建設開始,2004年三峽水利樞紐二期工程通過驗收;自2004年開始在基坑內修建右岸廠房壩段、電站廠房(與二期工程交叉)等,屬於三峽水利樞紐三期工程建設期,至2009年全部完工。
  •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 ——寫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整體竣工...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中國水利報通訊員 張偉革 攝□中國水利報記者 陳萌它是長江中下遊防洪的關鍵性工程;它擁有迄今為止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它對發揮長江航運優勢、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它為我國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它在綠色能源、生態補水等方面發揮了有益作用……它是舉世聞名的國之重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 揭秘三峽升船機建設:長江「黃金水道」
    新華社宜昌9月18日電(記者 李鵬翔 吳植 梁建強 譚元斌)18日下午,目前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升船機——三峽升船機正式進入試通航階段。這也是世界最大水利樞紐三峽工程的最後一個建設項目。巍巍三峽大壩旁,矗立起新的地標。未來,一艘艘船舶,將經過這座巨型「空中電梯」的託舉,「翻越」三峽大壩。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建設概況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水利水電工程之一。早在1919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過在三峽建壩的設想,以改善川江航運、開發利用長江水力資源。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三峽工程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三峽工程從1954年開始論證,至1992年批准興建,歷時38年之久。
  • ...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24日在漢病逝 他的生命早與三峽大壩融為一體
    他先後參加了陸水試驗壩、葛洲壩、隔河巖、三峽等多個重要樞紐工程的建設,把半生奉獻給了湖北、中國的水利事業。如今,這位被稱作三峽之子的老人,永遠離開了我們。昨晚長江委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鄭守仁因病醫治無效,7月24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1歲。
  • 三峽工程如何突破技術難題?
    從1994年12月14日舉行開工典禮,到2009年三峽工程全部完建,涵蓋樞紐工程、移民工程和輸變電工程三大工程的三峽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和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電工程,同樣也是世界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面對工程建設中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級難題,建設者們是如何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的?上完這一堂極簡科學課,相信你一定會有所了解。
  • 中新網-共和國6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三峽截流
    1997年11月8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  1992年3月20日—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1994年12月14日,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 我國建設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何能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隨著我國的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為此也對大部分地區提出了相當多的改造計劃,如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為何能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而在發電上也能夠緩解大部分城市的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並且能夠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成為了我國史上最偉大的建設工程;在運輸方面也給予到了重大的幫助,原本一些萬噸級的船隻是無法到達重慶,而三峽工程建造完成以後,通過不斷的改善運輸方面在三峽工程的幫助下也可以順利經過。
  • 君臨壩上長江三峽,舉世聞名的大峽谷
    長江,從青藏高原一路奔來,流經四川盆地,衝開崇山峻岭,經過千萬年的地質演變,最終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大峽谷一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神奇的峽谷令人無限的嚮往。而當我真正走進三峽時,又多了一處世上最宏偉的與連綿的山的高峽平湖。昔日奔騰的江水收斂了咆哮的脾氣,溫順地張開清澈的胸懷,向世人映射出一個全新的長江三峽。
  • 三峽工程簡介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壩,洩水閘,一座堤後式水電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通航建築物位於左岸,永久通航建築物為雙線五包連續級船閘及早線一級垂直升船機。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修築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並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
  • 中國能建參與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
    由中國能建參與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中國能建第五次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特等獎。作為三峽工程建設的主力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擔了65%的建設任務,包括大江截流、大壩施工、地下電站、機組安裝調試、五級船閘施工等大部分關鍵項目。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因獨家興建萬裡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而得名。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11月6日電 (記者熊金超 劉紫凌)中國一流的水利、壩工專家指揮裝備精良的施工隊伍,於今天上午10時,成功截斷長江三峽,為在這裡興建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作好了最後攻堅的準備。  「人造長江」 宣告「退役」   和世界上所有修建在航道上的水利械紐工程一樣,三峽工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其主要建築物也由大壩、電站和船閘、升船機構成。其中,船閘與升船機位於大壩右側,一次投資建成;而大壩與電站則分為左右兩部分修建。   之所以一座大壩分兩次修建,這是適應長江分流與通航的需要作出的選擇。
  • 長江三峽大壩
    2015年12月,三峽大壩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三峽大壩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遊覽、科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 關於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的情況介紹
    經過縝密研究、充分討論、反覆論證,1989年5月重新編制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的主要結論是:三峽工程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是必要的,工程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此後,國務院成立了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聘請了163位各方面的專家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並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
  • 中新社新聞資料:三峽工程
    中新社三峽工地十一月六日電 題:中新社資料:三峽工程  中新社記者章敦華 羅成 全安華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在三峽工程壩址,國務院總理李鵬宣布,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一個宏偉壯麗的跨世紀世界超級工程將巍然屹立於中華大地之上。
  • 三峽
    經過十幾年的奮鬥,三峽大壩即將於今天下午2點全線到達設計高程。這標誌著三峽工程最核心的建築物――大壩基本建成。長江委設計院密切配合三峽工程建設,進行了大量勘測、設計、科學試驗研究工作。2002年至2005年四年內,為配合三期工程施工招標,按三峽總公司標段劃分要求,長江委設計院共完成招標設計報告及招標文件142份,招標設計圖冊239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