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瓦煲飯

2020-12-23 新民晚報數字報
  一 味

  煲仔飯是一道簡單而又富於創意的美食。說簡單,是指飯菜一鍋煮的方式及直接用飯煲進食。

  食肆的煲仔飯品種繁多,常見的有腊味飯、排骨飯、滑雞飯、牛肉飯、肉片飯、黃鱔飯、田雞飯等等,在經典的煲仔飯食店可看到這樣的景象:店鋪的當門處擺一長溜灶頭,灶頭上坐著一個個熱氣蒸騰的瓦煲仔,一般的店都可同時煮十來煲飯,煮飯的師傅手持長筷子在灶前巡來巡去,根據情況調整火候,撤走煮好的,加入待煮的,場面也頗為壯觀。判斷飯熟與否,一是看時間,二是憑經驗,一般來說,煮一煲飯得花十來分鐘,而飯熟透時所冒出的蒸氣和香氣,也可作為參考,由於瓦煲的煲底厚,因此,即便是用旺火焗飯,也不容易把飯燒焦,待鍋蓋上冒起白煙,飯菜的香味從鍋中溢出,這煲仔飯就算做好了。

  我從小就愛吃瓦煲飯。那時候母親愛用瓦煲做炊具,用柴火燒飯。用柴火燒的瓦煲飯不光飯味足,而且還透出一股特殊的飯香。

  那年月腊味也是稀罕物,平時難見得著,只有到了過年前後,豬肉多了些,父親才會拿一些來醃曬,做成臘肉。母親會用臘肉做出很多花樣來,但我們最期待的還是母親用柴火燒的臘肉瓦煲飯。臘肉飯的製作極簡單:大火將米飯燒開,稍收水,即可放進臘肉,此後可逐漸撤去明火,只餘炭火焗飯,待炭火漸熄,香噴噴熱騰騰的腊味瓦煲飯也就做好了。

  已經多年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了。廚房的革命首先從燃料開始,先是由燃煤取代了柴火,然後是燃氣取代了煤;而炊具的變化也令人眼花繚亂,電飯煲的出現徹底顛覆了現代人的烹煮方式,在城鎮家庭,恐怕沒什麼人願意再用瓦煲這樣的傳統炊具來燒飯了吧。

  當古老的瓦煲被現代都市的廚房所冷落,煲仔飯的生意卻越做越紅火。我常常到我家對面的食店吃煲仔飯,此店的煲仔飯做得十分地道,米一定是用上好的絲苗香米,取其米粒晶瑩瘦長,煮出的飯粒形狀修長優雅,口感柔軟而有韌度;菜式與醬汁的調製也十分講究,如排骨、黃鱔多用豉汁來醃製,雞肉、牛肉等則以薑汁糖酒來調味,而醬汁的調配更是食店的秘技,大抵系用上好的醬油加入糖和各種香料製成,飯菜熟後,澆上此汁,可令飯食更添鮮美。據說用粗陶瓦煲煮出的飯特別香,這或許與這種煲材質粗疏、透氣和導熱性能合適有關。

相關焦點

  • 靜生活@美食美刻| 一煲腊味飯 慰藉冬日情
    「秋風起,腊味香!」雖然今年的冬天至今還溫暖得不像話,但是這並不能影響我們品嘗腊味的心情,應季的腊味美食一樣樣吃起來,在眾多的腊味吃法中,唯有一種煲飯能讓人立馬感受到冬日溫暖。在瓦煲蓋被揭開,混合腊味醇香的熱氣升騰的那一瞬間,你會覺得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用料:「非遺」醬油+黑毛豬肉料 釀曬出太陽的醇香享用腊味的方法各有千秋,友人甚至喜愛用整隻臘腸和青菜一起煮著吃,吃的是臘腸的爽脆外表和內裡的爆漿醇香。
  • 瓦煲飯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連鍋巴都不想放過!
    瓦煲飯在兩廣的名頭可是響噹噹,它是兩廣的傳統美食。瓦煲飯也叫煲仔飯,它源於廣東廣州地區,屬於粵菜系,在廣東地區,人們以砂鍋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話裡「砂鍋」一般叫「煲仔」,所以用砂鍋煮的飯在廣州都叫「煲仔飯」。
  • 砂鍋煲腊味飯,豬油菜飯,美食與你同在
    豬油菜飯小編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下的是砂鍋煲腊味飯,這道美食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簡直是最佳選擇。在我國腊味有很多,金華火腿,廣式香腸都是。腊味飯簡而言之就是用這些腊味同大米飯製成的。砂鍋煲腊味飯更是裡面最突出的,廣為流傳。製作這款美食,需要些許粳米,臘肉臘腸適自己的情況定,喜歡的可以多加,吃得開心才最重要。還需要些許的臘鴨,鴨肝各種調味料以及熟豬肉。具體做法呢,先把粳米加入適量的水放入砂鍋中,等到煮沸的時候,將臘鴨臘肉臘腸還有鴨肝這些放入鍋中,直到水差不多收幹了之後轉到小火,有香味溢出就表現是成功啦。把砂鍋中的熟食取出後切成片待用。
  • 又到腊味時,電飯鍋腊味飯分享簡單的快樂
    正宗的廣式腊味飯以瓦煲為盛器,用生米煮、猛火燒,煲熟後再用火慢慢烘,讓腊味的油脂充分滲透到每一粒米飯,廚師必須嚴格掌握火候。看起來是不是很難?不會煮腊味煲仔飯,掌握不好火候?沒關係,不用瓦煲、不用高超的技術,廚藝小白也能做出超香的腊味飯,你需要的只是一個電飯鍋。
  • 來到廣東,沒人能抵擋得住一煲煲仔飯的誘惑,尤其是經典的腊味飯
    煲仔飯是什麼 煲仔飯,也稱瓦煲飯,顧名思義,就是用比較小的瓦煲做的飯。但廣東的煲仔飯,不單是瓦煲+米飯那麼簡單,還會放入各種食材。煲仔飯上桌,打開蓋,最先映入眼前的是那鋪滿表面的豐厚食材。傳統的煲仔飯一定是濃香肥潤的,所以食材主角選葷不選素。
  • 電飯鍋腊味飯 分享簡單的快樂
    腊味飯從感受到第一陣瑟瑟涼風起,味蕾就在尋找一口熟悉、溫暖的味道,這個味道就是「腊味」。在廣東,「腊味」中最經典的是廣式臘腸:鹹甜適中,醇而不膩,瀰漫淡淡酒香。正宗的廣式腊味飯以瓦煲為盛器,用生米煮、猛火燒,煲熟後再用火慢慢烘,讓腊味的油脂充分滲透到每一粒米飯,廚師必須嚴格掌握火候。看起來是不是很難?不會煮腊味煲仔飯,掌握不好火候?沒關係,不用瓦煲、不用高超的技術,廚藝小白也能做出超香的腊味飯,你需要的只是一個電飯鍋。
  • 雞煲鵝煲羊肉煲牛尾煲腊味煲……大雪再冷,也能「煲」你滿意
    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煲暖暖的美食,那是爽的不要不要的~~~今天的話題是「煲」,那麼雞煲鵝煲羊肉煲牛尾煲腊味煲,各種煲應有盡有,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煲?今晚晚餐就是它了!炭爐雞煲最接地氣的廣東美食雞煲是廣東市井間最常見的美食。
  • 超級無敵佛跳牆,不敵黯然銷魂飯,帶你領略廣東煲仔飯的魅力
    米飯是最普通不過的主食了,平淡的日子,有飯自然香。粵語會把小的東西叫做「仔」,例如:小雞就是雞仔、小豬就是豬仔。煲仔就是小鍋了。顧名思義,用比較小的瓦煲煮的飯就叫做煲仔飯。煮煲仔飯用那種單柄小瓦鍋最為正統。
  • 腊味飯這樣做,香味濃鬱,米飯粒粒分明,連吃兩碗都不夠
    腊味是一種傳統的民間佳餚,秋冬季節吃腊味也成為了一種傳統,尤其是廣東特色美食腊味飯,天冷的時候吃上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腊味飯,簡直太滿足了。腊味飯的做法也有很多種,今天小妖做的是改良版的腊味飯,簡單易學,不需要電飯煲也不需要瓦煲,直接上鍋蒸熟即可。
  • 沙煲飯的汁醬做法大全.
    廣式煲仔飯的風味多達20餘種,如腊味、冬菇滑雞、豆豉排骨、豬肝、燒鴨、白切雞等。其實煲仔飯也稱瓦煲飯,瓦煲除了指一種盛器,還指一種烹飪方法,就是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
  • 廣州這「米飯」超2000年歷史,一人一「瓦煲」,遊客:更衛生?
    名稱:煲仔飯別名:國內有些地方叫鍋飯,在日本叫釜飯瓦煲飯出生地:廣東最早記載:2000多年前《禮記註疏》等書記載主料:絲苗米配菜:腊味、排骨、雞、田雞、魚、豬肉、煲仔飯中的「仔」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字,煲仔飯會用一個比我們平時在家做飯更少的「瓦煲」仔來煮飯。煲仔飯源自廣東,2000多年前《禮記註疏》等書中有記載,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的做法與現在的煲仔飯做法幾乎是一樣,只是,把原來的黃米改成了現在的絲苗米。
  • 煲籽飯做法大全.
    煲仔飯是廣東廣西傳統美食,廣式煲仔飯的風味多達20多種,如腊味、冬菇滑雞、豆豉排骨、豬肝、白切雞、燒鴨等。看個人喜好來添加。其實煲仔飯也稱瓦煲飯,瓦煲除了指一種盛器,還指一種烹飪方法,就是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
  • 南寧:一個開了33年的瓦煲飯小店伴著食客長大(圖)
    一個開了33年的瓦煲飯小店伴著食客長大這是一碗有故事的瓦煲飯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鄧色迎 文/圖核心提示在南寧市南棉商業街,有一家阿姆老牌瓦煲飯這麼多年,老闆陸景雲一直在為顧客用心地做著瓦煲飯,見證了南棉商業街的繁榮和衰落。
  • 沒有人能抵禦腊味煲仔飯的魅力!
    很快,一種完美契合腊味的美食出現了…煲仔在粵語裡,「煲」是指沙煲或瓦煲,「仔」泛指小的事物。因此「煲仔飯」的意思是:用小瓦煲烹製出來的飯。煲仔飯和腊味到底有多般配?沙煲可以鎖住腊味的水分,讓腊味的油脂滲透到飯中,令整煲飯香氣四溢。
  • 麻湧人的冬至美食----飄香腊味飯
    今天是冬至,許多市民都會選擇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吃頓豐盛的團圓飯。可是,今天正好遇上了一周最忙的星期一,那麼有什麼簡單而有特色,又適合做冬吃的麻湧特產呢?俗話講「秋風起,食腊味」,現在冬意正濃,飄香的腊味飯更是不少吃貨們的心頭好。明姨就是其中一位,正巧今天是冬至,她要為家人準備一頓簡單的腊味飯。
  • 饞得人流口水的廣式腊味飯,色香味俱全,老廣的味道都推薦它的喲
    俗話說,秋風起,吃腊味,是廣東人的口頭禪。中國的臘腸分類很多,而廣東人則自然鍾愛廣東腊味。無論是傳統的長輩,還是喜歡嘗鮮的年輕人,總可以在廣式腊味中,找到自己鍾愛的口味。而廣式腊味最經典的吃法,就是腊味飯。煲得剛收幹水米飯,面上鋪上一層腊味,然後迅速蓋上蓋子,瓦煲保溫,高溫下,腊味釋放出誘人的香氣,滲透出的油脂包裹著晶瑩飽滿的米粒。咬一口,濃鬱的肉汁在嘴裡熱騰騰的爆開,香味撲鼻,米飯吸收了腊味的油脂,味道豐富,回味無窮。
  • 自製廣式腊味飯,調好醬汁很重要!快來學大廚的秘制配方
    廣式腊味飯是粵菜中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招牌美食,藏在腊味裡的肉汁充分滲透到米飯裡,米飯中夾帶了腊味的肉香,
  • 腊味飯,祝你聖誕飽足喜樂!
    正在我糾結聖誕節平安夜到底吃什麼的時候,電話響了
  • 寒冬腊味香,廣東腊味飯,香噴噴的,最能吃出幸福的味道!
    對於腊味來說,所謂上乘的肉,那就是肥瘦肉層分布與厚度都比較均勻的肉。肥瘦分布得宜,就是腊味的度。廣式腊味特有的香味,在寒冬季節,瀰漫在大街小巷,讓人垂涎欲滴。不知道還有沒有年輕人像我一樣,對腊味總是情有獨鐘的。每次說起腊味這個美味,都會把自己那份腊味情節歸功於多年前爺爺親手煮的一碗腊味飯。三歲定八十,味蕾的記憶總是最真實的,總是讓人念念不忘的。
  • 腊味飯吃得多,但是承載老一輩甜蜜愛情的腊味飯你吃過嗎?
    每當他們吵架後,爺爺就會做腊味飯哄奶奶開心,但爺爺不會做腊味飯的配料,只會下米和控制飯的水分。而奶奶做得一手好的腊味飯配料,卻不懂得如何放水下米,水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每當爺爺開始下米做腊味飯時,奶奶就會上前做腊味飯的配料,經過兩人的通力合作,一道美味的腊味飯大功告成,兩人也重歸於好。在這道腊味飯裡,他們特別加入了紅棗,增添了一絲香甜,「正如他們的愛情那般甜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