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帶與居民區生態相融功能互補 鎮海生態紅線築起綠色屏障

2020-12-15 浙報融媒體

寧波鎮海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的九龍湖。鎮海區委報導組供圖

編者按:今年7月,我省出臺《關於全面落實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實施意見》,要求到今年年底前,全省劃定並完善生態保護紅線。近日,記者來到我省首條生態保護紅線所在地寧波,解剖鎮海區從石化重鎮向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蝶變之路,看生態紅線如何為區域綠色發展築起綠色屏障。

10月10日,寧波鎮海區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負責人鬱振偉,在博客上寫下今年第282篇《鎮海藍天日記》。2008年開始,鎮海60名居民代表就以日記形式,記錄身邊的環境質量狀況。近3000篇日記,記錄了鎮海生態環境的改善。

環境的改善,得益於鎮海科學劃定、牢牢守住生態紅線。近年來,當地由東向西構建「海洋——二、三類工業——城市生態帶——城市功能區」的發展布局,形成產業帶與居民區「安全隔離、生態相融、功能互補」的科學格局。

鎮海河道保潔,岸美水美。

生態林帶,實現隔離緩衝

從鎮海老城區招寶山街道往東,不遠處就是全國「北煤南運」的碼頭,每年數以千萬噸的煤炭在此交易中轉;往北是國內最大的石油煉化基地,源源不斷地向全球輸送著各類石化產品。

石油化工及相關產業,成就了鎮海的繁榮,也一度帶來不小的環境問題。不僅如此,一些化工企業與村莊、居民區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甚至開始慢慢擠佔居住空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百姓生活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

2013年,鎮海率先對石油煉化等重汙染產業劃定空間界限。在劃定區域外,不再布局化工和其他重汙染產業。2016年,寧波出臺全省首個生態保護紅線規劃,鎮海區劃出106.4平方公裡的生態保護區域,佔總面積近三分之一。

翻開鎮海區生態保護紅線落線圖,從最北端的九龍湖風景區到最南端的甬江畔,生態紅線劃定的區域,形成一條寬度超過1公裡的綠色生態間隔帶,將石化區和城市居住區分隔開來。「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在居住區與石化企業之間設置了生態緩衝。

」鎮海區環保局局長岑國興說,紅線區域內實行最嚴格的管控,禁止一切影響生態保護的開發建設活動。

初秋,漫步在澥浦鎮的嵐山水庫邊,一片茂密的樹林分外引人注目。這片當地人口中的「海天林帶」,位於鎮海生態紅線保護區內,正是這堵寬度近1公裡的綠色屏障,將北側的澥浦鎮區和南側的石化區做了生態隔離。

在鎮海,這樣的生態林帶共有5條,總面積962公頃,共植有樹木150萬株,全部在生態紅線保護範圍之內。綠色林帶範圍內,過去有不少髒亂差的化工廠、物流基地,如今,這些廠房被拆除,土地平整之後重新復綠。

5條生態林帶,像一隻綠色的大手,將石化區牢牢握在掌心,大大改善了鎮海的小氣候環境。2014年,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系曾給鎮海生態林帶算過一筆生態帳:在減噪、固碳釋氧等9方面,生態林帶給鎮海產生的生態服務功能年總價值,折合成人民幣達5.6億元。

在生態保護紅線的緩衝之下,化工企業發展和居民環保需求之間的衝突漸漸得到彌合。2016年,鎮海區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2.9%。

人水和諧的鎮海橫溪村。

環境改善,蓄積發展潛能

國慶長假期間,位於鎮海區的寧波植物園,迎來了遊客高峰。植物園是鎮海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重點建設、保育的「城市綠肺」。園區有450個足球場大小,匯集了近萬種植物,長假期間每天有兩萬人在此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

「寧波植物園不僅是旅遊景點,也是惠及民生的城市生態配套工程。」岑國興說,過去人們談到鎮海,總會第一時間想到石化工業。現在,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反而蓄積、釋放了鎮海的生態資源優勢,形成了新的發展潛力,讓鎮海的綜合競爭優勢再上新臺階。

「北有中關村,南有中官路」,在縱貫鎮海區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西側,中官路創業基地火熱崛起。與老牌石化產業不同的是,以文創、網遊、電商為核心業務的中官路創客們,不依賴資源、能源,而是熱衷於尋找有良好生態環境和貼心的政府服務的創業場所。

通過淘汰紅線範圍內的落後產能,鎮海區騰出了環境容量,放手支持創客、企業主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附加值高的產業。

為了當好「店小二」,讓創客們少跑冤枉路,鎮海區發改、規劃等部門,專門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內企業,聯合推出了「黃燈制」緩衝審批模式。在項目申報立項時,發改部門都會向規劃部門確認,看是否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要求,對符合規劃生態紅線保護要求的,企業的申請可以獲得受理,並進入綠色審批通道;對規劃生態紅線範圍內的項目,將不予受理,並同步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分類管控程序。「『黃燈制』緩衝審批模式的推行,既可加強生態敏感區保護,同時又維護了企業應有權益。」鎮海區審管辦負責人說。

據岑國興介紹,當地還將根據已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繼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政策,按分類、分級管控,在紅線區域範圍內實行「準入清單」管理。建立生態補償、績效考核制度,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空間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轉換,為綠色發展留足空間。

相關焦點

  • 雙城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天津布局
    綠色生態屏障帶來「城市空間布局的重構重塑」,也給濱海新區提出了新的課題──加快補齊社會事業短板,「打造成城市功能完備的海濱城市」,實現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城的「雙城」輝映。雙城綠色生態屏障,重塑了天津發展格局,也記錄了城市發展思維理念之變,成為天津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
  • 天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生態屏障區多為鹽鹼地,協調處理好土、水、植被物種的關係極為重要。規劃從打通地區水脈入手,統籌林田水草多系統治理與恢復,增強生態環境穩定性,構建屏障區高質量生態基底。  ──通過治理22條河道,新(擴)建改造28座閘站,使區內河道、湖庫勾連成網,實現水系循環、活水成網、豐枯互補和優化調度。
  • 實施生態工程 築牢綠色屏障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
    實施生態工程 築牢綠色屏障 ——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加快建設側記 2020-11-22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襄陽構建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屏障
    (新春見聞)湖北襄陽構建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屏障中新社湖北襄陽2月17日電 題:湖北襄陽構建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屏障中新社記者 梁婷日前,位於襄陽漢江河道最大的酒樓漢江魚府被拆除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流域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區、生態功能區。位於漢江中遊的湖北襄陽市,是漢江生態經濟帶的中心。漢江魚府的拆除,是襄陽保護漢江生態,構建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屏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襄陽實施了總投資10.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漢江襄陽段堤防加固重點工程,對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域實施治理。
  • 塞罕壩築起生態屏障
    到過塞罕壩林場的人,都會被望不到邊際的綠色震撼,聽過塞罕壩故事的人,都會被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 塞罕壩的綠色,真的來之不易。今天滿眼的蔥蘢,源自愚公移山般的堅忍不拔。曾經的塞罕壩,人跡罕至、黃沙漫漫。自1962年369名創業者來到這裡以後,半個多世紀時間裡,幾代塞罕壩人躬耕不息、造林不止,硬是將茫茫沙地變成了莽莽綠洲。
  • 依法治山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總面積812平方公裡的北山,包括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等著名景區和獼猴自然保護區,有金錢豹等853種野生動物、紅豆杉等1555種野生植物,以及當陽峪遺址、青天河摩崖石刻、朱載堉墓等文物保護單位,富含石灰石、耐火黏土等數十種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較為豐富,是焦作市重要的生態屏障。
  • 承德:築京津生態屏障 建本土「綠色銀行」
    這一回,生態和生財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如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大舞臺上把承德的角色扮演好?承德市委書記鄭雪碧表示,承德定位於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步考慮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問題,以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為總目標,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示範區為總抓手,主動承接京津醫療、教育、科研、人才等功能要素外遷,努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走出一條具有承德特色的開放創新、綠色崛起之路。
  • 川西北生態經濟區 生態作引擎 跑出綠色崛起加速度
    5月3日,阿壩州若爾蓋縣召開2017年草原旅遊環境專項整治動員大會,再次向非法在草原上修永久性建築和亂搭亂建藏(牧)家樂等破壞草原生態行為「開刀」。  作為長江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地,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的阿壩、甘孜所有區域均被納入國家和省「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好青山綠水,才能更好地實現良性發展、綠色崛起。
  • 湖南發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 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
    原標題:湖南發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 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一山一江生態格局方案對構建便捷高效對接通道、推進現代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促進區域旅遊休閒康養聯動、深化公共服務對接合作、共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平臺引領對接、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等八個重點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湖南作為粵港澳鄰近省份,為共築南嶺生態安全屏障,明確要求共同保護「一山一江」生態格局。
  • 重慶南山:保護綠色「肺葉」築牢生態屏障
    南山地處重慶主城「四山」之一的銅鑼山脈,是重慶主城的「城市肺葉」和「天然屏障」,也是重慶美麗山水之城的「山之具象」和「景之映現」,更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的骨架主脈和基底支撐。   拆違復綠 還原綠色本底   南山距離重慶主城僅10餘分鐘車程,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生態資源,使南山成為市民居住和遊憩的理想之地。但由於歷史原因,南山區域私搭亂建的現象比較突出,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影響了社會和諧。
  • 北侖片分區和鎮海-小港片分區規劃公示 生態保護是亮點
    今起,《寧波市北侖片分區規劃》和《寧波市鎮海-小港片分區規劃》的批前公示稿相繼發布,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成了亮點。住在附近的市民不妨過來看看,有什麼好的建議可反饋至寧波市規劃局。
  •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生態環境,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遊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示範」二字,既是信任,也是鞭策。
  • 貴陽經開區:生態是底線 綠色是底色
    基於區域發展的客觀實際,貴陽經開區在規劃編制工作中,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用地,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初步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保護線、城市開發邊界,先後編制了《創新型經濟技術開發區空間布局與存量用地規劃》、《經開區特色街區(香江路、清水江路)規劃》、《數字經濟小鎮控規單元(導則)及城市設計》、《貴陽數字物流產業園產業規劃
  • 天津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24個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區兩個層面成立現場指揮部,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天津市人大頒布《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突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等內容。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決定》,進一步壓實法律責任,強化剛性約束。
  • 評論: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築牢「母親河」綠色生態屏障
    黃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河。歷史上黃河沿線生態非常脆弱,曾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千百年來,黃河多次決堤泛濫,給沿線帶來無盡的災難。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工程修建後,黃河治理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
  •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白銀市...
    近年來,白銀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和決心,抓治理、守紅線、築屏障,大力營造綠色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老工業城市正向宜居宜業宜養宜遊希望之城悄然蝶變。  夯實生態優先的思想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 15省份生態紅線劃定方案獲批 最終將形成全國「一張圖」
    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等將劃入生態紅線。攝影/章軻程立峰介紹,從不同區域看,京津冀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水土流失控制、土地沙化控制、海岸生態穩定等7大類37個片區,構成了以燕山生態屏障、太行山生態屏障、壩上高原防風固沙帶、沿海生態防護帶為主體的「兩屏兩帶」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格局。
  • 三水南山 生態產業文化共振 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撰文:魏英 南三生態振興生態文明持久戰築牢灣區生態屏障「中國綠色名鎮」「中國慢生活休閒體驗鎮」「珠三角最美鄉村」「廣東省首批森林小鎮」……作為佛山北部的生態屏障,幾十年來對生態環保的堅守,造就南山鎮超過59%的森林覆蓋率,生態稟賦為南山帶來了諸多的榮譽
  • 築起金城綠色屏障?蘭州南北兩山綠化調查
    築起金城綠色屏障——蘭州南北兩山綠化調查蘭州九州臺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雲祥「兩山夾一河」,這是人們對蘭州地貌的初步認識。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猶如一條巨龍,圍繞蘭州城區東西蜿蜒伸展,與北面的白塔山形成相對之勢。奔騰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形成了蘭州市獨特的地理優勢。
  • 湖北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屏障
    近年來,湖北省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屏障,大力推進全域生態復綠工程,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優化長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