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沙填海是在填海點的周圍用吹沙的方式堆沙造地,不同於傳統的挖土搬運,也不同於挖沙搬運。近距離吹沙不用管道,遠距離吹沙需要長短不一的管道,最長的延伸十多裡。
吹沙填海用挖泥船(有的用挖沙船)的泵(有的帶有長管道)將圈外海底的沙水一起吹進目標圈內,海水流出圈外,沙就留在圈內,漸漸地圈內的海面就被不斷吹進的沙填成了陸地。
吹填過程裡是否圈地看情況,前期階段吹填到中央部分而不用圈地,中後期階段涉及目標區的邊緣部分了,用一排沙袋或鋼板將一定長度的海面圈起來,並使用打樁船上的打樁機打樁固邊。成陸後,再用強夯機壓實鬆土。
中國近年的吹填技術發展快,不遜日、荷等國。插入式箱筒型基礎防波堤結構優勢很強,挖泥船裡天鯨號亞洲第一(帶的長管道可以將沙水吹流到6公裡之外的地方),打樁船的鑽深發展快。
吹沙填海是在填海點的周圍用吹沙的方式堆沙造地,不同於傳統的挖土搬運,也不同於挖沙搬運。
土方開挖的時候,根據基礎埋深的不同,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考慮放坡的大小也不同,開挖的基坑面積都要大於建築實際的佔地面積,這樣就會分出室內和室外回填。而且根據設計的要求,室內外回填的土質要求也不一樣,可能是素土夯填,也可能是灰土夯填。 室內回填土,是按照主牆之間的室內淨面積乘以回填的厚度計算。 回填土一般分松填和夯填二種。根據實際設計施工要求來套。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吹沙填海使用挖泥船(有的用挖沙船)的泵(有的帶有長管道)將圈外海底的沙水一起吹進目標圈內,用打樁船打樁固邊,用強夯機壓實鬆土。
1. 增加城市建設和工業生產用地,有效製造平地,以供市區發展。
2. 美化海岸線,改善沿海景觀。
3. 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
1. 破壞海洋生態,影響水中生物生活,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現了赤潮的情況。
2. 過度填海會使海港收窄,令水流更急速,波浪波幅更大,影響船隻航行。
3. 對於直接把雨水排出大海的地區,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填海令地下的雨水渠延長。而因為延長部份斜度的不足,所以整條雨水渠的排水力減低。在雨季時,就可以因為大雨而造成內城街道水浸的問題。
4. 產生凸堤效應,讓周邊的海岸線往內縮。例如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國海灘減少了約3.9萬公頃。
5. 影響自然景觀。
6. 汙染物累積在變狹了的海港內,難以衝去,使港灣水質惡化。
7. 水土流失,因海域上增加更多的浪,令一些天然的沙及泥土衝走。
高考地理專題設計——吹沙填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吹沙填海」是指用沙袋將一定面積的海域圈起來來,再用挖泥船壓力泵及管線將圈外的海底泥沙和海水一起「吹」進圈內,海水流出圈外,泥沙沉積在圈內,淤積成陸。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渤海灣西北岸進行「吹沙填海」的條件有
A.淤泥質海岸,沙源豐富B.潮流作用強,攜帶泥沙能力強
C.風浪大,利於「吹沙」D.填海作業區海域深,適合挖泥船作業
2.根據上述G1S流程圖,利用此G1S系統能得到渤海灣西北岸填海造陸進程的
①海岸線的變化 ②填海區交通狀況
③填海區土地利用類型 ④填海造陸區面積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A
2.D
【解析】
【分析】
本題組以吹沙填海和GIS監測技術為背景,設置兩道試題,涉及區域特徵、地理信息技術的作用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程度,考查學生對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
1.渤海灣西北岸為海河等多條河流入海口,大量入海泥沙在此沉積,形成淤泥質海岸,沙源豐富,而「吹沙填海」主要物質原料就是泥沙,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渤海灣西北岸的泥沙主要不由潮流帶來,而且潮流會影響填海效率,排除選項B。「吹沙」不是通過風力「吹」,而通過壓力泵,且風浪大也會影響填海效率,排除選項C。海域越深,需要的泥沙量越大,工程量越大,排除選項D。
2.根據圖中信息及題中「填海造陸進程」的限定,選項D符合題意。GIS是可以監測交通狀況和土地利用類型的,但題中GIS流程圖沒有相關監測行為,同時交通狀況和土地利用類型不屬於填海造陸進程。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樁後用沙袋將該海域圈圍起來,再用工程船的壓力泵及管線將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進目標圈,淤積成陸。下圖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現場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選擇「吹沙填海」區域的主要條件是
A.該海域風浪小B.近海河沙豐富
C.位於淺海區域D.距離陸岸較近
4.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A.圈定填海範圍B.抵禦海浪侵蝕
C.運輸設備,方便施工D.過濾海水,滯留泥沙
5.6月某日該海域4:40(地方時)日出,則其可能位於
A.北冰洋B.墨西哥灣C.渤海D.馬六甲海峽
【答案】
3.C
4.D
5.C
【解析】
【分析】
試題分析:
3.從材料中可看,吹沙填海用工程船的壓力泵吹沙,風浪大小不是主要條件;吹沙填海是將海底的泥沙吹進目標圈,而不是河沙;主要條件應位於淺海區域,C正確;從材料和圖中看不出距陸岸距離。
4.從材料可知,沙袋的主要作用是將海域圈起來,過濾海水,滯留泥沙,D正確。
5.該地6月地方時4:40日出,晝長為14小時40分鐘,該地應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最可能位於渤海,C正確。
考點:獲取信息運用信息能力、晝夜長短
永暑島(9°37′N,112°58′E),原名永暑礁,位於南沙群島中部,是一個環形珊瑚礁。2013年7月以來,中國在永暑礁大規模「吹沙填海」造陸。目前,永暑島已成為我國南沙群島的第一大島。下圖為永暑礁海域等深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6.推測永暑礁造陸部分位於該礁的
A.北部B.中部C.東北部D.西南部
7.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蟲遺骸和在其上繼續生長的珊瑚蟲構成的。珊瑚蟲的生長需要進食海水中的浮遊生物,水中還需要有足夠的溶解氧。浮遊生物及營養物質需要藉助海浪才能被帶到水上。永暑礁延伸方向與下列何種因素一致
A.太陽輻射B.降水C.風向D.板塊邊界走向
【答案】
6.D
7.C
【解析】
6.永暑礁是利用「吹沙填海」造陸,選擇在海拔低容易施工的位置進行,圖示等深線可知西南部海拔最低。選D正確。
7.珊瑚是生活在淺海水域,且珊瑚蟲的生長需要進食海水中的浮遊生物,水中還需要有足夠的溶解氧;浮遊生物及營養物質需要藉助海浪才能被帶到水上;風是海浪的動力,所以永暑礁延伸方向與風向一致。選C正確。
【點晴】
吹沙填海是在填海點的周圍用吹沙的方式堆沙造地,不同於傳統的挖土搬運,也不同於挖沙搬運。近距離吹沙不用管道,遠距離吹沙需要長短不一的管道,最長的延伸十多裡。
永興島屬於中國西沙群島中的宣德群島。島中心地處16°50′N、112°20′E,呈橢圓形,經過多年吹沙填海後面積擴建到2.6 km2,是西沙群島中最大島嶼。下面兩圖均是某旅遊愛好者在永興島旅遊時拍攝的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8.一般情況下,飛機逆風起飛、逆風降落,左圖中飛機跑道的延伸方向是( )
A.東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東南走向 D.東西走向
9.右圖是該旅遊愛好者拍攝到太陽在西南方海面的情景,拍攝時北京時間最有可能是( )
A.5:50 B.6:50 C.17:50 D.18:50
【答案】
8.A
9.C
【解析】
8.圖為攸縣某旅遊愛好者在永興島旅遊時拍的照片,根據太陽從西南方向落下可以定出指向標,一般情況下,飛機逆風起飛、逆風降落,由此進一步推測飛機跑道的延伸方向該是東北﹣西南走向,選A。
9.右圖是該旅遊愛好者拍攝到太陽從西南方海面情景,此時太陽從西南落下,說明此時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晝短夜長,日落時間早於18:00,結合選項選C。
二、綜合題
10.(地理一一選修6:環境保護)
150多年來,澳門通過填海造陸不斷擴大陸域,如今澳門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從海上發展而來。隨著填海造陸的推進,海岸生態問題逐漸顯現。2018年7月底,國家推出限制圍填海政策,這對於澳門傳統粗放式填海不失為一種督促。
結合上圖,分析澳門填海海造陸對海岸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針對限制圍填海政策,推測澳門未來發展採取的措施?
【答案】不利影響:澳門填海造陸導致天然海岸線和濱海溼地消失,海岸侵蝕日益嚴重;風暴潮災害增多,紅樹林銳減,生物多樣性減少;由於沿岸人類活動,海洋汙染加重。措施:科學規劃城市布局;發展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藉助港珠澳大橋,與粵港進行跨區域合作等。
【解析】
【分析】
本題組以澳門填海造陸為背景設置試題,涉及填海造陸的不利影響、澳門未來發展措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詳解】
澳門填海海造陸對海岸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從海岸生態、抗災能力、海洋汙染等方面分析。澳門是在當地許多淺海溼地上進行填海造陸的,這樣導致天然海岸線和濱海溼地消失,淺灘處的紅樹林生態系統銳減,生物多樣性減少;由於沒有淺海、淺灘和紅樹林的阻擋,風暴潮災害加劇,海岸侵蝕日益嚴重;填海造陸後,沿岸人類活動增多,排放的廢水增多,海洋汙染加重。
限制圍填海政策,導致澳門發展空間很難擴大,因此要通過港珠澳大橋等交通設施加強與內地聯繫,從而拓展發展空間;要通過科學布局,緩解用地緊張;要通過發展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增加經濟效益。
【推薦閱讀】
心疼某國,填海造陸結果被颱風吹!掉!了!
【專題探究】吹沙填海是怎麼回事?
【地理視野】有個地方的沙子可以響?你知道是如何形成的嗎?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讚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譚老師的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譚老師的推送哦)點在看留言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