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島現狀:吹沙填海後,不僅發現淡水,還出現了「草原」?
永暑島全稱永暑礁西南島,永陸面積為2.8平方公裡。嚴格意義上來講,永暑島與永暑礁是兩碼事。永暑島是我國在永暑礁西南端建造的人工島,永暑礁則是一個面積達108平方公裡的礁盤。從開發規模來說,永暑礁的潛力還沒有被完全發掘,人工島面積僅佔礁盤面積的0.025%。然而,就是這0.025%的背後,幾代守礁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曾幾何時,永暑礁還是一個基本上沒有陸地面積的島礁。在島礁時代,我國對永暑礁的開發先後經歷了小竹棚式高腳屋、鋼樁高腳屋、碉堡式高腳屋。三個時期的高腳屋,有一個共同特點:條件極為艱苦。尤其是小竹棚式高腳屋時期,被駐島礁官兵稱之為「海上貓耳洞」。熟知軍史的朋友們,對貓耳洞不會陌生,這是我軍在兩山輪戰時期採用的防禦手段,以條件艱苦聞名於世,堪稱八十年代的上甘嶺。
我國的天涯守礁人,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熬過了漫長的艱苦歲月。這一被動局面,一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永暑礁海洋觀測站勝利竣工得到了改善。雖說建築物多了,可呆在那上邊依舊非常的難熬。首先,陸地面積狹小,周圍都是「藍色荒漠」,無法開展高水平的軍事訓練。其次,淡水資源極度匱乏,全部仰仗大陸補給與自然降雨。最後,綠色植物難以存活,蔬菜不能自給,嚴重約束了駐礁官兵的戰鬥力。
這一切隨著三沙市的建立,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2012年,三沙市人民政府建立,永暑礁吹沙填海工程提上了日程。2014年,大規模的永暑礁吹沙填海工程上馬,僅僅幾年時間,永暑礁一躍成為南海第三大島,僅次於美濟島、渚碧島,永陸面積達到了驚人的2.8平方公裡。永陸面積大了,永暑島現狀如何?在此筆者特意從兩個細節,為大家展示永暑島的現狀。
發現淡水資源
長期以來,制約永暑島發展的就是淡水資源匱乏。然而,隨著永暑島的建設,植被豐富多樣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島上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土壤涵養水源能力加強。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得益於永暑島的「淡水透鏡體」現象。淡水透鏡體現象質的變化,需要島礁面積的擴大誘發其生成淡水資源。吹沙填海的建設以及生態環境的改觀與淡水透鏡體現象相結合,導致永暑島發現了淡水資源。
出現了「草原」?
大家可能好奇,永暑島怎麼會出現「草原」?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那是永暑島的綠化植被,看起來很壯觀像「草原」一樣。永暑島的「草原」景象,主要出現在飛機跑道附近。眾所周知,永暑島飛機跑道長達3公裡,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海水侵蝕人工島,尤其是飛機跑道。在飛機跑道周邊種草,一方面能夠綠化,另一方面能夠鞏固島礁土壤,從而有效保護飛機跑道。永暑島「草原」,僅僅是永暑島建設的一個縮影。
永暑島吹沙填海後,發現淡水資源、出現永暑島「草原」,這些都是永暑島建設的冰山一角。永暑島已經變成了一個「海上都市」,不僅高樓林立,而且生態環境好,這是難得的宜居城市啊!當然了,永暑礁的開發力度還沒有達到最佳水平,隨著永暑島的建設,永暑島會越來越美!厲害了我的國,向永暑島建設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