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今年有一件大事。什麼事呢?600年大慶。
故宮,600歲了。故宮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建的。
這朱棣,本來不是皇帝。他老爸、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生前立了長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所以朱元璋死後是朱允炆繼位。朱允炆一登基就開始一個一個收拾他的叔父們。朱元璋生了26個兒子,朱允炆登基時,他的二叔三叔都已經過世,住在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對朱允炆威脅最大,那時候北京不叫北京,叫北平。朱棣實力雄厚,他看到弟弟們一個個都被廢了,就假裝生病,收起鋒芒,暗地裡部署起兵。1399年,朱棣抓了朱允炆派來的官員,以靖難清君側的名義揮師南下,討伐所謂的奸臣逆賊。經過4年苦戰,朱棣打贏,拿下首都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代四叔戰侄子的故事。
朱棣成功奪取了王位,雖然他拿下了首都南京城,但始終被煩惱所困擾,政敵的冤魂纏得他夜不安枕。一次差點被人刺殺的朱棣突然意識到舊都南京的危險,當時蒙古大軍再度逼近長城,於是朱棣想到一個一箭雙鵰的妙計,就是放棄南京,遷都到自己住了20多年的北平,改名北京。朱棣原先是藩王,在北平住的是藩王的宮殿,現在是皇帝了,需要建皇宮,這就有了現在這個故宮。
當時朱棣看不上忽必烈在北京的舊宮,於是將舊宮夷為平地,用舊宮的碎石瓦礫堆成一座俯瞰新宮的山丘。興建新皇宮的工程持續了十四年,據說完工後的宮殿,有一千座宮院和九千多個房間,它的名字讓人聞之生畏,叫做紫禁城。從15世紀到20世紀,24任皇帝曾以此為家,紫禁城是歷代王朝的核心。對於許多外人而言,他們只能看到探出城牆的金色屋頂,紫禁城高聳城牆的背後永遠是個謎。
北京紫禁城1406年開始建設,到1420年落成,用了14年時間。
這座宮殿讓朱棣頗為得意,可沒想到才過了一年,前三大殿就被大火焚毀。朱棣心裡有鬼,覺得這是上天對自己推翻皇帝侄子的懲罰,沒敢重建三大殿,還將辦公地點移到了太和門下。整整20年後,朱棣的曾孫、明英宗才重建了20年前被燒毀的三大殿。奇怪的是,又過了17年,1557年,嘉靖皇帝時期,紫禁城裡又失了火,前三大殿再次被毀,還有奉天門、文武樓、午門,也被燒毀。又重建,用了4年才全部重建完工。明朝最後一年,李自成打進北京,住進紫禁城快活,沒想到才住了41天就敗亡,李自成逃離北京之前,放火燒了紫禁城。滿清王朝定都北京,用了14年時間重建紫禁城。
(上圖:南京,明朝故宮。)
其實,現在的故宮,已經不是朱棣600年前的模樣了。因為朱棣的紫禁城多次被火燒毀。清朝當年重建紫禁城時,進行了大量改變。不過,明朝的模樣也好,清朝的模樣也罷,昔日皇宮禁地,那佔地112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活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