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7臺破碎挖掘機拆除舊橋梁,5臺裝載機來回運載建築材料,30臺衝擊鑽同時打樁基,大型挖掘機開挖土方……近日,西中環大山路立交及大山路拓寬改造工程施工現場忙中有序、熱火朝天。
西中環大山路立交及大山路拓寬改造工程由臨沂市政集團三公司承建,工程分為兩部分:一是西中環大山路立交建設,二是大山路拓寬改造。
西中環大山路立交及大山路拓寬改造工程效果圖
大山路兼具對外交通聯絡、城市快捷路的功能,規劃道路等級為城市快捷路。主要建設內容有:橋梁工程、道路工程、結構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等。其中,西中環大山路全互通立交採用「雙苜蓿葉+雙半定向匝道」的蝶形立交型式,系我市首座蝶形全互通立交橋。
針對疫情期間特殊情況,臨沂市政集團三公司大山路項目部管理人員放棄休息,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對出現的突發事件及時進行協調、處理。制定切實有效的實施方案,提前協調購買防護消殺用品,確保各項防護措施落實到位,為開復工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幹完了蒙山高架北延工程後立即轉場到這邊,從2月10日開始陸續進場。」工程項目負責人龐廣明說,2月23日,在取得市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及蘭山區住建局下發的復工(開工)通知書後,全體施工人員緊急召開視頻會議,重新部署施工計劃,調度現場施工隊伍、機械,疫情防控和施工進度兩手抓,推進各項施工工作快速開展。
樁基鋼筋籠吊裝
樁基質量控制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難點。「涑河兩岸地質條件複雜,溶洞、裂隙等地質病害較多,樁基在鑽進過程中極易出現漏漿、塌孔、斜孔等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每天都會發生漏漿現象。」技術負責人王健旭告訴記者,施工人員和機械24小時待命,一旦泥漿流失,立馬處理。一根長30米的樁基,正常情況下一個星期就可以打完,由於地質條件複雜,有一個樁基在施工過程中漏了19次漿,平均每一米就漏一次,用了將近一個月才打完。
「大山路立交工程需要把原來兩座橋全部拆除重建,時間緊、任務重。按照計劃,我們需要在汛期前把橋梁的樁基、承臺、墩柱全部修完,保證汛期行洪,才能不影響後面的工期。」臨沂市政集團三公司經理李峰告訴記者,加班加點也要把疫情耽誤的工期補回來!
除了技術要求高、工期緊,交通壓力大也影響著工程的進度。工程地處臨沂市西部城區內,大山路與西中環路口是附近工業園區車輛通行的唯一道路,沿線分布著居民社區、物流園區、沿街商鋪等,人口密度、車流量大,各條道路繞行規劃難點重重。「為了儘量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採取了各種措施,採用標準圍擋、增設導行牌等,儘量減少施工對周邊居民及道路交通的幹擾。同時,還在交通繁忙的路段設置了7名交通疏導員,每天負責疏導行人與車輛通行。」工程安全負責人王建業告訴記者,除了編制道路施工交通導行方案和設置相關交通道路警示以外,項目部還根據道路通行具體情況,對夜間道路警示工作加大投入,保證車輛夜間通行安全。
在加緊工期的同時,環保壓力一刻也不敢放鬆。為保衛臨沂的藍天白雲,按照市市政工程建設處要求,嚴格落實工地管理「八個百分百」標準。「工地現有2支安全文明施工隊伍,共62人,負責道路清掃、渣土覆蓋、安全治理、降塵設備維護檢修等工作。每天同時出動6臺大型灑水車、1臺水洗清掃車、2臺移動式滑移清掃車,在工地各處24小時不間斷灑水、降塵。」安全負責人王建業告訴記者,同時在施工現場四周圍擋設置綠色草皮並安裝噴淋設備;在工地各出入口設置大型霧炮;現場設置車輛自動衝洗設備,對所有進出入車輛進行衝洗,打造安全、整潔、有序、文明的工地環境。
「從開工到現在一天也沒休息過,我都瘦了14斤。」王建業說,由於工期緊,項目裡的很多同事都和自己一樣一心扎在工地上,家裡父母孩子顧不上。「咱得對得起自己的這份工作啊,幹工程的都這樣,都很拼!」技術負責人王健旭笑著說,項目部全體人員充分發揚臨沂市政集團「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講奉獻、特別顧大局」的精神,卯足幹勁,晝夜鏖戰,倒排工期,優化方案,無所畏懼。
截至4月13日,項目共完成雨水管道安裝528米;汙水管道安裝1027米;橋梁樁基完成34顆,樁基詳勘完成130顆;大山路跨南涑河橋南幅1#、2#承臺,北幅0#橋臺開挖完成;西中環大山路立交XZH9#右墩、SW2#墩、SE6#墩開挖完成;涑河南岸駁岸擋牆開挖268米,涑河南岸駁岸擋牆基礎砌築完成120米;涑河北岸駁岸擋牆開挖60米;西中環大山路立交匝道路槽開挖、回填480米;涑河北街路槽開挖、回填360米;圍擋安裝完成2400米;響河屯橋已經拆除完成。
作為西部交通物流城區的「咽喉」,西中環是臨沂市中心城區「三環十五射」快速路網中環線的關鍵一環,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改善西中環、大山路的道路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產生活水平,大大減少周邊道路擁堵,轉型成為城市高品質快速路。
來源:臨沂市政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