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齊倩】自2016年上臺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便在國內外掀起一陣「血雨腥風」。無論是極力開展的「禁毒戰爭」,還是大轉彎的對華、對美關係,都讓杜特爾特面臨來自國內反對派的巨大壓力。
轉眼四年過去了,那些不斷給杜特爾特唱反調的人,其中不少已經改口了。
11月30日,《亞洲時報》刊發一篇題為《杜特爾特對華政策的批評者,轉變了態度》的評論文章。作者在文中指出,很多批評者逐漸開始認識到,杜特爾特的戰略帶給菲律賓民眾的利益遠遠高於損失;一些極端反對者甚至對杜特爾特大加讚揚,稱其在南海問題上的舉動「極具建設性」。
文章還認為,杜特爾特對中國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他決心不再受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文化、意識形態和外交政策的束縛,並且他想做出一個最符合該國窮人利益的決定。
四年前,反對派煽動民族主義倒逼杜特爾特
文章最開始提到了兩個關鍵性人物:菲律賓前最高法院法官安東尼奧·卡皮奧(Antonio Carpio)和前外交部長阿爾貝託·德爾羅薩裡奧(Alberto del Rosario)。他們無疑是反對杜特爾特對華政策的中堅力量。
早在四年前杜特爾特上臺起,一眾反對者便對他頗有微詞,甚至因此發起一場運動,批判他在南海問題上「無所作為」、且未能繼續利用「南海仲裁案」對抗中國。
所謂「南海仲裁案」是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向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提出的仲裁案。我國外交部長王毅曾明確表態稱,中國從一開始就不參加仲裁案也不接受其所謂裁決這樣做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據,正是為了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2016年7月12日,就在杜特爾特就任新總統後不久,臨時仲裁庭做出了對菲律賓有利的裁決。但杜特爾特決定擱置裁決和南海爭議。在2017年的國情諮文中,他感謝中國幫助菲律賓搞基礎建設,稱中菲關係得到緩解,菲律賓人民可期待中菲之間的南海聯合石油勘探活動。
此舉引發菲國內反對派不滿,尤其是上文提到的卡皮奧和德爾羅薩裡奧,兩人都曾密切參與了所謂「南海仲裁案」的準備和起訴。
文章稱,杜特爾特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可能是認為中國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已經在亞洲地區佔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則是認為當時的局勢需要巧妙地對衝風險,直到一個更成熟的時機,以和平互利的方式解決問題。
然而,包括卡皮奧和羅薩裡奧在內的批評者勃然大怒,他們指控杜特爾特未能捍衛菲律賓的「憲法權利」。他們抓住一切機會向杜特爾特施壓,並試圖煽動民族主義。
杜特爾特2017年發表國情諮文:中菲將在南海聯合勘探石油
四年後,反對派稱讚杜特爾特做出「建設性舉動」
面對反對派的批評聲音,杜特爾特堅持自己的立場,無視他們「理想主義和危險的」要求。
四年過去了。現實是,到目前為止,菲律賓漁民能繼續獲得漁業資源,且中菲關係保持良好。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曾表示,中菲兩國已經就在南海共同開發油氣資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並建立了相關磋商機制
如今,在多年的挑錯之後,前最高法院法官卡皮奧終於承認,杜特爾特的對華政策將有可能最終迎來勝利。他讚揚了杜特爾特政策的結果,宣稱菲律賓因此在南海爭議區域保留了「60%收益」。
前外交部長阿爾貝託·德爾羅薩裡奧也稱讚,杜特爾特這一決定是「建設性的舉動」。
至於杜特爾特為什麼南海問題和對華關係上做出巨大轉變。作者在文中分析稱,杜特爾特認為,與其聽從反對派意見「不顧後果」地對抗中國,還不如採取一個「截然不同的、更宏大、更長遠」的戰略。因為他意識到,只有與中國和睦相處,才能給菲律賓人民帶來遠勝於民族自豪感的實際好處。
文章評價稱,杜特爾特對中國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他決心不再受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文化、意識形態和外交政策的束縛,並且他想做出一個最符合該國窮人利益的決定。因為,菲律賓的貧困者當時已經無法再忍受與中國對抗所帶來的更多經濟困難了。
、
杜特爾特:不會跟隨美國終止與中企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菲關係逐漸步入正軌之際,美國政府在大選前夕再次炒作南海問題。今年8月2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制裁24家參與南海島礁建設中企。菲律賓媒體拉普勒新聞網(Rappler)指出,美國制裁名單中的多家中企與菲律賓有合作項目,其中中國民航機場建設公司參與的5000億比索(約合703億元人民幣)的桑格利國際機場項目正在推進中。
作為與中企合作項目頗多的東南亞國家,菲律賓的立場引人注目。當地時間9月1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對此作出回應,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步伐、效仿美國將上述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或實施制裁。菲總統府發言人重申:「我們(菲律賓)不是任何外國勢力的附庸。」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