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在一次演講中說:2005年訪華期間,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點名要參觀陸軍第39集團軍。
70年前,這支隊伍給美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第39集團軍用落後的三八大蓋,打敗了美國王牌軍第一騎兵師,令美軍傻眼。
美軍根本沒想到,武器裝備如此落後的志願軍戰鬥力會如此強悍。美軍至今想不通:他們引以為傲的王牌軍,是怎麼敗給39軍的?
那是因為志願軍有著雄赳赳、氣昂昂的民族軍魂。
騎一師敗給了一支什麼樣的隊伍?
志願軍渡鴨綠江時,所有路橋部隊晝伏夜出,頭頂上戴了一頂用樹枝樹葉紮成的防空圈,白天有美軍的飛機,我們就選擇晚上渡江。
白天如果敵人的飛機臨空,所有官兵原地不動。為了不暴露大部隊的目標,哪怕炮彈從頭頂上落下來,志願軍戰士也不移動半步。正是憑藉這樣鐵的紀律和高度自覺性,才令狂妄自大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大感震驚。
西方軍隊對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時的「隱蔽性」和「突然性」極為嘆服。志願軍第39軍進入朝鮮後,在雲山之戰中布了一個大口袋。他們以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靈活的戰術,全殲了美國騎一師騎八團第三營
雲山之戰,是我軍抗美援朝第一戰。誰都不曾料到,一上來就遇到美軍王牌軍,而美軍也沒想到我39軍竟如此厲害。
我39軍給美軍留下了深刻記憶。號稱裝甲兵戰術精通的騎1師師長曾這樣評價我39軍:
他們沒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沒有遠程炮火支援,他們手裡拿的是日本二戰時簡易武器,但他們在穿插分割中動作極其勇猛。
這次戰鬥是美國騎一師這支精銳部隊,在其輝煌的軍史上首次慘敗。他們在二戰中是何等的威風,在這場戰鬥之後,美國陸軍被迫撤銷了第三營的番號。而撤掉番號對任何一支部隊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雲山之戰是中國軍隊首次,在與美軍武器裝備差距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打敗對手的一個模範戰例,具有深遠的國際影響。很多國家的軍校就曾將此戰專門收錄《作戰理論入門》此類書中。
所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想揭開心中疑惑,看看他們的常勝師——騎一師,究竟敗給了一支什麼樣的隊伍?這是他15年前訪華時,點名參觀我軍39集團軍的主要原因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有很多類似於這種勝利的戰鬥,韓戰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格局。而李峰在《決戰朝鮮》一書中詳細講述了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尤其是對志願軍戰鬥細節的描寫,更是讓人熱血澎湃!很多讀者看後,都會掩卷長思,對保家衛國的志願軍戰士肅然起敬!
《決戰朝鮮》的獨特之處
李峰的《決戰朝鮮》和其他抗美援朝題材作品都不一樣,有兩大與眾不同之處。
第一,書中全景式展現了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志願軍越戰越強、越挫越勇的真實面貌讓人嘆為觀止。同時,書中還揭示了,我軍各兵種在抗美援朝中進行現代化奠基的全過程,場面震驚,氣勢恢宏。
第二,作者李峰自小出生在湖北紅安,是革命後代,對紅軍精神從小耳濡目染,這本書自信地寫出了,前輩們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面貌。
抗美援朝的總司令在戰後的總結大會上,發表了鏗鏘的演講:
抗美援朝,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敢於對世界一流軍隊作戰,並以弱勝強,這是一個民族的輝煌!激勵著一輩輩現代人!
一場氣勢恢宏的戰爭,除了物質上的損失與收穫外。總有一種東西會滲透進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裡、乃至傳承民族文化傳統的思想基因之中。
對於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透徹地了解這段光輝歲月。感受先輩們澎湃的愛國激情和英勇無畏的品質,讓這種永不磨滅的精神,鼓舞著我們戰勝各種困難!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韓戰中的那些人和事,建議你讀一讀李峰的《決戰朝鮮》。
《決戰朝鮮》上下兩冊,點擊圖片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了解一個民族不朽的傳奇,讓英雄的力量指引著我們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