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宋江當了梁山老大後,便心心念念想著招安。儘管魯智深、武松等人旗幟鮮明地反對,但仍難阻擋宋江的招安之路。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魯智深等人是後上的梁山,也不好與宋江鬧得太僵,只好勉強同意。在多人的參與下,梁山終於成了「正規軍」。但「正規軍」得有正規軍的「義務」啊,所以宋江被北宋朝廷派去攻打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人。
結果令北宋朝廷很滿意,他們只付出了少許的代價,便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等人的叛亂。而曾經被視為心腹之患的梁山,在南徵方臘之後也損兵折將,最後只剩下36人。僥倖存活的梁山好漢已經看出了朝廷的「借刀殺人」之計,所以有些人並未隨宋江前往開封接受分封。而在這些脫離宋江的人中,混江龍李俊混得是最好的。
李俊出海
在《水滸傳》結尾時,施耐庵曾提了一句,李俊在宋江走後,與童威、童猛兄弟前往榆柳莊,尋找到了在太湖結義的費保四人,然後打造船隻,模仿隋末的虯髯客出海開創帝王霸業,最終成為暹羅國國主。至於李俊當了國王后,是否有將梁山剩餘好漢接到暹羅享福,施耐庵並未提及。但在明末清初文學家陳忱所著的《水滸後傳》中,卻續寫了此事。
在《水滸後傳》中,李俊帶著童家兄弟找到費保四人後,原本在銷夏灣打漁飲酒,過得好不快活。但因路見不平得罪了丁廉訪、呂太守,所以被監禁在了常州。後來樂和帶著花榮的兒子花逢春將李俊救出,他們便一同出了海口,搶了兩隻海船,到清水澳屯紮。金鰲島的島主沙龍看他們是新來的,便想欺負李俊等人。恰巧這沙龍乃是貪淫暴虐之徒,所以他們便殺了沙龍,搶佔了金鰲島。
由於這金鰲島屬於暹羅國的附屬島嶼,所以暹羅丞相共濤、大將吞珪就來爭搶。沒想到李俊卻把吞珪殺了,還帶人殺到了暹羅國。暹羅國國主馬賽真乃是漢朝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為人寬厚仁慈,見李俊等人來勢洶洶,便遣使請和。為表誠意,馬賽真不僅將花逢春招為駙馬,而且還正式任命李俊駐守金鰲島,並冊封他為徵東大將軍。
梁山好漢再起義
話分兩頭,梁山剩餘的人馬日子也不好過。棄官回鄉的阮小七因為去梁山泊祭奠宋江等人的亡靈,被蔡京爪牙張幹辦捉拿。阮小七殺死張幹辦,帶著老母親開始逃亡。後來他又遇到顧大嫂、孫新夫婦,於是一同上了鄒潤嘯聚山林的登雲山。而李應等人則因越獄殺了馮彪,上了飲馬川。金滅北宋後,關勝、呼延灼、朱仝等人本加入了李綱、宗澤的主戰派麾下,但因康王趙構重用汪潛善、黃伯彥這樣的奸臣,所以他們也上了登雲山。
由於登雲山無險可守,金兵又時常騷擾,所以在神醫安道全的建議下,大家一起出海尋找獨佔金鰲島的李俊。而他們到來的也正是時候,當時恰逢暹羅國丞相共濤篡權奪位,弒殺了暹羅國國主馬賽真。在共濤的請求下,西番僧薩頭陀帶兵攻打金鰲島。因為薩頭陀會妖術,所以李俊的水軍吃了很多苦頭,差點頂不住薩頭陀的進攻。梁山眾人及時趕到,擊退了薩頭陀的軍隊。
梁山眾好漢海外聚義
後來在梁山軍隊的幫助下,李俊和花逢春擊敗了暹羅丞相共濤,處死了妖僧薩頭陀。國不可一日無主,所以暹羅國母便請為丈夫報仇的李俊繼承國主之位。李俊推辭說:「國主雖然沒了子嗣,但花逢春已經是駙馬。一個女婿半個兒,我覺得由他繼承王位正合適。」但花逢春說自己資歷尚淺,德不配位,花逢春的母親也不允許自己的兒子當國主。在燕青和眾人的勸諫下,李俊即國主位。
由於他們都是宋朝人士,所以暹羅國便奉南宋為正朔。而跟著花榮的梁山兄弟及太湖兄弟,都加官進爵,賞賜頗豐。其中:鐵面孔目裴宣做了監察御史,小旋風柴進當了暹羅丞相,入雲龍公孫勝當了暹羅國師,浪子燕青被拜為上柱國,撲天雕李應為度支使……基本上,都是按照他們所擅長的工作進行的分封。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李俊比宋江要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