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此後兩勝童貫、三勝高俅,甚至一度活捉高俅,可以說事業發展一片良好。然而,宋江雖有萬般才情,卻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陷,而這導致了梁山招安以及此後的悲劇。
梁山泊好漢在平田虎、方臘途中損兵折將已然悲戚不已,此後又有不少被加害而亡,這裡頭大多便是對於宋江一片赤誠。所幸也並非無人看不透宋江的局限,在裝病離開宋江以後,這人甚至在海外成了國主,遠比宋江的楚州安撫使高得多。
混江龍李俊,作為私鹽販子,原本是揭陽嶺的一霸,成日裡便是與官兵躲貓貓,呼朋喚友野路子多,這般人物自然並非等閒,心裡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混江龍李俊此人雖說低調,卻著實不凡,即使是後期逐漸與宋江若即若離、準備脫身,卻也依舊能夠屢立戰功,始終統領著水軍,其能力、人緣可見一斑。
作為摸爬滾打一步步建立事業的人物,李俊自然並非那些一根腸的傢伙,作為宋廷通緝抓捕的對象,李俊卻能夠以商人的身份屢次躲避,財多路廣說得便是這號人。自然,李俊想要追隨宋江上梁山便不是李逵那般拍拍腦袋就上,而是需要考量,否則常年來的地盤與勢力可就化為過眼雲煙了。
話說宋江人稱及時雨,但李俊卻成了宋江的及時雨,在宋江發生危險之時恰如其分的到場解救,可以說關係打造能力強橫。
第一次救宋江
宋江初到揭陽嶺便被李立撂倒,危急時刻,李俊便趕到。事實上,李俊早就聽聞宋江將至,然而卻只是在嶺下等候而非前頭李立的黑店處。顯然,這是一出精心設計的邂逅,畢竟對於李立的黑店,李俊是一清二楚的,沒理由不提前通知打點。
第二次救宋江
宋江離開揭陽嶺時,由於壞了「規矩」,開罪了穆弘兄弟,被逼至潯陽江邊,誤打誤撞又上了張橫的黑船。這裡就顯得巧妙多了,李俊估計也沒想到宋江運道如此之差,不過卻也不妨礙李俊贏得好感。
張橫同樣是揭陽嶺一霸,與李俊相熟,正好可以說開了解救宋江,然而李俊卻並非如此。李俊先是與張橫嘮嗑,接著才是「大吃一驚」地瞥到了公明哥哥,成功為諸位牽線結緣。可以說,李俊一套操作下來,宋江內心也大為感動,觀感不同此後的待遇自然不同。
第三次救宋江
至於說第三次,李俊也並沒有在宋江身上壓下全副身家,彼時宋江在江州題反詩,與戴宗被判了斬首。在這裡頭,李俊並沒有直接出手解救,畢竟李逵等梁山泊好漢不可能坐視不理,李俊需要的只是施以援手,在回梁山的路上幫助脫困。
也正是這三次解救,李俊與宋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看出了宋江的發展空間以及梁山泊的雄厚實力,這才有了加入梁山。
然而,李俊上梁山的目的是十分明確的,是絕不可能與宋廷「重歸於好」的,自然這也就與宋江的招安形成了偏離。
雖說,李俊並不看好招安,但李俊卻明白,發揮自身的最大效益,伺機以待、韜光養晦。在南徵北戰中,李俊率領的水軍功不可沒,平淮西甚至功居第一,不過李俊依舊心不在宋,甚至希望劫掠東京(汴梁),這也註定了與宋江並非同道中人。
事實上,李俊與大多數好漢有著不同的一點便是,李俊有著自己的考量,且目光深遠。在李俊看來,宋廷終究容不下梁山泊,遲遲不動手的原因便在於梁山好漢仍有作用,一旦無用也就到了捨棄的日子。
因此,在平定江南以後,李俊便謀劃了「出逃」,隨大軍班師行至蘇州便裝病中風,留下了童威、童猛兩兄弟。此後,又找了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四人,駕著船隻便投化外國而去,最終成了暹羅國主。
家住潯陽江浦上,最稱豪傑英雄。眉濃眼大麵皮紅。髭鬚垂鐵線,語話若銅鐘。凜凜身軀長八尺,能揮利劍霜鋒。衝波躍浪立奇功。廬州生李俊,綽號混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