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位好漢再聚義:水滸傳李俊成為暹羅國主的過程,竟然這麼精彩

2020-12-11 讀歷見聞

花榮和吳用在宋江墳前自縊而死的時候,108將中還活著的好漢只剩燕青、李俊、柴進、武松、阮小七等33人。這33人中當數混江龍李俊最引人關注,施耐庵在終章前特地說他後來成為暹羅國之主,並且「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

那麼李俊的暹羅國主之路又是怎樣精彩的情形呢?除童威、費保之外,其他在世好漢在宋朝過的還安好嗎?

實際上他們過得很不好,誕生於明、清更替之際的《水滸後傳》,一開篇就講述了阮小七回村後被官府追逼,而不得不帶著老母逃亡的情形。

徵方臘回來後倖存的梁山好漢們多在40歲上下的年紀,仍然是一群有血性、講忠義的青壯漢子。當時已是宋徽宗統治的末期,繼任的宋欽宗不過是上來背鍋頂雷,距離金兵南下和北宋滅亡已經只有三四年時間。

所以這三十餘位好漢不僅仍要生活在皇帝昏聵、奸臣當道的黑暗時代,還必將目睹靖康之變的恥辱和國破家亡的慘況。比如原先不願做官的鄒潤,因與惡霸發生矛盾而惹了人命,便回登雲山學梁山泊的樣子嘯聚,而隨後被逼上山的則是阮小七。

阮小七本在被削奪官職後回到石碣村奉母打魚,只因去梁山泊祭奠了死去的兄弟,便遭到濟州官府的威逼捉拿,遂在怒殺張通判後帶著老母棄家逃亡,並在路上與相遇的孫新、顧大嫂、扈成等人投往登雲山。

扈成是扈三娘的哥哥,在當年宋江三打祝家莊時,逃往延安府投奔熟人。自那以後一直流落在外,並去暹羅國周邊一海島住了幾年,新近在搭海船回來的途中發生海難,他幸被漁民救上登州,但所帶貨物只撈上來一擔。他帶著這一擔貨本要去東京售賣,卻又在路上被人搶走。

搶走貨物的正是當年登州地主毛太公的孫子毛豸,這小子繼承了他爺爺強取豪奪的作風,一貫是橫行鄉裡為富不仁,阮小七、鄒潤、孫新、顧大嫂、扈成便殺了毛豸一家,但這事連累孫新在登州做官的哥哥孫立被捕入獄。阮小七、扈成等人於是用計攻破登州城,從獄中救出孫立,並殺了登州太守。

這麼一來,由於張通判被殺案、毛豸被殺案和登州失陷案的接連發生,奸臣把持的北宋朝廷於是下令:「凡系梁山泊招安的,不論居官罷職,盡要收管甘結」。

至此,散居各地梁山好漢的安穩日子,徹底到頭了。

他們除了可以投奔登州的登雲山外,河北的裴宣照著梁山樣子嘯聚起來的飲馬川,也自然成為好漢們的又一個落腳點,比如李應、楊林、樊瑞、蔡慶等人就去了飲馬川。隱居二仙山修道的公孫勝、朱武師徒二人,也因官府的追捕而前往飲馬川避難。

而以李俊為首的另一夥好漢則選擇了另外的避難去處——海外。

李俊自從徵方臘回軍途中告別宋江後,與童威、童猛去找高青、倪雲、費保、狄成,幾人居住在太湖水泊裡捕魚為生。但後來福建廉訪使和常州太守在大半個太湖上以劃設放生池為名,對越界的漁民進行處罰和勒索,就連李俊、費保、狄成也被官府捉拿索要三千銀子。

這事的結果自然是李俊等人將貪官汙吏一頓嚴懲,但快意恩仇後如何應對官府的報復呢?同樣因遭追捕而前來投奔的樂和做了一番分析,他不建議在太湖聚義或是再上梁山,並借著李俊夢中相會宋江的情形,勸說大家「到海外去別尋事業」。

於是李俊、樂和、童威、費保以及花榮之子花逢春等人便駕船出吳淞江,然後劫了西商的海舶往西南大洋而去,一路行經普陀山、韭山門、清水澳,最後打敗暴虐的暹羅國金鰲島島長沙龍,遂在島上落腳,並實行仁政。但暹羅國王馬賽真(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與國中將相商議後,發兵前往金鰲島欲從李俊手中奪島。

李俊大軍自然奮起反擊,並反攻至暹羅國都城。最後雙方罷兵議和,並進行了和親,花逢春娶暹羅國公主為妻成為駙馬。李俊則率軍退回金鰲島休養生息,海外基業有聲有色地幹起來了。

相比之下,尚留在北宋國內的其他好漢們,無論他們是身處登雲山、飲馬川,還是為官為將,抑或是隱居草野,都無可避免地深受那個末世大時代的影響。

比如,身在北宋軍中的呼延灼、朱仝等人奮戰在抗金前線,他們或是因寡不敵眾,或是因友軍投敵,兵敗後無處容身只得上飲馬川老兄弟那裡「暫住」。而飲馬川本身地處宋金交戰區,聚集在飲馬川的李應、戴宗、公孫勝、朱武等眾好漢身上都流淌著忠義的熱血,他們與金兵以及投敵的偽軍作戰是必然的,打金兵、殺漢奸毫不含糊。

在這過程中,隱居在東京的燕青起了重要作用。

燕青與前來東京探聽消息的戴宗、楊林相會時,北宋徽宗、欽宗二帝已經成為金國的俘虜,不僅東京陷落,河北、河東之地也都為敵國所佔。不甘做亡國奴的燕青,冒險進入金軍大營探視了被俘的宋徽宗,而後上飲馬川參加抗金義舉,並建議眾兄弟「拔寨南還,去投宗留守,共建功業,完我弟兄們一生心事」。

他們這夥兄弟於是棄了飲馬川山寨,一邊作戰一邊向宗澤靠攏,並在途中遇到被流放的高俅、童貫、蔡京、蔡攸四大奸臣,便請他們也品嘗了一下鳩酒的滋味,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快意恩仇。

但是老一批奸臣倒下後,新一批奸臣已經上位,壯志難酬的宗澤憂憤而死。李應、燕青等眾好漢遂又打算投靠抗金名將張所,但當時抗金宰相李綱再度遭到南宋投降派君臣的驅逐,張所也被貶到遠離戰場的南方去了。

這麼一來,再次失去目標的李應、燕青等人便上登雲山,與阮小七、孫立等老兄弟們匯合,但他們此時的境況已經非常兇險了。外有金國大軍壓境,內則是新一批奸臣當道,內外兩大勢力都對他們欲除之而後快。

不過好在他們此時知道了李俊等人在海外金鰲島開創基業的事情,便在登州劫了一百艘金兵用於水陸夾攻臨安的大海船,載著三千多兵、五百匹馬以及家眷和糧餉輜重投奔金鰲島而去。

而當時的暹羅國正發生丞相弒君篡位的叛亂,燕青、阮小七等好漢的到來幫助李俊平定了作亂的丞相,而李俊則在隨後被眾人推舉為暹羅國的新國主,眾好漢也都各有官職,比如柴進為丞相、公孫勝為國師、燕青為上柱國、阮小七為水兵都總管。

隨後,李俊等人又徵服了勾結倭兵作亂的青霓、白石、釣魚三島,坐穩了暹羅國的基業。而此時的南宋高宗皇帝,則在金兵的追擊下過起了泛海逃竄的生活,並在牡蠣灘被金國大將阿黑麻困住。

探知這一情況後,好漢們發出了一邊倒的呼聲——

柴進、燕青陳說大義:「我等原以忠義立國,親見中原陸沉,二帝蒙塵,只為越在草莽,不操兵柄,無可奈何。今康王中興,又一旦顛蹶,到了這裡,豈可坐視不救……倘得一戰成功,送駕回朝,真千載奇功,名標青史,豈不美哉!」李俊奮然高呼:「我李俊一介細微,蒙弟兄相助,成此事業,若坐視君父之難而不救援,是豺狼也。雖肝腦塗地,亦所甘心。望眾弟兄奮勇同心,共建大義。」朱武籌劃方略:「謀定而後戰,可分兵三隊,到夜靜之時,使他不測多寡。今日是箕水豹值日,晚間必有大風,將十支空船裝滿蘆柴,加上硝硫,乘他無備,好作火攻,可獲萬全。」當天夜半三更,李俊大軍出奇制勝,阿黑麻領殘兵落荒而逃,順利救出宋高宗並派兵護送御駕還朝。

梁山伯好漢的忠義得到了宋高宗的肯定,身在暹羅國的44位好漢俱受宋高宗敕封官位,李俊被冊立為暹羅國王,柴進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行丞相事,燕青為太子少師並封文成侯。宋高宗對梁山泊已故的所有好漢,也都分別追贈為國公、列侯、伯爵,並興建廟宇祭祀。

前後相沿的兩部水滸,一部誕生於元、明更替之際,這部書在盡興書寫英雄好漢們仗義行俠的快意後,終以好漢們或死或凋零的悲涼結局而落幕。

後一部續書則誕生於明、清更替之際,這部續作不僅延續了梁山泊的忠義精神,更以眾人遠赴海外開創基業的故事,書寫出好漢不死也未凋零的溫暖結局。以好漢們生生不息的忠義,慰藉和溫熱那個動蕩時代的世道人心。

相關焦點

  • 李俊當了暹羅國王后,梁山剩餘好漢結局如何?是否得到照顧?
    僥倖存活的梁山好漢已經看出了朝廷的「借刀殺人」之計,所以有些人並未隨宋江前往開封接受分封。而在這些脫離宋江的人中,混江龍李俊混得是最好的。李俊出海在《水滸傳》結尾時,施耐庵曾提了一句,李俊在宋江走後,與童威、童猛兄弟前往榆柳莊,尋找到了在太湖結義的費保四人,然後打造船隻,模仿隋末的虯髯客出海開創帝王霸業,最終成為暹羅國國主。至於李俊當了國王后,是否有將梁山剩餘好漢接到暹羅享福,施耐庵並未提及。
  • 《水滸傳》結局最好的一位好漢,懷有帝王之心,後成為暹羅國之主
    《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水滸傳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 李俊做了暹羅的國王以後,為什麼不把同伴們接過去享福呢
    通讀《水滸傳》後,發現整部書裡只有一個最大贏家,他就是排名第26位的好漢,人稱混江龍的李俊。施耐庵在水滸中關於他的最終結果時,說他帶著幾個小部下出海,最後意想不到竟然成為了暹羅國的國主。他的這件傳奇故事在明末清初的一個小說家陳忱的「水滸後傳」裡寫得更為詳盡,它是這樣描述的:混江龍李俊下海為得是另尋出路,結果最後當上了暹羅的國王,並接受了南宋的封賞,發動暹羅的士兵前去抗遼。暹羅國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在明清時期,泰國就叫暹羅。那從這個《水滸後傳》中的地理位置來看,他所說的暹羅應該屬於得是今臺灣一帶。那問題來了,李俊有何能耐,怎麼就做上了一個島國的國王呢?
  • 剖析名著水滸傳:混江龍李俊能當上暹羅國國主,全是此人的功勞
    原創文/紛雲歷史課(座右銘:垂直更新有關水滸傳的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或洗稿,歡迎關注點擊閱讀)名著《水滸傳》中落得結局最好的人非混江龍李俊莫屬,李俊從揚子江的一名艄公成為暹羅國的國主,其中經歷波折,除了他自身的本事和努力,還得到一個人的指點,這個人就是費保
  • 成為暹羅國主的李俊,為何不接梁山兄弟來享福?原因全是宋江!
    水滸中的一百零八位義士中,每一個都有著過人之處,每一個都有著吸引人的閃光點,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排名為二十六的李俊,他位列於天罡星,是個水上功夫十分了得的角色,而也算是後期結局比較好的一位。有人研究出來,李俊後來甚至成為了暹羅也就是現在的泰國的王,為什麼他不把昔日的兄弟接過來一起享福呢?李俊原本就是梁山的水軍統領,自身的水上本領就是數一數二的,後來他帶著部隊去攻打方臘,戰勝後乾脆不回來了,就在東南亞開始了自己的闖蕩,而李俊的成績也不小,後來甚至成為了泰國的國主,可見此人的本領真不是一般。
  • 《水滸傳》中綽號不是亂起的,「混江龍」成了暹羅國主
    不僅地名和人名中嵌入了動物名,人物綽號上也是如此,《水滸傳》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易經·乾卦》有「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的名句,說明龍和降水有著聯繫,再後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也提到「祈龍降雨」的事,我們熟悉的名著《西遊記》裡的龍王們也都掌管著風調雨順之事,甚至連住的地方也都是在與水相關的海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這一意象不僅具有奇幻色彩,而且具有一定的王權色彩。
  • 水滸結局最好的人,詐病歸隱,此後成了海外暹羅國主
    導語: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此後兩勝童貫、三勝高俅,甚至一度活捉高俅,可以說事業發展一片良好。然而,宋江雖有萬般才情,卻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陷,而這導致了梁山招安以及此後的悲劇。
  • 《水滸傳》裡面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誰的結局是最好的?
    最後,宋江帶著剩下的26名好漢(另有7名好漢不願再追隨,與宋江分手)悽慘還朝,加上之前有6名好漢未出徵,總計40名好漢倖存,這些好漢中,誰結局最好? 他就是《水滸傳》中不怎麼顯山露水的水軍統領混江龍李俊。
  • 水滸傳中,108好漢結局最好的4個人,最後一人太讓人羨慕!
    梁山108好漢,在被招安之前,一直沒有死傷。但是宋江堅持招安才是正途,不顧一些兄弟的反對,費盡心思終於還是投靠了朝廷。多年的土匪惡霸,成為朝廷的軍官,豈有這麼好的事。為了消耗這些眼中刺,朝廷將梁山好漢派去討伐遼國。 沒想到遼國也忒不爭氣,沒費多大力氣,就被梁山好漢大敗。
  • 水滸傳中最成功的好漢 帶著六兄弟出海創業 最後做了泰國國王
    此人就是混江龍李俊,外號中能夠帶龍的,基本上都不簡單。李俊曾三救宋江,一生南徵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在平定方臘的過程中,李俊詐降,被方臘封為水軍都總管,而後在城中縱火,協助大軍破城,最終平定方臘之亂。 方臘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是梁山好漢損傷慘重,總計59員好漢戰死,這也對李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班師回朝的路上,李俊選擇另謀生路。 他詐稱中風,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視,讓宋江先行回朝。
  • 混江龍李俊是怎麼擺脫宋江魔爪的,為何會成為暹羅國國王?
    在水泊梁山聚義後,隨著時間的延長,很多人都漸漸看清了宋江起義的真實嘴臉,他明著反對大宋,而骨子裡還依然寄希望能夠被大宋招安,重新回到體制之內。也正因為如此,宋江對待李俊也不錯,梁山好漢派座次和分配職務時,李俊都比較靠前,如他做了梁山的水軍統領,算是中上層領導者了!可是交情歸交情,在具體看法上,一旦有了分歧,就會產生隔閡。李俊看清了宋江的真實面目以後,對前途倍感失望。
  • 《水滸傳》108位好漢記不住,但中考這七位常常考查,原因是什麼
    我們知道,《水滸傳》給我們塑造了108位好漢,那麼,你都能記住這108位英雄好漢嗎?我想,對於很多考生來說,這是一個大難題。其實,梳理完該書歷年中考題(考點)之後,我們發現,《水滸傳》中考考題考題主要涉及的英雄好漢主要有七位。今天,我們再次來梳理《水滸傳》一書的考點,並把重點放在這七位英雄好漢的解讀上去。
  • 品水滸:梁山好漢最大的贏家——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讓自己處在一個有利的地位,不被動,並且讓自己真正拋棄這被世人所謂的道德之類的東西,誠然,這麼說尚有妥當之處,但是在符合規範的情況下,儘可能地躲避災禍,並讓自己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是人之常情,並且也是符合真正的人生贏家這一說法的,並無不妥之處! 說到人生贏家,就得說一說一百單八將中真正稱王稱霸的一位好漢,他就是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六的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 此人是水滸天壽星,有情有義,是位真正的帶頭大哥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說起《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其實是一把鼻涕一把淚,雖風光了一時,但結局並不好。一部分死於招安後的徵討方臘一役,一部分被奸臣所害,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得以平安一生。不過,在這些人中,卻有一個運氣最好的,最終還成了暹羅的國主。
  • 看水滸:做暹羅國王的混江龍李俊,才是梁山最有大智慧的人
    誰才是帶領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最佳人選?在先後成為梁山頭領的白衣秀士王倫、託塔天王晁蓋、及時雨宋江,以及差一點就能成為梁山頭領的豹子頭林衝、玉麒麟盧俊義之外,還有一個人,比他們都適合成為梁山頭領。這個人就是名氣不是很大的混江龍李俊,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在後來,成了一個國家的國王。這個國家,在古代被稱為「暹羅國」,在今天被稱為泰國。
  • 《水滸傳》108位好漢簡介個和結局
    《水滸傳》108位好漢的簡介和結局三十六天罡星宋江宋江,字公明,他面黑身矮,忠義雙全,常替落魄江湖之人排憂解難
  • 《水滸傳》白龍廟小聚義
    黃文炳覺得這樣還不夠彰顯自己的聰明才智,他竟然傻到去宋江面前嘲笑宋江,一臉小人得志的樣子。此時的宋江雖然還不是梁山上的人,但梁山好漢們早就把宋江當成了大哥,當晁蓋得知宋江被抓時,立馬二話不說帶領著梁山好漢就往江州趕,鐵牛害怕晁蓋他們一伙人趕不過來,他早早的就去找了浪裏白條張順,二人商議下看怎麼能救走兩個哥哥,在江州張順雖然是個不知名的小人物,但他也有認識的好漢。
  • 梁山四女將,卻只有三位參與大聚義,她們的結果如何呢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是講述梁山一百零八將上山聚義前後的故事,其中有一百零五位男性,三位女性,但其實還有一位女性好漢也算得上是梁山中人,只是她並沒有參與梁山排座次,那麼究竟這位是誰?她們又各自是因為什麼原因上的梁山呢?
  • 混江龍李俊:朝廷當官有什麼好,泰國當個國王不香嗎?
    後來,徵方臘後詐病歸隱遠赴海外,最終成為暹羅國主(泰國國王,每每讀到這裡,總忍不住感慨,日本的存在離不開徐福,泰國的延續少不了李俊,大中華真乃人傑地靈)。梁山泊108將最後尚三十餘人倖存,為什麼偏偏李俊結局最好,成了泰國國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