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綽號不是亂起的,「混江龍」成了暹羅國主

2020-12-11 歷史真鑑

華夏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地大物博,動物種類繁多。早在遠古時期,動物與人的聯繫就十分密切。《山海經》中的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形象就是人首蛇身,還有「共工」「盤古」等也是如此。除了「人首蛇身」,還有「人首馬身」「鳥身人面」「豕身人面」等各種神人形象。當時的一些部落甚至將野獸作為圖騰,來佑助一方。

演化到後世,動物開始出現在地名和人名中,地名如杭州的「獅峰山」「虎跑泉」,人名如「馬雲」「成龍」等。不僅地名和人名中嵌入了動物名,人物綽號上也是如此,《水滸傳》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天上飛的雕(「撲天雕」李應),地上跑的虎(「插翅虎」雷橫、「中箭虎」丁得孫、「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雲、「母大蟲」顧大嫂、「花項虎」龔旺、「跳澗虎」陳達、「矮腳虎」王英、「錦毛虎」燕順、「病大蟲」薛永)、豹(「錦豹子」楊林、「金錢豹子」湯隆、「豹子頭」林衝)、猿(「通臂猿」侯健)、犬(「金毛犬」段景住),水裡遊的蛟(「出洞蛟」童威),還有蠍(「雙尾蠍」解寶)、蛇(「白花蛇」楊春、「兩頭蛇」解珍)、龜(「九尾龜」陶宗旺)、鼠(「白日鼠」白勝),以及神話傳說中的龍(「九紋龍」史進、「入雲龍」公孫勝、「混江龍」李俊、「獨角龍」鄒潤、「出林龍」鄒淵)、蜃(「翻江蜃」童猛)、狻猊(「火眼狻猊」鄧飛)、麒麟(「玉麒麟」盧俊義)等二十餘種動物,都用在了人物綽號上。

《水滸傳》以「龍」為綽號的人物有很多。龍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動物了,即使我們至今仍然無法確定它是否真實存在。《易經·乾卦》有「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的名句,說明龍和降水有著聯繫,再後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也提到「祈龍降雨」的事,我們熟悉的名著《西遊記》裡的龍王們也都掌管著風調雨順之事,甚至連住的地方也都是在與水相關的海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這一意象不僅具有奇幻色彩,而且具有一定的王權色彩。

人們對龍越是尊崇,龍與生活的相關性也就越來越緊密。「龍鳳呈祥」「龍馬精神」這些詞的出現已經可以看出「龍」作為一種情感深深印刻在民族性之中,它代表著尊貴、強大、權力,是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動物。

在《水滸傳》中,以「龍」為綽號的有師從羅真人、學得一身道術、能夠駕霧騰雲、呼風喚雨的「入雲龍」公孫勝,以中國神話中的「龍王」為外號,意在表達公孫勝法術高強,對風雨有特殊的運用能力;有即使痛得渾身冒汗,也要在身上文龍的「九紋龍」史進,在這裡「龍」代表一種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史進將「龍」作為一種符號烙印在自己身上,以表達自己對成為英雄好漢的渴望;有水性高,猶如翻江倒海的龍神一樣的「混江龍」李俊,除了「龍神」的形象,「龍」在這裡還隱含了李俊本人獨特的身份地位,平定方臘後,李俊拒絕與宋江入京,而是與幾位友人結伴南下闖蕩,最終成為暹羅國主;有在登雲山當強盜的鄒淵,登雲山林木茂盛,又靠近海邊,從登雲山出來的好漢自然是「出林龍」;有身材高大,天生一等異相,腦後長一個肉瘤的「獨角龍」鄒潤,他是鄒淵的侄兒,這二人皆性情剛直,可謂龍性難馴。

跟龍極為相似的一種動物是蛇。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蛇都是一種充滿傳奇色彩的動物。在《聖經·舊約》中,蛇由於誘惑夏娃、亞當去偷吃智慧果而產生原罪,從此被罰削去雙翅,以腹行走。在中國神話中,華夏民族的小說 始祖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的神;至於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則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但與對龍的崇拜、敬畏不同的是,對於蛇,人們更多的是害怕,因為蛇在人們心中往往是邪惡、陰險、狠毒的象徵。

《水滸傳》中的「兩頭蛇」解珍就是一個在地方上出了名的惡霸,「白花蛇」楊春則有詩為證:「楊春名姓亦奢遮,劫客多年在少華。伸臂展腰長有力,能吞巨象白花蛇。」他在少華山上打家劫舍多年,「吞巨象」本領超群,於江湖頗有名望。

「虎」被視作百獸之王,常常和「龍」相伴出現,比如「龍盤虎踞」「左青龍右白虎」。如果說「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那麼從地位上來看「虎」是僅次於「龍」的一個意義符號。在《水滸傳》中,以「虎」為綽號的人物極多。有的是相貌似虎,如因「雙眼碧綠」而被稱為「青眼虎」的李雲,因「赤發黃須」而被稱為「錦毛虎」的燕順。有的是能力似虎,如「每見力人能虎跳,亦知猛虎跳山溪」的「跳澗虎」陳達,因其力如猛虎能跳山澗而聞名;又如「江海英雄推武勇,跳牆過澗身輕,豪雄誰敢與相爭」的「插翅虎」雷橫,因其驍勇善鬥,輕功卓越而得名。有的是德行似虎,如與人為善,善迷惑人的「笑面虎」朱富;「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喜怒無常的「母大蟲」顧大嫂。

《水滸傳》以動物名為綽號的還有很多,比如「玉麒麟」盧俊義。麒麟作為上古瑞獸,因為預示孔子降生的傳說,被看作是出類拔萃的人才的象徵。盧俊義在梁山好漢中被視作僅次於宋江的人物,良好的家世、俊秀的外表、過人的能力,使他成為梁山好漢中的佼佼者。又如「九尾龜」陶宗旺,龜是最古老的爬行動物,與龍、鳳凰、麒麟並稱為「四靈」,九尾龜是一種巨型神龜,象徵力大無窮,而陶宗旺是眾好漢中唯一一個真正的莊稼漢出身,慣使一把鐵鍬,有的是力氣。

再如「火眼狻猊」鄧飛,「狻猊」即獅子,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詞彙,戴宗曾形容其食人肉,這恐怕是其眼神兇惡、性情殘暴的原因。這些綽號的運用既反映了人物本身的特點,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的綽號你都明白什麼意思嗎?黑旋風不是風,船火不是火
    不同於《三國演義》那麼繁多複雜的人物關係,《水滸傳》中以一百單八將來進行情節的推動,更難的是的,這一百單八將人人都個性鮮明,作者甚至為他們每人都取了一個綽號,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水滸傳》中這些好漢的綽號都是什麼意思嗎?
  • 《水滸傳》結局最好的一位好漢,懷有帝王之心,後成為暹羅國之主
    《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水滸傳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 《水滸傳》裡的怪綽號都是啥意思
    千百年來,《水滸傳》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好漢們的故事也廣為傳頌。然而,《水滸傳》中有些好漢的綽號卻常常令人一頭霧水。有些書籍的解釋或含糊不清,或以訛傳訛,誤導了讀者。因而,準確解讀《水滸傳》中的綽號十分必要。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宋江有兩個綽號:「及時雨」和「呼保義」。前者好理解,後者就讓人不好理解。
  • 剖析名著水滸傳:混江龍李俊能當上暹羅國國主,全是此人的功勞
    原創文/紛雲歷史課(座右銘:垂直更新有關水滸傳的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或洗稿,歡迎關注點擊閱讀)名著《水滸傳》中落得結局最好的人非混江龍李俊莫屬,李俊從揚子江的一名艄公成為暹羅國的國主,其中經歷波折,除了他自身的本事和努力,還得到一個人的指點,這個人就是費保
  • 水滸傳中最有趣的綽號,讓人哭笑不得
    水滸傳中最有趣的綽號,有的令人稱讚,有的讓人哭笑不得大多數人小時候總會苦惱別的小朋友給自己起的綽號,但這些綽號就跟童年玩的丟沙包和跳皮筋一樣,僅僅是無腦的嬉笑打鬧。長大之後的我們仍舊被一些綽號包圍,只不過這些綽號已成了人際關係的俏皮調料。
  • 《水滸傳》裡面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誰的結局是最好的?
    然一百單八將接受招安後,在徵方臘中,多數戰死沙場,或因病因傷而死。最後,宋江帶著剩下的26名好漢(另有7名好漢不願再追隨,與宋江分手)悽慘還朝,加上之前有6名好漢未出徵,總計40名好漢倖存,這些好漢中,誰結局最好? 他就是《水滸傳》中不怎麼顯山露水的水軍統領混江龍李俊。
  • 排行第一之人,結局遠勝宋江,還成暹羅國王!
    文:幹勾於說故事(作者原創授權)《水滸傳》中的水滸二字簡明扼要,就是在水邊發生的故事。梁山好漢的大本營就是四面環水的寨子。依靠有利地形,宋江和他的兄弟們嘯聚一方,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不快活。那誰才是《水滸傳》中的水戰高手呢?6.童威、童猛綽號:出洞蛟、翻江蜃童威、童猛是對親兄弟,本來是私鹽販子,因為兩兄弟經常一起行動,把他們算在一起。
  • 水滸結局最好的人,詐病歸隱,此後成了海外暹羅國主
    所幸也並非無人看不透宋江的局限,在裝病離開宋江以後,這人甚至在海外成了國主,遠比宋江的楚州安撫使高得多。混江龍李俊,作為私鹽販子,原本是揭陽嶺的一霸,成日裡便是與官兵躲貓貓,呼朋喚友野路子多,這般人物自然並非等閒,心裡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混江龍李俊此人雖說低調,卻著實不凡,即使是後期逐漸與宋江若即若離、準備脫身,卻也依舊能夠屢立戰功,始終統領著水軍,其能力、人緣可見一斑。
  • 李俊做了暹羅的國王以後,為什麼不把同伴們接過去享福呢
    通讀《水滸傳》後,發現整部書裡只有一個最大贏家,他就是排名第26位的好漢,人稱混江龍的李俊。施耐庵在水滸中關於他的最終結果時,說他帶著幾個小部下出海,最後意想不到竟然成為了暹羅國的國主。他的這件傳奇故事在明末清初的一個小說家陳忱的「水滸後傳」裡寫得更為詳盡,它是這樣描述的:混江龍李俊下海為得是另尋出路,結果最後當上了暹羅的國王,並接受了南宋的封賞,發動暹羅的士兵前去抗遼。暹羅國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在明清時期,泰國就叫暹羅。那從這個《水滸後傳》中的地理位置來看,他所說的暹羅應該屬於得是今臺灣一帶。那問題來了,李俊有何能耐,怎麼就做上了一個島國的國王呢?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2004年「大中華文庫」《水滸傳》沙博理譯本5卷本精裝版綽號翻譯精確篇《水滸傳》的一大特色,是梁山108位英雄好漢的綽號,具有濃厚的語言特色和文化特色。那麼,在英譯本中,這些綽號是怎麼翻譯的呢?賽珍珠和沙博理的譯本各有千秋,有的綽號翻譯得精準微妙,有的就一塌糊塗、不知所云。一種是以外貌特徵起的綽號,如青面獸楊志、美髯公朱權、九紋龍史進、青眼虎李雲、赤發鬼劉唐、醜郡馬宣贊、紫髯伯皇甫端等。這一類綽號由於沒有深層文化含義,所以翻譯並不難。
  • 李俊當了暹羅國王后,梁山剩餘好漢結局如何?是否得到照顧?
    在多人的參與下,梁山終於成了「正規軍」。但「正規軍」得有正規軍的「義務」啊,所以宋江被北宋朝廷派去攻打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人。結果令北宋朝廷很滿意,他們只付出了少許的代價,便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等人的叛亂。而曾經被視為心腹之患的梁山,在南徵方臘之後也損兵折將,最後只剩下36人。
  • 趣看|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佐藤信介與綾瀨遙《水滸傳》的複雜程度,中國人都很難有把握拍好,至今,公認最好的98版《水滸傳》,在央視劇版四大名著中,評分不是最高。那麼,在英譯本中,這些綽號是怎麼翻譯的呢?賽珍珠和沙博理的譯本各有千秋,有的綽號翻譯得精準微妙,有的就一塌糊塗、不知所云。一種是以外貌特徵起的綽號,如青面獸楊志、美髯公朱權、九紋龍史進、青眼虎李雲、赤發鬼劉唐、醜郡馬宣贊、紫髯伯皇甫端等。這一類綽號由於沒有深層文化含義,所以翻譯並不難。
  • 水滸傳108將另外兩個版本的結局!(上)
    文 / 布衣如是說 此文作於去年《水滸傳》是小布最喜歡的古典章回體小說,熱度之廣,影響之深,可謂空前絕後!其中後多情節都對後世的小說評書起了很大的借鑑作用!比如李存孝打虎中的場景描寫就是化用借鑑武松景陽岡打虎,連贊詩的風格和打虎的經過都是「借鑑」《水滸傳》。
  • 看水滸:做暹羅國王的混江龍李俊,才是梁山最有大智慧的人
    這個人就是名氣不是很大的混江龍李俊,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在後來,成了一個國家的國王。這個國家,在古代被稱為「暹羅國」,在今天被稱為泰國。能夠自己當皇帝的人,當一群造反派頭子綽綽有餘。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如果李俊成為梁山首領,他也許能夠像方臘那樣,直接成立一個農民政權,直接和腐敗的宋王朝相抗衡。
  • 水滸傳中最成功的好漢 帶著六兄弟出海創業 最後做了泰國國王
    此人就是混江龍李俊,外號中能夠帶龍的,基本上都不簡單。在平定方臘的過程中,李俊詐降,被方臘封為水軍都總管,而後在城中縱火,協助大軍破城,最終平定方臘之亂。 方臘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是梁山好漢損傷慘重,總計59員好漢戰死,這也對李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班師回朝的路上,李俊選擇另謀生路。 他詐稱中風,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視,讓宋江先行回朝。
  • 混江龍李俊:朝廷當官有什麼好,泰國當個國王不香嗎?
    後來,徵方臘後詐病歸隱遠赴海外,最終成為暹羅國主(泰國國王,每每讀到這裡,總忍不住感慨,日本的存在離不開徐福,泰國的延續少不了李俊,大中華真乃人傑地靈)。梁山泊108將最後尚三十餘人倖存,為什麼偏偏李俊結局最好,成了泰國國王呢?
  • 44位好漢再聚義:水滸傳李俊成為暹羅國主的過程,竟然這麼精彩
    花榮和吳用在宋江墳前自縊而死的時候,108將中還活著的好漢只剩燕青、李俊、柴進、武松、阮小七等33人。這33人中當數混江龍李俊最引人關注,施耐庵在終章前特地說他後來成為暹羅國之主,並且「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那麼李俊的暹羅國主之路又是怎樣精彩的情形呢?
  • 「獨角龍」看《水滸傳》:歪瓜裂棗很努力,化腐神奇成好漢
    腦後肉留是天生,性起撞斷澗邊松;眾人看罷皆震驚,贈他綽號獨角龍。《水滸傳,出場詩》談殘疾人的逆襲,《水滸傳》中說「獨角龍」獨角龍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物,因為他是一個歪瓜裂棗,但是他把歪瓜裂棗練成了一門絕技。獨角龍有人說他是老實人家出身,我卻覺得不是,而是一個強盜世家,是叔侄傳承的世家。其實他也是很厲害的,在沒有什麼傳承的情況下,可以練成了鐵頭功。
  • 水滸中那些奇怪的綽號都是什麼意思?比如旱地忽律、火眼狻猊?
    總體來看,《水滸傳》中的綽號,大概可以分為五大類,分別是:(1)藉助事物名稱起的綽號,比如兵器、樂器、天文星座等,像金槍手徐寧、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轟天雷凌振、鐵叫子樂和、毛頭星孔明等等;(2)藉助歷史人物或神話人物而起的綽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