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地大物博,動物種類繁多。早在遠古時期,動物與人的聯繫就十分密切。《山海經》中的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形象就是人首蛇身,還有「共工」「盤古」等也是如此。除了「人首蛇身」,還有「人首馬身」「鳥身人面」「豕身人面」等各種神人形象。當時的一些部落甚至將野獸作為圖騰,來佑助一方。
演化到後世,動物開始出現在地名和人名中,地名如杭州的「獅峰山」「虎跑泉」,人名如「馬雲」「成龍」等。不僅地名和人名中嵌入了動物名,人物綽號上也是如此,《水滸傳》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天上飛的雕(「撲天雕」李應),地上跑的虎(「插翅虎」雷橫、「中箭虎」丁得孫、「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雲、「母大蟲」顧大嫂、「花項虎」龔旺、「跳澗虎」陳達、「矮腳虎」王英、「錦毛虎」燕順、「病大蟲」薛永)、豹(「錦豹子」楊林、「金錢豹子」湯隆、「豹子頭」林衝)、猿(「通臂猿」侯健)、犬(「金毛犬」段景住),水裡遊的蛟(「出洞蛟」童威),還有蠍(「雙尾蠍」解寶)、蛇(「白花蛇」楊春、「兩頭蛇」解珍)、龜(「九尾龜」陶宗旺)、鼠(「白日鼠」白勝),以及神話傳說中的龍(「九紋龍」史進、「入雲龍」公孫勝、「混江龍」李俊、「獨角龍」鄒潤、「出林龍」鄒淵)、蜃(「翻江蜃」童猛)、狻猊(「火眼狻猊」鄧飛)、麒麟(「玉麒麟」盧俊義)等二十餘種動物,都用在了人物綽號上。
《水滸傳》以「龍」為綽號的人物有很多。龍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動物了,即使我們至今仍然無法確定它是否真實存在。《易經·乾卦》有「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的名句,說明龍和降水有著聯繫,再後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也提到「祈龍降雨」的事,我們熟悉的名著《西遊記》裡的龍王們也都掌管著風調雨順之事,甚至連住的地方也都是在與水相關的海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這一意象不僅具有奇幻色彩,而且具有一定的王權色彩。
人們對龍越是尊崇,龍與生活的相關性也就越來越緊密。「龍鳳呈祥」「龍馬精神」這些詞的出現已經可以看出「龍」作為一種情感深深印刻在民族性之中,它代表著尊貴、強大、權力,是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動物。
在《水滸傳》中,以「龍」為綽號的有師從羅真人、學得一身道術、能夠駕霧騰雲、呼風喚雨的「入雲龍」公孫勝,以中國神話中的「龍王」為外號,意在表達公孫勝法術高強,對風雨有特殊的運用能力;有即使痛得渾身冒汗,也要在身上文龍的「九紋龍」史進,在這裡「龍」代表一種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史進將「龍」作為一種符號烙印在自己身上,以表達自己對成為英雄好漢的渴望;有水性高,猶如翻江倒海的龍神一樣的「混江龍」李俊,除了「龍神」的形象,「龍」在這裡還隱含了李俊本人獨特的身份地位,平定方臘後,李俊拒絕與宋江入京,而是與幾位友人結伴南下闖蕩,最終成為暹羅國主;有在登雲山當強盜的鄒淵,登雲山林木茂盛,又靠近海邊,從登雲山出來的好漢自然是「出林龍」;有身材高大,天生一等異相,腦後長一個肉瘤的「獨角龍」鄒潤,他是鄒淵的侄兒,這二人皆性情剛直,可謂龍性難馴。
跟龍極為相似的一種動物是蛇。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蛇都是一種充滿傳奇色彩的動物。在《聖經·舊約》中,蛇由於誘惑夏娃、亞當去偷吃智慧果而產生原罪,從此被罰削去雙翅,以腹行走。在中國神話中,華夏民族的小說 始祖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的神;至於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則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但與對龍的崇拜、敬畏不同的是,對於蛇,人們更多的是害怕,因為蛇在人們心中往往是邪惡、陰險、狠毒的象徵。
《水滸傳》中的「兩頭蛇」解珍就是一個在地方上出了名的惡霸,「白花蛇」楊春則有詩為證:「楊春名姓亦奢遮,劫客多年在少華。伸臂展腰長有力,能吞巨象白花蛇。」他在少華山上打家劫舍多年,「吞巨象」本領超群,於江湖頗有名望。
「虎」被視作百獸之王,常常和「龍」相伴出現,比如「龍盤虎踞」「左青龍右白虎」。如果說「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那麼從地位上來看「虎」是僅次於「龍」的一個意義符號。在《水滸傳》中,以「虎」為綽號的人物極多。有的是相貌似虎,如因「雙眼碧綠」而被稱為「青眼虎」的李雲,因「赤發黃須」而被稱為「錦毛虎」的燕順。有的是能力似虎,如「每見力人能虎跳,亦知猛虎跳山溪」的「跳澗虎」陳達,因其力如猛虎能跳山澗而聞名;又如「江海英雄推武勇,跳牆過澗身輕,豪雄誰敢與相爭」的「插翅虎」雷橫,因其驍勇善鬥,輕功卓越而得名。有的是德行似虎,如與人為善,善迷惑人的「笑面虎」朱富;「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喜怒無常的「母大蟲」顧大嫂。
《水滸傳》以動物名為綽號的還有很多,比如「玉麒麟」盧俊義。麒麟作為上古瑞獸,因為預示孔子降生的傳說,被看作是出類拔萃的人才的象徵。盧俊義在梁山好漢中被視作僅次於宋江的人物,良好的家世、俊秀的外表、過人的能力,使他成為梁山好漢中的佼佼者。又如「九尾龜」陶宗旺,龜是最古老的爬行動物,與龍、鳳凰、麒麟並稱為「四靈」,九尾龜是一種巨型神龜,象徵力大無窮,而陶宗旺是眾好漢中唯一一個真正的莊稼漢出身,慣使一把鐵鍬,有的是力氣。
再如「火眼狻猊」鄧飛,「狻猊」即獅子,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詞彙,戴宗曾形容其食人肉,這恐怕是其眼神兇惡、性情殘暴的原因。這些綽號的運用既反映了人物本身的特點,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