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巧取豪奪」創業夥伴股權,或是海底撈最大幸運

2020-12-21 聯商網linkshop

近日,海底撈遞交在港上市招股書。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持股62.7%,而一同創業的夥伴施永宏夫婦,當年與張勇夫婦是平分海底撈股權的,但經過「被動」的股權轉讓,目前在海底撈的持股為29.70%。

當年「被動」轉讓股權,其實已是舊事,舊事被重提,在如今上市之際再回頭看,當年的股權轉讓,或許應該是海底撈能走到今天最幸運的一次重要決策。

當年,張勇夫婦和施永宏夫婦各持股50%,四個人每人持股25%。這樣的股權結構,如果從「一致行動人」的角度看,海底撈有兩個話語權相等的老闆,如果從純粹的股東數量來看,是四個老闆。

當一家店有四個相等話語權的老闆出現,賺錢了當然一起分,虧錢了當然一起陪,有活兒也是一起幹。這樣的股權結構,如果說不以做大為目的,只要大家人品信得過,都能使勁幹活兒,也無可厚非的。

但是,一旦想做大,必然有分工。最重要的分工則是,誰當老大統籌和思考全局,誰負責執行落實。顯然,作為發起人的張勇,是適合擔任最重要的統籌全局、當主心骨這一角色的。事實證明,海底撈有別於其他火鍋的操作思路,深深地烙上了張勇的基因。

在公司成長的路上,真正的話語權掌握,真正要做到統籌全局,並不是聯合創始人分工決定的,也不是最初兄弟夥打平夥式的信任能決定的,這個決定性要素只有一個:股權。只有股權,才代表真正的話語權。

於是在2004年,張勇從施永宏夫婦手中「奪走」了18%的股權,成為了海底撈的實際控制人,曾經平起平坐的關係,從此變成了第一第二股東的關係。

今天看來,施永宏夫婦很虧,這帳算不得啊,一算,虧得簡直要吐血。

按照海底撈當前經營狀況估值,海底撈上市,張勇夫婦的財富有望超過200億,而施永宏夫婦則會少100億。當年一起創業,一起吃苦,一樣的股份,結果在今天卻體現出這麼大的差距,是個人都會覺得虧。

該不該這樣算帳?

如果從撩撥關係或者說八卦的角度,這個算法沒有什麼問題,可以給張勇冠以「強盜式豪奪」或者什麼額度的帽子,一點都不過分。

如果時光倒回到2004年,如果股份不進行這樣的變更,那麼我們可以推演出海底撈完全不一樣的發展路徑。

試想,如果四個人都是25%的股份,主心骨就算確認了是張勇,就算四個人都不存任何私心,也不能確定張勇說話就能算數。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當當網俞渝和李國慶兩口子,雖然兩個人同床共枕,也不能保證在辦公室的意見是一致和協調的,結果是一再貽誤戰機,最終讓一個當年的第一電商平臺最終以賣身收場。

一個名義上的主心骨,除了說了不一定算數,團隊不一定聽他的,更糟的是,這個主心骨不能試錯。一旦錯了,在股權話語不佔優的情況下,這個人就可能被瞬間定義為公司罪人。實際上,在任何一個時代,商業的一部分成本就是試錯,失去試錯機能的公司,並不會活得更好。因為沒有試錯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海底撈你學都學不會的招式。

在另外一個維度上看,四個平均擁有股權的股東,做大到今天這個程度,就算還是同心永結,那麼引入資本也是一個問題。要知道,當資本進入後,與任何一個股東聯手,都會讓公司控制權失去平衡。事實上資本的屬性也決定了要與公司中控制力最強者聯手,才可能做大;如果資本心存歹意,要聯手某個股東動一動現在主心骨的奶酪,公司也會在瞬間失去平衡。

更何況,誰也不能保證,今天的兄弟,明天會不會有意無意地搞點故事或者事故出來,所謂的主心骨,可能在這個時候也會欲哭無淚。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如果當初18%的股權不「被」拿走,我們根本不能想像海底撈可以做大、海底撈可以做到你學不會、海底撈可以做到上市,成為一家估值300多億的中式餐飲公司。施永宏夫婦可能有如千百萬個火鍋店的老闆或者合伙人一樣,成為百萬、千萬富翁,甚至擁有上億身家,但是,一定不會擁有百億身價。

而最壞的結果是,海底撈可能活不到2018年。如果那樣,施永宏夫婦就算擁有百分之百的股權,也等於空氣。

也許,很多人會對施永宏夫婦失去那18%的股權感到惋惜,但是回頭從某種維度看,施永宏夫婦還應該「感謝」張勇在14年前用「豪奪」的方式從自己手中拿走18%的股權;而張勇能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可以看到股權未來的對公司的價值,而沒有被「兄弟情」束縛,並且最終為自己也為一同出發的施永宏夫婦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這其實是海底撈走到今天最大的幸運。

當然,一切以驅逐聯合創始人為目的的股權爭奪,其實是在耍流氓。而在海底撈,張勇「奪走」了施永宏夫婦的部分股權,施永宏夫婦卻並沒有出局,施永宏甚至成了海底撈最重要的供應鏈保障,也是海底撈的救火隊長。這也證明,若干創業公司只能同苦不能共甘的魔咒沒有降臨在他們身上。

所以,海底撈,你可能真的學不會。不是因為那些招式,而是股東們的那些「心思」。

徐小平:

創業公司一定要有「老大」

針對創業公司股權設計,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認為,一定要有合適的股權結構,公司才可以壯大,以下為其觀點:

原則:創始人,一定要有絕對控制權,所謂絕對控制權,即佔有51%以上的股份。

目的:既為利益,也為決策;既為分享,也為集中。

比例:創始人股權佔比最好超60%低於80%,70%為最佳比例。低於60%,第一輪融資後創始人股權就會稀釋到40%,讓創始人失去動力;超過80%,聯合創始人佔比過少,也會失去動力。最佳配比則為721,即大股東佔比7,二股東佔比2,三股東佔比1。這樣的團隊互補性強,容易融資,且不會因為融資快速失去控制權。

忌諱:創始人尋找的合伙人,配不上上20%和10%的股權。

金句:股權結構是支撐創業大廈的鋼筋結構;真正凝聚創業公司的不是友誼與誓約,不是兄弟與朋友,而是公平合理,能夠調節的股權利益結構。

(來源:重慶商報)

相關焦點

  • 海底撈真的很賺錢!新加坡首富張勇又花2億多元買頂級豪宅送兒子
    來源:一波說傳承有道一起嗨,海底撈,海底撈真的很賺錢!海底撈老闆,新加坡首富張勇又在新加坡買豪宅了,這次是送給他20多歲的兒子。新加坡首富張勇買2億多元頂級豪宅送兒子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您很嗨,海底撈老闆就更嗨。
  • 海底撈的股權架構和人力資源體系
    黃鐵鷹找到創始人張勇,張勇猶豫說:海底撈現在已經名聲在外,再出一本書,怕吹過了。  當黃鐵鷹第二次再找張勇,張勇同意了,但提出三個條件:  第一、 要寫就寫真實的海底撈,把海底撈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問題與困惑都展現出來。  第二、 海底撈不給錢寫書。  第三、 書寫完了不審稿。
  • 海底撈張勇:四張桌子、一口鍋締造千億火鍋帝國
    在海底撈的文化故事中,除了張勇「四張桌子,8000元創業」的神話之外,楊小麗成為了海底撈最雋永的文化符號。海底撈成為了楊小麗的第二個家。19歲成為海底撈第一家店的店經理,21歲被派到西安負責西安地區的海底撈。跟惡意鬧事的客人打架、挨家挨戶地免費送豆漿拉客.楊小麗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張勇」的影子,這個「影子」的底色就是忠誠、勤奮與努力。兩次創業之後,張勇選擇一輩子只做火鍋生意。
  • 下面請聽 海底撈CEO張勇給當當網老闆李國慶點的羅公子的《撕夜》
    在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如何處理股權是一門很強大的藝術,這裡我們實在要佩服海底撈CEO張勇在不同的時候處置公司股權的手段與藝術。海底撈火鍋創建於1994年,其背後藏著四位主要的老闆,兩對夫妻。企查查顯示,他們各自佔股為:張勇25.5%、舒萍(張勇妻子)8%、施永宏8%、李海燕(施永宏妻子)8%。
  • 海底撈張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
    實際上,海底撈的焦慮並非僅與移動網際網路相關,而是成長的煩惱。當下海底撈與張勇都面臨著一系列調整——組織架構調整、分配與收入機制調整、高管調整,還有開店策略調整。背負著光環,這些調整如置於外界的顯微鏡下,張勇壓力如何能不大。      對於張勇而言,從創業至今,唯一的真問題就是:怎麼活下去?為此他與海底撈做了無數嘗試。
  • 8000元四張桌子白手起家 海底撈上市張勇夫婦身家升...
    資料顯示,海底撈由張勇舒萍夫婦、施永宏李海燕夫婦創辦,目前張勇夫婦已入籍新加坡,兩人合共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62.70%權益,約合568.95億元人民幣。簡陽是張勇的老家,也是四川省農業人口最多的一個縣,經濟並不發達。張勇的家庭也不富裕,童年時恰逢物資匱乏期,他印象最深的回憶幾乎都與之相關。少年時期的張勇,並不愛讀書,初中畢業之後在父母的要求下進了簡陽一所包分配的技校學電焊。不過在技校,他結識了人生的好朋友,也是他後來的創業夥伴——施永宏。
  • 海底撈的全球野心:18個海外門店各有一套生意經
    她的選擇就是海底撈。  「在國外吃海底撈比在國內吃更有滿足感」。Miss Gao說,可能因為身在異國他鄉吃到家鄉味道,而且做代購很辛苦,「每次忙完去吃頓海底撈,對我們來說就像是『續命』的」。  在韓國海底撈門店,Miss Gao遇到的大多是中國顧客。  目前,海底撈的海外布局已覆蓋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
  • 海底撈張勇,一年一個25億的秘密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當初火鍋這個賽道,其實純屬偶然。1994年,時年23歲的小夥子張勇不再當技工,而是外出闖蕩江湖。經歷兩次創業失敗的他,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尋找機會。有一天張勇蹲在路邊思考人生,抬頭發現路邊的小火鍋店鋪生意興隆。心中一動,他趕回老家簡陽,拉上兄弟和他的女朋友一起開店。「小辣椒」火鍋店就這樣出現了。
  • 海底撈張勇:企業家的恐懼一般人體會不到!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財視傳媒(ID:caishiMV);作者:張剛海底撈正經歷著成立26年來最大的考驗。起因是海底撈的一則公告稱:5月6日,海底撈股東SP NP Ltd.及LHY NP Ltd.擬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配售4700萬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0.89%。
  • 張勇:海底撈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值得學
    在上市現場,海底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執行長張勇和營運長楊利娟敲響了銅鑼。在中國商界,有兩個張勇很出名,一個是馬雲接班人、阿里巴巴CEO的張勇(逍遙子),一個就是海底撈的張勇。1994年3月20日,24歲的張勇在兩次創業失敗後,同女友舒萍、技校同學施永宏及其女友李海燕,四個人湊了8000塊,支了四張火鍋桌,海底撈的第一家店就這樣開業了。
  • 張勇對「合伙人」動刀,海底撈的布局從一開始就都是狠招
    他開始了連續創業之旅,倒騰汽油,幹博彩機都沒掙到錢,幹了一家串串火鍋掙了一萬多塊錢,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張勇為了追求愛情荒廢了生意。屋漏偏逢連陰雨,在這一年,張勇被拖拉機廠開除了,他徹底成了無業游民。他才明白,不是創業不對,是自己撈偏門不對。創業了三次,還得一女朋友呢,還有機會。
  • 張勇:海底撈的甩手掌柜
    當著記者的面,張勇撥打了幾個電話,才頗有些周折地問到海底撈2010年擁有的店面準確總數——52家,比2009年新增16家。「怎麼今年開了這麼多……」他低聲嘟囔。  就在10分鐘前,站在「中外管理『管理中國』總評選」的領獎臺上,在被問到海底撈紅遍大江南北是靠什麼時,他給出的答案居然是「可能是我太太長了一副超級旺夫臉」。
  • 焦點分析|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張勇到底在盤算什麼?
    幾乎是同一時間,海底撈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勇發出內部信,真摯闡述了「接班人計劃」。4月28日下午,這封內部信登上了微博熱搜榜榜首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這既彰顯了海底撈強大的品牌效應,也為張勇和海底撈圈了一波粉絲。
  • 海底撈張勇夫婦蟬聯新加坡富豪榜榜首
    這幾年海底撈的名氣一直很大,除了味道和品質之外,海底撈的最大特色就是服務,這也給海底撈帶來了無限的利潤,讓它成為了現如今國內火鍋界裡的老大哥。通常我們去一次海底撈就得先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才能吃上,而且即使是這樣很多人也願意選擇海底撈,足以見得海底撈生意確實火爆。
  • 張勇親筆信「有點皮」,海底撈接班人「局有點大」
    1.揭秘了張勇為什麼一直低調的原因:因為老婆和奶奶管的嚴;2.用一場長達十年的接班人計劃,再次點燃所有海底撈人的激情熱情。也或是應對海底撈財報同店比和淨利下滑的挑戰;3.作為湖畔大學黃埔一期學員,接班人計劃跟馬校長的接班人計劃有異曲同工之妙;4.海底撈的升遷體系、積分制度會再次被同行老闆關注和研究,因為這是海底撈組織力的真正法寶,也是走向成功的奧妙。
  • 海底撈張勇:技校畢業電焊工出身的窮小子,賣火鍋成了新加坡首富
    提到海底撈就必須說到創始人張勇,這個技校畢業,電焊工出身的窮小子怎麼做生意這麼厲害,海底撈做成了全國最大,自己也成了新加坡首富。張勇,1971年出生在四川簡陽縣,父親是拖拉機廠的廚師,家裡經濟條件很一般,再加上自己成績也不突出,初中畢業後張勇上了技校,畢業後成了拖拉機廠的一個電焊工。
  • 海底撈張勇分享創業心得!他是如何讓員工死心塌地跟著公司
    題圖: 海底撈董事長、戰略投資者 張勇先生本文來自投資人說(touzirenshuo)素材參考:21世紀商業評論、天下網商海底撈一直是一些大公司的學習對象,據說華為指定要求公司高管體驗海底撈的服務若談到中國公司情感文化管理中的佼佼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都是海底撈,因為它做到了讓員工死心塌地跟著公司。今天,和你分享一篇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先生創業20多年來的心得體會,讓我們看看到底該如何做好服務?又該如何讓員工死心塌地跟著公司?
  • 疫情之下的海底撈,國內門店停止運轉,新加坡12店盆滿缽滿
    張勇的父母看兒子不是讀書的料,便把他送進了技校,好歹學門手藝。結果,張勇在技校也沒學到啥真本事,每天逃課,出去玩兒,對象談了好幾個。幸虧他在技校認識了後來創業的夥伴施永宏,張勇的作業和考試,都交給了這位好哥們,在施永宏的幫助下,他才得以順利畢業。
  • 獨家| 張勇:海底撈加速擴張的秘密是什麼
    海底撈從2017年開始加速開店,新開店98家,是2016年新開店數量的3倍;2018年計劃開店180至220家店,其中15-22家在海外;2019年計劃進軍英國、加拿大、越南等更多海外市場。  在IPO之前,海底撈從未接受過外部投資,因為掌門人張勇一貫對資本和擴張保持審慎態度,他認為「員工利益和股東利益有時候不一致」。然而,在當下的資本市場趨冷周期,海底撈為何一反「初心」選擇上市?
  • 「海底撈之父」張勇:擺地攤開小店屢敗屢戰,今火鍋王國身家千億
    張勇的名字,被他詮釋得淋漓盡致。02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那個年代遊戲機還是非常熱門的,張勇很敏感地就發現了商機。於是他在拖拉機廠渾渾噩噩過了兩年以後,果斷開始嘗試做生意。1990年,他拿出自己的少部分積蓄,又東拼西湊地借了1200塊錢,這些就是所有的初次創業的啟動資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