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紙,何須經綸偉業才。民間高人運匠心,巧手能把萬象裁。」走進寶山區友誼路街道社區活動中心的剪紙教室,只見這裡每個人的手裡都拿著一張紅紙、一柄剪刀,紅紙翻飛,剪刀不斷穿梭迴轉,三五下後,吹去多餘的紙屑,一頭紋樣精緻的小豬栩栩如生地咧嘴微笑。
在這間教室,上到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學童,每個人都具備這憑空剪「豬」的本事。教會他們這項技藝的,是寶山區非遺友誼剪紙的傳承人徐登祥。從簡單的花、草、蟲、鳥、動物、字畫類,發展到自成一體的山水風景、人物題材及抽象表演形式,剪紙這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在徐登祥及其弟子們的巧手下,正逐漸新生出「寶山特色」。
不握方向盤時就學剪紙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流傳度最廣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時期的「桐葉封弟」。友誼剪紙是寶山友誼地區一項獨特的民間特色文化,已在這塊土地上紮根了近30年。今年春節期間,寶山圖書館陳列室、寶樂匯商場櫥窗、寶山孔廟大成殿……友誼剪紙的蹤跡在寶山幾乎處處可見。「這樣的藝術應該讓孩子們多多接觸,覺得好玩產生興趣了,自然而然地就會開始學習。」徐登祥年輕時曾是寶鋼的一名普通駕駛員,因為熱愛,不握方向盤的時候,他就會主動搜尋各種美術書鑽研學習,邊學邊剪,手經常被磨得通紅。10多年前,徐登祥從廠裡待退休,將全部精力投身到剪紙藝術上來,並帶出了徐功亮等成績優異的剪紙「新人」。
剪紙藝術要在內容上創新
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羊,頭戴橄欖帽,身穿唐裝,一手捧著籃球,一手拿著寫有「2015寶山」字樣的畫軸,它正是上海市第八屆農民運動會吉祥物「融融」,是徐登祥用紅色宣紙剪出來的。將卡通形象與傳統剪紙藝術完美結合,是徐登祥的創新之舉。「要想讓更多人愛上剪紙藝術,內容上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
自2016年8月起,老寶山人徐登祥開啟了一趟新的剪紙徵程:他要用剪刀記錄下心目中的「寶山十景」。
寶山寺、顧村公園、上海寶山民間藝術博覽館、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寶樂匯商場、吳淞老炮臺、寶山烈士陵園……一個個點,徐登祥都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一遍,選點拍照,描摹畫樣,再到最後落剪,每一個環節都傾注心血。「這一套『寶山十景』,我剪了整整半年。其中,民間藝術博覽館是最難剪的,因為它有很多鏤空設計,落在剪紙上,空隙很小,單畫樣稿,我反覆研究了很久。」
為了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剪紙藝術,十年前,徐登祥選擇在友誼路街道社區文化中心免費開課,街道37個居委會的剪紙愛好者紛至沓來。學生們從臨摹作品開始,逐步向創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發展,迄今已有幾百幅作品先後在各大報刊上發表,許多作品還被國際友人珍藏。為了讓友誼剪紙藝術走得更遠,傳得更久,徐登祥想到了編印紙質教材——《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入門》和《剪紙實用手冊初級》。「我手上這本是純英文的,外國人如果想自學剪紙就可以看看。」徐登祥說。(解放日報記者 周楠通訊員 吳雯怡 餘婧瑤)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