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龍遊人僅靠一把剪刀,竟讓年味永不退散……

2021-01-09 浙江日報

2018-03-05 12: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邵倩 劉奕琦

丁酉年的末尾幾天,每家每戶的窗花都褪了色準備換上新的。龍遊縣城幸福路一處居民樓的頂樓裡,剪紙藝人吳芝瑛正安靜地坐在桌前,手中的剪刀在紙上遊走。剪罷,展開便是一對站在指頭迎春的小鳥。把小鳥在白紙上鋪開,再抬頭看,牆面、門窗、桌子上,掛滿了吳芝瑛的作品。

「我的手藝是跟我奶奶學的,我奶奶在村子裡小有名氣,鄰居們過年過節都會來我家拿剪紙回家。」吳芝瑛說,「奶奶沒有刻意教我,只是耳濡目染,我也漸漸成了能給鄰居送剪紙的小能手。」

在吳芝瑛小時候生活的小南海鎮裡,人們結婚或祭祀時,會在彩禮或貢品上放上剪紙。一對雙魚、一串元寶,那時的吳芝瑛都可以得心應手的剪出來了。「我自己結婚時的紅雙喜也是我自己親手剪的呢。」吳芝瑛回憶起從前,笑著對我們說道。

吳芝瑛年輕時是龍遊縣長途汽車站的一位宣傳工作者,單位的黑板報、簡報都是出自她的手。「那時候,黑板報和簡報的排版、寫字、圖畫都是我完成的。」吳芝瑛說。

剪紙、繪畫、板書,生活中的每一件安排都像是冥冥註定。剪紙,靠一把剪刀,但卻不僅只靠一把剪刀。吳芝瑛有一個小木框,裡面放著剪紙創造時需要用到的工具。「我之前有一把手術剪特別好用,後來丟了。」二十餘方的小閣樓中,吳芝瑛不僅剪紙,還練字。一筆一划,還真有古風古韻。

「像這一副《孔雀牡丹》,好多人都問我剪了多長時間,我回答不上來。因為我從構思開始,有興致的時候就沒日沒夜的剪,有時候就一點都不想剪。」吳芝瑛笑著說。朋友們常常跟吳芝瑛開玩笑,問她最近要不要閉關,要閉關就等於又有新的剪紙作品要創作了,朋友們就不會來打擾她了。

「我在這閣樓裡開始剪紙就會忘了時間,我媽會上來喊我回家吃飯。」吳芝瑛也會經常剪紙到半夜而不自知,「我感覺剪紙也有每天都在上班的感覺,很充實。」

2017年8月,吳芝瑛憑藉一幅《母子情》榮獲浙江剪紙藝術大獎賽金獎。作品裡,一位年輕的母親歡欣地抱起年幼的兒子,深情對視,眉眼之間滿是愉悅與和諧。之所以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紀念兒子剛步入社會。「我對兒子的感情無法用言語描述。」 吳芝瑛說,現在兒子已經長大,母子之情無法再用擁抱與親吻表達,她就把她對兒子的愛剪進作品裡。

9月底,在剪紙藝術裡精耕數十年的吳芝瑛被中國文化與教育誠信品牌重點推薦為「誠信藝術家」和「衢州誠信大使」。這使得吳芝瑛有機會接觸各行各業的傑出藝術家,進入了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用她的話說,就象一條魚,遊進了大海……

「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杜甫詩說,剪紙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給中華民族不可替代的慰藉意義。在吳芝瑛心中,剪紙藝術是中國人的根。「我是以剪代筆,在方寸之間表達自己的意願。」吳芝瑛說,「我現在很忙,很多小時候的事情我想用剪紙把它記錄下來,都沒時間。」

吳芝瑛收徒,也到學校裡教孩子們剪紙。「衢州的鹿鳴小學、實驗小學,龍遊的西門小學,我都去給孩子們上過課。」有孩子在吳芝瑛的小工作室中學了四、五年的剪紙,回到村子裡,已經小有名氣。「學習剪紙,最重要就是心靜的下來。」吳芝瑛說,「只要有人來問我剪紙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回答的。」

臨走時,吳芝瑛送給我們一人一張紅紙剪的小狗。她也把剛完成的小鳥送給我們,她說:「這小鳥是獨一無二的,我下次再剪,也剪不出來一模一樣的了。」剪紙藝術就是如此,每一副作品從剪刀下面誕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過年了,我把它們貼在窗上,這不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最濃厚的年味嗎?

相關焦點

  • 一把削鐵如泥的剪刀怎樣製成(圖+視頻)
    展示館由通益公紗廠廠房改造而來,亮點在於這裡有很多手藝人向你現場展示著一些產品的手工製作技巧。剪刀:一根鋼、一根鐵、一顆心    施金水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一根剛、一根鐵,就是一把剪刀。79歲的施老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剪刀鍛制的傳人,也是碩果僅存的幾個能完整掌握全部的手工製作剪刀技術的人。
  • 小夥自製全自動捕鳥器,僅用一把剪刀,結果令人大開眼界
    相信一些住在農村的小夥伴都會製作一些小陷阱來捕捉一些小動物之類的,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農村小夥竟用我們生活日常中的剪刀,做出了一個驚人的小作品,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的呢?可以看到小夥準備很多材料,其中包括剪刀,鋼釘和皮筋,也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接著把皮筋栓在了剪刀握把只見,需要保證能迅速閉合的作用。然後用鐵絲把剪刀固定在地面上,再在前面一個小木架,可以看到按壓下木棍後,剪刀就會自動閉合,最後在街道上綁上一根,毛線來作為捕捉工具,這個陷阱就大功告成了。
  • 龍遊石窟之謎:1992年龍遊石窟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
    與龍遊石窟相比,其是地上建築,用磚土夯堆而成。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綿延萬裡,氣勢恢宏,其規模之大可稱舉世無雙。修建長城的時間堪稱是上下兩千年,動用的勞動力數量十分可觀。據歷史文獻記載,秦代修建長城,除動用三十至五十萬軍隊外,還徵用民夫四五十萬人,多時達到一百五十多萬人。這樣雄偉的工程,成為在月球上唯一可以看見的兩大人工建築之一。龍遊石窟是規模僅次於兵馬俑的人工地下建築群。
  • 一把剪刀的匠心巧思
    只有剪刀磨得足夠好,才有「面子」請到老人家為你親手裝配。經他手的成品,沒有人敢當著他的面試試究竟好不好用。他的名字就是一個品牌。行內人都知道,如果他裝配的剪刀不夠好,那麼也不會有第二個人能裝得更好。中國刀剪行業,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之說。徐老先生身後,是一代手工藝匠人的尊嚴和榮光。
  • 探秘舍尖上的龍遊
    「雪花飄飄,外婆炊糕,大籠糕、小籠糕、白糖糕、紅糖糕、桂花糕、蓮子糕,大吉大利龍遊糕……」龍遊發糕在龍遊人的記憶裡可是佔了不少分量的。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加上它圓圓滿滿的可愛模樣,實在讓人忍不住想要咬幾口。
  • 這個春節,我在柬埔寨過,體驗了一把柬埔寨人給我的中國「年味」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大節日,隨著社會多樣化的發展,現在要過個紅紅火火的春節選擇也很多,有的人選擇傳統的過老家過大年,有的人選擇旅遊過大年。如果是在國內旅遊,無論走到哪裡都不難感受到春節的年味,如果是在國外旅遊,那麼你會感受到春節的年味嗎?
  • 龍遊3萬餘農村人湧向城市,靠的是什麼?
    五年,是一個刻度,標註著龍遊發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著龍遊發展的幅度。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三五」以來,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加快建設浙西新明珠奮鬥目標,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龍遊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龍遊站在了新的歷史方位。
  •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龍遊,春秋時期是「姑蔑」古國的都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置縣,至今已有2240年的建縣歷史。1992年在縣城北3公裡的鳳凰山麓有了驚世發現,那就是龍遊石窟群。鳳凰山其實只是個海拔69米的丘陵,一直荒無人煙。
  • 一把剪刀一張紙記錄「寶山十景」
    「一把剪刀一張紙走進寶山區友誼路街道社區活動中心的剪紙教室,只見這裡每個人的手裡都拿著一張紅紙、一柄剪刀,紅紙翻飛,剪刀不斷穿梭迴轉,三五下後,吹去多餘的紙屑,一頭紋樣精緻的小豬栩栩如生地咧嘴微笑。  在這間教室,上到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學童,每個人都具備這憑空剪「豬」的本事。教會他們這項技藝的,是寶山區非遺友誼剪紙的傳承人徐登祥。
  • 聰明的企業們已共握一把「剪刀」
    每當球投進的時候,會有專門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來。為此,比賽不得不斷斷續續進行,缺少激烈氣氛。直到一個小男孩觀賽,見此現象大惑不解:為什麼不把籃筐的底去掉呢?大人們方才如夢初醒。在品牌營銷中,許多企業的思維就像籃球被囚禁在籃筐裡。於是,他們盲目地搬梯子。而聰明的企業早就已經找到鋒利的剪刀,不斷打破思維範式,推開「新視界」的大窗!
  • 一把剪刀剪出漳州早餐的靈魂
    一位老漳州的「尊嚴」,肩負著帶你吃透「正港」味的使命,耳聽為虛,入口為實。早起,剪刀的咔咔聲是每條街道的靈魂。只聞其聲,不見其物,循聲辨位的活請交給我。一個拐角,一溜長龍的隊伍,一時半夥兒吃不上的等待,才不辜負一天中最開始的一頓。漳州人的豪邁,說來簡單,不過是一句「隨你刷(滷料)」。
  • 僅靠一把剪刀,幾瓶膠水,她把普通照片,拼貼出了被PS過的效果
    Lola確實很有才華,上面的作品原本是洛可可風格,而她僅僅依靠一把剪刀和幾瓶膠水,就讓畫面重新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美感,不服不行啊。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點讚收藏哦。
  • 玩在龍遊,從龍遊石窟到紅木小鎮
    龍遊石窟是位於浙江省龍遊地區的地下石窟群,自從1992年被發現以來,經諸多媒體報導,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遊界以及有關方面的廣泛關注。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巧奪天工。走進石窟,宛若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 風雅龍遊 | 達夫的龍遊
    狀形繪色,雖只數筆,但簡而有神,淡而有味。他的朋友劉海粟說:「青年畫家不精讀達夫的遊記,畫不了浙皖二省間的山水;不看錢塘、富春、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小南海前瀫水,東匯蘭江後,逶迤北行,合流富春(建德境內呼新安江),奔湧錢塘,如此說來,龍遊是「富春山居圖」的南端,也是一幅「活的山水屏風」。 被劉譽為「不愧是一位大畫師」的鬱達夫此刻正在創作小南海的山水畫卷。
  • 走走龍遊 品嘗龍遊風味
    >內陷多為蘿蔔 鮮筍 豬肉 蔥花包裹製成【蔥餅】龍遊的蔥餅擁有一個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期 就出現了它的前身「胡餅」最終由「胡餅」演變成今日的蔥餅而龍遊蔥餅出名出眾的原因 就在於這個「蔥」最早的時候 僅為白色 白如璞玉 寓意為「福高」而現在出現了各式各樣新奇的做法 顏色也變得多樣化【肉圓】龍遊的肉圓也叫做「山粉」它是有紅薯澱粉還有芋艿製作而成肉圓的形狀不是一個標準的球形
  • 龍遊石窟驚現超現代科技設備 或為外星人基地?
    龍遊石窟便位於該縣城北3公裡處的一個臨江小山中,當地人稱此山為「童壇山」,方圓不過數裡,但山腹內竟容藏著24個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工人洞窟。在被發現前,它們均被水淹土埋,加上洞口巖塊崩塌,所以難見真容。當地政府如今已開發出其中的5個洞窟供遊人參觀。
  • 名家丨她用一把剪刀,剪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中國紅」鋪天蓋地而來,那高高掛起的大大小小的燈籠;挨挨擠擠排列整齊的對聯,上面的灑金大字在太陽下閃著萬道金光;令人應接不暇的還有一張張剪紙,有剪著「福」「壽」字樣的,還有剪成童男童女拱手做揖的,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象徵著吉祥喜慶,熱烈奔放的中國剪紙令人嘖嘖稱讚,一口連聲地讚美起那剪紙的人,心中暗暗稱奇:為什麼一張張普通的紙,通過她們手中的一把剪刀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了呢?
  • 甘肅徽縣:她用一把剪刀,剪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中國紅」鋪天蓋地而來,那高高掛起的大大小小的燈籠;挨挨擠擠排列整齊的對聯,上面的灑金大字在太陽下閃著萬道金光;令人應接不暇的還有一張張剪紙,有剪著「福」「壽」字樣的,還有剪成童男童女拱手做揖的,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象徵著吉祥喜慶,熱烈奔放的中國剪紙令人嘖嘖稱讚,一口連聲地讚美起那剪紙的人,心中暗暗稱奇:為什麼一張張普通的紙,通過她們手中的一把剪刀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了呢?
  • 「懶人」麵條,只和面不擀麵,一把剪刀就能做出美味,快來試試吧
    「懶人版」麵條,只和面不擀麵,一把剪刀就能做出美味,快來試試吧!麵條是北方人經常吃的一種主食,對於喜歡吃麵的北方朋友來來說,一天三頓麵條,連續吃上個三五天都不會膩,不得不說麵條的魅力真的是太大了。麵條的吃法非常多,比如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拉麵、河南的燴麵和撈麵條,不管是哪一種麵條,基本上都需要拉麵或者擀麵,很多人對於這個擀麵的力度把握不準,所以擀出來的麵條往往會厚薄不均,非常難吃。難道「懶人」想吃麵條就沒有辦法了嗎?這裡就給大家分享一種麵條的做法,「懶人版」麵條,只和面不擀麵,一把剪刀就能做出的美味,快來試試吧!
  • 塔羅佔卜:憑直覺選擇一把剪刀,測測你目前的「心結」是什麼?
    塔羅佔卜:憑直覺選擇一把剪刀,測測你目前的「心結」是什麼?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A:如果你選擇這把剪刀,說明你目前的心結就是太過於依賴 你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