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舍尖上的龍遊

2020-12-21 小墨視界

於我而言,旅途中的樂趣除了美景就是美食,就像乘坐年代比較久遠的綠皮火車一樣,「逛吃逛吃」才是旅行的主題。龍遊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悠久的文化歷史、勤勞質樸的民風,孕育出了亦商亦儒的龍遊商幫,也孕育出風味獨特的龍遊美食。龍遊人對於吃這件事,總是樂此不疲。而對於一個旅行者來說,滿足了雙眼的同時也要照顧口腹之慾,今天咱就在龍遊來一場肆意的美食狂歡!

龍遊發糕

ta是江浙十大有名小吃之一,也是被端上國宴的民間小吃。「雪花飄飄,外婆炊糕,大籠糕、小籠糕、白糖糕、紅糖糕、桂花糕、蓮子糕,大吉大利龍遊糕……」龍遊發糕在龍遊人的記憶裡可是佔了不少分量的。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加上它圓圓滿滿的可愛模樣,實在讓人忍不住想要咬幾口。

蔥花饅頭

蔥花饅頭是龍遊人逢年過節、吉慶宴席必用的傳統小吃。龍遊蔥花饅頭不僅因為可口味美,更因為它的圓潤和飽滿外形,被龍遊人視為吉祥圓滿的象徵。

饅頭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是龍遊蔥花饅頭的前身。龍遊蔥花饅頭出現在南宋初期,是為了抵禦金兵入侵作戰而出現的一種乾糧,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蔥花饅頭。

蔥花饅頭最獨特的就是它的酒釀饅頭胚和炒制蔥花餡,發酵後的麵團顯得圓潤飽滿而又彈性十足,用手一捏就成了一小團,鬆手,又能恢復成原樣,要起來嚼勁十足,絕不粘牙,還帶著一絲酒的甘甜味。

肉圓

龍遊肉圓也叫「山粉粿」,主要是由紅薯澱粉及芋艿製作而成的。紅薯澱粉在當地又叫「山粉」,因此得名山粉粿,是民間村婦製作而成。據說龍遊肉圓起初是由葛粉製成的,但由於葛根粉資源缺乏,人們便把葛根粉換成了番薯粉,這樣不僅能夠在那個物質緊缺的年代填飽肚子,還能嘗到像豬肉一般的美味。製作龍遊肉圓時,人們會在紅薯粉裡面加入一定比例的芋艿,少許肉末,還可以根據喜好加入豆腐或蘿蔔絲。龍遊肉圓外形呈不規則半圓形,扁扁圓圓,高低不平,酷似農家菜裡的獅子頭,所以叫肉圓。龍遊肉圓色如煮透了的茶葉蛋,暗紅透亮,晶瑩剔透。撒上點蔥花點綴一下,在紅綠相間之中透出濃烈的傳統小吃魅力。龍遊肉圓在紅薯粉的作用下口感非常勁道柔軟,嚼勁十足,且醇香誘人,鹹淡適中,回味綿長。

蔥餅| 喚醒你的味蕾

龍遊蔥餅,也叫烤餅、燒餅,是龍遊街頭巷尾非常常見的一種小吃。龍遊蔥餅起源於胡餅,後逐漸演變成烤餅,再由烤餅演變而來,與烤餅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在烤餅裡面放入了當地獨特的野生香蔥,也稱「狗細蔥」。此蔥香味濃烈,餘味綿長,所以特別香。

北宋靖康年間,皇帝昏庸無能,戰亂不堪,人們為了在逃難時方便充飢,聰明的龍遊人便發明了蔥餅,將餅放在炭火邊烤熟食用,這樣子不僅便於攜帶也利於保存,行軍打戰或逃難途中不至於挨餓,慢慢的這種做法也就流傳了下來。

製作龍遊蔥餅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小蔥、本地土豬肉、狗細蔥。為了使蔥餅吃口更有勁,必須在製作麵團時放入老面,經過制老面、暖烤爐 、揉麵團、搓面胚、剁餡料、調餡料、做烤餅、烤蔥餅等工序後,蓋焦、個圓、黃澄澄的龍遊蔥餅才算製作完成了。它不但外表金黃誘人,而且吃起來也非常地美味,焦中透香,加上白芝麻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讓你吃了還想吃。

北鄉湯糰

龍遊的湯糰,個頭較大,尖頭圓肚,像極了水滴。裡面的餡料,並不是傳統的芝麻等甜味料,而是如餃子一般,是鹹味兒的。它沒有傳統湯圓那般粘牙,稍稍將皮咬破一點,包裹在裡面的餡料便迫不及待的鑽出來。

湯圓最早出現在唐朝貞觀年間,是太宗李世民元宵節賞賜大臣的御用食品,喚作「唐圓」,後流傳至民間,改稱湯圓。到宋代,湯圓已在民間普及。

而龍遊北鄉湯糰的出現是在唐僖宗中和元年,相傳當時龍遊石佛龍門山住著一對勤勞的老夫妻,由於簡樸節約,置田買地家庭條件也算殷實。老夫妻死後,家業被兒子兒媳敗光,後被一碗湯糰激發起鬥志,奮發圖強,重振家業,終於過上了好日子。湯糰就成了主人公的勵志食物延續了下來。

三頭一掌

鴨頭、兔頭、魚頭和鴨掌是衢州有名的「三頭一掌」。在龍遊,各色粥鋪、夜宵店,幾乎清一色都貼著內售「三頭一掌」的招牌。了解「三頭一掌」的原材料,先不說兔頭,即使是鴨頭,也是平常餐桌上不常見的食材,配上重辣做法,不習慣吃辣的人,大概會辣到雙唇紅腫直冒汗,卻根本停不下來。

當然,在新國際飯店也有芝麻味的

龍遊米粉幹

龍遊米粉幹是龍遊的特色小吃之一。出現北宋年間,相傳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統一中國南方時,為解決北方軍人慣吃麵條,厭食米飯的問題,而用米飯參照麵條的外形,仿造出來的一款主食。選用質地柔軟的大米為原料,經過水浸、磨粉、摻糕、蒸棵、臼舂、制絲、老化、曬乾等工序製成。它白如雪,細若絲,韌性好,便於儲藏,燒煮簡便,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其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炒可湯,久食不厭。還有一種最受龍遊人歡迎的吃法叫「水辣醋」,就是把米粉幹湯軟後,放涼開水中降溫,充分釋放米粉的彈性,然後放入噴香的自製辣醬,放入適量米醋,最後撒上一把碧綠的香菜,拌勻後辣醬融合著米醋的酸味,瞬間使人把持不住口水的外溢,使人徹底喪失抵擋食慾的誘惑。「水辣醋」香辣有勁,酸味綿長,米粉幹彈性強勁自然,開胃可口,是老龍遊最喜愛的一種吃法,也是龍遊米粉幹的代名詞。

豆豉

豆豉,當地方言叫豆絲(同音),是龍遊人非常喜愛的休閒風味,這種其貌不揚的特色小吃,出了龍遊,大概很難在別處尋到了。豆豉又辣又爽又有嚼勁,嚼上一會,還有南瓜幹的甜味,香泡皮的香味,且即拿即食,放在身邊當零嘴兒,最適合不過。

怎麼樣?看了這麼多的龍遊特色美食,有沒有心動?心動不如行動吧。

給大夥推薦本人親嘗過後的兩家餐廳:

1、龍遊風味

民居苑聚寶街內這家「龍遊風味」非常的地道。平日裡也是一座難求。店裡的布局與構成,非常龍遊。從地面到牆面,從裝飾到灶臺;從做工到原料,從口味到聲音;從氣勢到氣息,從久遠到眼前。這裡所有的小吃美食,對應著時節的符號,越是傳統的節日,越有它對應的俗食,於是,小吃竟成了龍遊的最具味蕾感受的歷史觸摸。

2、新國際飯店

這是龍遊唯一一家掛四星的星級飯店,位於龍遊榮昌廣場西側,毗鄰320國道,相傍美麗的衢江,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家集商務、旅遊、會議、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涉外飯店。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份超大的海鮮拼盤才賣88塊錢,在這裡,你可以只花在小飯店的價錢,就能享受到星級大廚與服務。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龍遊:逛紅木小鎮,品龍遊風味美食
    美食是旅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然來了龍遊,就不可錯過龍遊美食!或許是因為地處四省交匯的緣故吧,龍遊在飲食文化上,不同於其他江浙小城的溫婉。龍遊是個美食寶藏地:龍遊發糕,「三頭一掌」, 龍遊肉圓, 龍遊醬粿... 深受本地人以及外地遊客喜愛。
  • 走走龍遊 品嘗龍遊風味
    聽龍遊的朋友說一瓶鮮紅的辣椒醬 一籠白嫩的發糕 一捆乾癟的筍乾 都是至寶我想這就是龍遊的風味吧在民居苑的聚寶古街東面 就開設了一家地道龍遊美食餐廳「龍遊風味」店裡有著幾十種地道的龍遊風味小吃、菜餚:蔥餅、湯圓、豬腸、芋粽、沐塵清水魚、紅燒烏豬肉……【龍遊蔥花饅頭】吃過各式各樣餡的饅頭 葷的素的卻還沒有見過像龍遊這種包到「一半」的蔥花饅頭
  • 舌尖上的龍遊之土特產篇
    我們生在龍遊,長在龍遊,吃在龍遊。不知不覺,我們的飲食習慣也深深地烙上了龍遊的味道。
  • 玩在龍遊,紅木小鎮十二時辰(上)
    「東遊西遊不如龍遊」先給大家看一張龍遊紅木小鎮的美景拼圖這麼美的龍遊紅木小鎮,你心動了嗎?晴天來時,你會愛上這裡蔚藍的天空,白色的雲朵,與一望無際波光粼粼的江面匯成一色;雨天來時,你也會愛上這裡,蒼翠欲滴的大樹經過甘露的滋潤,透著光亮,與古樸聳立的建築相輔相成……走在小鎮裡,像是走在現實版的《千與千尋》世界裡走在紅木小鎮上,好像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紅木畫,這裡面有紅木製作的家具
  • 玩在龍遊,從龍遊石窟到紅木小鎮
    「東遊西遊不如龍遊」, 浙江龍遊的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當時叫「姑蔑」,迄今為2500餘年,堪稱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龍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旅遊資源特別豐富,是江浙滬周邊遊的好去處。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圖的鑿痕。
  • 風雅龍遊 | 達夫的龍遊
    他在正午時分抵達龍遊,吃過中飯,便去了離城五裡的小南海。他這樣寫道:「去向南遠望,就可以看得出衢州的千巖萬壑和近鄉的煙樹溪流。」遊目縱懷,顧盼流連,從容閒雅。「千萬」言地形之闊大,「巖壑」見地勢之峻幽。近處,兩江交匯,煙波浩渺;長洲綠渚,橫亙江心。如此江山,是否鼓蕩起清瘦的他拂衣登頂的豪情?是否激發出憂鬱的他明朗的詩意?
  • 【龍遊往事】抗戰時期的龍遊中學
    商議確定,以「龍遊戰時初中學生補習學校」命名,吳南章任校長,由邱茂森執筆《關於創辦「龍遊戰時初中學生補習學校」的報告》。兩天後,辦學報告送到縣府,縣長周俊甫批示:「同意。責成教育科長周慶修具體實施。」因戰時需要,校址設在龍南山區沐塵,祝家祠堂成為龍中的第一任校址。同年8月學校完成了「師資、招生、教材、食堂、住宿」等籌備任務。
  • 龍遊石窟之謎:1992年龍遊石窟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
    下面探秘志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著龍遊石窟的發現過程和其中謎團吧。1992年發現龍遊石窟的經過網友提供的龍遊石窟的照片鳳凰山其實只是個丘陵,海拔69米,一直荒無人煙。20世紀50年代,山下村民為避洪水遷至山上。村民很快發現,山間有眾多水潭,均深不見底,故這些水潭均被稱為「無底塘」。水潭成了村民長年用水的水源;潭中有魚,常可為村民佐餐。
  • 龍遊美食有logo了!龍遊十大小吃、十大菜餚有哪些?
    「龍遊風味」是龍遊美食推廣領導小組重點打造的兩個公共品牌之一,精選出以龍遊發糕加蔥花饅頭、芋頭粽、肉圓等1+10類特色小吃,作為「龍遊風味」品牌主推的品種,同時還評選出十大特色菜餚,在小吃和菜餚兩個領域發力推廣。
  • 龍遊烤餅娘
    吳美香是龍遊為數不多的元老級烤餅娘。來過龍遊的人都十分清楚,這座寧靜的小城中,充斥著極為豐富的飲食文化。
  • 攝影: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龍遊石窟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龍遊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遠,建造的年代仍然不明,是至今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展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個石窟,便是龍遊石窟。
  • 龍遊美食——發糕
    每當我想起爺爺做的龍遊美食——發糕,就會不由自主地流起口水來,那甜甜糯糯的口感真讓人回味無窮!龍遊發糕,製作工藝獨特,配料講究,成品色白如玉,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發糕」為「福高」之諧音,寓「年年發、步步高」之吉祥含義,所以成為我們龍遊人逢年過節的必備點心。
  • 直播時代 天下龍遊:中國TOP直播電商產業園龍遊基地啟動儀式舉行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啟動儀式上,龍遊縣委書記張曉峰介紹,近年來,龍遊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把電商作為搶抓數字經濟時代機遇、推動龍遊二次轉型升級的主抓手,全力打造電商新高地。
  • 自駕純玩,跟著我去龍遊看龍遊石窟,紅木小鎮,住生態園
    1/SAY HI N年前去過一次龍遊,只記得石窟裡三根柱子,其他的什麼也想不起來了,趁著最近閒著,組了個隊,三五好友自駕又去了一趟龍遊。這一趟的龍遊行,大致行程如下:第一天去龍遊石窟,再去了年年紅家俱開發的龍天紅木小鎮,入住在清水灣國際酒店。
  • 「龍遊風味」杭州樣板店開業
    原標題:「龍遊風味」 杭州樣板店開業   7月20日,「龍遊風味」杭州樣板店在杭州市濱江區兒康路七彩美食城開業,「龍遊風味」正式進駐杭城。   佔地160平方米的樣板店內,裝修風格在復古風中融入了現代元素,牆面飾以龍遊「符號」或美食歷史簡介,讓食客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了解龍遊的美食文化和地域文化。
  • 龍遊石窟: 為何居千年而不變
    位於龍遊鳳凰山麓的上畈村,有一個尚未開發的龍遊石窟群,猶如一處處幽靜的小水潭,碧潭如玉,由於年代久遠,暗紅光滑的巖壁上長滿了綠色植被,雖然已經是深秋季節,黃黃的小花在和煦的陽光下笑得格外燦爛,它有一個醒目的名字:「三隻眼」。
  • 新疆姑娘龍遊起舞~
    為進一步密切龍遊與烏什對口支援關係,促進龍遊與烏什兩地文旅交流,展現兩地文化繁榮與魅力,9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文工團在龍遊體驗了一次別具一格的文化之旅。走在團石灣「兩江走廊」詩畫風光帶上,微風徐徐,水波不興,
  • 龍遊再登全國百強榜
    龍遊,榜上有名排名第61位龍遊地處浙江省中西部,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浙江東、中部地區連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四省通衢匯龍遊龍遊是鍾靈毓秀的山水之城。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自古即有「東遊西遊不如龍遊」的說法,境內山脈、丘陵、平原、河流兼具,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自成特色,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
  • 龍遊石窟:為何居千年而不變
    同時,在牛場古洞室群1號洞兩邊牆的斷層頂板間「留塞」的處理方式,這一獨特的處理方式充分反映古人的智慧。有的巖柱上發現的「同天一堂」4個大字是除翠光巖景區外,在龍遊石窟首次發現的文字。雖然刻於1號洞原有斜線組與水平線組合的圖案之後,但仍然很有價值。2號洞東邊牆發現了位於牆頂間的「三角形斜撐」,對於整個龍遊石窟來說,這一結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所蘊藏的科學意義值得研究。
  • 來龍遊,別只知道吃龍遊發糕,這七道經典美食也要嘗一嘗
    今天吃貨少女就帶著大家去看看浙江一座小縣城中的美食,浙江龍遊不知道帶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這是一座擁有了2000多年建縣史的小城,是浙江最早建縣的小城之一。這裡的龍遊石窟,是當地的金字招牌。當然龍遊最特色的依然還是美食,說起龍遊的美食,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是發糕吧!龍遊發糕是浙江地區的特色美食,風味獨特。它的花色多種多樣,是按口味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