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遊往事】抗戰時期的龍遊中學

2021-02-15 微龍遊

  龍遊曾是日寇侵略的重災區,是中國軍隊與日寇抗爭極其慘烈的交織區。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91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抗戰時期的龍遊中學,是如何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

  不尋常的歷程

  抗戰後期的龍遊中學舊址。

  龍遊中學(以下簡稱龍中)的創辦,餘紹宋與吳南章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餘紹宋,清朝末年以法律科舉人授外務部主事,後在民國政府等處任職,抗戰期間,出任浙江通志館館長。餘紹宋為近代著名史學家、書畫家。吳南章,著名音樂家李叔同(即弘一法師,曾移居衢州蓮花寺)的弟子,曾擔縣教育局長等職。

  創辦龍中,由余紹宋提議。1939年4月18日,餘紹宋與吳南章、孫永年、邱茂森、勞泰來、潘竹如等會聚龍遊縣沐塵巫氏廳,共圖大計。商議確定,以「龍遊戰時初中學生補習學校」命名,吳南章任校長,由邱茂森執筆《關於創辦「龍遊戰時初中學生補習學校」的報告》。兩天後,辦學報告送到縣府,縣長周俊甫批示:「同意。責成教育科長周慶修具體實施。」因戰時需要,校址設在龍南山區沐塵,祝家祠堂成為龍中的第一任校址。同年8月學校完成了「師資、招生、教材、食堂、住宿」等籌備任務。

餘紹宋

  1939年9月11日,學校開學典禮。81名新生,分兩個班,邱茂森和潘竹如任班主任。魏振德任教導主任,任課老師有勞泰來、徐克讓、周顯漠、朱紫貴、祝敬三等,從此翻開了龍中在抗戰中艱難發展的新一頁。

  1940年2月25日,學校遷址到上圩頭,借用支家祠堂、赤忠殿及部分民宅做校舍。

  1940年8月,學校開辦附設師訓班,招收高小畢業生,為期一年,首批學員60名。

  1942年2月,經省教育廳考核,學校更名為「龍遊縣立初級中學」。同年3月,學校把「唯誠」定為校訓,並用餘紹宋墨跡雕製成龍中歷史上第一塊校訓牌。

  1942年4月,邱茂森寫詞,桑送青譜曲《龍遊縣立初級中學校歌》:

  幫原姑蔑,縣建龍丘;雞鳴風雨,德業長留,優乎強誦邈悠悠。

  緬維先哲,俾我無尤;或潛厥德,或獻其猷,猗歟遺風猶在否?

  先民有諺,遍地龍遊;今也何如,邦國其羞,勳者安逸慎毋偷。

  校訓唯誠,雖勉以求;發揚蹈厲,舍此奚由,勉矣天爵其潛修。

  1944年春,學校增設師範科和簡師班,師範科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一年;簡師班招收小學畢業生,學制三年。屆時全校共有班級11個,學生561名,教職員工47人,已初具規模。

  1945年春,原校簡師部獨立設校,校名為龍遊縣簡易師範學校,校址仍在上圩頭,校長為潘竹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學校宣布放假一天,舉國歡騰,共慶勝利!

  硝煙瀰漫中的奮發圖強

  抗戰時期,日寇長期盤踞龍遊隔壁的金華,「頭上敵機隆隆,林中書聲琅琅」是險惡環境辦學的真實寫照。學校還是按規定開設公民、體育、童子軍、國文、算學、博物、生理衛生、化學、物理、歷史、地理、勞作、圖畫、英語、音樂等初中科目,千方百計完成教學任務。

  學校採用半軍事化管理。以軍號及鐵件敲打聲為令,敵機來時,發空襲警報,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背上小黑板,集體疏散到隱蔽的樹林地帶。日寇入侵龍遊,吳南章組織疏散校產,率領師生首遷沐塵,再遷同康。1943年9月25日,全校師生集中哀悼11名疏散回家不幸遇難的學生。10月15日,師生在敵機聲囂炮聲隆隆中複課。

  當時,辦學經費困難,「學田租息」是學校經費的重要來源。1943年,校有學田335畝,其中龍遊地方銀行助學108畝,縣人徐繼盛助學25畝。校舍十分簡陋,支家祠堂和相隔不遠赤忠殿,中間用幾座茅草房相連便成校舍,又將山丘荒地填平作操場。學校點的是燈草油燈,睡的多為祠堂樓板。生活十分清苦,食堂牆上掛著的餘紹宋先生「估量肚皮吃飯,抖擻精神讀書」題聯,成為大家的精神食糧。

  學校的抗日宣傳

  1941年2月,在浙江省主席黃紹竑視察龍中、省教育廳又實地考核後,學校成立了「抗日救亡宣傳隊」。學校鼓勵師生參加抗日宣傳,師生組織了岑風藝社、美苗畫社、雞鳴樂團等抗日宣傳社團,刊出抗日漫畫牆報,教唱抗日歌曲,排演抗日節目……學校安排丁銘鏞和張雲舞組建抗敵劇團,並擔任指導老師。劇團先後排演了話劇《杏花春雨江南》《麒麟寨》和歌劇《農村曲》。三劇全是共產黨人編著的抗日名劇。參加劇團演出老師有張雲舞、徐香、丁銘鏞等,學生有傅永齡(筆名艾以)、饒素賢、華菊香、陳微微、童梅華、湯士敏等,

  有次,曾在三劇擔任男主角的著名作家傅永齡,與《杏》劇作者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於伶談及抗戰時期龍中的公演,於伶聽後十分高興。

  公演社會反響很大。《麒》劇在龍遊劇院公演,配有大幅海報,演出場場爆滿,鼓掌喝彩不斷。公演又是為抗戰的義捐,票房收入全部捐給抗戰前線部隊。抗敵劇團不畏艱辛,徒步溪口、廟下、湖鎮、希唐等地巡迴演出,鼓舞了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抗戰信心。龍遊中學校史辦吳正章老師在《龍中往事》中寫道:「兩部話劇和一部歌劇的成功公演,不僅宣傳了抗日,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而且鍛鍊了師生,提高了龍中在社會上的美譽度,是龍中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龍中為全民抗戰作出的一份貢獻。」

1937年11月,日軍在杭州灣登陸,隨後浙江大部分縣市淪陷。

(來源:衢州晚報,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走走龍遊 品嘗龍遊風味
    聽龍遊的朋友說一瓶鮮紅的辣椒醬 一籠白嫩的發糕 一捆乾癟的筍乾 都是至寶我想這就是龍遊的風味吧在民居苑的聚寶古街東面 就開設了一家地道龍遊美食餐廳「龍遊風味」店裡有著幾十種地道的龍遊風味小吃、菜餚:蔥餅、湯圓、豬腸、芋粽、沐塵清水魚、紅燒烏豬肉……【龍遊蔥花饅頭】吃過各式各樣餡的饅頭 葷的素的卻還沒有見過像龍遊這種包到「一半」的蔥花饅頭
  • 玩在龍遊,從龍遊石窟到紅木小鎮
    「東遊西遊不如龍遊」, 浙江龍遊的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當時叫「姑蔑」,迄今為2500餘年,堪稱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龍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旅遊資源特別豐富,是江浙滬周邊遊的好去處。龍遊石窟。龍遊石窟是位於浙江省龍遊地區的地下石窟群,自從1992年被發現以來,經諸多媒體報導,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遊界以及有關方面的廣泛關注。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巧奪天工。走進石窟,宛若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 風雅龍遊 | 達夫的龍遊
    他在正午時分抵達龍遊,吃過中飯,便去了離城五裡的小南海。他這樣寫道:「去向南遠望,就可以看得出衢州的千巖萬壑和近鄉的煙樹溪流。」遊目縱懷,顧盼流連,從容閒雅。「千萬」言地形之闊大,「巖壑」見地勢之峻幽。近處,兩江交匯,煙波浩渺;長洲綠渚,橫亙江心。如此江山,是否鼓蕩起清瘦的他拂衣登頂的豪情?是否激發出憂鬱的他明朗的詩意?
  • 《味道裡的龍遊》,記載你我的故事
    ,娓娓道來間加深的不僅是讀者對龍遊味道的憧憬,更是對龍遊這座城市文化的嚮往和喜愛。為打造龍遊美食金名片、推進龍遊全築旅遊、全面建設「活力綻放 精彩紛呈」的浙西新明珠,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並為之提供圖文並的文史依據。
  • 探秘舍尖上的龍遊
    龍遊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悠久的文化歷史、勤勞質樸的民風,孕育出了亦商亦儒的龍遊商幫,也孕育出風味獨特的龍遊美食。龍遊人對於吃這件事,總是樂此不疲。而對於一個旅行者來說,滿足了雙眼的同時也要照顧口腹之慾,今天咱就在龍遊來一場肆意的美食狂歡!
  • 舌尖上的龍遊:逛紅木小鎮,品龍遊風味美食
    到了龍遊紅木小鎮,可以好好賞賞景拍照,白天晚上都很美;可以逛逛紅木博物館了解紅木文化,國學文化;可以嘗嘗龍遊風味美食:龍遊發糕、龍遊肉圓、龍遊醬粿、「三頭一掌」吃個遍;可以徜徉在這片綠蔭圍繞綠色的海洋中修身養性,
  • 龍遊美食有logo了!龍遊十大小吃、十大菜餚有哪些?
    「龍遊風味」是龍遊美食推廣領導小組重點打造的兩個公共品牌之一,精選出以龍遊發糕加蔥花饅頭、芋頭粽、肉圓等1+10類特色小吃,作為「龍遊風味」品牌主推的品種,同時還評選出十大特色菜餚,在小吃和菜餚兩個領域發力推廣。
  • 龍遊烤餅娘
    吳美香是龍遊為數不多的元老級烤餅娘。來過龍遊的人都十分清楚,這座寧靜的小城中,充斥著極為豐富的飲食文化。
  • 攝影: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龍遊石窟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龍遊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遠,建造的年代仍然不明,是至今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展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個石窟,便是龍遊石窟。
  • 龍遊美食——發糕
    每當我想起爺爺做的龍遊美食——發糕,就會不由自主地流起口水來,那甜甜糯糯的口感真讓人回味無窮!龍遊發糕,製作工藝獨特,配料講究,成品色白如玉,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發糕」為「福高」之諧音,寓「年年發、步步高」之吉祥含義,所以成為我們龍遊人逢年過節的必備點心。
  • 「龍遊風味」杭州樣板店開業
    原標題:「龍遊風味」 杭州樣板店開業   7月20日,「龍遊風味」杭州樣板店在杭州市濱江區兒康路七彩美食城開業,「龍遊風味」正式進駐杭城。   佔地160平方米的樣板店內,裝修風格在復古風中融入了現代元素,牆面飾以龍遊「符號」或美食歷史簡介,讓食客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了解龍遊的美食文化和地域文化。
  • 直播時代 天下龍遊:中國TOP直播電商產業園龍遊基地啟動儀式舉行
    ,合力將龍遊打造成「全國首個直播樣板縣」。「中國TOP直播電商產業園龍遊基地」將以「中國TOP直播電商產業園」為樣本,整合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各廣播電視頻道及好易購資源,打造龍遊直播樣板、打響龍遊直播品牌,為「重要窗口」建設增添龍遊元素、龍遊模式。
  • 世界第九大奇蹟----龍遊石窟
    老李成蹊 溫州古道 今天 【帶你去旅行】非常有幸來到浙江西部龍遊縣,參觀龍遊石窟。這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龍遊石窟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
  • 龍遊再登全國百強榜
    龍遊,榜上有名排名第61位龍遊地處浙江省中西部,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浙江東、中部地區連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四省通衢匯龍遊龍遊是鍾靈毓秀的山水之城。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自古即有「東遊西遊不如龍遊」的說法,境內山脈、丘陵、平原、河流兼具,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自成特色,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
  •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龍遊,春秋時期是「姑蔑」古國的都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置縣,至今已有2240年的建縣歷史。1992年在縣城北3公裡的鳳凰山麓有了驚世發現,那就是龍遊石窟群。鳳凰山其實只是個海拔69米的丘陵,一直荒無人煙。
  • 自駕純玩,跟著我去龍遊看龍遊石窟,紅木小鎮,住生態園
    1/SAY HI N年前去過一次龍遊,只記得石窟裡三根柱子,其他的什麼也想不起來了,趁著最近閒著,組了個隊,三五好友自駕又去了一趟龍遊。這一趟的龍遊行,大致行程如下:第一天去龍遊石窟,再去了年年紅家俱開發的龍天紅木小鎮,入住在清水灣國際酒店。
  • 龍遊石窟之謎:1992年龍遊石窟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
    龍遊石窟未解之謎1、龍遊石窟群的開鑿用人多少?用時多長?鑿於何時?龍遊石窟歷史久遠,可以與萬裡長城爭伯仲根據多數專家的初步推論,龍遊石窟可能建於漢代,與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歷史傑作長城差不多始建於同一時期。眾所周知,長城,歷史悠久,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象徵。
  • 龍遊舉辦全國百家旅行社推介會 萬年古城煥新風
    為期兩天的活動中,來自全國8省32市120餘家旅行社負責人和30餘家新聞媒體記者,考察了龍遊2017年新推出的旅遊產品:龍天紅木小鎮、夜遊龍遊、龍遊石窟、民居苑、花海、石角漂流、三門源景區、龍和國際垂釣等一批重點特色旅遊項目,充分領略龍遊的全域旅遊風光。打響了2017年龍遊縣旅遊品牌市場營銷第一硬仗,為挖掘龍遊旅遊市場活力、推動龍遊全域旅遊發展而充分蓄勢。
  • 新疆姑娘龍遊起舞~
    為進一步密切龍遊與烏什對口支援關係,促進龍遊與烏什兩地文旅交流,展現兩地文化繁榮與魅力,9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文工團在龍遊體驗了一次別具一格的文化之旅。文工團首先來到了號稱「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龍遊石窟,不同於烏什縣的乾燥氣候和邊塞風光
  • 龍遊石窟: 為何居千年而不變
    龍遊石窟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在龍遊石窟,不僅第一次看見三隻眼,還遇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那是1998年的秋天,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志法在北京的家裡看了央視一套播放的龍遊石窟專題片後,被龍遊石窟的神韻所吸引,他連夜乘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龍遊石窟考察,被其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所傾倒,從此與龍遊石窟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龍遊石窟創始性研究「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