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大澤山原產野生葡萄屬三大種群中的東方種群(歐亞種群)品質優良,決定了在葡萄栽培中的統治地位。
從龍眼到玫瑰香的流變
大澤山地區所種植的葡萄多屬歐亞種群。據史料記載,大澤山葡萄種植有2100多年的歷史。從唐太宗曾給賜名「獅子眼」開始,根據《平度州志》記載:大澤山葡萄一直是中國皇家貢品,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已把葡萄列為當地主要物產之一,距今已有343年,三山東頭村、譚家夼村、潘家村、團石子等村是為種植最早的村莊;光緒34年(1908年)《平度州鄉土志》載:「葡萄出東山,為天然產」;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續平度縣誌》載:「果之物,葡萄最多,歲運出境,『窮氓』賴此度生」。
大澤山地區最盛時期「龍眼」葡萄栽培面積達到了5000餘畝;後因戰爭摧殘,加上病蟲害危害嚴重,收入低微等原因部分品種被砍伐,到建國前大澤山葡萄僅殘留不足2000畝「龍眼」品種。
新中國成立後,平度歷任黨委、政府都特別重視葡萄生產的發展,1958年平度縣委、縣政府把大澤山、大田列為果品生產基地,重點發展葡萄、蘋果生產。同年,大澤山葡萄被山東省列為八大名產水果之一,年出口香港、澳門等地區葡萄15-25萬公斤。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平度市園藝專家邵紀遠、周君敏夫婦用「龍眼」和「玫瑰香」做親本進行雜交育種,開始培育「澤山1號」、「 澤山2號」、「 澤山3號」、「 澤山4號」等四個葡萄姊妹系新品種,並在大澤山鎮三山東頭村建起了國內最大的自主培育的葡萄品種園試驗園;帶動了大澤山葡萄苗木市場,湧現了許多葡萄苗繁育大戶。
據統計:大澤山地區葡萄種植戶,通過扦插、嫁接等技術手段,每年向全國葡萄產地提供優質葡萄種苗1000萬株以上。「澤山1號」、「 澤山2號」即:「澤玉」、「澤香」的成功培育,與「玫瑰香」、「巨峰」一起被當地農民大量栽種,代替了當時種植面積最大的「龍眼」(即獅子眼)葡萄品種,成為大澤山葡萄的主栽品種,佔到全市葡萄栽培面積的70%以上,並帶動了葡萄的產量和品質的極大提高。
優良的風土條件
平度產區以大澤山鎮為主輻射周邊區域的鮮食葡萄栽培區,主要包括大澤山、店子、長樂、大田等鎮。另外,以馬戈莊鎮為主輻射周邊區域的是釀造葡萄栽培區,主要包括馬戈莊鎮、明村鎮、白埠鎮、張舍鎮。大澤山區域內山多地少,葡萄種植在群山環抱的山谷地帶,農民素有種植和管理葡萄的習慣與經驗。
中國的山地丘陵地形比比皆是,但像大澤山這樣獨特的自然條件卻不多見,大澤山脈綿亙百餘平方公裡,葡萄種植區域集中於山脈西麓一帶,方圓約30平方公裡,呈東西走向,橫貫在膠東半島東部,像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山前溝澗交錯,形成大小不等盆地和川夼。
同時,這裡三面環山,緩衝了冬夏冷暖氣流,西接渤海小平原,海風吹拂形成降雨適量獨特的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小氣候環境,使大澤山葡萄栽培區全年10℃及10℃以上,有效積溫達4500℃,日照時數在2694小時,全年無霜期179-200天,平均降雨量649.6mm。春季回暖早,4~6月份總積溫高於鎮外200℃以上;夏秋季雨量略多,但陰雨連綿天氣少,只要搞好病蟲害防治,葡萄不會受災;冬季無嚴寒,栽植葡萄不用埋土即可安全越冬。
大澤山鎮中心為泉水匯集的水庫--大澤山水庫,村落和耕地分布山腳下、水庫旁,「群山環而出泉,匯為大澤」,群峰環繞大體上構成了一個大盆地環境,造就了一個適合葡萄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小氣候區。同時春季氣溫回升早,大櫻桃等水果比煙臺地區早成熟7~10天,雨量多集中在6、7月份,在8、9月葡萄成熟季節,大多數年份天晴少雨,晝夜溫差大,利於果實積累糖分,非常適宜葡萄種植。
大澤山土壤為棕壤,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巖及片麻巖的風化衝積物,其土質為沙瓤和礫質土,富含磷、鉀等,有機質多,顆粒粗潤、疏鬆、空隙大、通透性好,耕性好,因而晝夜溫差大。土層厚度多為30-60cm,在20cm表層有機質含量0.7-1.0%,鹼解氮50-90PPM,速效加60-100PPM,速效磷5-10PPM,無石灰反應,在這些土壤上產出的葡萄色澤鮮豔,皮薄肉嫩,甘甜多汁,有較好的糖酸比。
此外,大澤山海拔較高,地勢乾燥,空氣清新,植被率較高,土壤含礦物質多,溫溼度適宜,各種葡萄均能充分成熟,且粒大、色豔、皮薄、汁多,味醇,含多種維生素和抗壞血酸,糖酸比適中,適合種植各類葡萄品種。
1994年山東省環境檢測站和武漢檢測站對大澤山的大氣、水質、土壤進行系統測定認為大澤山的土壤、大氣、水質均達到綠色食品環境要求。其葡萄種植區的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好,生態平衡維護較好,所產葡萄達到綠色食品標準。
大澤山的玫瑰香穗大粒飽,色澤鮮豔,皮薄肉嫩,甘甜多汁,口味宜人。諺語云「眼看穩頭美,刀切不流水,入口勝蜜糖,滿口清香味。」經化驗其含糖量17-23.5%,最高曾達33%,含有機酸0.5~1%,PH值3.1左右,含蛋白質0.5~0.9%,含礦物質0.3~0.5%,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抗壞血酸等,每公斤葡萄可供人體700~900大卡熱量,其質量是一流的。據測量,含糖量一般在18~27度之間,最高可達33度以上。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經常食用具有軟化血管、滋潤肌膚、減肥、防癌等功效。
小葡萄大收益
大澤山葡萄一直和萊陽梨、昌樂西瓜等為山東特產之一。地包產到戶的1984年,即建成以葡萄種植為主的果品生產專業鎮,出產的優質葡萄曾在全國農業博覽會行評中連奪四連冠。
1995年3月,被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全國首家「中國葡萄之鄉」。其中玫瑰香、澤香兩個品種,曾在1995年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大澤山葡萄11個品種榮獲金獎產品稱號。
2008年7月大澤山葡萄是青島市繼嶗山綠茶、馬家溝芹菜之後第三個通過「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的特色品牌。全國政協王光英副主席參加大澤山葡萄節時,面對盛況,欣然提筆贊道:「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
截止2009年,大澤山有品種種植的葡萄品種約有100多個,但作為大規模銷售的品種只有幾個,鮮食品種澤香和玫瑰香佔據總產量的90%以上,玫瑰露、巨峰、紅提有少量種植。
近年,政府組織了農民合作社,進行葡萄生產和銷售,等合作機構承擔了部分銷售任務。根據葡萄水果特點,積極探索通過物流等方式發送鮮果的運送方式,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優質的產品發送的全國各地。
目前大澤山葡萄產區種植鮮食葡萄面積11.5萬畝,產量1.2億㎏,其中:玫瑰香5.2萬畝,佔鮮食葡萄種植面積的45.2%,產量的53%。據調查:2010年「玫瑰香」銷售8~10元/㎏,盛果期玫瑰香葡萄畝收入均超過萬元。
農業旅遊經濟興起,作為觀光農業的一部分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在大澤山順勢也興起了部分農家宴。並與周邊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法名山---天柱山,道教名山御駕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大澤山等形成了完整的旅遊產業鏈。
到大澤山吃葡萄,觀山景已經成為金秋旅遊的一條黃金線路,年接待遊客在40萬人次以上!大澤山葡萄一般從陽曆8月下旬開始,一直延續到10月中旬,前期以玫瑰香最好,後期以澤山一號為佳,國慶十一長假還可以購買到 板慄、山楂 ,以及近年很難見到的黃金帥蘋果。
現在,一年一度的「大澤山葡萄節」並定於每年公曆九月一日舉行開幕式,近年為方便城鎮遊客參加盛會,一般選擇周六開幕。這個節日原為平度市大澤山區獨有的民間傳統節日--「財神節」(農曆七月二十二日),相傳源於唐朝初年。1987年,大澤山鎮政府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加富有現代文明精神和地方特色,演變為「葡萄節」。
葡萄節期間,葡萄銷售異常火爆,價格不斷上漲,刺激和拉動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大澤山鎮經濟保持了年均30%的高增長速度和社會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