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葡萄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唐太宗曾經賜名「獅子眼」!

2021-02-08 易先生的小酒吧

#葡萄酒#

大澤山原產野生葡萄屬三大種群中的東方種群(歐亞種群)品質優良,決定了在葡萄栽培中的統治地位。

從龍眼到玫瑰香的流變

大澤山地區所種植的葡萄多屬歐亞種群。據史料記載,大澤山葡萄種植有2100多年的歷史。從唐太宗曾給賜名「獅子眼」開始,根據《平度州志》記載:大澤山葡萄一直是中國皇家貢品,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已把葡萄列為當地主要物產之一,距今已有343年,三山東頭村、譚家夼村、潘家村、團石子等村是為種植最早的村莊;光緒34年(1908年)《平度州鄉土志》載:「葡萄出東山,為天然產」;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續平度縣誌》載:「果之物,葡萄最多,歲運出境,『窮氓』賴此度生」。

大澤山地區最盛時期「龍眼」葡萄栽培面積達到了5000餘畝;後因戰爭摧殘,加上病蟲害危害嚴重,收入低微等原因部分品種被砍伐,到建國前大澤山葡萄僅殘留不足2000畝「龍眼」品種。

新中國成立後,平度歷任黨委、政府都特別重視葡萄生產的發展,1958年平度縣委、縣政府把大澤山、大田列為果品生產基地,重點發展葡萄、蘋果生產。同年,大澤山葡萄被山東省列為八大名產水果之一,年出口香港、澳門等地區葡萄15-25萬公斤。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平度市園藝專家邵紀遠、周君敏夫婦用「龍眼」和「玫瑰香」做親本進行雜交育種,開始培育「澤山1號」、「 澤山2號」、「 澤山3號」、「 澤山4號」等四個葡萄姊妹系新品種,並在大澤山鎮三山東頭村建起了國內最大的自主培育的葡萄品種園試驗園;帶動了大澤山葡萄苗木市場,湧現了許多葡萄苗繁育大戶。

據統計:大澤山地區葡萄種植戶,通過扦插、嫁接等技術手段,每年向全國葡萄產地提供優質葡萄種苗1000萬株以上。「澤山1號」、「 澤山2號」即:「澤玉」、「澤香」的成功培育,與「玫瑰香」、「巨峰」一起被當地農民大量栽種,代替了當時種植面積最大的「龍眼」(即獅子眼)葡萄品種,成為大澤山葡萄的主栽品種,佔到全市葡萄栽培面積的70%以上,並帶動了葡萄的產量和品質的極大提高。

優良的風土條件

平度產區以大澤山鎮為主輻射周邊區域的鮮食葡萄栽培區,主要包括大澤山、店子、長樂、大田等鎮。另外,以馬戈莊鎮為主輻射周邊區域的是釀造葡萄栽培區,主要包括馬戈莊鎮、明村鎮、白埠鎮、張舍鎮。大澤山區域內山多地少,葡萄種植在群山環抱的山谷地帶,農民素有種植和管理葡萄的習慣與經驗。

中國的山地丘陵地形比比皆是,但像大澤山這樣獨特的自然條件卻不多見,大澤山脈綿亙百餘平方公裡,葡萄種植區域集中於山脈西麓一帶,方圓約30平方公裡,呈東西走向,橫貫在膠東半島東部,像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山前溝澗交錯,形成大小不等盆地和川夼。

同時,這裡三面環山,緩衝了冬夏冷暖氣流,西接渤海小平原,海風吹拂形成降雨適量獨特的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小氣候環境,使大澤山葡萄栽培區全年10℃及10℃以上,有效積溫達4500℃,日照時數在2694小時,全年無霜期179-200天,平均降雨量649.6mm。春季回暖早,4~6月份總積溫高於鎮外200℃以上;夏秋季雨量略多,但陰雨連綿天氣少,只要搞好病蟲害防治,葡萄不會受災;冬季無嚴寒,栽植葡萄不用埋土即可安全越冬。

大澤山鎮中心為泉水匯集的水庫--大澤山水庫,村落和耕地分布山腳下、水庫旁,「群山環而出泉,匯為大澤」,群峰環繞大體上構成了一個大盆地環境,造就了一個適合葡萄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小氣候區。同時春季氣溫回升早,大櫻桃等水果比煙臺地區早成熟7~10天,雨量多集中在6、7月份,在8、9月葡萄成熟季節,大多數年份天晴少雨,晝夜溫差大,利於果實積累糖分,非常適宜葡萄種植。

大澤山土壤為棕壤,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巖及片麻巖的風化衝積物,其土質為沙瓤和礫質土,富含磷、鉀等,有機質多,顆粒粗潤、疏鬆、空隙大、通透性好,耕性好,因而晝夜溫差大。土層厚度多為30-60cm,在20cm表層有機質含量0.7-1.0%,鹼解氮50-90PPM,速效加60-100PPM,速效磷5-10PPM,無石灰反應,在這些土壤上產出的葡萄色澤鮮豔,皮薄肉嫩,甘甜多汁,有較好的糖酸比。

此外,大澤山海拔較高,地勢乾燥,空氣清新,植被率較高,土壤含礦物質多,溫溼度適宜,各種葡萄均能充分成熟,且粒大、色豔、皮薄、汁多,味醇,含多種維生素和抗壞血酸,糖酸比適中,適合種植各類葡萄品種。

1994年山東省環境檢測站和武漢檢測站對大澤山的大氣、水質、土壤進行系統測定認為大澤山的土壤、大氣、水質均達到綠色食品環境要求。其葡萄種植區的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好,生態平衡維護較好,所產葡萄達到綠色食品標準。

大澤山的玫瑰香穗大粒飽,色澤鮮豔,皮薄肉嫩,甘甜多汁,口味宜人。諺語云「眼看穩頭美,刀切不流水,入口勝蜜糖,滿口清香味。」經化驗其含糖量17-23.5%,最高曾達33%,含有機酸0.5~1%,PH值3.1左右,含蛋白質0.5~0.9%,含礦物質0.3~0.5%,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抗壞血酸等,每公斤葡萄可供人體700~900大卡熱量,其質量是一流的。據測量,含糖量一般在18~27度之間,最高可達33度以上。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經常食用具有軟化血管、滋潤肌膚、減肥、防癌等功效。

小葡萄大收益

大澤山葡萄一直和萊陽梨、昌樂西瓜等為山東特產之一。地包產到戶的1984年,即建成以葡萄種植為主的果品生產專業鎮,出產的優質葡萄曾在全國農業博覽會行評中連奪四連冠。

1995年3月,被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全國首家「中國葡萄之鄉」。其中玫瑰香、澤香兩個品種,曾在1995年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大澤山葡萄11個品種榮獲金獎產品稱號。

2008年7月大澤山葡萄是青島市繼嶗山綠茶、馬家溝芹菜之後第三個通過「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的特色品牌。全國政協王光英副主席參加大澤山葡萄節時,面對盛況,欣然提筆贊道:「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

截止2009年,大澤山有品種種植的葡萄品種約有100多個,但作為大規模銷售的品種只有幾個,鮮食品種澤香和玫瑰香佔據總產量的90%以上,玫瑰露、巨峰、紅提有少量種植。

近年,政府組織了農民合作社,進行葡萄生產和銷售,等合作機構承擔了部分銷售任務。根據葡萄水果特點,積極探索通過物流等方式發送鮮果的運送方式,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優質的產品發送的全國各地。

目前大澤山葡萄產區種植鮮食葡萄面積11.5萬畝,產量1.2億㎏,其中:玫瑰香5.2萬畝,佔鮮食葡萄種植面積的45.2%,產量的53%。據調查:2010年「玫瑰香」銷售8~10元/㎏,盛果期玫瑰香葡萄畝收入均超過萬元。

農業旅遊經濟興起,作為觀光農業的一部分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在大澤山順勢也興起了部分農家宴。並與周邊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法名山---天柱山,道教名山御駕山、抗日戰爭紀念館、大澤山等形成了完整的旅遊產業鏈。

到大澤山吃葡萄,觀山景已經成為金秋旅遊的一條黃金線路,年接待遊客在40萬人次以上!大澤山葡萄一般從陽曆8月下旬開始,一直延續到10月中旬,前期以玫瑰香最好,後期以澤山一號為佳,國慶十一長假還可以購買到 板慄、山楂 ,以及近年很難見到的黃金帥蘋果。

現在,一年一度的「大澤山葡萄節」並定於每年公曆九月一日舉行開幕式,近年為方便城鎮遊客參加盛會,一般選擇周六開幕。這個節日原為平度市大澤山區獨有的民間傳統節日--「財神節」(農曆七月二十二日),相傳源於唐朝初年。1987年,大澤山鎮政府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加富有現代文明精神和地方特色,演變為「葡萄節」。

葡萄節期間,葡萄銷售異常火爆,價格不斷上漲,刺激和拉動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大澤山鎮經濟保持了年均30%的高增長速度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相關焦點

  • 濟南2000萬造的「第一」,受唐太宗賜名,發現「水中大熊貓」
    有些家庭更是每年都有旅行任務,出國或者出省旅遊一次以上等等。所以,對於旅遊景區的選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而山東的濟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去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山東濟南2000萬造的「第一」,受唐太宗賜名,是「水中大熊貓」發現地。
  • 山東聊城有一座生態園,這裡的特色美食,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
    如果說獨具地域特色的食物流露出的是濃濃的「鄉味」,那麼各地都有、人們喜聞樂見的食物,則記錄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口味、歷史,甚至是為保留這一方美味所做的種種努力。
  • 唐太宗賜名的丹東鳳凰山
    有關於鳳凰山在網絡上的資料是這樣寫的:唐太宗李世民遊覽此山,有鳳凰,飛來拜祖,太宗大悅,遂賜名,鳳凰山,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由此得知丹東鳳凰山是這樣的一個美麗的地方,有秀美,有險峻,有奇特,因為時間有限,體力有限,雖然李英文的視頻中只導覽了其中1/5的景色,也已經是夠壯麗、秀美、險峻、陡直,令人嘆為觀止了。
  • 新疆葡萄名聞遐邇,其種植之廣,在全國葡萄中榮居前列
    新疆葡萄名聞遐邇,其種植之廣,在全國葡萄中榮居前列新疆葡萄名聞遐邇,其種植之廣,產量之富,在新疆果類中首屈一指,在全國葡萄中亦榮居前列。據統計,新疆葡萄栽培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00%公頃,增至現在的近2萬公頃,佔全國葡萄種植總面積的40%。在天山南北的廣闊綠洲和盆地、谷地,特別是在吐魯番、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到處都有大面積的葡萄田。農家小院自植的葡萄園、葡萄棚更是交柯毗連,為塞外綠洲點綴風景。清蕭雄《瓜果》一詩詠新疆葡萄云:「蒼藤蔓架覆簷前,滿綴明珠絡索圓。」令人嘆賞!
  • 唐僧取經帶回來的蔬菜,唐太宗賜名,如今成為洛陽偃師的特產?
    嗨嘍大家好我是小喬,我又來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蔬菜,這種蔬菜據說這個是唐玄奘從天竺取經帶回來的,結果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歡,然後賜名「銀條」,並成為宮廷菜餚。但是估計現在很少人有人吃過這種蔬菜,銀條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其中洛陽偃師的銀條最為出名,作為一種真正的洛陽特產,又有兩位歷史名人(玄奘、李世民)實力推崇,如今卻很少有人知道,作為一個洛陽本土的一名吃貨,今天小喬就教大家做一種銀條最經典的吃法——酸辣銀條。
  • 解密大澤山葡萄:順豐在這裡開了條「葡萄專線」,財神節變了葡萄節
    01綠水青山繞村舍,聲名遠播引客來大澤山地區葡萄種植歷史悠久,始於何時,無法考證。據史料記載:唐朝貞觀十九年(646年)秋,唐太宗李世民督師途徑青龍山(大澤山原名)時,當地鄉民獻「龍眼」葡萄獻其嘗鮮,唐太宗覺得自己身為皇帝是真龍天子,食「龍眼」犯大忌,於是就將「龍眼」葡萄改名「獅子眼」。
  • 河南有個道教聖地,唐太宗賜名,不輸武當山!
    河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很多人印象中的河南是一個人口眾多,自然景點比較少的地方,好玩的地方少,其實河南也有很多著名的風景,雖然外地人知道的較少,但也很值得遊玩。
  • 特產清徐葡萄
    清徐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2-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適宜種植葡萄。清徐葡萄有龍眼、黑雞心、瓶兒、牛奶、驢奶、西營葡萄、白瑪瑙、黑瑪瑙、紫玫瑰、白雞心等品種,引入的品種有粉紅太妃、卡拉斯玫瑰、保爾加爾、葡萄園皇后、玫瑰香、無核黑、巨峰、零丹等。
  • 你喝的不僅是勃艮第葡萄酒,還有 2000 多年的歷史
    但是,你喝的不僅是酒,還有勃艮第葡萄酒那跌宕起伏的歷史。臺灣葡萄酒作家林裕森就曾說過:「封存在勃艮第酒瓶裡的,不僅僅是美味的酒汁,還蘊藏著 2000 年來的歷史。」為什麼總有人用「傲嬌」來形容勃艮第?因為「勃艮第是上帝的恩賜,波爾多是人類的創造」勃艮第擁有引以為傲的歷史內涵,它有傲嬌的資本。
  • 新洲道觀河跨越3000多年歷史,文物古蹟數不勝數
    新洲的道觀河位於我們新洲的最東,現在已經設立了道觀河風景區,這個裡面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古寺和烽火臺等等。有興趣的人可以在國慶節去遊玩,我就簡單的從古到今介紹一下子道觀河的歷史痕跡。在盛唐時期,我們道觀河的古寺就被唐太宗所青睞,他還給紫霞寺賜名,據說他還賜包於這個千年古寺,就是一塊匾,可別小看這塊匾,那可是漢白玉製作的。
  • 黑龍江最大的山葡萄種植基地在這裡!
    林口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勝利葡萄莊園地處張廣才嶺完達山脈佛爺嶺的大小鍋盔山區,具有30多年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釀造歷史,在牡丹江、雞西地區遠近聞名。特殊的生長環境決定了山葡萄品質差異化表現非常明顯,這裡經過農家有機肥料培育種植、利用無汙染山泉水微噴澆灌產出的山葡萄具有產量高(每畝2000斤)、顆粒飽滿、色度重、出汁率高(65%)、酸度大(13)、糖度高
  • 河南這座山十分神奇,相傳太上老君在此修煉,歷史文化有2000多年
    老君山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欒川縣,擁有兩千多年道教文化歷史,被視為中國北方道教信眾拜謁聖地,更是中原山水文化傑出代表。東周時期,老子到此歸隱修煉,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北魏時在山中建廟紀念。唐貞觀年間受到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唐太宗賜名為「老君山」。明萬曆十九年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為「天下名山」。今天的老君山,於山腳造了一尊老子銅像,是世界上最高的老子銅像。
  • 德國葡萄種植區(一)阿爾
    「紅葡萄酒之王」黑皮諾(Spätburgunder)的種植面積約佔整個葡萄種植區面積的60%,達到339公頃。波特基斯(Portugieser)、丹菲特(Dornfelder)和藍皮諾(Frühburgunder)的種植面積分別為46公頃、20公頃和35公頃。雖然阿爾釀造的白葡萄酒也非常出色,但產量較少。種植面積41公頃的雷司令是這裡的主要白葡萄品種。
  • 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產國,釀造葡萄酒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
    這裡大部分國土氣候溫和,山清水秀,陽光明媚,風景綺麗。西班牙的葡萄種植面積達120萬公頃,擁有面積最多的葡萄種植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生產國。葡萄品種非常的多元,已經有600多個品種,但真正經常使用的品種應該有18-20種。西班牙釀造葡萄酒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這些都是令西班牙人引以為豪的。
  •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發展葡萄種植、紅酒釀造產業——「甜蜜產業...
    當下,地處瀾滄江畔乾熱河谷地帶的鹽井納西民族鄉一片蔥蘢,正值葡萄即將成熟的季節,50多歲的藏族村民益西江措和女兒巴桑旺姆正在葡萄園裡清除雜草。 遠處雪山掩映,近處葡萄滿架,行走在葡萄園裡,益西江措眼裡滿是笑意。 鹽井納西民族鄉地處滇、川、藏交界處,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由滇、川入藏的重要驛站。鹽井藏語名為「擦卡洛」,「擦」即鹽的意思,這裡因特產井鹽及其傳統製鹽術而出名。
  • 蓬萊仙境的加吉魚,唐太宗李世民賜名?不妨試試清蒸的做法
    加吉魚與李世民在唐太宗李世民東徵的時候,他路過今天的山東蓬萊,聽聞附近有座仙山,執意要登島。於是便讓官員挑選吉日準備登島。或許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登島遊玩還要挑選吉日?但是在當時來說,那座海上的島嶼就是仙山,傳說中還住著神仙。
  • 葡萄怎麼種植,這裡有方法,這幾個細節比較重要
    小編平時自己就喜歡去鄉下走一走,在鄉間的路上,我們不僅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緩解一下平時工作裡的壓力,而且也可以看到許多農民朋友們種植的葡萄樹,如果這個時候是葡萄豐收的季節,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農民朋友們在摘葡萄,摘葡萄也是一個非常有樂趣的活動,所以說在本篇文章中小編想與大家分享的就是
  • 湖北隱藏著一座私家園林,風景不輸蘇州園林,大概有2000多年歷史
    湖北隱藏著一座私家園林,風景不輸蘇州園林,大概有2000多年歷史山山水水的總是惹人愛一點,我們在旅途上也是對這些景區偏愛點,當然在日常生活當中對這種住宅也會多看幾眼的。不過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景區卻不在蘇州,但是這個地方卻有「私家園林」鼻祖的稱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景區在哪裡吧!
  • 樹葡萄和藤葡萄的種植區別
    樹葡萄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水果品種,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才引進臺灣,是一種比較稀有的品種。而藤葡萄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水果品種,酸酸甜甜的口感。雖然這兩者都有「葡萄」兩字,但是樹葡萄學名為嘉寶果,是桃金孃科樹番櫻屬植物,而藤葡萄是葡萄科葡萄樹木質藤本植物。
  • 新疆葡萄甲天下,品種超500個,「最甜葡萄」是這種,你吃過嗎?
    此次新疆之行,參觀完坎兒井,我迫不及待地來到附近的葡萄園,品嘗新鮮的葡萄。新疆葡萄甲天下,其中吐魯番的葡萄最負盛名,來吐魯番旅遊,自然要好好飽嘗這裡的葡萄了。處在新疆中部低洼盆地的吐魯番,是中國葡萄主要產區,這裡出產的葡萄總量超過佔新疆的一半有多,是全國的五分之一。追溯新疆葡萄的歷史,這裡種植葡萄已有20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