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官亭鎮:茭魚共養促增收

2020-12-18 金臺資訊

近日,筆者來到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半店社區的解光勇家庭農場,只見半乾的河裡,工人們正在喊著號子,拉網捕魚。農場主人解光勇正忙著來回搬運,將一筐筐半大的魚苗倒入茭白田邊的水溝裡。

「這個魚還沒長大,我這個時候捕上來不是賣的,是要放進茭白田裡」,解光勇耐心地講解道,「茭白地裡養魚,魚可以吃茭白田裡的雜草、浮遊植物和害蟲,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在同一田塊既採收茭白,又能捕收魚類,提高了茭白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在茭白地裡生長的魚,魚質鮮嫩,口感更好。等到年底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我們再分次捕撈上來去市場出售,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據悉,茭白平均畝產值可達6000元,養魚每畝再增收2000元。

除了茭魚共養,該鎮2016年開始探索實施稻蝦共養發展模式,該鎮江夏店社區建立稻蝦共養產業園,先後成立了「江夏店社區稻蝦共養專業合作社」和「肥西縣生態立體水產養殖協會」。

「稻蝦共養具有養殖技術易掌握、投資小、見效快等特點。小龍蝦可為水稻增肥、除草、鬆土,水稻可為小龍蝦供餌、遮蔭、避害。稻蝦共養將傳統稻米生產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環農業模式,有效提高稻米和龍蝦的產量和品質。」江夏店社區稻蝦共養專業合作社的王世華介紹道。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鎮稻蝦共養產業園已發展到2.8萬畝,平均每畝可收入稻穀800多斤,小龍蝦150斤,帶動困難戶和當地群眾近600人就業。

共生共養模式帶來的效益相比傳統農業種植大大提高,在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保護了生態環境,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楊亞奇)

相關焦點

  • 肥西縣官亭鎮:特色農業拓寬致富路
    雖已過立冬,但是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半店社區的解光勇家庭農場,茭白地裡仍是鬱鬱蔥蔥,綠油油的一片,工人們在陽光下揮灑著汗水,熟練地收割、打包,一片豐收的景象。種植茭白120畝,示範帶動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促增收。解光勇正在採摘茭白目前,隨著茭白成熟採收,淨茭表皮鮮嫩潔白,茭形豐滿,品質優良,受到了客商的青睞。據了解,茭白現在的市場批發價是6-7元/斤,該農場茭白兩季年產能達到10萬斤,按這個行情,畝淨收入能達到6000元。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 特色民俗讓村民生活充實有趣
    今年以來,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以黨建做統領,以文化振興為抓手,通過培養特色民俗等措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精神生活品質。  走進官亭鎮文化廣場,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一群靚麗的身影出現在眼前。這是官亭鎮廣場舞團的團員們正在排練。「參加廣場舞讓我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
  • 肥西縣官亭鎮構築森林防火「牆」
    進入秋冬季防火期以來,肥西縣官亭鎮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則,緊緊圍繞「預防為主,積極消滅」工作方針,多措並舉,多點發力,不斷推動森林防火工作邁上新臺階。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分級負責機制。【來源:肥西縣應急管理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肥西縣官亭鎮:全力當好信訪工作中的「四員」
    肥西縣官亭鎮為切實發揮好基層信訪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大功能,真正保障信訪訴求人的合法權益,結合區域實際,信訪工作著重在「四員」上有針對性地持續發力。做好信訪工作政策法規的宣傳員。
  • 肥西縣官亭鎮:推進環境衛生整治 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肥西縣官亭鎮各級黨員幹部積極行動,想辦法、出實招,按照黨委政府的要求,將環境衛生整治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結合文明創建工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此項工作全面有序開展。 實行市場化運作,專職保潔常態化。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肥西縣官亭鎮:社區教育推進學習型鄉村建設
    近年來,肥西縣官亭鎮大力推進社區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官亭,不斷提高轄區群眾素質。該鎮社區教育工作取得階段性成就,探索具有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和路徑,初步形成社區教育網絡,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步提高。 健全社區教育網絡,完善基礎設施。
  • 肥西縣官亭鎮:加強保安技能培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12月上旬以來,肥西縣官亭鎮綜治辦聯合官亭派出所,對轄區校園保安輪流進行反恐防暴技能培訓。
  • 以「綠」促旅 以「融」致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初秋時節,走進安徽省肥西縣生態資源成為旅遊發展原動力肥西縣地處江淮分水嶺腹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這裡生態優勢凸顯。官廳林海景區就是利用這種生態資源優勢打造的一個省級森林公園,也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生態公園。據了解,近年來,肥西縣官亭林海景區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大景區創建力度,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生態公園。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2015年,農場主人高晉凱返鄉創業,承包了1500多畝土地,在村率先實施稻蝦共養發展模式,精心選種了口感香甜、病蟲害少的「野香優-1573」水稻,並與人合夥就近辦起了專業化的大米加工廠。2020年度,米廠和周邊40多個農戶籤訂協議,種植訂單稻3000畝,稻米成熟後,直接從農戶手中以1.55元一斤的價格回購。
  • 肥西縣官亭鎮:集體祝壽 情暖人心
    12月18日上午,肥西縣官亭鎮江夏養老服務中心,為10名12月份生日的孤寡老人舉行集體聚會,同時將生日蛋糕和祝福送到了專護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床前,使老人們倍感黨委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 安徽肥西縣官亭鎮:全力支援三河抗洪搶險
    7月19日,由300多人組成的官亭鎮應急救援隊伍攜帶抗洪搶險的工具和物資趕到三河。他們第一時間長途馳援,在暴雨中奮力前行,在河提邊爭分奪秒。一個個裝有土石的麻袋,滿載著兄弟鄉鎮的情誼,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保衛河堤的決心。另外該鎮還抽調200多人的預備隊,準備隨時輪換接防,確保兄弟鄉鎮抗洪搶險任務順利進行。
  • 萬寧南平村實行「企業+貧困戶」模式養山雞促增收
    萬寧南平村實行「企業+貧困戶」模式養山雞促增收「五個統一」養山雞,貧困戶收入有保障  本報萬城4月23日電 (記者劉夢曉 通訊員馮炫峰 智鵬)「這些雞我們養了四個多月,到了雞出欄的時間公司就過來收購,我養了800多隻雞,純利潤有6000多元呢!」
  • 彭水縣馮家村散養土雞促民增收
    2013年8月,任軍放棄原來的工作,開始創業養土雞,在他的帶領下,馮家村從之前的缺乏內生動力轉變成家家養土雞,戶戶有增收的新面貌,土雞散養成為馮家村的一大特色產業。走生態養殖路 初衷促民增收「散養土雞,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養殖業,現在農村養土雞的越來越少,人們已經很難再吃到原生態、健康的土雞了,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好;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帶動村民增收。」任軍這樣說道。
  • 肥西縣:多彩文明實踐,擦亮未成年人成長色彩
    為助力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為中小學生營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肥西縣開展了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12月12日上午,團官亭鎮委聯合童大井村團支部在童大井村兒童之家開展了一場以關愛留守兒童手拉手為主題的手工實踐活動,新華書店肥西分公司免費提供手工材料和志願服務,10多名留守兒童參加,活動現場氛圍非常熱烈。此次活動主要是響應團合肥市委「個十百千萬」行動關愛睏境青少年兒童的號召,旨在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 5月底前 肥西縣三河古鎮景區半價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19日是第九個中國旅遊日,也是文化和旅遊融合後首個旅遊日,為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宣傳文旅融合成果,當天上午,肥西縣文化和旅遊局在三河古鎮景區舉辦了民俗文化展演活動,集中展示肥西縣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還同時公布了三河景區惠民旅遊政策。
  • 肥西縣這些地方擬為養犬重點管理區域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1日,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城管局就《肥西縣養犬重點管理區域(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社會公眾可以電子郵件形式提出意見,也可以將意見寄送合肥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隊,截止日期8月19日。
  • 肥西縣民政局以「三推」抓手助力養老服務邁上新臺階
    安徽省肥西縣戶籍人口84.69萬人,60周歲老人約15.31萬,佔全縣總人口的18.1%,根據聯合國相關數據表明,肥西縣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為了使養老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肥西縣民政局堅持以「三推」為抓手,在政策引領、社會賦能、多方帶動下,多措並舉補齊養老服務短板,助推養老服務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