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轟炸始末

2020-12-15 百家號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改改帶你走進歷史瞬間,領略歷史長河的沿途風景。在古老的文字中,讓歷史重現!

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統率的日本海軍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二戰在太平洋地區的戰場正式開闢。對於日本此舉,美國舉國震。憤怒的山姆大叔想要找機會去報復日本,便一直注視著日本的舉動,準備伺機予其致命的打擊。

終於,在日本海軍主力「南進」時,美國人抓住了機會。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大黃蜂」號和「企業」號航空母艦立即西進,有預謀地對東京進行了轟炸,讓日本人付出了慘重代價。1942年4月18日,詹姆斯·杜利特爾中校率領16架B—25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經過一段時間的隱蔽飛行,終於在當日正午時分出現在了日本的首都東京上空。

緊接著,美國海軍航空兵便對日本本土發動了大規模的轟炸,重磅炸彈像密集的雨點一般從空中灑落下來,在既定的目標上轟然爆炸。濃煙很快籠罩了整個東京城,城市的建築瞬間變成了廢墟。

這場突如其來的空中襲擊讓日本政府難以接受,他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政府和軍界的首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國的轟炸機在本土上空橫行。當然,美軍的這次轟炸也是有預謀的,他們轟炸的重點目標是東京南部的造船廠,為一旦日本的造船廠被炸毀,日本的海上力量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而且他們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威力強大的炸彈瞬間將造船廠變成一座廢墟。除了首都東京以外,日本南部的神戶和其他兩個城市也遭到了轟炸。同時,美國人還對這次轟炸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僅僅個小時就完成了空襲任務。當日本人動用防空設施進行還擊時,美國的轟炸機早已安全離開了日本。

美國的這次空襲事件,雖然直接破壞力遠遠不能和日軍偷襲珍珠港相比,但卻給毫無準備的日本人在心理上造成了深入靈魂的打擊。同時,這次襲擊還給航空母艦的遠程快速作戰提供了一次嘗試的機會4年以後,美國又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分別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讓日本人吞下了侵略的惡果,也徹底地毀滅了日本的軍國主義夢想。

相關焦點

  • 帝國末日:東京大轟炸始末
    在1945年3月的一天,裕仁天皇出現在了東京的市中心。然而這一天和往常不同,街道上並沒有出現大量的狂熱的民眾前來瞻仰他的聖榮。因為這座城市在前不久,剛剛遭遇了一次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大轟炸——東京大轟炸。此時裕仁天皇目所能及的地方,再也不是他統治之下的「神國」王都,而是一個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的人間地獄。
  • 「東京大轟炸」背後的秘聞—壓死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一根稻草
    「東京大轟炸」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大災難之一,美軍龐大的轟炸機編隊共摧毀了16平方公裡面積,25%的建築物被焚毀,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83793人死亡,近10萬人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原子彈爆發死亡的人數,日本政府花了25天時間才將東京地區的全部清除乾淨。
  • 他是冷戰之鷹,「東京大轟炸」的指揮者,一句話讓日本啞口無言
    「大黃蜂」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製造了「東京大轟炸」。它的出現使人們再一次想起了美軍少將柯蒂斯·李梅。李梅深深的信奉著美國的戰略轟炸思想,並付諸於實踐,對暴力堅信不疑,將重型轟炸機視為知己,人稱「冷戰之鷹」。二戰時期,美國B—29在1500米的高空用燃燒彈攻擊日本,96個城市遭到了炮火的攻擊,每個城市至少50%的建築化為廢墟,人員死亡慘重,很多人無家可歸。
  • 日本紀念「東京大轟炸」70周年,安倍今夏將發表戰後新談話
    日本紀念「東京大轟炸」70周年,安倍今夏將發表戰後新談話 澎湃新聞 2015-03-11 08:05 來源:澎湃新聞
  • 二戰中讓日本人膽戰心驚的「李梅火攻」——東京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
  • 東京大轟炸,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常規空襲!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如果僅算空襲規模的話,德國對英國採取的海獅計劃以及1944年美英對德國的「颶風行動」規模要比「東京大轟炸」大得多,無論是從出動轟炸機的規模還是投擲的彈藥,東京大轟炸都要比前者遜色的多。但是,東京大轟炸卻是人類歷史上造成破壞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常規空襲。
  • 上色老照片:二戰東京大轟炸,超二十萬人死亡,市區如月球表面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東京大轟炸結束後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1944年6月15日,美軍B—29轟炸機群正式出動,自此展開了「馬恩霍恩行動」,也就是東京大轟炸行動。從1944年6月開始直至日本投降,美軍一共對日本東京展開了106次空襲行動,其中大規模的轟炸高達5次,投下的炸彈總噸數高達數十萬噸。從這一張張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美軍的轟炸下,東京的市區猶如月球表面,轟炸中心區域的建築物90%遭到摧毀,現場皆為廢墟。
  • 「成都大轟炸」受害者:日本人總要給一個說法
    七十歲的吳及義即將結束自己的第一次日本之旅,踏上回國的旅程。不知道下次會是什麼時候,但他知道自己一定還會再來。「七十年了,日本人總要給我們一個說法。」  六月十五日,成都大轟炸民間索賠案作為重慶大轟炸索賠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東京地方法院首次開庭受審。吳及義作為首批起訴的二十二名受害者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審判。  二戰期間日軍曾對中國城市進行多次轟炸,成都也難逃其列。
  • 日本人記憶中的東京大轟炸:一晚有約10萬人被燒死
    燃燒彈撲向木質城市  東京大轟炸過去70年了。  1945年3月9日夜間至3月10日凌晨,美軍集結334架橫空出世的B-29轟炸機,對東京實施戰略轟炸。  早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軍就沒放棄過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計劃。但B-29正式投付戰場之前的幾年,歷次轟炸都收效甚微。
  • 日本東京大轟炸,到底炸死了多少日本人?
    73年前的今天,1945年4月2日起,美軍於2日、13日、15日、17日、18日、21日、22日、28日、29日等,由美國戰略空軍第20航空隊從馬裡亞納群島出動B—29重型轟炸機編隊襲擊了東京、橫濱和九州南部的日軍機場和其他目標。5日,美海軍第5艦隊的艦載機空襲了日本九州。
  • 東京大轟炸滿70周年 東京都各地舉行紀念活動
    原標題:東京大轟炸滿70周年 東京都各地舉行紀念活動  中新網3月10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在70年前的3月10日,日本東京遭到美軍的大規模轟炸,史稱「東京大轟炸」。在這場被認為導致約10萬人死亡的轟炸迎來70周年之際,東京都各地紛紛舉行活動,追悼逝者、祈禱和平。   轟炸開始於1945年3月10日的凌晨。
  • 美國人對日本東京的大轟炸,100萬人受災,共扔了10萬噸炸彈
    美國人要直接乾脆一些,讓日本直接嘗到了當時殺傷性最大的武器—原子彈的威力。日本的廣島、長崎被炸成一片廢墟,讓1945年8月6日和9日,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難以忘記的日子。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美國人給日本東京的大轟炸,遠遠比日本被原子彈襲擊還要慘。我們都清楚日本是在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之後,美國才被迫參與二戰。當然,也有人說這是因為美國自己想打二戰但是又沒有藉口。
  • 兩千噸炸彈釀10萬人死亡,美軍東京大轟炸73周年
    日本在發動珍珠港事變後,當時仍處於被動的美軍,曾由吉米·杜立德中校派出16架B-25米切爾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等地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受到轟炸機續航力與計劃限制,此次轟炸只具備象徵性意義,並未對日本本土造成太大的傷害。但隨著跳島戰術奏效、以及新型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問世後,美軍的轟炸計劃就欲發有把握。
  • 15名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重慶起訴日本政府(圖)
    2012年9月10日,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大樓前聲討日本侵略罪行。陳超攝重慶大轟炸受害者正拉起橫。陳超攝新華網重慶9月10日電 (記者牟旭陶冶)15名「重慶大轟炸」受害者或其遺屬10日下午向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起訴狀,正式起訴日本政府,提出要求日本政府向受害者公開謝罪並進行賠償等訴訟請求。 據「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對日索賠律師團成員潘國平介紹,此次訴訟的被告是日本國政府,法定代理人為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野田佳彥。
  • 東京大轟炸舊照:轟炸機如小雞下蛋丟炸彈,轟炸後的東京滿目瘡痍
    世人皆知,在1945年日本遭受了2顆原子彈的攻擊,之後不久其便宣布投降;然而實際上造成日本人最大傷亡的攻擊行動,不是原子彈襲擊,而是71年前的東京大轟炸。圖為飛往日本東京準備大轟炸的美國B-29轟炸機。
  • 比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更慘烈:揭秘歷史上的東京大轟炸
    (視頻來源:央視網) 1945年3月9日夜間,美軍實施了著名的「東京大轟炸」,轟炸目標區是東京城東方圓15平方英裡的城區,那裡聚集了大量小型軍工廠,產品份額佔整個東京的50%,摧毀此類目標可有效打擊日本軍工業。
  • 東京大轟炸,為何一天就能夠造成十幾萬人死亡?
    1944年末,日本首都東京開始遭受美國的空襲,並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而其中最大的一次空襲發生在1945年3月10日,僅這次空襲就造成了日本超過10萬人死亡,堪比投放原子彈的效果,以3月10日空襲為代表的數次大型空襲被統稱為"東京大轟炸",而如果想要表示狹義的東京大轟炸,也可以單指3
  • 真實的東京大轟炸,威力比原子彈還大,看看大轟炸後的東京市區
    二戰時期,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多次轟炸,但是前期日本的損失比較小,主要是距離問題,但是自從尼米茲攻佔了馬裡亞納群島的島嶼後,這個情況就改變了,很快美軍開始籌備使用B-29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1944年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轟炸機空襲東京,意欲進行一次白天的精準轟炸。
  • 東京上空扔下最後一枚炸彈的老兵去世!大轟炸摧毀了日本人的意志
    為什麼說他是在東京上空投下最後一枚炸彈的人,因為他的最後作戰任務是在1945年8月15日,那一天早上他與僚機菲利普.史蘭伯格(Philip Schlamberg)的P-51「野馬」戰機從硫磺島起飛,攻擊東京附近的日本機場,硫磺島離東京1100多公裡,單趟幾乎就要2小時,所以當他們到東京上空時轟炸時,已經接近中午了,而當天中午12點,日本天皇正式發布無條件投降廣播。
  • 東京大轟炸,10萬人一夜喪命,26.7萬幢建築焚毀,而這僅僅是開始
    東京大轟炸,史稱「李梅火攻」。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在他的指揮下美軍開始了全面而大規模的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行動。李梅早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就曾派出過16架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這次攻擊由於受到載機制約,轟炸的規模有限,只有象徵意義。直到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研製出來後,美軍具備了對東京進行大轟炸的條件。B-29轟炸機的時速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裡程643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