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旅遊,閨女有很多設想,當然,沒有成年人陪伴,她的計劃就只能是想。
而正好她又有個愛滿嘴跑火車的爹地,天天給她下鉤子。因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男人就成了她口中的航天設計師——放衛星的,後來又被她改成和平大使——放鴿子的。
但偶爾也能實現個短途旅行,這時,她總會感嘆一句:「和平大使的鴿子,真是難為一次落了地。」
和平大使在前天就計劃好:「後天不會下雨,帶你去格凸河玩,」閨女當時一點表情也沒有:「我就聽聽,一個小時後不變卦,都難為了你。「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和平大使硬憋著沒變卦,說到做到,當天早六點就爬起來,雖然外面烏雲密布,但他堅定了要實現諾言的心。
一家子整裝出發,出城後,開始飄小雨,上高速,直接暴雨譁啦,旅行的目的開始像艘不能靠岸的船,但閨女依然信心滿滿,鼓勵大使不要放棄:「只要你的車夠快,雨就追不上你。」
果然,快到紫雲縣,陰天,一團團烏雲向東邊追趕雨而去,這裡地面乾燥,一滴雨也沒下,閨女為自己的判斷點讚。
紫雲縣,是貴州安順地區最貧困的縣,屬於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有紫雲格凸河穿洞風景名勝區、黃鶴營旅遊區、大穿洞等景點。
還是說說自駕遊的實際感想吧!沿途鄉土氣息濃厚,畢竟是貼近鄉村民俗,當然,都是磚瓦結構的樓,也看不出多大的少數民族特色。
道路兩旁整潔有序,這和別的省也一樣,只要是去往旅遊景區的線路,院子籬笆,花草樹木,有被刻意設計的痕跡,生活情懷,在花草間有外力下添加的一絲浪漫,倒也愉悅旅人的視覺神經。
相比古鎮苗寨,我想,多數人還是更願意到這些大型地質景區去的。主要原因是景區有實質的風景,也能融合本地濃厚的文化底蘊,而本來應該單純以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古鎮古寨,偏偏發展成了不倫不類的商業街,客棧、酒吧、特產店等等琳琅滿目,使得看似千篇一律的石街老牆,在人頭湧動下,失了靈魂,變得真正冰冷無趣。
所以沒有人會拒絕原生態,沒有人會拒絕自然,過度的商業化,只會腐蝕應有的人文資源。
紫雲,得天獨厚,典型喀斯特巖溶地貌,是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2006年被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這裡還有令人心馳神往的亞魯王文化。這也使得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心嚮往之。
去年同樣時間來了一趟,因為洪水,景區關閉。當時也請求工作人員,可否讓我們步行走走,被拒絕。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大江大河,懸崖峭壁,也是為了人們的安全著想。
為此,和平大使前天便聯繫了景區,營銷經理明確今天會開放。但到了景區門口的停車場,不好的預感悄然而至。車不多,但人們都在停車場停留,有人上前說,今天又不開放。
幾位年紀偏大的老爺子老太太帶著無可奈何的表情說:「我們聽說今天會開放,昨晚都在這裡住的,沒想到今天還是不開放。」
在接待中心門口,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客向工作人員請求:可不可以就徒步走走,讓人們遠遠參觀下。
一位穿著襯衣打著領帶的經理和工作人員經過商議思考,也是本著景區人性化服務的宗旨,體現景區的人文精神,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答應免費放行一小截路段,讓遊客徒步體驗,但是只能局限於碼頭附近。
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客表達了感謝,歡欣雀躍地湧向驗票口,但驗票口站著一位女經理,板著臉,硬是不同意,並表示,誰同意的你們找誰去,她這裡不可能通過。
這有點惹毛了遊客,其中有人就忍不住吼起來:「你們怎麼搞的,我們那麼老遠來,你們說今天會開,我們才在這裡住了一晚,可今天你們又說不開,我們也表示理解,但前面經理答應可以門口看看,你又不同意,你們不能上下統一意見麼?」
這位經理看講不過去,就乾脆閉口不言,沒辦法,有人就跑回去拉了剛才的經理來,這位美女陪著遊客邊走邊談,並解釋公司的制度,還說她會陪大家一起進去,只是大家不要違反約定,不能去的地方就要止步。
驗票口的工作人員欲言又止,但還是選擇了妥協。
山林被雨水清洗得清秀翠綠,差不多徒步三裡路就到了燕子洞,渾濁的江水掩映在翠竹下,看來是真的漲水了,雖然這裡沒下雨,但不代表上遊沒有,大穿洞高大威武的穹頂首先進入視野,左上角植被掩映著半個穿上洞。
大穿洞口高達 116 米 ,寬約 25 米 ,呈拱門形。還沒進來前,就看到景區峽谷的空中有很多燕子,看來都來自這些洞窟了。
在洞壁白色石灰巖上,可以清晰看到黑色的精靈附著在上面,洞壁陡峭,每年從農曆清明到九月重陽,有數十萬隻燕子翻飛其間,築巢棲息,因此燕子洞俗稱「燕王宮」。
有人提醒,到了洞內不要抬頭看,小心中標,也有好奇者問有沒有燕窩?記得有一個節目曾專門講蜘蛛人採摘燕窩的,但得到的回答是,蜘蛛人表演有,燕子也有,燕子蛋也有,但是現在沒有燕窩。
據說世界上無任何保護措施、徒手攀巖的最後一支傳人「蜘蛛人」,現在僅有7位傳人,到今天為止已經有7代的歷史,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這裡之所以會有蜘蛛人,除了採摘燕窩,掃燕子糞才是當地人的傳統,因為燕子糞是非常好的肥料。可惜,這次來無緣見蜘蛛人表演了。
這燕子和我們平常看到帶著剪刀尾巴的燕子不同,很巧的是,在洞口的棧橋上,看到一隻燕子躲在橋上的石縫中,以為是假的,用傘輕輕觸它,它突然轉過頭用尖叫著用喙發起攻擊,真是夠兇的,怪不得叫鷹燕,它展開的翅膀下,露出白色的毛,原來這就是白腰雨燕。
除了這隻落單的雨燕,走沒幾步又從上面落下來一隻,砸在腳邊,看樣子摔得不輕,已經奄奄一息,應該是雛鳥沒有抓牢,那隻躲在石縫中的燕子,也應該是掉下來的。想來動物世界,也是適者生存,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工作人員在洞內百米處維修棧道,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參觀僅此而已。但洞窟天然的霸氣已經真實感受到了,在各地水患影響下,出來旅遊就已經不那麼理性了。但景區人性化接待也讓遊客們心中少了遺憾。
從景區出來,繞道格凸河後山小穿洞,本來說去中洞苗寨看看,但那裡竟然在修纜車。看來與此地的緣分都還沒到,只能期待未來再邂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