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麵一直自認為是華人企業、港股上市公司,但是不否認「源於日本」。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麗 彭小東發自深圳、宜昌
每經記者 宋麗 彭小東發自深圳、宜昌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消息,味千(中國)(00538.HK)位於湖北宜昌的唯一一家門店已經關門,這家店是味千(中國)2010年實施「布局三線城市」戰略時在湖北中心城市武漢之外的兩家店中的一家。
儘管味千(中國)稱此舉是「公司正常經營調整」,然而2012年以來,「骨湯門」的陰影仍存,「日本烙印」的影響下,北京、福州等城市均出現過連續關店的消息。
門店收縮、股東減持、機構降級,一系列衝擊面前,味千的營銷策略將在「日本品牌」還是「港資企業」的定位間如何選擇?對此,味千(中國)公共事務部負責人陸小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回應:味千拉麵一直自認為是華人企業、港股上市公司,但是不否認「源於日本」。
去年店面擴張幾乎停滯 /
味千進駐宜昌是在2010年11月。當時,宜昌萬達廣場(以下簡稱宜昌萬達)的啟幕預示著一個新商圈的形成。味千將店面選在了宜昌萬達一樓,與2號門緊鄰,不遠處就是交通便利的夷陵大道。
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此處實地調查發現,味千的店面已經易主,另一家知名餐飲企業正在忙著裝修。附近商鋪的一位店員說,味千在剛入駐時還有著較高的上座率,但在「骨湯門」後就明顯不景氣,去年秋天受中日關係緊張持續的波及後,更是「一蹶不振」。一位曾在味千長期兼職的大學生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出那次新聞,生意是蠻好的」。
附近另一商鋪的店員稱,雖然味千是中國企業,但因其是日系料理餐飲,受中日關係影響較大。去年9月,該味千門店一度還貼出了「暫停營業一天」的標識。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網絡媒體報導稱,宜昌的味千拉麵味道口感較差。對此,味千公關部的相關人士否認了這種說法,並表示,宜昌門店的關閉僅是經營上的正常調整。
味千(中國)年報顯示,其擴展的步伐驟然放緩。2010年,味千新增門店110家;2011年,新增門店154家;2012年其開店計劃為全年增加店面100家,半年報中將計劃調整為30~40家,而據味千(中國)投資者關係部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味千在2012年實際開店約40家,但同時關閉的門店也達到約40家。
對此,味千(中國)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書面採訪回覆中表示,2012年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不足帶來消費意欲下降,人工、食材、租金等成本的上漲令整個餐飲業的營運環境變得極具挑戰性。
陸小斌則坦言,宜昌關店的確是租金問題沒有談攏,但是具體細節則不願深談。但陸小斌稱,公司高層仍然堅持 「千店計劃」,即店鋪擴張至1000家,不過時間節點由2014年延遲到2015年。
宜昌萬達一位負責招商的人士介紹,該門面的租金價格約250元/平方米,加上物業費,每月需支付的費用逾兩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味千多次在年報中提及,租金成本的上漲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去年上半年,味千租金及相關成本佔營業額15.7%,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6個百分點。
如今已是2013年發端,到2015年有3年時間。目前味千的店面共計不足700家,要實現千店計劃則意味著接下來平均每年要增開100餘家店面。陸小斌表示,計劃雖然已經確定,但是並未細化,2013年的擴張計劃仍然不明。
「源自日本」策略陷尷尬 /
2012年是味千(中國)的多事之秋,除了間或曝出的關店傳聞,就是大行減持和看空的消息。
記者查閱香港聯交所公開數據,截至2012年12月31日,摩根史坦利(以下簡稱大摩)、瑞士信貸集團(以下簡稱瑞信)、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以及聯博基金公司所持有的味千(中國)股份已經全部降至5%以下,這意味著後續增減持已無須再行申報。
事實上,在去年8月味千 (中國)發布2012年半年報之時,瑞信隨即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味千上半年純利大跌82%至4700萬港元,遠遜市場預期。該行還將其目標價由8.01港元大削逾兩成至6.15港元,維持投資評級「中性」。大摩則在半年報發布後的一個月左右時間裡,將所持股份由6.89%減持到4.95%。
2012年10月下旬,味千(中國)發布三季報,高盛和瑞銀同時發布分析報告,給予味千「沽售」評級。高盛指出,味千上季同店銷售仍然疲弱,歸咎於宏觀經濟仍存挑戰,加上中日關係影響,故味千自「豬骨湯事件」後,遲遲未能復甦,該行建議味千應重新檢視一下強調「源自日本」的推廣策略。
說到味千與日本的淵源,不得不承認味千曾因「日本概念」受益,也曾因此跌入深淵。為此,在2012年,味千旗下門店曾打出「100%港資」的旗號。
那麼,味千的身份到底是不是100%港資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味千 (中國)2012年半年報發現,日本味千總公司的第二代傳人重光克昭本人及其旗下重光產業合計共持有味千(中國)約3%的股份,這在味千內部人士看來,只是一種 「象徵性的持股」,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在味千上市不久,2008年之時,重光克昭還持股4.46%,後來曝出減持136.3萬股,累計套現約943萬港元,持股比例降至4.32%。
近日,記者查閱香港聯交所的公開數據,並沒有發現有重光克昭3%的股權公布。那麼,「100%港資」是否只是味千的一種策略?抑或重光克昭已完全退出味千(中國),使得味千 (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100%港資」公司,味千(中國)方面對此的回應是「無從得知」。
對此,陸小斌表示,味千(中國)的身份明確是由華人創立的香港上市公司,味千拉麵源自日本是事實,但是由香港人在內地將之發揚光大,並且在產品組合、研發上一直是以國人的需求為主導思想。「不管是從事實上還是從情感上,味千有著日本『基因』,這是不能否認的,所以『去日化』根本無從說起,我們只是會有意無意地弱化日本『元素』。」
對於各大機構的看空和減持,陸小斌認為,目前味千的形勢還是很樂觀的,「儘管面臨壓力,我們認為味千獨特的業務模式帶來的競爭優勢依然存在。」
但是,味千(中國)的確想在2013年在品牌推廣策略上做出一些改變。除了繼續開放中央廚房和工廠,將門店幕後透明化,以及加大促銷活動力度等。
此前瑞銀的報告也表示,味千有計劃花費4000萬元,或營收的1.3%作廣告及宣傳,該行表示,味千廣告和宣傳的開支預算過於保守。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徵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