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詩歌及其人格的現實意義

2020-12-25 文化的理想國

《蜀道難》在描繪蜀道的逶迤險惡之時,通過段首、段中、段尾的三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深刻地指出李白對當時的社會從心底發出的吶喊。

詩人從險峻的山勢寫到旅途的哀傷,最後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勸人引為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著危機,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此外,我們還可以將「蜀道」引譯為仕途,那麼,這首詩的現實意義就在於詩人通過描寫蜀道的艱難,來抒發自己仕途不得志的憤懣。

李白本想在從官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能為國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豈料自己與官仕中的規則格格不入,導致自己的仕途屢屢不順,由此做詩一首,聊表自己的懷才不遇,與對現實的不滿。

李白,作為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被許多人熱愛乃至崇拜,不僅是因為他流傳至今的近千首名篇,更是因為他特立獨行、不拘一格的性格,以及他豪放、灑脫、自由、浪漫的人格魅力。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唯有李白,這個至今都是個謎的天才,才能寫出這樣大氣而震撼人心的詞句。

李白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人。他一生周遊列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他在週遊的過程中,深入接觸社會的底層人民,對他們的悲苦生活深表同情。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他唯有用文字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他用詩歌多角度地描寫了他們的生活,既反映了他們的精神面貌,讚美了他們的淳樸,也反映了他們生活的疾苦。他憑自己的一支筆生動地描繪了唐代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

從古至今,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對於李白都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但是,不得不說,李白對於當代文學的影響是巨大的,許許多多的作家、詩人或多或少地都從李白的詩歌中,獲得了靈感和方向。《戲李白》,便是現代詩人余光中,用自己的筆觸,表達了心中的李白,此外,他還寫有《尋李白》、《念李白》、《憶李白》等有關李白的詩,餘老先生對於李白的熱愛,從他的詩中可窺見一斑,同是詩人,更是有惺惺相惜之感。讓人不得不在遐想,莫非餘先生和詩仙是同一性格的人?要不怎麼會在餘先生的字裡行間讀出詩仙的精神境界,我們很容易感到一種濃烈和奔瀉的感情。

李白的詩歌,對於當代文學的現實意義還在於,當代文學在發展越來越迅速的今天,也越來越浮躁,越來越不真實。我們應該在沉澱中,重拾古詩的精髓。

現如今,文學已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寫點東西,出本書,什麼美女作家,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文學,本該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神聖的殿堂,可是,已經漸漸地偏離了軌道,朝著金錢、物質的方向偏離。

因此,在這個時刻,李白的詩歌,會是一種淨化劑。現代詩歌中的浮浪、奢靡之風大行其道,自戀與現代玄言,直白淺陋,沉溺日常生活瑣事而不能自拔,對時政作亦步亦趨的詮釋,天書般的語言,意象泛濫成災等等,已經成為現代詩歌乃至現代文學的通病。所以,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的詩歌應該甚至必須引起當代一些作家詩人的重視了。

作為中國五千年文明的銀河中最璀璨的星星之一,李白的成就,是凡人不及的。他的詩歌傳頌至今,影響了一大批人;他的獨特魅力讓人折服,一代詩仙,是人們對他最好的褒獎;他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譯文: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蜀道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 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他的求官之路更難
    「噫噓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用他浪漫主義的想像和無人能及的藝術誇張手法,描述了對我國無比壯麗,氣勢磅礴的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朋友的關心和牽掛,令人無限感動。還有李白筆下那份縹緲的仙氣也是千古縈繞於心。
  • 《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錯,詩詞大會難住學霸,不少人也經常錯
    A.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B.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C.蜀道難,難上青天這道題的答案應該選B,但是來自清華學霸選手選的是A。事後,卻有網友留言稱:不怪他,題有錯!這是為何?大家看了題目的截圖,可以看見屏幕上有一行小字,上面寫的是「唐.李白《蜀道難》」,這是後期製作時加上的字幕。但是主持人當時在讀題給選手聽時,卻並沒有加上李白這行字。而且在選手的答題板上,也沒有這個內容。也就是說,清華學霸在答這道題時,沒有任何信息告訴他要選李白的《蜀道難》,那這個題的答案就有兩個了。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曾行走於川陝之間穿越秦嶺時,發出這句天問李白所謂的「蜀道難」存在於川北其實,「蜀道」更難的在川南以「雅西段」為例,2000米的海拔落差>「小鋼炮」煉成秘籍,請查收搭載1.5TD 中置直噴渦輪增壓引擎的繽越百公裡加速僅7.9s,具備鋼炮級動力在此次「蜀道」路試中也是火力全開在海拔2400米的雲端天路競技
  • 你家李白不是說蜀道難於上青天嗎?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們的詩仙李白如此說道。李白將中國的蜀道比作是比登天還難,很多人不了解蜀地,但是通過李白的《蜀道難》也能夠窺見一二,「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然而,倘若詩仙跨越千年來到今天,恐怕就寫不出這樣的絕世名篇了。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原來是這裡...
    當年我從航拍中國上看到那一段視頻,就對這地方深度種草。最近在四川,行程後半段我是報名參加了好字在的一個遊學路線-古蜀探秘,終於來到了這個地方!四川廣元的劍門關。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兩句都出自李白的《蜀道難》,講的正是這個地方。爬了之後的實拍,腿軟....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劍門蜀道值得走一次
    千年之前著名詩人李白曾寫下蜀道難,而後很多詩篇人也均提到蜀道一詞,但詩人筆下的蜀道絕非是虛構的,如今的蜀道中位於四川廣元,李白詩篇中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一直流傳至今,在古代秦與蜀之間被秦嶺首峰所阻擋,僅有一個劍門關在此,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蜀道難-李白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 走進雄關漫道劍門關,體會蜀道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對於蜀道發出的感嘆與感慨。蜀道,是連接長安與成都之間的道路。在陝西與四川之間隔著一座巨大的山脈,秦嶺。從成都到長安去,就必須翻越秦嶺。而秦嶺中的大部分道路都屬於四川,所以就有了蜀道之稱。蜀道從成都以南開始,到四川的廣元以北結束,長度大約在450公裡左右,折合下來大約有千裡之遙。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劍門關,就坐落在這條路上。
  • 李白 蜀道難
    李白 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 自古難破劍門關!來了這裡,才明白為什麼蜀道難於上青天
    從沒去過川渝的人,對這裡一般都有兩個刻板印象:一是「天府之國」,所謂沃野千裡、蓄積饒多;二則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謂蜀地險峻、道途難行。這兩個印象似乎有所衝突,但卻是蜀地平原與山地形勢的真實存在。
  • 列車長眼中蜀道變遷:「難於上青天」到「風景線」
    中新社武漢2月26日電 題:列車長眼中的蜀道變遷:從「難於上青天」到「靚麗風景線」作者 徐金波 易娜「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對於1000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感嘆的「蜀道難」,武漢鐵路局武漢客運段列車長彭利軍25日說起自己的體會:隨著宜萬鐵路去年開行動車,曾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正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崗,作為中國節後春運主戰場之一的武漢,客流壓力超過節前。25日,彭利軍登上了漢口開往重慶北的D2251次動車,開始了他春運以來的第20趟乘務工作。
  • 蜀道難-李白(唐)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注】①嚱:粵教版教材中為「口+戱」。②巔:蘇教版教材中為「顛」③援:魯人版教材中為「緣」。④如:蘇教、語文、魯人版教材中為「若」。【本篇理解性默寫及真題檢測】 1.李白在《蜀道難》中,用「         ,           」極寫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巖。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實拍中國最危險的古道。
    小時候語文課上面見識過很多景點,但無論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還是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都沒有那一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讓我印象深刻。很多小夥伴都知道,這句話描寫的是劍門關。劍門蜀道作為入蜀的要塞,從北邊的陝西寧強,到南方的成都,牢牢地把當年的蜀國保護在內。而劍門關,則是這一整條蜀道的核心,在古代屬於進入蜀國的咽喉之地,被譽為「天下第一關」。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到底有多難?廣元劍門一日行帶你揭秘!
    一提起李白筆下的《蜀道難》,想必一定會勾起大家難忘的學生時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究竟有多「難」呢?我們不如去廣元的劍門關看看吧,親自體會一下蜀道究竟有多難,才會讓詩人李白如此的感嘆。詩中描述的「西當太白有鳥道」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從高處望下去一眼就讓人覺得驚心膽戰、望而生畏,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遊客想去嘗試一下走鳥道,這樣就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蜀道究竟有多難了,也不枉來這一遭。
  • 《蜀道難》,寫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經典
    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氣象宏偉,境界闊大,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清代詩評家沈德潛評此詩:「筆勢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蜀道難[唐] 李白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 蜀道難
    (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譯文: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再說古蜀道
    秦漢魏晉時期(舊線):今西安西北郊(漢長安城)→南郊杜城村→子午鎮附近的子午谷口(溯谷而上20餘裡)→子午關(又名石羊關)→七裡溝口→東腰嶺關→鐵路鎮→直城→馬嶺關→西鄉縣子午鎮→過子午河→洋洲→城固→漢中西晉以後(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