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錯,詩詞大會難住學霸,不少人也經常錯

2020-12-25 美詩美文

4年前,有位網友在微博上曬了這樣兩句詩:「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希望網友能續上下一句。短短幾天內,共有上萬名網友續上了自己的大作,其中不乏精品。

但沒過多久,有人指出「我有一壺酒」有錯,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簡盧陟》原詩應該是「我有一瓢酒」,是「瓢」不是「壺。」不少網友看過原詩後,都覺得唐人確實高明,這「瓢」確實更有水平。一字之差,意境不一,這就是唐詩的講究。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個一字之差的事兒。在第4季第1期詩詞大會中,考了一道李白的《蜀道難》,難住了清華學霸,題是這樣的:

下面詩句,哪一項是正確的?

A.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B.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C.蜀道難,難上青天

這道題的答案應該選B,但是來自清華學霸選手選的是A。事後,卻有網友留言稱:不怪他,題有錯!這是為何?大家看了題目的截圖,可以看見屏幕上有一行小字,上面寫的是「唐.李白《蜀道難》」,這是後期製作時加上的字幕。但是主持人當時在讀題給選手聽時,卻並沒有加上李白這行字。而且在選手的答題板上,也沒有這個內容。也就是說,清華學霸在答這道題時,沒有任何信息告訴他要選李白的《蜀道難》,那這個題的答案就有兩個了。

明代大文人丘浚曾模仿李白寫過一首《行路難》,開篇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道易,易於履平地」。大家看見沒有?這裡丘浚寫的是「蜀道難」中沒有李白詩中的這個「之」字。所以若是不規定詩的出處,清華學霸並沒有答錯。

對於看節目這麼細心的觀眾,筆者當真是要給他點個讚了。不過這位清華學霸在節目中會選A,從他後面的反應和解釋來看,倒並不是因為他知道丘浚的《行路難》,而是他真的記錯了李白的詩。事實上,筆者發現對於李白的這個千古名句,不少人在平日裡背誦時經常錯,他們長期不念這個「之」字。雖然看起來這樣念無傷大雅,但若真的改成這樣就浪費了當年詩仙的一番苦心了,為何這樣說?我們先來看看李白《蜀道難》的節選: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筆者想問大家,在唐代大家可還見過其他人這樣寫詩?這首看上去寫得毫無章法,一來就是一番「之乎者也」式的語句,這都是古文中散文的寫法,唐代詩人一般是不會把這樣的助詞加入詩中的。這樣寫,不但會讓詩不像詩,而且還會又亂又不合韻。但李白卻偏要這樣寫,而且他還能用字句的灑脫,彌補工整上的欠缺,讓一首這樣的詩作讀來依然洋洋灑灑。為何李白偏要這樣:

首先,是情緒到位了,所以詩仙就不顧章法了。曾有人趣言:這大概又是酒後所寫。但事實上,李白的雜言古詩一向就是這樣。《將進酒》是這樣,《夢遊天姥吟留別》也是這樣,這就是他的灑脫。

其次,這是對前人的挑戰。上一個這樣寫詩寫得最好的,是屈原。屈原的《離騷》最愛用的是就是各種語氣助詞,比如「兮」字。李白在《蜀道難》中也是這樣寫的,所以《詩源辨體》稱其「盡脫蹊徑,實與屈子互相照映」。

了解了以上兩點,大家就明白了,為何李白要寫「蜀道之道,難於上青天」,而不直接寫「蜀道難」。李白就是用上「之乎者也」,也一樣能寫出好詩,這就是詩仙的筆力。大家以後在背這首詩時,別再忘了這個「之」字了。

相關焦點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蜀道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 《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 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 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他的求官之路更難
    「噫噓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用他浪漫主義的想像和無人能及的藝術誇張手法,描述了對我國無比壯麗,氣勢磅礴的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朋友的關心和牽掛,令人無限感動。還有李白筆下那份縹緲的仙氣也是千古縈繞於心。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曾行走於川陝之間穿越秦嶺時,發出這句天問李白所謂的「蜀道難」存在於川北其實,「蜀道」更難的在川南以「雅西段」為例,2000米的海拔落差在如此惡劣的地質條件下工程師們針對路況進行技術攻關成就了自然環境最惡劣科技含量最高的世界級雲端天路雅西高速全程僅240KM,橋隧卻多達295座特大橋就有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實拍中國最危險的古道。
    小時候語文課上面見識過很多景點,但無論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還是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都沒有那一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讓我印象深刻。很多小夥伴都知道,這句話描寫的是劍門關。劍門蜀道作為入蜀的要塞,從北邊的陝西寧強,到南方的成都,牢牢地把當年的蜀國保護在內。而劍門關,則是這一整條蜀道的核心,在古代屬於進入蜀國的咽喉之地,被譽為「天下第一關」。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原來是這裡...
    當年我從航拍中國上看到那一段視頻,就對這地方深度種草。最近在四川,行程後半段我是報名參加了好字在的一個遊學路線-古蜀探秘,終於來到了這個地方!四川廣元的劍門關。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兩句都出自李白的《蜀道難》,講的正是這個地方。爬了之後的實拍,腿軟....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劍門蜀道值得走一次
    千年之前著名詩人李白曾寫下蜀道難,而後很多詩篇人也均提到蜀道一詞,但詩人筆下的蜀道絕非是虛構的,如今的蜀道中位於四川廣元,李白詩篇中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一直流傳至今,在古代秦與蜀之間被秦嶺首峰所阻擋,僅有一個劍門關在此,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自古難破劍門關!來了這裡,才明白為什麼蜀道難於上青天
    從沒去過川渝的人,對這裡一般都有兩個刻板印象:一是「天府之國」,所謂沃野千裡、蓄積饒多;二則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謂蜀地險峻、道途難行。這兩個印象似乎有所衝突,但卻是蜀地平原與山地形勢的真實存在。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到底有多難?廣元劍門一日行帶你揭秘!
    一提起李白筆下的《蜀道難》,想必一定會勾起大家難忘的學生時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究竟有多「難」呢?我們不如去廣元的劍門關看看吧,親自體會一下蜀道究竟有多難,才會讓詩人李白如此的感嘆。詩中描述的「西當太白有鳥道」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從高處望下去一眼就讓人覺得驚心膽戰、望而生畏,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遊客想去嘗試一下走鳥道,這樣就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蜀道究竟有多難了,也不枉來這一遭。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再說古蜀道
    據《漢書》和《資治通鑑》:「莽以皇后有司孫瑞,通子午道」。通子午道與皇后有子孫瑞有重大關係的。因為皇后有子孫瑞,故而才通子午道。秦漢魏晉時期(舊線):今西安西北郊(漢長安城)→南郊杜城村→子午鎮附近的子午谷口(溯谷而上20餘裡)→子午關(又名石羊關)→七裡溝口→東腰嶺關→鐵路鎮→直城→馬嶺關→西鄉縣子午鎮→過子午河→洋洲→城固→漢中西晉以後(新線):
  • 成都出發到劍門關三日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真的嗎?
    地形以平原為主;高速路駕駛容易,注意雨、霧天氣的駕駛安全,國道附近對鎮密布,小心行人: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加油站較多,全程均有93"無鉛汽油。晚上住廣元,全天行程281公裡。昭化古城位於劍閣與廣元之間,高速公路有專門的出口。可先玩劍門關,在去往廣元的路上遊玩昭化。
  • 列車長眼中蜀道變遷:「難於上青天」到「風景線」
    中新社武漢2月26日電 題:列車長眼中的蜀道變遷:從「難於上青天」到「靚麗風景線」作者 徐金波 易娜「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對於1000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感嘆的「蜀道難」,武漢鐵路局武漢客運段列車長彭利軍25日說起自己的體會:隨著宜萬鐵路去年開行動車,曾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正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崗,作為中國節後春運主戰場之一的武漢,客流壓力超過節前。25日,彭利軍登上了漢口開往重慶北的D2251次動車,開始了他春運以來的第20趟乘務工作。
  • 走進雄關漫道劍門關,體會蜀道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對於蜀道發出的感嘆與感慨。蜀道,是連接長安與成都之間的道路。在陝西與四川之間隔著一座巨大的山脈,秦嶺。從成都到長安去,就必須翻越秦嶺。而秦嶺中的大部分道路都屬於四川,所以就有了蜀道之稱。蜀道從成都以南開始,到四川的廣元以北結束,長度大約在450公裡左右,折合下來大約有千裡之遙。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劍門關,就坐落在這條路上。
  • 蜀道難-李白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詩歌及其人格的現實意義
    《蜀道難》在描繪蜀道的逶迤險惡之時,通過段首、段中、段尾的三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深刻地指出李白對當時的社會從心底發出的吶喊。詩人從險峻的山勢寫到旅途的哀傷,最後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
  • 李白 蜀道難
    李白 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 法國人納悶:高鐵還能這樣建?你家李白不是說蜀道難於上青天嗎?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們的詩仙李白如此說道。李白將中國的蜀道比作是比登天還難,很多人不了解蜀地,但是通過李白的《蜀道難》也能夠窺見一二,「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然而,倘若詩仙跨越千年來到今天,恐怕就寫不出這樣的絕世名篇了。
  • 蜀道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 向著太陽而飛的鷓鴣山,來到這裡才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鷓鴣山海拔四千多米,此地正是埡口處,飛沙走石,風力極大,甚至能感覺到風對人的強大推力。只聽見風在耳邊嗚嗚的吹,雲就在身邊變換著,一會兒人在雲中,一會兒又被烈日籠罩著。烈日的光隨雲朵的變化而變化,給群山灑下神秘的韻採。再加上鷓鴣鳥叫聲奇特,古時候擬音「行不得也哥哥」,像是在告訴路人鷓鴣山險峻奇絕,沒有做好好準備可萬萬「行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