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對廈門的小夫妻大吵一架,甚至鬧起了離婚,這是為啥?
原來,丈夫聲稱去酒吧,但妻子卻在家收到老公車子停進酒店的信息!
在家收到老公酒店停車信息王先生和蔡女士夫婦家住杏林。
7月27日晚上8點多,王先生在家接到朋友的電話,約他去外面跟幾個朋友喝酒。徵得妻子同意後,他便開車出門
過了大約半小時,蔡女士的手機收到一條推送信息:老公把車子停放到一家酒店的停車場了。
蔡女士看到信息後,認為丈夫可能出軌,當即打電話過去質問,但王先生並沒有接聽電話。
氣急敗壞的蔡女士趕到這家酒店停車場,果然在這找到了老公的車!
這時,王先生回電說在酒店附近的一家酒吧跟朋友喝酒。發現妻子的情緒不對,他趕緊從酒吧出來當面解釋:「酒吧附近不好停車,我擔心車子被貼罰單,所以才把車子停到酒店的停車場裡。」但不管王先生怎麼解釋,蔡女士就是不聽,大吵了一架,還說要離婚。
王先生去了哪裡,蔡女士到底是怎麼知道的呢?這是為何?
因為王先生停車時,用了這個:
海峽導報微信公眾號 圖取卡、排隊、備零錢,傳統的停車方式不僅效率低,也不方便,現在越來越多的停車場開始使用智能停車軟體。
無須取卡,繳費通過手機就能完成,但便利的同時停車信息也可能會洩露!!
蔡女士回憶後說,她和丈夫一起去那家酒店參加過婚宴,而該酒店停車場使用的是一款智能停車軟體,只要關注微信公眾號就能繳停車費。「那次剛好是我用微信付的費用,只要繳過費,車牌號便和手機綁定了,下次只要車子再進入停車場,手機就會收到停車系統推送的進場通知。」
最後,在朋友、酒吧和酒店工作人員三方的共同證實下,夫妻倆才化解了這場誤會。
此事證明,智能停車系統確實存在洩露車輛停放位置信息的可能,也有其他市民反映遭遇被人實時「監控」車輛的尷尬。
朋友幫忙付車費「你今天又去哪裡浪了?我知道你的車子開到哪裡去了。」
前幾天,在島內從事金融行業的寧先生和朋友一見面,朋友便一臉壞笑,讓他摸不著頭腦。
寧先生再三追問,朋友才告知:他是通過一款叫「i車位」的智能停車軟體,得知寧先生的車子的去向。
雖然這只是個玩笑,但寧先生卻覺得不安全,隱私這麼容易就被曝光了。「這款停車軟體有疏漏啊,認證資料很簡單,對用戶的識別度很低,只要車牌號和手機就可以。」寧先生認為,當天開車去了哪裡,很容易被人實時監控和掌握,「要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惡意關注,追蹤車輛的去向,隱私就會被曝光」。於是,寧先生讓朋友微信解綁他的車牌。出於安全考慮,他決定不再使用智能停車軟體,「也就稍微麻煩一點,我就用現金付停車費」。
從事律師行業的林先生也深有體會。
前段時間一個晚上,他應酬喝酒後,打電話請朋友來酒店幫忙把車開回家。離開停車場時,朋友代付停車費,也就是說,車輛已經綁定了朋友的微信。「之後,只要我去了使用同款智能停車軟體的停車場,我朋友就會收到微信推送的相關入場信息。」
那麼,
知道車牌號真的就能查到停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海峽導報記者現場體驗 。
使用平臺i車位停好車後,海峽導報記者借用朋友的手機,登錄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i車位」,再輸入車牌號,點開「代繳車費」,就可以看到入場車輛的車牌和信息,其中,停車場一欄顯示「車主已隱藏停車場」,入場時間只顯示2018-08-14;而切換到「停車繳費」,輸入車牌號,停車場顯示為「廈門SM城市廣場」,入場時間則非常具體,精確到秒。
也就是說,若對方停車的停車場使用了智能停車軟體,你只要知道對方的車牌並通過微信關注到該軟體,就能知道對方的車子停在哪裡。
使用平臺因為此前用微信關注過該系統的公眾號並用手機註冊了速停車,海峽導報記者一進場,微信便收到提示。同樣,海峽導報記者用朋友的手機輸入車牌號,並選擇車輛繳費,就輕而易舉知道了車子的去向。
使用平臺朋友開著海峽導報記者的車到杏林一個停車場,這裡同樣使用了「速停車」智能停車軟體。朋友開車一進入該停車場,海峽導報記者的微信便收到相關入場信息、停車場情況以及入場時間。然而,這次體驗進行之前,海峽導報記者並沒有在該智能停車系統綁定車牌進行認證。
所以,車輛在停車場使用了智能停車軟體,只要知道這車的車牌,並通過微信關注到該軟體,就能知道對方的車子停在哪裡。
那麼,這些智能停車軟體的客服針對這樣的現象是如何回應的?
速停車客服「我們也經常接到車主的投訴,說車子的去向被別人所掌握。「車主不願意被他人知道車子的動向,那麼我們就建議他們做車輛認證,只要上傳行駛證的圖片到平臺,這樣別人就查詢不到任何關於車子的信息。
另外有種情況需要注意。比如,你家中有一臺車,一家人都在使用,輪流開。你用你的微信和行駛證認證了這部車,那麼你的家人開這部車,在使用速停車的停車場停車時,就只能現金繳停車費,無法用微信等支付停車費。如果這部車沒有進行認證的話,那麼家人開這輛車外出,也可以通過該停車系統用微信等支付停車費。同時,他人也很容易通過手機就查到車子所停的位置等信息。」
i車位客服「建議各位車主綁定車牌號和行駛證,證明車子是自己的,別人就查詢不到相關具體信息了。「i車位」公眾號也提醒用戶,為保護隱私,請前往「個人中心—隱私保護」中上傳行駛證認證。」
運營者應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福建自暉律師事務所張嘉嘉律師認為,停車軟體因系統設置不當等原因,導致存在洩露用戶定位的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洩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洩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停車軟體應當採取合理措施對存在洩露用戶隱私的風險進行補救。
如停車軟體拒不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補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規定,停車軟體服務提供商除了需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外,有關主管部門還應當對停車軟體服務提供商實施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視情節予以罰款等行政處罰。
(原題為《廈門男子晚上車停酒店,妻子收到簡訊想去「捉姦」,到現場一看怒了...細思極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