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成立,這次「家庭聚會」的規格有點高
12月1日下午,清華科技園啟迪科技大廈C座的圖靈報告廳一下子來了很多大佬,瞬間顯得有些擁擠。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英文簡稱AIR)成立,擔任院長的張亞勤喊來了他的半個朋友圈: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萬科創始人王石、小米公司總裁林斌、搜狗CEO王小川、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等大佬全來了。有人說,AIR成立,來了張亞勤的半個朋友圈,張亞勤說:「今天的啟動儀式是『家庭式』聚會,因為元慶是要出差改了日程,開復、溯寧是專程趕來的。」
「智」量高的朋友圈
當天給AIR捧場的,不僅僅是前面提及的各位產業界大佬,還有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倡導者克勞斯·施瓦布教授,他通過視頻在儀式上與AIR連線表示,很高興由世界著名科學家張亞勤教授牽頭創立AIR,希望AIR未來可以攜手世界經濟論壇及其他世界一流機構,發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巨大潛能,為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當然,這些來捧場的產業界大佬也不是空手而來,聯想、百度、智源研究院、亞信科技都在現場與AIR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AIR與百度是在智慧交通領域,聚焦推進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與亞信、聯想合作是在智慧物聯方面,針對5G智慧物聯、邊緣計算等課題;與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的合作是在智慧醫療領域。
之所以說張亞勤喊來了他的半個朋友圈,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將與AIR進行合作的產業界大佬,還因為和他一起正在創建AIR的創始團隊:包括前字節跳動副總裁兼AI實驗室負責人馬維英、海爾家電前首席技術官兼副總裁趙峰。以及保駕護航團隊: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前金山集團CEO張宏江,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ndrew Blake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陶大程教授,擔任卓越訪問教授。這些人都是張亞勤的個人朋友。
AIR還有陣容豪華的學術顧問委員會,包括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David Patterson教授,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John Hopcroft教授等多位世界級學者。
創新的關鍵是人,能聚人氣與資源也是關鍵,創新養分和空氣也是關鍵。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透露,去年3月15日張亞勤宣布從百度退休,第二天邱勇通過有關人士找到張亞勤說要見他,3月23日邱勇與張亞勤見面:「我跟亞勤說,你就應該來清華,做一個機構,我給你三個條件——Open(開放)、Fexible(靈活)、Novel(創新),看起來很虛,但我覺得很重要。」
結果張亞勤對邱勇校長提了一個條件,就是要一個名字AIR(Institute for AI Industry Research, Tsinghua University,清華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強調要做「產業」的研究院。也有人說,張亞勤一語雙關,要的是自由的空氣。為此,邱勇表示清華可以給AIR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氣,而且是養分非常豐富的空氣。同時,邱勇透露,明年是清華成立110周年,清華要做世界一流大學,而與美國一流大學相比,差的就是文化理念以及一套規範的治理體系和制度。
或許因為是「家庭式」聚會,所以大佬們說話都相對隨性,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與張亞勤認識二十多年,他在致辭中說:「我今天和元慶以及亞勤的很多朋友一樣,都非常高興,看到他找了一個好的最終歸宿,這有點像婚禮的致辭。」據其透露,當時科大和清華都同時找到了張亞勤,是他讓張亞勤選擇了清華。田溯寧對AIR的期望是,能夠做成像貝爾實驗室一樣的研究機構。貝爾帶來了通信界的繁榮,而在21世紀的AI時代,需要一個能夠為整個人類技術創新做出貢獻的AI貝爾實驗室,現在正是一個機會點。
而楊元慶則透露,他與張亞勤既是校友、合作夥伴,兩個家庭的關係也很好。當然,聯想與AIR的合作不僅僅是因為朋友,還因為聯想與AIR的產業發展理念一致,未來IT、CT、OT將引領著社會從數位化走向智能化,如果說智能化社會、智能化行業是一座座高樓大廈的話,那麼它需要很多的建築材料,需要端、邊、雲、網、智。端是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是智能化的產生數據。邊、雲、網是基礎架構,產生計算力,使計算力無處不在,更加強大。智是人工智慧的算法,大數據的工具,對行業機理加以研究,產生新的模型,讓各行各業產生智能。在這些大的方向上,大家是一致的。
AI帶來大產業、大挑戰
AIR未來的三大應用研究方向是智慧交通、智慧物聯、智慧醫療。為什麼要聚焦這三大領域?
為什麼做智慧交通,除了智慧交通市場之大以及清華在車輛和計算機的優勢,加上張亞勤此前在百度自動駕駛的資源和積累,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
除了智慧交通與智慧物聯,張亞勤特別提及智慧醫療(AI+Healthcare),還談及了在現場的王石。張亞勤認為,生物計算和醫療結合是一個重大產業機會,在美國醫療和健康佔GDP的22%,是第一大產業。「我相信在中國,未來醫療和大健康也將是第一大產業,看看王石的選擇就知道,過去中國第一大的產業是房地產,那時的王石是萬科董事長,現在王石是華大基因的聯合董事長。」張亞勤說。
邱勇也提及了生命科學與AI,談到了AI和蛋白質。美國時間11月30日,谷歌宣布,在人工智慧程序AlphaFold的幫助下,旗下人工智慧部門DeepMind已經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如何摺疊成3D形狀。對於蛋白質結構的了解為什麼重要,因為破解它就有可能破解疾病的秘密。而人類對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探索由來已久。1972年,美國科學家克裡斯蒂安·安芬森(Christian Anfinsen)憑借可以根據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來確定蛋白質形狀的研究成果收穫諾貝爾化學獎,現在谷歌的團隊破解蛋白質結構,讓人類對蛋白質的了解又前進了一大步。
邱勇認為,AI與生命科學在未來有很多課題要做,同時他還提及了霍金的另外一句話:「AI+蛋白質,有可能毀滅人類。」所以我們在AI的推動上,不僅僅是要看到其正面,也要研究其可能帶來的災害。而清華需要在這些維度的研究上承擔更多責任,考慮企業沒有考慮到的事情,目前清華的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就是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邱勇援引了克勞斯·施瓦布的話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局限只在於我們想像力,而對於創新、對於AI也一樣,它的局限也只在於我們的想像力。」所以他希望,AIR能夠創造顛覆性技術,搭建起與產業的橋梁。
就像張亞勤所言,AIR的宗旨就是:「一是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二是培養技術領軍人才,特別是具備國際視野的CTO和具備系統思維的架構師。三是打造產業技術戰略的智囊團。」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報)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