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在高雄停留的時間最多了。後面會專門寫一下高雄包括墾丁的旅遊攻略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去愛河畔,觀賞一下被譽為臺灣宗教百景的高雄玫瑰聖母教堂。
玫瑰聖母堂為天主教會在臺灣開教建立的第一座教堂和亞洲3大聖堂之一,也是近代臺灣天主教會發源地,後陸續被指定為主教座堂、宗座聖殿。哥德式與羅馬式參天聳立的尖塔、拱形窗欞與玫瑰花窗,優美而華麗的風格,在現代都市化建築中更顯別致,被公認為臺灣最富裝飾藝術的天主教堂。百多年來聖堂為臺灣南部教徒的信仰中心,不論在宗教地位或建築的藝術價值上,都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玫瑰聖母聖殿主座教堂簡稱玫瑰堂或前金天主堂,清鹹豐8年(公元1858年)清廷籤訂天津條約後禁教解除,西班牙道明會神父郭德剛和洪保祿到臺灣傳教,和4位中國籍傳教員在高雄前金靠海區域教堂現址購置土地,以稻杆、茅草簡單搭蓋臨時傳教所,後幾年又以土角磚、西洋磚、咾咕石及三合土改建,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完工後,自西班牙迎奉聖母像供奉,更名為玫瑰聖母堂。
教堂在日治時期昭和3至6年(公元1928-931年)間重建,並為臺灣主教座堂。民國37年(公元1948年)起陸續被指定為主教座堂、宗座聖殿,期間歷經各種大小規模整修,民國84年(公元1995)再度重修,內部木構造則改以鋼材,建築造型彷造歐洲哥德式教堂風格,並溷合部分羅馬風格,整體呈現厚重及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民國87年(公元1998年)舉行落成典禮及冊封聖殿晉升隆重大典。民國90年(公元2001年)列入高雄歷史建築10景,並獲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票選第一名。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文中一位叫做「郭德剛」的西班牙神父,與我們深愛的「郭德綱」一字之差,難道叫「郭德綱」的在各個領域各個時代都這麼優秀嗎?
裡面傳來高昂的英文宣讀聖經聲,很有儀式感,莊嚴肅穆。這裡的管理比較嚴,我剛進了大院門,就被攔了下來。好吧,支持管理員的工作。可是在我拍攝教堂外觀時,又有人進了大門,進入了教堂。我不知道管理員如何區分是教徒彌撒,還是遊客呢?
在彌撒時間,以服務教友為主,非教友則可於彌撒前後自由參觀教堂。因為志工人力有限,參訪前最好先接洽,並注意服裝整齊與參觀禮儀,遵循導覽路線,堂內空間未經申請同意不得拍照。若婚禮希望神父主持,也可提出申請。
懸掛於聖堂正立面圓拱門拱心石上端的「奉旨」石碑,為同治13年(公元1874年)由屏東萬金本堂神父,託欽差大臣沉葆楨(公元1820年-1879年)向同治皇帝奏準自由傳教,奉旨照準後,由沉葆楨親筆以剞石「奉旨」兩塊,另一塊置於萬金本堂,從此官兵路過必下馬行禮。石碑左右兩側還各有教宗方濟各、樞機主教的牧徽。昭和3(公元1928年)聖堂重建時,曾一度下落不明,民國61年(公元1972年)教友捐建聖堂外的聖母亭,挖掘地基時,無意間讓埋藏地底的石碑又重見天日。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今日樣貌,為民國17年(公元1928年)李安斯神父擔任本堂時開始重建。採用文藝復興式風格,呈現哥德式與羅馬式的尖塔建築,教堂正面為高聳尖塔,兩旁還有小型衛塔,整體呈現厚重以及向上垂直發展的視覺線條。
教堂每周日早上06:00至下午05:00為彌撒時間,禁止遊客入內。如遇開放時間進入參觀,也禁止在教堂內拍照。
簡介中介紹,高雄玫瑰聖母教堂是臺灣宗教百景之一,本教堂是臺灣最富裝飾藝術的古蹟教堂,為近代天主教的發源地。「臺灣宗教百景」是由民眾票選出的100個宗教古蹟、節慶或地標,不管是臺北保安宮,或是位於高雄愛河畔的天主教玫瑰聖母堂,都是遠近馳名的宗教景點。臺灣擁有豐富多元的宗教文化,按照「臺灣宗教文化地圖」,就能輕鬆搜尋附近的宗教景點,領略宗教文化深度之美。
自2017年12月14日始,教堂內部禁止拍照。特殊情況,需按規定進行申請。想來,教堂方飽受婚紗攝影的和遊客們困擾,不得已而為之。
門口需要簡單登記,與工作人員隨意地聊了幾句,倒是很和善的。
這裡是禁止照相的,當日,教堂裡有5、6位遊客,其中幾位是歐美遊客。大家好像心照不宣,面對著裝飾精美、美輪美奐的教堂內部,大家都想照張相,留下這美好的瞬間。我們都偷偷摸摸地拿出手機,裝作很隨意的樣子,偷偷拍照。
其實,管理者早就看出我們的企圖,只要我們不出格,也就懶得幹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遊客多的時候,這幾位管理者無法有效管理照相的,只能憑自覺了。真是希望禁止照相的規定,更加人性化一些,比如禁止閃光燈和三腳架,小相機和手機可以照相,別喧譁和打擾其他人就好了。
堂內聖體龕用來存放基督聖體,供教友朝拜及為病人送聖體。堂內聖體龕原為高雄燕巢聖堂所有,民國63年(公元1974年)由何振華神父轉贈,重量達上百公斤,金碧輝煌燦爛奪目。
聖殿內部於民國84年(公元1995年)重修,木構造改以鋼材,以7對柱子分成中殿及兩側通廊,通廊上面設計夾層,夾層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構成,天花板上圓拱形裝飾線條層次分明,中央的聖壇則以八角環形處理。
教堂內部天花板以圓拱形裝飾,彷若進入西洋電影裡最常見的歐洲式天主教堂,使人有肅穆安靜的感覺。
祭臺是向天主獻祭舉行彌撒之處。祭臺代表基督,凡聖殿依照教會禮典規定,祭臺需是高級石材,此處祭臺以整塊希臘銀狐原石切割,分成桌面、桌身、石柱、底座4部分。祭臺正中央所供奉的玫瑰聖母像,為清同治2年(公元1863年)興建聖殿時,自西班牙玫瑰省恭請來臺,至今已有140年以上的歷史。
教堂內部以七對柱子分成中殿及兩側通廊,通廊之上還有夾層,而兩側夾層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構成,聖壇則以八角環形處理。
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透著一束束陽光,每一個虔誠,每一種美麗,都在這裡融在一起。
玫瑰聖母堂,一個讓人寧靜和寄託的地方,不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都可以來這裡尋一刻平靜,不過前來朝聖前要注意一下彌撒時間。公交線路到達:
1、搭市公車南(北)、2、11、33、50路,可抵達玫瑰堂。2、高雄火車站前搭市公車2路在高雄女中站下車,沿五福三路步行即抵。3、高雄小港機場可搭至市區專車,在中山路及五福路口改搭市公車33、50。4、高雄客運:24號、601號、608號。
我最推薦騎行,這才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打開方式。
多年前,我曾跟團8天環島遊,印象早已淡忘,只記得忙忙叨叨的。對高雄的印象就是夜遊坐船愛河,別的並沒有印象。今天故地重遊時,卻發現了自由行的樂趣。高雄城市並不大,捷運比較發達,都哪裡都很方便,或者租一輛自行車,或者乾脆徒步,都會領略不一樣的高雄。隨意地逛一逛,在愛河邊散散步,去博物館逗留半天,去誠品書店看本書等等,都是很奇妙的旅程。
高雄的旅行在繼續,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