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將在5月13日啟動罷工投票(圖源:臺媒)
海外網5月9日電 繼年初臺灣華航機師、空服員罷工之後,臺灣另一家知名航空長榮航空與空服員爆發勞資爭議。雙方先後經過三度調解,仍談不出共識,臺灣空乘行業組織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經討論確定於5月13日啟動罷工投票。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與長榮航空因沒有達成共識,向桃園市勞動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三次調解聚焦「改善過勞航班」、「提高外站津貼且含禁搭便車條款」、「工會參與懲戒決策機制」與「增設勞工董事」四大議題。隨後,雖然長榮航空提出解決方案,但工會認為資方提案與工會底線有距離,調解破局,將在5月13日啟動罷工投票。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鄭雅菱透露,5月13日啟動罷工投票,為期一個月,只要超過會員總人數的一半就會啟動罷工,以現在工會成員約3000人來看,超過1500人投票即行動。
對可能引起的罷工行為,長榮航空8日祭出三大狠招反制空服員:不發年終獎、不調薪、不給優惠機票。長榮航空發出員工內部信,強調罷工將嚴重衝擊公司營運,若最終導致公司獲利下滑或虧損,將在恢復獲利前,將暫停發放年終、年度調薪。此外,長榮航將於罷工首日起三年,暫時停止所有員工及眷屬申請或使用公司員工優待機票暨聯航優惠機票。但罷工期間出勤者,不受此限。
5月9日,「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罷工在臺灣被認為是很大的事,主因客觀環境對罷工的認知不足,更奢談因應措施。旅客擔心行程受影響,已經出發的旅行團怎麼走下去?班機取消怎麼賠償?這些航空業、旅行業都應有標準作業模式,很遺憾,臺灣可能有,但不確實。不過,歸根究底,臺當局角色不夠中立、客觀是最大問題。
評論文章認為,工會體制不健全是個問題。「工會法」規定單一企業只能組單一工會,這規定對原先即注重勞工權益的企業影響不大,但對資方強、勞方弱的企業,資方隨即主導企業工會成立,當然聽命於資方。空服員工會前身只是航空公司工會體制下的分會,根本沒機會與資方上談判桌。
「相關部門未依職權有效調解是另個問題。華航兩次罷工其實都可免於登場,因為交通部門、桃園市的調解不到位,坐令罷工登場實施。一觸即發的長榮空服員罷工,桃園市長鄭文燦遭質疑偏袒資方,空服員工會因而赴勞動部門陳情,但勞動部門就立場公正嗎?」
2019年2月,華航罷工事件沸沸揚揚,當時臺媒就形容,「一場華航機師罷工,讓我們看盡了臺當局『爭功諉過』的噁心嘴臉」。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當時直言,華航罷工之後,不僅臺當局交通部門束手無策,連身為交通部門直屬上司的「行政院」也避不出聲,而曾在兩年前力挺空服員罷工的蔡英文此時更是無話可說。
臺《中國時報》就發文感慨,縱觀蔡英文當局上任以來,已有一連串失敗的勞工政策,勞工已從綠營最大支持者變成最大致命傷。「機師罷工已不是單純的勞資爭議,更攸關旅客權益,只要一天不解決,民怨就會愈來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