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童彤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同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沃爾夫、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裡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誇爾斯舉行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圍繞「促進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主題,就世界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形勢以及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治理等議題深入交流。
會議期間,李克強向六家國際機構掌門人回應了兩大關切:一是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二是一定要讓一視同仁原則在中國的廣闊土地上切實得到落實。兩大關切分別向世人闡釋了中國繼續堅定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以及將對包括外資、民企在內「在中國註冊的企業」進一步開放,一視同仁,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外界對此亦給予「中國總理讓國際機構吃下和平發展定心丸」的高度評價。
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加強合作
「關起門來搞建設是行不通的,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加強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已然在多次國際合作會議和平臺上,秉承了中方的一貫主張。」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開放合作是新時代內涵下各方參與區域合作的共同目標之一,即不再通過用農產品換工業品所謂中心外圍論實現不平等發展,而是基於垂直貿易,處於同一生產鏈上的互利共贏發展。」
而這在後疫情時代更顯重要。「無論是產業鏈上的合作還是實現增長的可持續,都需要開誠布公、公平互利地合作。」沈銘輝說,能否切實開展深化、平等地合作,在當前來看應該是合作深入推進並實現互利共贏的關鍵。
不斷放開市場讓開放合作有的放矢
會議期間,在回應有關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原則落實情況的提問時,李克強說,只要在中國註冊的企業,無論是內資、外資還是國有、民營,我們都一視同仁,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個原則只會在繼續實施中進一步加強。
李克強坦言,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一視同仁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方面,一定是在不斷進步的。中國始終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中國仍然是外國投資者的熱土。今年以來,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但中國很多地方吸引外資依然在繼續增長。」李克強強調,一定要讓一視同仁原則在中國的廣闊土地上切實得到落實。
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彭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各路資本註冊企業以及市場不斷繼續予以放開,符合市場經濟的核心原則,更對深化開放,吸引外資有著正面作用。比如,不斷向國內市場主體和境外資本放開國內市場,包括能源、資本、金融等關鍵領域的放開勢必將讓各方市場主體共享我國巨大市場「蛋糕」和利好。
在彭剛看來,開放能夠帶來市場邊界擴大以及生產方式的創新發展,而放開市場枷鎖能帶來持續不斷的市場激勵作用,確保市場發揮出決定性作用,繼而反向促進擴大開放與包括產業鏈和終端市場在內的深度融合,二者間的雙向循環利好永遠不該中斷,「這是當前階段適應發展新形勢,決心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繼續深入全球化合作,並以此獲取持續不斷發展動力的必然選擇。」
監 制丨王忠宏 王 輝 王 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