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鹽說蜜
——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
真正的四大天王是咋樣的?來看看我家小女前幾年的臨摹,用毛筆細細勾勒,是不是很美?
四大天王乃佛教的護法天神,是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王,鎮守四邊王天,名為: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是老百姓心目中超級厲害的鎮守天庭的四位神仙。
而「四大天王」的稱呼延伸到民間,則被老百姓用來形容同一領域裡四位超級厲害的人物,比如20世紀90年代香港歌壇的領軍人物: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
在老百姓心目中,「四大天王」,就是某個領域的王道。而我今天要說的「四大天王」,不是神仙,不是歌星,而是泉州面線界的四個頂級料理。
「面線」是閩南獨特傳統麵食,泉州人尤為擅長料理面線。相傳,古中原人定居閩南後,想吃麵食,但閩南不比中原大面積種植小麥,沒有麵粉怎麼辦?於是,就利用閩南天氣潮溼利於麵條的延展性功能,把麵條拖拉成了極細的面線。
這都是思鄉鬧的,就為了骨子裡那份家鄉的味道。而有了製作面線的工藝以後,閩南人大展身手,將面線的烹飪發揮到了極致,這就有了我所認知的泉州面線界四大天王。
哪「四大天王」?面線糊、面線米粉芡、麻油雞燙麵線和炒麵線。
眾所周知,清淡得只漂浮著幾根面線的面線糊,是叫醒一位泉州人的美味早餐,一碗麵線糊下肚,便能開啟一天美好的行程。
《朵蓮寺裡的面線糊》
面線米粉芡,是來自于田邊地頭的鄉野村食,是一名勞作的泉州人日頭當空照時的午餐,這一碗添加了魚肉和蠘肉(梭子蟹)的美味,吃完它,能使多大勁便有多大勁。
《面線米粉芡,從田邊地頭走到酒店飯桌的泉州美食》
麻油雞燙麵線,是一碗超級滋補的面線,那是勤儉的泉州人民對美食最大的尊敬,白天吃麻油雞,晚上將麻油雞湯燙麵線,面線裡都是麻油雞的精華,要多補有多補。
《姜爆麻油烏雞,女人月子裡的美味,泉州老阿姨做的,連湯都不剩下》
而最豪華的當屬一碗海鮮炒麵線,那是泉州人家庭聚餐的重要主食,它代表豐盛和團聚,以及家族凝聚力的象徵,所以炒麵線是我心目中的,泉州面線界的王中王。
我今天就要來和大家分享一道海鮮炒麵線。
【海鮮炒麵線】
一、準備食材:
炸面線、魷魚、高麗菜、胡蘿蔔、韭菜、香菇肉醬等。
炸面線,我推薦一家做得極好的店鋪,在泉州南俊巷的狀元街裡頭,每日現炸,很新鮮。而老闆一般會問:買幾人份的?再根據你要烹飪的人頭數稱重。狀元街的炸面線,一斤16元,沒有防腐劑,儲存時間短,別買太多了。
海鮮呢?你可以用蝦仁、海蠣、海蚌、蟶肉等,就用你喜歡的各類海鮮,我今天只用一樣魷魚,因為有粉絲說我的配料都太複雜了,所有就簡單化了。
青菜,在泉州的炒食裡,比如炒麵條、炒米粉、或是炒冬粉,都喜歡用到高麗菜和胡蘿蔔,而韭菜,那是春天應景的菜。
古龍香菇肉醬,誰用誰知道,醬香味自帶閩南氣息,有了這麼一款醬料,你連肉絲和調料都可以免了。
二、操作過程:
1、現炸的炸面線很香,不用做任何處理,如果買的是包裝的,建議焯水去掉油垢味。
2、所有食材清洗乾淨,高麗菜切絲、胡蘿蔔擦絲、韭菜切寸段、魷魚切細一點。
3、高麗菜和胡蘿蔔下鍋油炒斷生,裝盤待用;
油鍋爆香姜蒜辣椒丁,快炒魷魚絲,不要超過20秒,即起鍋裝盤待用,鍋中留爆炒後的魷魚湯汁;
在魷魚湯汁裡加入適量清水,水不能太多,水開後,下炸面線,翻拌,讓炸面線均勻吸水。
4、在炸面線裡加入靈魂調料——香菇肉醬,味道自己控制好;
再倒入斷生的高麗菜和胡蘿蔔絲,炒熟的魷魚絲,以及韭菜;
所有食材翻炒均勻就可以起鍋了。
由於炸面線是熟的,所以烹飪時間切勿太長。
這碗泉州面線界的王中王,由於炸面線這道工序已經有商販代替,顯得很簡單,但它依然出現在重要的團聚時刻,以及貴客臨門時。
泉州的面線烹飪,遠遠不只有這四大天王,還有許多神仙級別的操作,比如生日長壽麵線,大年初一的開正面線,都很有地方特色,有空我們再絮叨。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