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糖尿病一直困擾著許多人的生活。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十分嚴格,但很多糖友對糖尿病飲食認識存在誤區,不能肆意吃主食?也不能吃水果?
到底怎樣飲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我們一起了解了解吧~
能不能吃主食?
(控制血糖不是不吃主食)
控制血糖不能盲目的減少主食,不吃主食或進食過少會造成兩種結果:
一是主食攝入不足,無法獲取足夠的熱量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引起體內蛋白質、脂肪過量分解,導致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飢餓性酮症;
二是由於自以為控制了主食量,就會放鬆對副食的警惕,導致脂肪攝入過多使每日總熱量超標,最終導致飲食控制失敗,也為高脂血症及心腦血管疾病埋下隱患。
能不能吃水果?
(合理選擇水果種類和數量)
關於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怎么正確選擇水果,安安之前有詳細的文章介紹,詳情可點擊: 秘籍!教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水果 查看。
倡導低血糖指數(GI)主食
相對於不吃主食來控制血糖,更建議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數主食,全穀物、雜豆類宜佔主食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全穀物是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方式處理後,仍保留了完整穀粒所具有的胚乳、胚芽、麩皮等組成及其他天然營養成分的穀物。
雜豆類是富含澱粉的豆類食物,指包括紅小豆、綠豆、芸豆、花豆等除大豆以外的豆類。單獨或隨餐攝入雜豆類可降低膳食GI,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入量,從而有助於改善中長期血糖控制和體重控制效果。
全穀物和雜豆類較精製穀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及較低的血糖指數。
提倡選擇低血糖指數(GI)的主食,是因為低GI的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可減少餐後血糖波動,有助於血糖控制。
低GI食材推薦
低 GI 食材:玉米、大麥、燕麥粥、牛奶(高脂血症者優選脫脂,其餘人可選全脂)、豆漿、豆類(扁豆、大豆等)、芋頭、大白菜、捲心菜、芹菜、菠菜、油菜、韭菜、苦瓜、黃瓜、冬瓜、絲瓜、西葫蘆、萵苣、茄子、菜花、綠豆芽、蘑菇、茭白、筍、胡蘿蔔等等。
低GI水果:李子、櫻桃、蘋果、柚子、梨、橙子、香蕉。
中GI食材:小米粥、糙米飯、南瓜、紅薯、無糖爆米花。
調整進食方式
糖尿病飲食調控不只局限於控制能量、選擇低GI食物,正確的進食方式對血糖控制也非常有益。
調整進食順序,先蔬菜後主食
在糖尿病患者中所進行的幹預研究顯示,與先吃主食後吃蔬菜 (500g/d) /葷菜的進餐順序相比,先吃蔬菜/葷菜後吃主食,其餐後血糖、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進一步研究顯示,按照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進餐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長期堅持,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降低。
總結:調整進餐順序,養成先吃蔬菜,最後吃主食的習慣。按照蔬菜-肉-主食的順序進餐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利於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
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研究顯示,大米的餐後血糖反應與咀嚼次數呈正相關,與進餐時間呈負相關。
咀嚼次數會影響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血糖指數,與咀嚼15次相比,咀嚼30次所測得的大米的血糖指數更高。攝入同樣食物,細嚼慢咽(一口飯咀嚼40下與咀嚼15下相比)會促進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吸收,餐後血糖在15min之內快速升高,但是隨後血糖趨於平穩,與咀嚼15下沒有顯著性差異。
在超重受試者中所進行的隨機交叉對照研究結果表明,與正常進食速度相比, 減慢進餐速度,餐後血糖水平略有升高,但餐後胰島素水平在60分鐘之內略低於正常進餐速度者,60min之後略有升高,差異無顯著性。
總之,糖尿病患者並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一方面要科學選擇食物,定時定量,選擇合適的進食方式,另一方面注意監測血糖變化。
參考資料:
1.《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2.《糖尿病病人怎麼吃?這四大飲食誤區,會把你拉到死亡邊緣!》,江蘇疾控,2020
3.《想把糖尿病吃回去?糖友飲食「答疑時間」到!》,健康中國,2020
4.《媽媽確診糖尿病後,我給她做了一份糖尿病食譜》,丁香醫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