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許多人生活陷入困境。隨著城市秩序走上正軌,很多人開始積極自救。三鎮街頭,擺攤設點的人多了起來,大家售賣日常百貨,既為自己創收,也方便了廣大市民。這是城市煙火,盎然生機。圖為市民在漢陽蜜城小區門口擺攤。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孝斌攝
漢口江漢一路
武昌楊園
江岸百步亭 漢口江漢一路 漢陽蜜城小 美女擺攤賣冰粉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皓 劉毅 劉孝斌
編者按
6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近期,中央文明辦明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前不久,成都、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有的已經付諸行動。
武漢,在千萬人口完成核酸檢測後,疫情防控贏來新局面。加快疫後重振,努力恢復經濟生活秩序,成為緊迫的民生議題。
本報為此推出《地攤經濟 城市煙火》重磅報導,關注武漢「地攤經濟」現狀。
近期,當你走過武漢三鎮街頭,是否發現,各種各樣的路邊攤,比往日多了起來。
是的,疫情,讓一部分人失去了生活的來源。正因如此,國家明確提出保民生,留住「馬路市場」的煙火氣,方便群眾生活,同時帶動消費和就業。
楚天都市報多路記者探訪了三鎮街頭的多位擺攤人,講述普通老百姓謀生自救的故事。
江岸
酒店經理復工前上街練攤
5月30日上午10時,在江岸區百步亭一家菜市場附近,44歲的王女士正準備收起鞋攤,因為10時以後客流明顯減少。
王女士原本是一家酒店餐廳的經理,月入6000元,手下管著幾十名員工。如今酒店停業,她和丈夫都幾個月沒有收入了。酒店可能要到8月才能重新營業,她是個坐不住的人,4月份就出來擺攤了。她只賣塑料拖鞋,貨是從妹妹店裡拿的,賣出去再付貨款,基本無風險。每天早晚練攤兩次,賺的一點錢,夠過生活。
「我這都是正牌鞋子。」王女士說,同樣的鞋子超市賣價比她高。總有識貨的顧客,有個女生買了6雙鞋,回家查了價格發現比網上還便宜,回頭來又買了4雙。
在王女士隔壁,59歲的蘆阿姨主要顧客都是老年人。襪子、布鞋等都是從漢正街進的貨。一輛電動車、幾個大箱子就是全部家當。
蘆阿姨原本在一家小餐館做洗碗工,一個月2000多元,因為疫情失業。天氣好時,她就騎電動車外出擺攤,此前已經換過三四個地方了,每天能賺點買菜的錢。
上午10時30分,王女士和蘆阿姨一邊和另外兩個攤主聊著天,一邊把貨收好,離場前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丟到垃圾桶裡。
「聽說國家現在鼓勵擺攤,不知道啥時武漢也能放開。」攤主們說,希望武漢也準許他們擺攤,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江漢
手機配件店老闆關店做貼膜
明亮的路燈下,漢口前進五路水塔一帶,熱鬧非凡。這裡的水塔美食街,各種食物的香氣四處飄散,吸引著吃貨們前來一飽口福。
5月30日晚8時許,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這裡時,城管部門還有人在巡查。在附近一條叫江漢一路和三新橫街的小街裡,有市民在路邊擺攤,有賣衣服的、手機貼膜的、賣小吃的。
一輛手推車,一塊牌子寫著「海南椰子10元一個、18元兩個」,這是32歲孝感人張志敏的攤位。
「我在白沙洲大市場做貨物運送,去年一天掙500多元,現在一天只有200多元收入。」張志敏說,孩子才5歲,房貸每月還款6000多元,壓力大,聽說水塔一帶夜市熱鬧,所以從5月26日晚上開始,每天下班後先不回漢陽的家,直接到江漢一路靠近前進五路的地方擺攤賣椰子。
張志敏介紹,前進五路城管比較嚴格,他帶了垃圾袋,有垃圾會裝進袋子帶走。
28歲的常先生從4月10日晚上起,就在這裡擺攤給手機貼膜。他是華中科技大學成教本科畢業生,在深圳做過工程師,2017年回武漢,在和平大道開手機維修店。「今年店裡兩個多月沒開門,房東不減免房租,我就關了店。」常先生說。
「建議在適當區域劃定擺攤位置和行業,也可適當收取衛生管理費。」常先生認為,地攤可以擺,但要有序,更需要講文明。由於城管部門管理較嚴,他一般晚上9時之後才出攤,11時半左右收攤,每晚的收入約200元。
記者在現場發現,等城管人員離開後,在路邊擺攤的人逐漸增多,不少美食店將桌椅擺到路邊,食客坐在街面品嘗美食。
洪山
離職幼師街頭直播賣飾品
「柚子」和「怪味豆」分別來自孝感和黃岡,前年兩人從武漢一所大學畢業,進入同一家幼教機構當幼師,如今離職擺起了地攤。
5月30日傍晚,兩人來到洪山南湖一座商場旁,支起攤,擺好貨,亮起燈,只等生意開張。
周末街上人比較多,時不時有年輕的女顧客停下腳步,仔細挑選耳環和髮帶,討價還價。
「怪味豆」說,原來她們上班每月至少有4000元錢,但現在幼教機構無法復工,乾等不是辦法,今年5月初離了職。但合適的新工作並不容易找,有一次還差點遇上了招工騙子。5月中旬,兩人決定合夥擺個攤。父母並不支持女兒擺攤。但「怪味豆」覺得,自己要獨立,決定了的事情就要去做。
耳環、髮帶都是女生的最愛,兩人對此也比較熟悉,於是進貨。第一天只賣出去四五對耳環。擺攤幾天後,她們發現自己喜歡的質量好的小飾品,顧客嫌貴並不買帳,於是吸取教訓,進了一些便宜貨。
站在路邊,「柚子」一邊吆喝,一邊直播。起初她只有200個粉絲,自從她在網上發了自己找工作以及擺攤的視頻後,粉絲漲到了1000,她的視頻累計收穫了近萬的點讚。
「可能大家覺得今年都不容易。」「柚子」說,她們非常感謝網友的鼓勵,還有網友私信問她們在哪裡擺攤,慕名前來支持生意。現在,她們很注意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為了和飾品搭配,兩人特意穿著裙子出攤。夏夜,蚊子不停襲擾,她們不停驅趕。
「一件事情,一旦開始了就一定要認真對待!這幾天讓人驚喜的事情很多,好事都是成雙的,越努力越幸運。」她們在視頻日記中寫道。
「柚子」和「怪味豆」只是在晚上練攤,白天都在準備專業考試。
武昌
滷菜店小夫妻盼擺攤免費
復工幾天後,虧本又關門。如今,在武昌長喻路開滷菜店的明先生夫婦,將希望寄托在找個位置擺攤自救。
明先生夫婦是一對90後,之前兩人一直在廣東打工,但兒子在黃石老家上小學,一年難得見兩次,所以選擇在武漢創業。
去年10月,明先生來武漢摸行情,發現水果湖一家滷菜店的生意相當好。原來,店老闆祖傳做滷菜生意二三十年了。明先生交了一筆學費,跟著店老闆從早到晚貼身學習:滷多少菜,放多少水,10多種滷料如何配比,如何控制火候……去年11月,明先生出師後在武昌長喻路自開門店,生意還不錯,盼望著年後春暖花開生意更好,不料突遭疫情。明先生等到5月20日才嘗試著開了門,可是每天本都保不住,無奈又關了門。
在網上看到總理支持民眾擺攤謀生,前日,明先生在網上淘到了一輛二手推車。
要找個擺攤的地點並不容易。明先生夫婦跑了沙湖路、才茂街等許多地方,後又來到楊園南路武鐵佳苑小區門口,這裡有家菸酒店的門前位置較為開闊。店老闆也是一個90後,爽快地同意他們在店門口的人行道上擺滷菜推車,「只要城管人員不管就行」。
當時,有幾名城管人員正好在附近執勤。明先生詢問得知,早上7點半之前,這條路上也有擺攤者,但這裡是主幹道小區門口,城管人員上班後就將擺攤者勸離。雖然國家現在提倡允許擺攤,但也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擺,這裡屬於小區門口的主幹道,旁邊有個綜合菜市場,即便允許擺攤,菜市場的經營戶也會投訴。目前武漢市還沒有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他們不能隨意放鬆管理。
眼見這裡擺攤無望,明先生夫婦隨後又來到新世紀花園旁的楊園副食店,該店現在改做早點,只做上午半天生意,時間與明先生下午4時開始擺滷菜攤正好吻合。經過洽談,店老闆同意搭夥,明先生每月分擔部分租金。昨日下午,明先生夫妻在長喻路的門店滷好了菜,運到楊園副食店門口開始擺攤。
這對小夫妻期待著,政府能夠儘快劃出便民馬路攤點,如果在這裡租店經營還是入不敷出,他們還是希望能夠有免費的場所擺攤,以減少支出,渡過難關。
青山
年近花甲大伯打兩份工補貼家用
青山區建設二路與旅大路交會路口,隨著夜幕的降臨,一個馬路市場漸漸地形成,蔬菜水果攤,服裝攤,小餐館的桌椅,在人行道上排列開來。
6月1日傍晚6時許,58歲的秦師傅在這個路口的人行道上支起幾根鐵架,掛上幾十件男式休閒短褲,打起了第二份工。
秦師傅本來在附近一家超市上班,每天負責殺魚剁肉。「從清晨5點半上班到下午2點下班,一天要殺300條魚。不包吃住,一個月只有3000元。」秦師傅說,大兒子在歌舞劇院上班,至今無法演出每月只能拿點基本工資;二兒子做銷售如今收入也微薄,老伴沒有工作在帶孫子,所以他最近半個月又打了一份工補貼家用。
「這些短褲不是地攤貨,都是正規工廠生產的,你摸這質地,你看這走線……」秦師傅以前在紅鋼城消防服裝市場做過20年的服裝生意,很有經驗。但是直到晚9時,路人漸漸稀少,秦師傅收攤回家。「今天只賣出去了一條,賺了10元錢。」秦師傅說,最好的一天也只賣了五條短褲,也有『剃光頭』的時候,「但總比坐在家裡強。」
生活如此艱辛,秦師傅仍然積極樂觀,並心存感恩。他說,他在青山的方艙醫院住了9天院,河南援漢醫生對他非常好,出院後在隔壁酒店觀察,吃住也都特別好,在醫院時治療胃病的1500元醫療費,政府也幫他承擔了。
與秦師傅相鄰的,是73歲的夏爹爹和老伴擺的蔬菜攤,地上和人力三輪車上,20多種菜品。夏爹爹說,他們在旁邊的紅衛路菜場經營了十多年,菜場因改造至今未開門。他每天凌晨1時進菜,老伴清晨5時來這裡擺攤,等到早上7時半城管人員上班後收攤。最近城管人員柔性管理,下午5時半以後就可以擺攤了,他們再擺到晚上八九點鐘收攤。
和秦師傅的想法相同,夏爹爹也希望政府能夠在附近劃出一塊專門允許擺攤的位置。這樣的話能夠吸引客流,生意就會有所保障,他們也不用四處流動了。
漢陽
90後美女家門口賣自製冰粉
「今天是我們擺攤賣冰粉的第一天。」從5月25日開始,一個抖音名為「27醬」的女網友,每晚都會發布視頻,分享她和朋友一起賣冰粉的記錄。
5月30日晚上7時許,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漢陽區芳草路紐賓凱國際社區蜜城小區西門口外,這裡有近10個攤子,有賣鴨脖子等滷菜的攤位,也有賣雞蛋、熱乾麵、襪子等物品的攤位。這些攤位沿著花壇一字擺開,不時有人駐足購買一點物品。
「27醬」就是在這裡賣冰粉,她的桌上擺放著保溫箱,保溫箱裡放著裝在一次性塑料碗內的冰粉,周圍有降溫的冰袋,箱體上打著醒目的廣告:「紅糖酸梅¥6、米酒湯圓¥8、全料冰粉¥10」。
「27醬」的真名叫安琪,今年24歲,和她一起賣冰粉的還有26歲的閨蜜邵旋,都住蜜城小區。
「我以前在一家寵物店做銷售,從疫情開始就沒了工作,已經幾個月沒收入,每月要還3800元房貸,壓力大。」邵旋介紹,目前工作不好找,她擺攤做點小生意。
安琪之前是在武漢一家自媒體公司做美食類節目,公司通知今年5月聘用合同到期不再續約。聽邵旋提議擺攤,兩人一拍即合。
因為成本相對較低,製作簡單,武漢入夏,冰粉有一定市場,兩人決定做冰粉賣,她們買來材料,參照網上介紹的製作流程,一次性試驗成功。
兩人先在家將冰粉做好,下午5時開始擺攤,一直到晚上10時收攤,每天的銷售量大約25碗。
「以前上班月薪7000元,現在擺攤收入肯定沒法比,不過總比在家坐吃山空強。」安琪說,以後將製作美食網絡教程,做線上生意。
紐賓凱國際社區蜜城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張女士介紹,今年受疫情影響,有的居民在家待業,如今小區西門外攤位逐漸增多,物業會配合城管部門進行管理,讓大家文明擺攤,注意環境衛生,不影響居民出行。
(原標題:擺攤市民努力自救脫困境 地攤經濟點燃江城煙火氣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