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BO記者 朱聰
自11月完成股東變更後,拉芳家化已持有新銳彩妝VNK品牌母公司上海誠儒51%的股權,這也是拉芳家化首次拓展彩妝領域。
VNK創立於2016年,主要產品包括唇妝、眼妝、底妝等三大類別的彩妝。拉芳家化方面稱,「這是公司首次將版圖拓展至彩妝領域,未來將服務更多年輕消費者。」
而在拉芳家化之前,以護膚品類打天下的本土化妝品企業多有涉足彩妝領域,或推出獨立品牌或推出產品線,但就當下階段性結果看,從零到有造一個彩妝品牌,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1、丸美股份:戀火收入佔比僅為0.73%
就在上個月,丸美股份發布公告宣稱計劃放棄原有的「彩妝」募投項目,將變更原募集投資項目《彩妝產品生產建設項目》專戶上全部資金至新項目《化妝品智能製造工廠建設項目》。新項目將以護膚產品為主,彩妝產品為輔,設計產能為年產護膚產品3382噸,年產彩妝產品僅為200噸。
此舉也意味著,丸美曾放出的「彩妝營收達5.6億元」的豪言落空,彩妝賽道重大失利。
2017年,丸美通過控股廣州戀火,對經營10年之久的韓妝品牌戀火實現了曲線併購。2019年7月,丸美上市,開啟企業發展新紀元,同期,丸美正式實現了對戀火100%控股。
一直以來,丸美以眼部護理著稱。在其化妝品業務版圖中,彩妝一直是一塊短板。在2018年3月招股計劃中,丸美擬募集資金5.84億元,其中2.5億元用於「彩妝產品生產建設項目」。與此同時,丸美表示,項目建成後計劃實現彩妝產品營業收入達5.6億元。
實際上,戀火是一個運作成熟的品牌,品牌的定位為中高端彩妝品牌,產品平均單價約200元人民幣,SKU高達166個,渠道定位為百貨、專賣店、買手集合店等。在2014年,戀火品牌的銷售額曾高達3.6億元。
被丸美收入麾下後,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戀火貢獻的收入分別為2667.25萬元、2045.08萬元、829.55萬元,收入佔比分別為1.69%、1.14%、0.73%。
丸美公司稱,「經過幾年發展,戀火彩妝品牌的經營情況並未達到公司對彩妝品類拓展預期。由於彩妝品類產品多、色號多、流行趨勢變化快,其運營模式和護膚品有著一定差異,倘若沒有能夠及時並準確把握最新流行趨勢,容易造成庫存滯銷,影響資金周轉及盈利能力。公司綜合考慮後適時調整了對彩妝品類的發展策略,未來公司業務將仍以擅長的護膚品品類為主,彩妝品類將作為輔助品類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向《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分析表示:「彩妝真的很難做,尤其是專業彩妝,就戀火來說,第一,它沒有量,知名度不夠;第二,產品也沒有特別突出;最後,價格也不低,價錢差不多的話,你買蘭蔻還是戀火?」
02、僅剩花迷,上美集團的韓粉世家折戟
上美集團億元收購的韓粉世家(HiFace)也不見了。
2015年5月,上美(當時的韓束)注資1億元,取得韓粉世家絕對控股權。彼時,呂義雄對韓粉世家寄予厚望,希望其「未來幾年內成為本土彩妝第一品牌」。
2016年,韓粉世家在包括百強CS店、屈臣氏、電商、單品牌店等渠道進行全渠道運作,以「新定位、新產品、新形象」的全新面貌推出117個SKU,從底妝領域延伸至全品類彩妝。
如今,在上美集團官網,品牌矩陣中已經沒了「韓粉世家」。在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臺,韓粉世家最新備案產品的時間停在了2018年7月。
到目前,上美旗下的彩妝品牌只剩下2017年誕生的花迷。
呂義雄曾對花迷寄予厚望,公開放出「豪言」表示:「花迷將成為彩妝界的一葉子,再造上美傳奇。」
但自花迷創立就接手品牌的一西南CS渠道代理商表示,該品牌目前在終端表現「總體還不錯,雖然部分單品質感不好」。
因其手下掌握多個本土彩妝品牌的代理權,運作彩妝較有經驗,加上代理商都可以自選條碼,他「對花迷還是挺有信心的」。該代理商還透露,去年其公司花迷品牌給廠家的回款達400萬元。
03、主品牌延伸「輕彩妝」,佰草集 典萃、歐詩漫、自然堂均試水
2013年,佰草集推出專為CS渠道定製的典萃系列;2016年上半年,典萃推出輕彩妝系列,共有19個SKU,定價在大多在100-150元人民幣區間。
這是上海家化自有品牌在彩妝品類中的一次重要嘗試,不過現在佰草集護膚線尚在調整過程中,彩妝線布局仍待明朗。
「(應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一曾經運作過佰草集 典萃的代理商向《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如此點評佰草集 典萃的輕彩妝嘗試,「不過他們也只是出了幾個單品做下嘗試而已。」
記者發現,除了佰草集 典萃,歐詩漫的百貨專櫃仍有少量彩妝條碼,珀萊雅百貨專櫃也有少量底妝單品(如最新推出的雙抗粉底液),自然堂輕彩妝CHANDO colour 最初也是用這個邏輯在進行試水。
值得注意的是,護膚品牌的補充彩妝品類最常推的就是粉底液,原因有三:「一是生產工藝最簡單,色彩上操作容易,SKU數少;二是使用量大、使用率高,消費者回購周期短;三是客單價高。」
04、伽藍集團 CHANDO colour、COMO各有側重
自然堂早在2013年就開始涉足彩妝,但一直作為補充品類存在。
直到2018年,CHANDO colour才被以「品牌」級別的規格(目前仍歸屬自然堂品牌的彩妝線)來運作,並開始以彩妝單櫃的陳列出現,涵蓋面部、唇部、眼部等7大家族的50個產品。「CS店彩妝份額大概有10%,自然堂並不想讓出去。」一華北代理商向記者表示,其公司合作的A、B類店的自然堂護膚彩妝均並櫃銷售。
主打千禧一代,CHANDO colour非常善於通過營銷與年輕人互動,比如與旺旺聯名,將自然堂氣墊BB霜偽裝成雪餅造型;去年雙十二前夕,自然堂和B站聯名推出炫彩唇膏;今年年初還推出了自然堂藝術家聯名口紅。
不過,這些年輕化舉措對線下銷售的帶動「有限」,更多還是對線上銷售有助力。「因為越到『毛細血管』的底端,對這些時尚新聞的感知力度就越低,帶貨能力越弱。」 也有代理商向記者反饋,其所在的西北區域較偏遠,自然堂彩妝的「貨品根本跟不上」。
此外,伽藍集團旗下首個專業彩妝品牌COMO也於去年上市,定位「無國界彩妝潮牌」。雖然是伽藍旗下品牌,但該研發團隊人員均來自韓國,且渠道僅針對線上。目前,旗艦店粉絲為5萬,最熱銷的液體眼影自去年9月開店以來合計售出1.9萬支。
△COMO
05、珀萊雅集團:彩棠年銷預計破億
珀萊雅集團在彩妝運營上選擇「爆品」+「電商」打法。
珀萊雅集團旗下彩妝品牌眾多,定位各異,如自主孵化的悅芙媞、悠雅、貓語玫瑰等,但聲量最大的非合資彩妝品牌彩棠、自有品牌印彩巴哈莫屬。在電商渠道,這兩個品牌被統歸到太陽島新銳品牌事業群。
珀萊雅2020中報電話會中提到,彩妝上半年佔比10%多,預計全年也是這個水平,彩妝工廠已於上半年投產,主要是彩棠的產品,試生產和磨合期之後會接外單。此外,「因為彩妝適合推爆品,所以集團旗下所有彩妝品牌SKU都比較少」。
資料顯示,2018年4月首發亮相的珀萊雅印彩巴哈彩妝,主要面向90後年輕消費人群,定位於「運動美妝」,是一種可以在運動時使用的化妝品。2020年,安信證券研報顯示,印彩巴哈位列天貓面部彩妝品類TOP20。
電話會中還提到,彩棠以直營為主,目前沒有走線下渠道的打算,自2020下半年發力營銷後獲較高市場認可度,年體量1億多左右,「如果做得比較好明年有望翻兩三倍」。
06、環亞FACE IDEAS主打色彩解碼理論,但表現「平平」
2019年5月,環亞旗下新彩妝品牌FACE IDEAS上市。這是環亞成立20年來,首次發力彩妝領域 ,FACE IDEAS以色彩解碼理論為根基,開發出適合黃種人皮膚的彩妝。
品牌首發階段共包含54個單品,共178個SKU,其中常規彩妝共12個系列,43個單品,167個SKU;化妝工具類共1個系列,11個單品,11個SKU。產品單價68元-299元,均價127元,佔領中檔優勢價格區間。
據FACE IDEAS方當時計劃,品牌將以化妝品專營店渠道為基礎,一步一腳印精耕細作,現階段以穩紮穩打為主,不以大面積鋪貨為標準。
一位FACE IDEAS華北某省代理商用了「平平」兩個字來形容FACE IDEAS到目前為止終端的市場表現。
「色彩解碼理論這個設計初衷很好,我們也非常看好這個概念,而且品牌給渠道的操作空間還可以。不過,品牌的營銷宣傳方面還有待加強,疫情之下,線上活動過大,對線下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這些年,本土新銳彩妝品牌群星崛起,完美日記赴美上市,花西子、HEDONE、橘朵憑藉社交媒體快速搶佔年輕人市場。
但以護膚品起家的本土大企業似乎鮮有「出圈」的彩妝子品牌。「並不是說主做護膚的化妝品企業做不好彩妝,而是彩妝本身就很難做好,首先是產品時尚性太強,其次顧客使用的第一感知比護膚品要敏感。彩妝是即時反饋型,質感不好的話消費者就是不買帳。」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分析道。
都想成為中國的「歐萊雅」、中國的「雅詩蘭黛」,通過多元的品牌品類矩陣構建護城河,但彩妝這一關,本土化妝品企業想要攻克需要時日也需要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