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亞洲,中美關係,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將會怎樣?

2021-01-20 嗷嗷財經

作者: Compiled by SCMP’s Asia desk 編輯: 嗷嗷豬

[摘譯 - 原文 SCMP -- 2021年1月3日]

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以下是2021年的理想情景。喬·拜登(Joe Biden)宣布全面暫停與中國的貿易戰,相應地取消所有關稅,震驚了世界。市場興奮地跳了起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品市場(6萬億美元,美國5.5萬億美元),「安排」中國從美國的進口激增。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也大幅增長。

拜登向東亞(特別是中國、新加坡、韓國和越南)派遣高級別醫療團隊,以了解這些國家為何能更好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舉措。我們吸取了一些經驗教訓並加以應用。到2021年聖誕節,Covid-19噩夢正在成為記憶。

這就是為什麼夢想的場景不會發生。美國戰略建制已達成深刻共識,即保持美國在全球的「首要地位」,比美國人民的福祉更重要。

已故的偉大戰略家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總是強調,美國政府的關鍵戰略目標應該是提高美國人民的「精神活力」,他會強烈反對美國發起的這種沒有戰略限制的地緣政治競賽,正如我在《中國贏了嗎?》(Has China Won?)一書中所寫的那樣。然而,由於強大的抗華共識已經在美國政體中建立起來,拜登的手被綁住了。貿易戰還會繼續。

儘管他無能為力(大部分情況下),拜登仍能制定出比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更明智的戰略。這裡有一個簡單而有力的建議。在啟動他的東亞戰略之前,拜登應該派遣高級特使前往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10個國家,仔細聽取該地區的需要和期望。他們希望美國發揮更大的作用。但他們也不想被迫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簡而言之,東協將建議拜登對東亞採取更加明智、周到和外交的戰略。他應該聽從這個明智的建議。

YUN JIANG(分析中國政策的時事通訊《中國時事》的聯合編輯)

由於沒有明顯的退路,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和激烈言辭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兩國的政治精英都認為對方是不講理的一方。

政治關係的惡化可能開始滲透到雙邊關係的其他方面,包括人文交流。澳大利亞最近的外交關係立法可能會加劇這種情況。聯邦政府可以利用其新獲得的權力廢除與中國的現有合作協議,包括地方議會或大學層面的合作協議。

新一屆美國政府在對華言論上可能會減少對抗性,但也可能期望其盟友在對抗中國方面採取更多行動。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它希望美國更多地關注印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帶來的挑戰,因為它擔心被美國拋棄。這兩個因素都可能使澳中雙邊關係更加困難。

中國不太可能減弱其日益增強的態度,這引起了澳大利亞等國的擔憂。中國被視為一個大國。但澳大利亞仍然希望中國回到「韜光養晦」時代。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它也不太可能在其他國家對其的指責上讓步。這會導致進一步的摩擦。

在貿易方面,中國可能會繼續對澳大利亞特定行業採取行動,對坎培拉施加更大壓力。澳大利亞的一些行業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但總體貿易可能基本不會受影響。

DAVID LAMPTO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名譽教授,現任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鐵的河流:鐵路和中國在東南亞的力量》的合著者)

目前,我對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卸任後中美關係的擔憂,甚於對喬·拜登(Joe Biden) 2021年1月20日就職一年後的擔憂。一旦拜登就任,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互動模式將迅速凝結,為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設定框架。如果兩國關係有機會改變目前急劇下滑的局面,明年就是一個好時機。

對華盛頓來說,與中國有關的最初議程應該是避免危機(尤其是在臺灣海峽),建立一個合理的政策程序,並任命一位非常高級的官員負責中國政策,他的職責是協調各機構,發展更共同的願景。簡而言之,就是穩定、合理化、代理,共同展望美好的未來。

考慮到川普給美國國內帶來的災難,考慮到北京顯然不願意做出越來越疏遠美國的行為,無論是在自己的地區還是在全球範圍內,這樣做對華盛頓來說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拜登總統將受到7400萬人、資金充足的川普支持者的政治反對,以及在黨派鬥爭中猶豫不決的國會制約。

簡而言之,明年中美關係面臨的兩個問題是:我們能否在未來幾周內避免一場災難性的失誤?在未來的一年裡,北京和華盛頓是否會建立更富有成效的互動模式,抓住合作機遇?這種在2021年建立的模式可能會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如果我們失敗了,請系好安全帶。

ZURAIDAH IBRAHIM(《南華早報》副執行主編,《本周亞洲》主編)

到2021年,疫苗將成為每個人的心頭之事。在過去的一年裡,家庭、公司和國家都陷入了癱瘓,在短時間內給儘可能多的人注射這些藥物,給恢復正常帶來了最大的希望。冠狀病毒傳播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遠,疫苗接種計劃將難以趕上。不會迅速恢復健康,而將是一個漫長的爬坡。

因此,2021年充其量將是一個過渡年,標誌著為仍然不確定的未來做準備。氣候危機也是如此,這是一個比Covid-19大流行嚴重得多的全球危險。在定於11月在愛丁堡召開的氣候協定會議上,問題再次出現:世界各國政府能否最終應對一個存在的威脅?太多國家在太長時間裡對這個威脅過於輕視。屆時,中國有望提供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細節。日本和韓國的承諾,加上氣候科學否認者離開白宮,增加了謹慎的希望氣氛。

政治上也一樣,2021年將是東南亞兩個國家準備和定位的一年。在菲律賓,羅德裡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將於2022年6月結束他六年的總統任期。根據該國憲法,他不能尋求連任。由於他的威權民粹主義風格,他被貼上了「亞洲的川普」的標籤。明年我們將看到,他是否還會參與擴大他影響力的活動。同樣,在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在2024年任期結束後也沒有資格第三次連任。但是有關於延長任期限制的討論。無論如何,未來一年將是關於遺產建設的一年。

COLLIN KOH(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院研究員)

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及其南中國海政策將受到密切關注。美國在兩黨之間就中國提出的長期安全挑戰達成共識,使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撤消其前任已經制定的一些政策,例如導航運營自由和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黑名單。

但是,預計拜登政府將淡化川普政府一直在對付北京的言論,新團隊與美國盟國和安全夥伴一道採取更協商和合作的態度似乎是合理的。

然而,情況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不斷變化的Covid-19局勢可能仍會阻礙中國-東協為完成行為準則談判而進行的努力,並將其拖到2021年以後。此外,基於歷史先例,可以預見的是,到2021年初在中國南海發生的潛在事件可能會考驗剛成立的拜登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

SHASHI THAROOR(現任印度議員和前聯合國通訊主管)

自2019年印度人民黨(BJP)政府在新德裡再次當選以來,印度見證了其多數主義議程的強化,因為執政黨積極尋求邊緣化少數族裔社區、稀釋自治機構的權力、邊緣化議會並推翻聯邦制。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這些趨勢持續存在,並以追蹤接觸者的名義加強了監測。

但2020也見證了有機民眾運動的崛起——全國抗議國籍修正案(CAA)在年初和現在正在進行的大規模動亂全國農民團體反對新的農業法案——這表明印度民主反擊的能力。

人們普遍抵制莫迪政府不經協商就發布法令的傾向,這可能是2021年的關鍵趨勢。

印度還必須小心處理與即將上任的拜登(Biden)政府的關係。

相關焦點

  • 日本重回亞洲,中美關係波瀾再起!RCEP:千年來中國主導的東亞貿易...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相對於日本的國家實力迅速上升,而中日之間經貿上的複合相互依賴關係也出現了強弱交替之勢(圖1)。2019年,中日兩國加總起來就佔到RCEP整個區域經濟規模的75%,其中中國又是日本經濟規模的三倍左右。對日貿易在中國外貿中的佔比持續減小,而中國卻已經成為日本的首要貿易夥伴,而且這一地位由於新冠疫情而進一步突顯。
  • 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澳新五國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佔世界人口、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額均約30%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的誕生。它是2020年接近歲末,世界在飽受新冠疫情肆虐和經濟大衰退打擊下突然出現的一盞明燈,不僅標誌著世界自由貿易體制和多邊主義的一場巨大勝利,而且將帶來世界貿易格局和中國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
  • 澳大利亞維持了29年的神話撲滅!至今與美貿易存有分歧
    澳大利亞維持了29年的撲滅神話澳大利亞如今所連續創下29年的神話已經被正式撲滅,從2020年第2季度來看,澳大利亞國內的生產總值已經下降7%,創下了1959年以來下降記錄最低的一個記錄。同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澳大利亞的政府經濟很難恢復,因此便將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遏制中國經濟市場方面。
  • 基辛格談中美關係:中美不合作 世界會分裂
    【觀察者網 綜合】今年正值確立「一個中國原則」的《中美上海公報》籤署45周年,2月2日,在接受央視記者王冠採訪提及《上海公報》籤署以來對中美關係的意義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中美都應視對方為潛在合作夥伴而非對手,如果中美不在現有基礎上合作,整個世界將會分裂。
  • 拜登時代即將開啟,中美關係將有多大不同?
    【導語】川普執政的四年間,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呈現自由落體的態勢。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川普執政的四年間,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呈現自由落體的態勢。儘管川普還沒有正式承認大選失敗,未來的兩個月內他很可能會在內政外交上進行一番折騰,但是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因素導致中美關係持續下行。在我看來,塑造當前態勢的,既有結構性因素,又有各自的國內政治周期性因素,需要分別討論。
  • 渣打: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人民幣匯率展望
    可以預見在雙邊關係達到更為均衡之前,未來幾年中美兩國間的競爭或將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基於渣打以及IMF的長期經濟預測,2020年底中國名義GDP總量或將達到美國名義GDP總量的71%,2025年底(「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達到美國GDP總量的89%,並在2030-35年超過美國。
  • 對華關係緊張時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換人了
    據路透社雪梨消息,在與中國緊張關係加劇之際,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周五在內閣改組中任命教育部長丹·提恩為新的貿易部長。報導稱,中國商務部當天在一份公告中說,將從12月11日起,採取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的形式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此前,中國已經在11月徵收了臨時反傾銷稅。
  • 中國外交新局|2015年中美關係很矛盾,2016年看南海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籤署儀式在北京舉行。 東方IC 資料圖這一年,中美關係進一步顯示出「國際秩序」之爭。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美國則在或明或暗地反對、阻撓中國設立亞投行,並繼續推動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極力推動並不包括中國在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當地時間2015年4月19日,日本東京,日美就泛太平洋夥伴關係自由貿易問題舉行部長級談判。
  • 2020年澳元暴漲38%,成功控制疫情立大功!國際貿易利空隱現,2021年...
    12月23日,市場分析師Yohay Elam指出,相比全球大多數國家,澳大利亞更好地經受住了疫情危機的衝擊,並在年底前推動澳元走高。結合澳洲聯儲預期維穩,可能在2021年初加強澳元的漲勢。但是,國際貿易緊張勢必給澳元帶來壓力,尤其是在2021年下半年。因此,他預測2021年澳元兌美元收斂漲勢,出現先漲後跌的走勢。
  • 澳將領預測中美「5年內開戰」:澳大利亞要準備填補亞洲真空,遭俄媒...
    曾在澳軍中服役40年,位臨少將的保守派自由黨參議員莫蘭,就在近期站出來拱了一把火。他敦促澳大利亞政府擴大軍事力量,而理由則是他預測「中美之間在未來三到五年會開戰」。 這位議員胃口著實不小。他計劃與美國一起「擊潰中國」,並在之後「取代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因為這位鬼才議員還預見到了美國的衰弱。
  • 中美貿易、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明顯
    中國產品在全球出口中所佔的份額實際上正在上升,現在甚至超過了2018年中美貿易戰之前的水平。有人同時也認為,最近達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亞洲和大洋洲15個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 澳大利亞官員:中國和亞洲崛起對澳大利亞意味著什麼
    人民網4月26日訊 4月17日,澳大利亞貿易和競爭力部長艾默森在哥倫比亞國立大學發表演講,講述了澳大利亞為應對全球權力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所做的努力。全文如下:亞洲世紀推動澳大利亞改革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促使全球經濟重心向亞洲加速轉移。
  •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丨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和中歐貿易機遇
    2019年美國-歐盟和20國集團國家貿易逆差傑拉奇先生的團隊在2019年就美國-歐盟和20國集團國家貿易逆差作了科學詳盡的調研,數據表明:2019年美國的前四大貿易逆差來源地依次是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逆差額分別為3660億、1050億、720億和700億美元
  • 川普見波羅的海三國領導人談中美貿易:25年來,美國幫中國重建
    【文/觀察者網 王驍】川普真的很關心中國,就連在跟中國毫無關係的場合也要提起中國,似乎是要告訴世界中美之間存在的矛盾。縱觀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的表現,不難發現他是一個隨時將自己的政綱掛在嘴邊的人,而且他利用一切場合來推動自己的議程。
  • ...聚焦亞洲》報告預測:恢復、整頓及改革將推動2021年亞洲經濟...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訊 12月2日 德勤研究發布最新一期《聚焦亞洲》系列報告,報告指出恢復、整頓及改革三股力量將助推亞洲經濟走出疫情陰影,在2021年實現小幅回升。
  • 人民幣匯率破6.5關口,2021年匯率會怎樣?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608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調4個基點。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604。最近幾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迎來大幅反彈,人民幣中間價在2021年第二個交易日漲破6.5關口。
  • "亞洲世紀"加速到來,分裂的澳大利亞如何選擇
    「經歷了長達八年的艱苦談判,最終15個亞太國家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RCEP將永遠改變世界經濟和貿易的格局!」「RCEP是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個重大成就,對中國,對我們地區也是利大於弊。」「RCEP和CPTPP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 拜登上任,中美關係迎來蜜月期?
    編輯:一水流殤隨著美國2020年大選落下帷幕,人們對於美國政府未來的政治走向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在此次美國大選中,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擊敗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成功當選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來自不同的派別,拜登上任之後的政治政策必然會與川普有所不同。
  • 澳大利亞在經濟上有多依賴中國?中澳貿易總額佔其GDP12%
    2、最大自貿區成立,澳方應放棄反華擁抱機遇因為澳大利亞屢屢對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做出有損中國利益的行為,中澳關係也陷入了冰點,這是澳方一手造成的,而且目前還拒不悔改,但是澳大利亞也難以捨棄從中國獲得的經濟利益,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澳大利亞從中國獲得了巨大的貿易順差
  • 2021年的中國外交,將更加主動積極
    2020年中國外交經歷了比以往更多的艱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惡化的中美關係,中國外交除了為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格局的穩定做出不懈努力外,還需要應對比以往更多的針對中國的惡意造謠、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