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涼橋垃圾中轉站困擾周邊住戶十餘年 如今改造後獲點讚

2020-12-20 溫州新聞網

乘涼橋垃圾中轉站髒亂差的狀況大為改善。

  溫州網訊 市區乘涼橋垃圾中轉站「不堪重負」,今年經過升級改造,終於改變髒亂差的舊貌,成為鹿城區首座易腐收運服務「小精專」中轉站的樣板。

  日前,由鹿城區五馬街道和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攜手打造的垃圾收運「乘涼模式」,解決了乘涼橋附近住戶的「十年困擾」,更讓垃圾分類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展示點,廣大市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垃圾中轉站髒亂舊

  困擾周邊住戶十餘年

  乘涼橋垃圾中轉站地處城區中心位置,前後銜接府前街、五馬街、禪街等溫州地標街區,又緊鄰居民住宅區。上世紀90年代修建時,乘涼橋中轉站的功能定位僅限於收運周邊居民小區與部分商鋪所產生的日常生活垃圾。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五馬商圈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總量不斷增加,再加上生活垃圾混投混運,保潔三輪車滴灑漏,乘涼橋生活垃圾中轉站日益「不堪重負」,成為城市管理中的「頑疾」,被周邊居民投訴了十多年。

  今年,鹿城區五馬街道藉助「全省生活垃圾攻堅治理全面深入」的契機,在五馬街道轄區內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其中「如何升級改造乘涼橋垃圾中轉站」成了居民關注的焦點。經過前期入戶調查和宣傳,多次召開協商會議後,最終在今年6月初,五馬街道城管辦、五馬環衛所及乘涼社區定下垃圾中轉站改造提升的「乘涼模式」。

  易腐垃圾實現「專收專運」

  「乘涼模式」創新中轉服務

  五馬街道的「乘涼模式」是這樣謀劃的:精簡收運功能,打造易腐垃圾「專收專運」服務中轉站,結合居民小區「易腐直運、以桶換桶、定時定點收運」等垃圾分類舉措,創新推出全區首座易腐收運服務「小專精」中轉站樣板。

  在實際打造過程中,五馬街道聯合五馬環衛所立即開展行動,以乘涼社區發動周邊居民宣傳為先手,五馬環衛所實施乘涼中轉站小改造,城管辦開展四輪電瓶車輛及人員配置,動員物業投入,設計收運線路排班定時定點等準備。經過近1個月改造提升,「乘涼模式」全面試運行,獲得周邊居民點讚。

  五馬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乘涼模式」試行成功後,街道還將在轄區內的府前、城西、百裡、八仙社區廣泛推行,住宅小區的生活垃圾將按照「易腐直運、以桶換桶、定時定點收運」的方式,全面提升轄區垃圾分類整體質量。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夏婕妤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鄭州這些讓人「掩鼻而逃」的垃圾中轉站已大變樣,還獲市民點讚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通訊員 蔡曉紅 侯延斌在鄭州市金水區渠西路與東風路交叉口附近的渠西路垃圾中轉站,附近雖然行人如織,但沒有人因中轉站的存在而讓「掩鼻而逃」,反而獲得了好評和點讚。這是怎麼做到的?金水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確保垃圾收運正規,該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設備運行、垃圾收集清運、車輛管理、轉運站內部衛生管理等規章制度,規範機械操作規程,對進出站轉運車輛進行登記,嚴格規定進出站時間,確保垃圾日產日清日轉,明確衛生管理責任,保證中轉站內外環境整潔,促進中轉站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
  • 蒼南:靈溪鎮康樂垃圾中轉站改造後投入使用
    歷經一個月改造升級,近日,投資61萬元的靈溪鎮康樂垃圾中轉站改造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後,正式投入使用。在康樂垃圾中轉站,新引進的兩臺新型垂直式垃圾壓縮機正在壓縮環衛工人運送回來的垃圾,壓縮過程中幾乎不產生噪音。
  • 垃圾中轉站延後收運時間
    ▲昨日上午,垃圾運輸車輛有序進入森林垃圾中轉站 記者 伍靖雯 攝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盛小格)昨日早上6點,天元區森林垃圾中轉站,運輸車輛按序排隊進入,轉入前一晚周邊各個街區、社區的垃圾。「工作時間推後,但是有序了,我們工作起來也方便許多。」現場,一名環衛工人說。那之前呢?森林垃圾中轉站主要覆蓋慄雨街道、嵩山路街道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運、二次轉運,隨著周邊新建建築越來越多,居民增加,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現在每天都有60多噸。「收運垃圾不及時,會給居民們造成困擾。
  • 鼓樓區一廚餘垃圾中轉站投用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朱磊 楊君羽) 近日,鼓樓區一座日中轉量達60噸的廚餘垃圾中轉站在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投用。  目前鼓樓區針對912個居民小區設置了14條廚餘垃圾收運專線,「此前我們一直使用多種車輛將分出來的廚餘垃圾送往江北廚餘垃圾處置中心,每天往返多次,不僅效率低,而且運營成本很高。」鼓樓管養集團副總經理陳築明介紹,建成廚餘垃圾中轉站之後,小車收運到廚餘垃圾後,先集中到中轉站,再裝上大型車輛。
  • 大足:改善城區人居環境 關停改造垃圾中轉站
    與喻大娘同行的王女士更是豎起大拇指,稱讚政協委員用心,政府部門給力,關閉了運行快10年的垃圾中轉站,讓附近上萬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得到改變。原來,喻大娘現在居住的小區,以前是一片農田和濱河路的河灘,無人居住。為了處理大足城區的生活垃圾,相關部門於2011年在此修建了垂直壓縮式集中處理垃圾的中轉站,每天將全城的垃圾運到這裡壓縮後,再運到大灣垃圾場填埋。
  • 建築垃圾臨時投放點變生活垃圾中轉站 武漢一小區居民被臭氣整整燻...
    家住武漢市漢陽區金地瀾菲溪岸小區二期18棟的李女士,2017年入住時,樓下的這個垃圾中轉站僅是一個建築垃圾臨時投放點。沒想到,在三年的時間裡,臨時的建築垃圾投放點,慢慢地變成了整個小區4000多戶業主的生活垃圾中轉站。李女士氣憤地說,如今,這個中轉站包括建築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小區商業街區的廚餘垃圾,日均中轉垃圾達到160餘桶,整日臭氣燻天:李女士:我們家兩個孩子,一個九歲一個五個月,每天蚊蟲叮咬情況實在是太嚴重了,咬的毒性特別大。
  • 昆明市長熱線回復部分市民問題 馬軍場小區垃圾中轉站將整改
    原標題:昆明市長熱線回復部分市民問題 馬軍場小區垃圾中轉站將整改   馬軍場小區附近的垃圾中轉站惡臭四溢咋辦?家住西苑浦路的市民啥時候能在家門口坐上公交車?  道路建成後,尚領明珠小區市民可經由西苑浦路梁源小區段和昌源南路出行,公交線路待道路建成後由公交公司確定。市交通運輸局管理處已督促公交公司於近期安排180路在麗苑路西段通行,以保障市民出行需求。
  • 關停改造濱河路垃圾中轉站 改善城區人居環境
    與喻大娘同行的王女士更是豎起大拇指,稱讚政協委員用心,政府部門給力,關閉了運行快10年的垃圾中轉站,讓附近上萬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得到改變。原來,喻大娘現在居住的小區,以前是一片農田和濱河路的河灘,無人居住。為了處理大足城區的生活垃圾,相關部門於2011年在此修建了垂直壓縮式集中處理垃圾的中轉站,每天將全城的垃圾運到這裡壓縮後,再運到大灣垃圾場填埋。
  • 廣東東莞萬江首個試點改造的生活垃圾轉運站投入使用 還將升級改造...
    近日,廣東省東莞市萬江首個試點改造的生活垃圾轉運站東風轉運站正式投入使用。經歷數月的升級改造,東風轉運站實現了「顏值」和「實力」的雙提升,附近居民紛紛點讚。在萬江東風市場後門右側,一座嶄新別樣的建築呈現在眾人眼前,灰色、橙色相間的格柵外觀賦予它新的活力,這就是改造後的萬江東風轉運站。
  • 【獨立調查】杭州垃圾中轉站選址博弈 政府亮出新招
    垃圾站作業時間是晚上七點到凌晨兩三點,車輛進出頻繁,壓縮處理後由重型車輛裝運到填埋場,這種車進出時的噪音很大。」  附近小區一位業主表示,按400噸的處理量來看,如果每輛大型垃圾車的載重量為6噸,需進出各7車次才能處理完。  「按8小時作業時間計算,平均每小時2車次,幾乎每半小時都有車輛進出,試問你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中過日子嗎?
  • 新區5個垃圾中轉站提前完成升級改造
    接下來,這些垃圾轉運站生活垃圾收集能夠實現大中型垃圾收集車和電動垃圾收集車配合互補,形成密閉化、機械化、減量化、高效化的收運模式,垃圾轉運量每天可達54.5噸。 據了解,目前新區共有19座垃圾中轉站,葵湧、大鵬、南澳分別分布6座、5座和8座。
  • 垃圾分類進行時丨沈家門蒲灣垃圾中轉站完成改造提升投入使用
    普陀沈家門蒲灣垃圾中轉站改造完成,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整潔有序的面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走進新的蒲灣垃圾中轉站,可看到整個建築呈兩層全框架結構,設有卸料大廳、卸料平臺、兩條垃圾壓縮生產線以及除臭設備間等。
  • 垃圾中轉站距離居民樓近:氣味太難聞 清運噪聲大
    近日,家住豐臺區馬家堡東路海上海花園2號樓的葛女士向本報反映,她家附近的一個垃圾中轉站因為衛生和噪音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據介紹,這個垃圾中轉站位於小區裡面,距離葛女士所在的2號樓只有10米左右。中轉站的大門朝東,正對住戶西側的陽臺。
  • 城市提質:看社區生活垃圾中轉站的蝶變
    城市提質:看社區生活垃圾中轉站的蝶變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5日訊(通訊員 彭雲華)長沙縣星沙街道灰埠社區明月路生活垃圾中轉站於今年3月改造完畢後正式投入使用,「你看咯,現在這工作環境比我屋裡裝修還好些類!
  • 龍華區一小區內擬設垃圾中轉站 引居民不滿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3日訊 日前,龍華一網友發微博稱,錦繡御園小區附近一處垃圾中轉站在2017年關停,但是誰料近期街道又要重新啟用。小區內有1800多戶住戶,還有300多名學生的幼兒園和1000多名學生的小學,大家擔心垃圾站重啟後對居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 東四十條「筒子樓」改造交房 老住戶點讚
    原標題:東四十條「筒子樓」改造交房 老住戶點讚 「盼了多年的安居夢實現了!」 「危樓舊貌換新顏,能在這兒安享晚年了!」在東四十條25號樓住了近40年的孟月蘭今年68歲,說起老樓的變化,她笑得合不攏嘴。這棟建於1953年的「筒子樓」近期完成改造交房。
  • 擴大中轉站的設計處理規模 後坑垃圾站將進行升級改造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曾昊然)後坑垃圾中轉站要升級啦!  隨著廈門島內人口增長,垃圾轉運量不斷增加,導致後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處於長期超負荷狀態,處理效率降低。
  • 垃圾中轉站氣味難聞噪聲大 居民不堪其擾
    核心提示: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西八路西安市中心醫院家屬院旁,有一處垃圾中轉站,每天停放垃圾車供附近保潔員將清掃來的垃圾進行匯集。而緊鄰垃圾中轉站的就是小區的住宅樓,因為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噪音和異味侵擾,業主很是煩惱。昨天,本報記者前往現場對情況進行了核實。
  • 直擊垃圾分類!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
  • 冷水灘區環衛局:對城區垃圾中轉站進行提質改造
    永州日報訊(通訊員 楊雅涵)隨著夏季氣溫的逐漸升高,堆放的垃圾極易產生臭氣、招來蚊蠅,對城區環境有較大影響。為進一步深化「六城同創」工作,加強城區市容市貌管理,淨化城區衛生環境,冷水灘區環衛局對20座露天垃圾中轉站進行鋼結構建設,並配備自動噴灑除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