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梁俯瞰山谷間的大散關與蜿蜒的川陝公路

2021-01-10 秋風無痕

寶雞是兒時生長的地方,渭河南區四川的那條路,也是心中一個去往遙遠的地方,一次次在多種媒介裡看到秦嶺之巔俯瞰中俊俏山峰與輝煌峽谷,也曾路過山梁,但卻未能停留體驗心中那份期盼的壯懷。秋葉滿山紅的季節,心中懷著對鳳縣紅葉的嚮往,再次從西安沿西寶高速來到寶雞,轉行川陝公路,終於來到了秦嶺梁上,站立山巔感受了寶雞故道的氣勢。

川陝公路是1936年由民國政府出資修建通車的,北起寶雞,經鳳縣、留壩、勉縣、寧強到達漢中廣元,終於四川梓潼。而漢劉邦在故道基礎上打通的陳倉道,由陳倉南出散關,經鳳縣、兩當、徽縣、略陽接沮水抵漢中,不僅留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戰例,也為劉邦奠定「由故道出,還定三秦」的歷史。交通也讓寶雞成為一個南北交通的樞紐,民國起的川陝公路、隴海鐵路、寶成鐵路更是給寶雞提供了以交通樞紐發展的機會。今天川陝公路經過多次改造,已經很寬闊,儘管還是無數小彎,十幾個大彎,但穿行在寶成鐵路與俊美山谷間,卻是一種很好的旅遊體驗。

從寶雞姜城堡附近下西寶高速,沿著清姜河谷而上,經過只留下現代新修文化遺址的大散關,就開始了比較陡峭的盤山路,在大散關南不遠處的清姜河東岸,一個由山巔飛瀉而下的瀑布,讓我感受了飛流天降的美。登到秦嶺梁後,從高處俯瞰,更感那個瀑布堵塞壯觀。

車行山谷,蜿蜒山間的寶成鐵路已經沒有多少綠皮的客運列車,山谷間最多的還是一條條輸電線路架在高高的鐵塔和水泥電桿上,飛上秦嶺之巔,構通著南北能源輸送,也說明著這條故道在工業傳輸與交通運輸上,一樣都是南北走線的最佳選擇。心中不由感嘆古人的偉大與智慧。

上山路上,有很多美麗與文化,但沒有停車點的繁忙運輸路上,只能將美麗收藏眼帘與心間。登到區鳳縣與嘉陵江源頭風景區的路口,就到了川陝公路秦嶺最高點,巍峨的炎帝雕像邊,一個較大堵塞停車場與城門觀景臺,讓人們可以高處俯瞰,了卻山路行進中對壯闊美麗慢慢品讀的心願。

走上觀景臺,俯瞰裡,寶成鐵路上列車的身影已經不能看到,收入眼帘的是蜿蜒山谷的來時路,還有那些輸送能源的電力線路與杆塔,而山谷間一個個挺拔的山峰,留下秦嶺偉岸與壯麗。看著山根那朦朧的大散關,想像著古代金戈鐵馬歲月的雄關,也想像著長恨歌裡唐玄宗從鳳翔逃亡蜀中的不易。

秋已深,北望山谷,綠色依然,西望山巒,秋葉染黃,翻過秦嶺梁,山下黃牛鋪、紅花鋪、雙石鋪......。一個個驛站式的名字,記載著歷史煙塵裡故道、陳倉道、到今天川陝公路、寶成鐵路的交通變更,更記述著這條千年不變的南北交通路上的人文與自然故事。而滿山紅葉的風景,也讓人感觸秦嶺南北風景的不同。

圖文:辛秋平

相關焦點

  • 秦嶺梁俯瞰壯觀山谷間的大散關與蜿蜒的川陝公路
    秋葉滿山紅的季節,心中懷著對鳳縣紅葉的嚮往,再次從西安沿西寶高速來到寶雞,轉行川陝公路,終於來到了秦嶺梁上,站立山巔感受了寶雞故道的氣勢。交通也讓寶雞成為一個南北交通的樞紐,民國起的川陝公路、隴海鐵路、寶成鐵路更是給寶雞提供了以交通樞紐發展的機會。今天川陝公路經過多次改造,已經很寬闊,儘管還是無數小彎,十幾個大彎,但穿行在寶成鐵路與俊美山谷間,卻是一種很好的旅遊體驗。
  • 漫遊大散關
    民國二十五年(1936)在川陝公路19.5公裡處的路北懸崖上,鐫刻有主事修建川陝公路的趙祖康題寫的「古大散關」4個大字。1982年8月渭濱區文教局,風州公務段又在散關嶺上關門遺址東面,立有「古大散關遺址」石碑一通。
  • 寶漢公路上的大散關、柴關嶺和酒奠梁
    為什麼要提到大散關、柴關嶺和酒奠梁呢?想在這三座山脈上修建公路以當時的工程機械化水平來說太過於艱難,公路多為盤山路段,山區修路十分不易,所起的作用之大則難以言說。就不得不提到我國近代的「公路泰鬥」趙祖康,與詹天佑、茅以升並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傑。
  • 陝西秦嶺深處的古代名關,曾為戰爭後防線,見證民國川陝公路傳奇
    宋朝時為了抵禦金兵南侵,在寶雞大散關之後的柴嶺,修建了一條最後的「抗金防線」。為了就是一旦宋兵抵擋不住,便撤回陝南漢中。到了明清時期,這座秦嶺關口的則成為稽查南來北往的行人、方便留壩、鳳縣官員往來聯絡的用途了。那個時候,留壩縣還屬於鳳州(鳳縣)管轄的。
  • 七夕會·旅遊|盪氣迴腸大散關
    大散關有點遠了,它在陝西省寶雞市西南郊川陝公路19公裡處。但由於對詩人敬仰對詩詞熱愛,我一直有遊覽大散關的期盼,今年6月終於一遂心願。大散關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稱散關。該關南起秦嶺鳳縣,北至寶雞市區益門鎮,南北逶迤40公裡,是我國古代最長的關隘,歷史上有「川陝噤喉」之稱。清道光之前,此處一直歸蜀地所轄。我們今天遊覽的大散關景區,是其中一段,現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從散國到大散關——這個川陝咽喉之地的興衰
    對中國歷史稍微熟悉點的人都對大散關這個地名有著清晰的印象,作為關中平原西邊最重要的關隘,這裡一直是由陝入川和從川至陝的必經之路,有無數驚天動地的歷史大戲曾以它為背景上演。但這座天下險關之所以擁有這個名字,卻和一個古老的邦國有關,這個古國就是散國。
  • 鐵馬秋風大散關
    我說,大散關!朋友說,寶雞旅遊景點很多,大散關只是個很普通的景點,為什麼要先到這裡呢?我是從陸遊的一首詩知道大散關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放,又是多麼悲涼!我曾有過30多年的軍旅生涯,看到這兩句詩,立馬產生共鳴。瓜洲渡去過了,大散關,那是一定要去的。
  • 走近大散關
    我說,大散關!朋友說,寶雞旅遊景點很多,大散關只是個很普通的景點,為什麼要先到這裡呢?我是從陸遊的一首詩知道大散關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放,又是多麼悲涼!我曾有過30多年的軍旅生涯,看到這兩句詩,立馬產生共鳴。瓜洲渡去過了,大散關,那是一定要去的。
  • 秦嶺紅葉燦如霞!秋色最美的公路,自駕這樣走。
    說起秦嶺的秋色,無人不說他的美麗,無人不被它的美色所誘惑,每年的10月中下旬,許許多多的人就開始驅車進入秦嶺山中,尋覓那五彩斑斕的一片美色。川陝公裡也就是省道S212,從陝西寶雞至川陝交界,可以說是秦嶺裡面最美的自駕公路之一,自駕這條公路,春夏秋三個季節都能欣賞到不同的美景,尤其是川陝公路的秋色,更是惹人醉!
  • 寶雞故事┃探秘寶雞大散關
    在網際網路上鍵入「大散關」一詞,可得到如下介紹:位於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陝咽喉」,愛國詩人陸遊曾寫下「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作。那麼,大散關之名究竟從何而來,古大散關的關隘究竟在哪裡,為什麼它一直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 陸遊一生引以為傲的地方大散關今天怎麼樣了?
    大散關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西南陝川公路20公裡處之大散嶺之腳,系關中唯一通往嶺南的重要關隘,在古代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今天盛世卻成了遊人尋蹤問古、敬仰英雄、熱愛祖國的好去處。大散關為古代關中四關之一。東為函谷關(東漢以後被潼關取代),西為大散關,南為武關,北為蕭關。關中之地居其四關之中,故稱關中。在中國古代,佔據關中就可一統全國,進可攻、退可守。
  • 乘坐綠皮慢車,尋覓秦嶺之巔那片銀裝素裹的寶雞大雪幻境
    春夏秋三季都沿著川陝公路,從寶雞到過秦嶺之巔嘉陵江源頭旁那片美麗,而銀裝素裹的秦嶺雪境一直是心中所念,站立渭濱與鳳縣界上的秦嶺埡口,俯瞰蜿蜒川陝公路穿行銀色世界的那份壯闊,感嘆北國風光的那份壯懷,應該是一刻難得的心情飛翔吧。
  • 寶雞大散關 陸遊寫下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名句 韓信從此借道拿下陳倉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詩句中提到的大散關是我國關中著名的四關之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散關據記載,大散關最早是周朝時位於大散嶺的一個小國——散國的關隘,大散關也因此得名,這裡連通著巴蜀和關中,所以自古就是」川陝咽喉」,可以想像,這裡也是個非常險峻的一個地方,景色一定也不會很差。
  • 秦嶺魔幻小城,蜀道、川陝公路、寶成鐵路從此經過,去3次不夠
    按照慣例,寫自媒體文章,先要取一個有吸引力的、能煽動起人好奇心,但又要和實際情況貼合的標題——在秦嶺裡,能滿足這個標題所說的——蜀道、川陝公路、寶成鐵路都途經的小城,也只有寶雞鳳縣了。鳳縣,很多人都不陌生,即便沒有去,可能也在各類旅遊宣傳或廣告中了解一二了。
  • 射鵰英雄傳中,金國和南宋為何以大散關為界?看看兩國這一場戰事
    在小說中提到,金國和南宋的疆界東部以淮水為界,西部以大散關為界,並且南宋向金國稱臣,年年貢納歲幣。或許很多人不明白,宋金兩國東部疆界以淮水為界很好理解,因為淮水歷來是北方與南方的分界線,但兩國的西部疆界為何以大散關為界呢?大散關在什麼地方呢?其實這要從南宋和金國的一場戰事說起。大散關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設立,由於當時其是西周諸侯國散國的關隘,所以稱名為大散關。
  • 陝西這條絕美自駕公路,藏了秦嶺最斑斕的深山秋色
    ,108國道沿著黑河在秦嶺裡蜿蜒攀升,可欣賞到絕美秋景。這一段公路純粹是在山谷裡翻飛騰躍黃花嶺段的盤山公路曲折蜿蜒,道路線條優美靈動,四季風景迥異,駕駛樂趣多多,被網友稱為陝西十條最美公路之一,是秦嶺南坡的風景線。
  • 寶雞破譯「大散關」遺址之迷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十三日電(趙鋒 江松民)「鐵馬秋風大散關」又有新說。日前在陝西省秦嶺西段主梁頂處出土的石碑,改寫了大散關在寶雞市二裡關的「蓋棺之論」,解決了考古界長期爭論不休的這一課題。  大散關又名散關,崤關,是古代陝西關中的門戶,被稱為中國內陸諸關之最,號稱「三秦第一雄關」。
  • 秦嶺深處被遺忘的千年古城,兩條古道在此交匯,今天成了一個村!
    時隔幾年,再來看時,嘉陵江邊的川陝公路邊已打出醒目的牌子——鳳州古城,鳳縣已經開始對它進行旅遊開發了。那時的秦嶺,還沒有現代公路,穿越秦嶺還需要仰仗古道,而鳳州,正處在兩大古道——陳倉道和連雲棧道的交匯點。
  • 騎行陝川日誌:8月25日,翻越秦嶺,周至縣馬召鎮到佛坪縣
    馬召鎮就在秦嶺腳下,翻越秦嶺從這裡開始馬召鎮位於秦嶺腳下,擔心翻越難度,一大早沒吃早飯就離開旅店。出馬召鎮就開始到達另一個水平的翻山,盤山路坡度還是比較大的,到山頂,就進入了黑河水庫庫區。黑河水庫是西安市區的飲用水源,從馬召鎮到爬上秦嶺隧道,這約70公裡公路都是沿黑河在河畔山腰蜿蜒上行。黑河峽谷內清清河流,兩岸崇山疊翠,雲霧鎖空,路途寂寂,幾近無跡,只有黑河卻似白龍青龍或急或緩,水流擊打山石的聲音在山谷內迴響。
  • 陝西秦嶺最美自駕公路,98公裡穿越中國南北,走幾步就有個景點
    最近小漁走了一條秦嶺公路,對很多遊客而言它相對比較小眾,不過曾被專業媒體評為「陝西最美秦嶺鄉村公路」之一。這條秦嶺公路全長98公裡,穿越中國南北,沿途美景眾多,隔幾步就有一個景點,非常適合自駕遊。不過相比其他幾條秦嶺公路,寶鳳路似乎相對小眾,遊客的提及的並不太多。我感覺大概是因為這條公路至今仍然是寶雞通往鳳縣的交通要道之一,沿途車流較多,多多少少影響了一些自駕賞景的旅遊體驗。不過即便如此,寶鳳公路沿途擁有眾多人文風景和自然美景,還是很值得走一趟的。尤其是它翻越秦嶺分水嶺,從秦嶺北麓的寶雞市區來到了秦嶺南麓的寶雞鳳縣,是一條真正的橫跨中國南北的秦嶺旅遊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