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是兒時生長的地方,渭河南區四川的那條路,也是心中一個去往遙遠的地方,一次次在多種媒介裡看到秦嶺之巔俯瞰中俊俏山峰與輝煌峽谷,也曾路過山梁,但卻未能停留體驗心中那份期盼的壯懷。秋葉滿山紅的季節,心中懷著對鳳縣紅葉的嚮往,再次從西安沿西寶高速來到寶雞,轉行川陝公路,終於來到了秦嶺梁上,站立山巔感受了寶雞故道的氣勢。
川陝公路是1936年由民國政府出資修建通車的,北起寶雞,經鳳縣、留壩、勉縣、寧強到達漢中廣元,終於四川梓潼。而漢劉邦在故道基礎上打通的陳倉道,由陳倉南出散關,經鳳縣、兩當、徽縣、略陽接沮水抵漢中,不僅留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戰例,也為劉邦奠定「由故道出,還定三秦」的歷史。交通也讓寶雞成為一個南北交通的樞紐,民國起的川陝公路、隴海鐵路、寶成鐵路更是給寶雞提供了以交通樞紐發展的機會。今天川陝公路經過多次改造,已經很寬闊,儘管還是無數小彎,十幾個大彎,但穿行在寶成鐵路與俊美山谷間,卻是一種很好的旅遊體驗。
從寶雞姜城堡附近下西寶高速,沿著清姜河谷而上,經過只留下現代新修文化遺址的大散關,就開始了比較陡峭的盤山路,在大散關南不遠處的清姜河東岸,一個由山巔飛瀉而下的瀑布,讓我感受了飛流天降的美。登到秦嶺梁後,從高處俯瞰,更感那個瀑布堵塞壯觀。
車行山谷,蜿蜒山間的寶成鐵路已經沒有多少綠皮的客運列車,山谷間最多的還是一條條輸電線路架在高高的鐵塔和水泥電桿上,飛上秦嶺之巔,構通著南北能源輸送,也說明著這條故道在工業傳輸與交通運輸上,一樣都是南北走線的最佳選擇。心中不由感嘆古人的偉大與智慧。
上山路上,有很多美麗與文化,但沒有停車點的繁忙運輸路上,只能將美麗收藏眼帘與心間。登到區鳳縣與嘉陵江源頭風景區的路口,就到了川陝公路秦嶺最高點,巍峨的炎帝雕像邊,一個較大堵塞停車場與城門觀景臺,讓人們可以高處俯瞰,了卻山路行進中對壯闊美麗慢慢品讀的心願。
走上觀景臺,俯瞰裡,寶成鐵路上列車的身影已經不能看到,收入眼帘的是蜿蜒山谷的來時路,還有那些輸送能源的電力線路與杆塔,而山谷間一個個挺拔的山峰,留下秦嶺偉岸與壯麗。看著山根那朦朧的大散關,想像著古代金戈鐵馬歲月的雄關,也想像著長恨歌裡唐玄宗從鳳翔逃亡蜀中的不易。
秋已深,北望山谷,綠色依然,西望山巒,秋葉染黃,翻過秦嶺梁,山下黃牛鋪、紅花鋪、雙石鋪......。一個個驛站式的名字,記載著歷史煙塵裡故道、陳倉道、到今天川陝公路、寶成鐵路的交通變更,更記述著這條千年不變的南北交通路上的人文與自然故事。而滿山紅葉的風景,也讓人感觸秦嶺南北風景的不同。
圖文:辛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