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秋風大散關

2020-09-27 然而不然

應朋友邀請,到寶雞遊玩。我是第一次到寶雞,朋友問,想到哪裡玩玩?我說,大散關!朋友說,寶雞旅遊景點很多,大散關只是個很普通的景點,為什麼要先到這裡呢?

我是從陸遊的一首詩知道大散關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放,又是多麼悲涼!我曾有過30多年的軍旅生涯,看到這兩句詩,立馬產生共鳴。瓜洲渡去過了,大散關,那是一定要去的。

大散關在寶雞城南,秦嶺北麓。第二天一早,朋友駕車,直奔大散關。下了高速公路,沿著一條峽谷,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前行。越往前走,峽谷越窄,道路越險。走了不遠,路右邊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樓,旁邊樹著「古大散關」的石碑。到了,大散關到了!

我們下了車,朋友的朋友已等在門口了。這位朋友姓劉,叫劉曉應,是大散關景區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是經營旅遊出身,對大散關的歷史和文化,那可是大有研究。

劉董事長陪著我上了關樓,四下眺望,山巒疊嶂,盡收眼底。「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的一首詩,吸引了多少旅行家對蜀道的嚮往。去年,我與幾位好友駕車入川,探尋李白筆下「危乎高哉」,「使人聽此凋朱顏」的蜀道。從成都到漢中,高速公路寬而且平,一日千裡,朝發夕至。我不禁發出疑問:蜀道何難之有?即使詩中所寫的「劍閣崢嶸",也不過爾爾。今天站在大散關樓上憑欄四望,但見奇峰兀起,山高路險,才見識了真正的蜀道,印證了李白筆下的蜀道難

劉董事長告訴我,當年李白從都城長安去四川,這裡是必經之路。從這裡進山,翻越秦嶺。那時沒有隧道,沒有公路,行路之難可想而知。而翻過秦嶺,一入四川,就是一馬平川了。所以說,蜀道不在蜀,而在秦。更何況當時這裡本來就歸屬蜀地。

我居高臨下向對面望去,只見山半坡上,「鐵馬秋風」四個大字蒼勁有力,山下是一條小溪,溪邊是一條公路,這就是連通四川和陝西的主幹線了。劉董事長說,古時候峽谷裡的河要比這條小溪寬得多,佔據了峽谷的大部空間,河邊的路很窄。這裡就是進川入陝的咽喉,而大散關就建在川陝通道的喉部。

站在高處一看,再聽劉董事長這麼一說,我明白了什麼叫兵家必爭之地,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這塊彈丸之地,歷史上竟發生了70多場戰爭,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曹操攻張魯、諸葛亮圍陳倉,都從這裡經過。

到了宋代,金兵大舉南下入侵,大散關一線,成了金國和南宋的邊界線。兩國在這裡重兵對峙,反覆爭奪,大散關數易其手。南宋名將吳玠、吳璘兄弟,以兩千的兵力,數次擊敗金兀朮十萬大軍的進攻,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使大散關熠熠生輝。

古語云,「一將功成萬骨枯」。軍人出身的我,深知戰爭的殘酷。此刻我置身古戰場,透過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壯麗圖畫,仿佛看到了當年的刀光劍影金戈鐵馬,聽到了當年的千軍怒吼戰馬嘶鳴。

陸遊就是在這個時間段,跟隨四川宣撫使王炎來到大散關。他作為隨軍參謀,為王炎出謀劃策,協助王炎作戰殺敵。這一年多的時間,是他人生事業的頂峰,也是他詩歌創作的高峰。陸遊是個高產作家,他描寫或回憶大散關的詩詞,就有二十六首之多,可見大散關在他人生歷史中的份量!

跟隨劉曉應的腳步,我來到了大宋石雕文化展區。遠遠望去,一尊石像巍然屹立。劉董事長問我,你猜那尊雕像是誰?我說不用猜,肯定是陸遊!劉說沒錯!我們來到陸遊像前,只見他手握書卷,身佩寶劍,注目遠眺,氣宇軒昂,眼光裡雖然少了三軍統帥的凌厲殺氣,卻於威武莊嚴中多了幾分儒雅。我面對這位老將軍,一股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恭恭敬敬地行了個軍禮!

想那陸遊,本是一介書生。如生在太平盛世,定是治國能臣,國家棟梁。不幸生逢亂世,只得攜筆從戎,效那班超書生報國。他力主抗戰,反對投降,他的心和嶽飛是相通的。只是南宋統治者戰和不定,首鼠兩端,陸遊有心殺敵,無力回天。最終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無奈,告別了一個老兵孤臣的雄心壯志。悲夫!

眼看天色不早,劉董事長邀請我們到茶亭品茶。茶亭在半山坡上,放眼望去,滿目山色盡收眼底。沐浴清風徐徐,坐看雲收雲舒,頓時有了一種如幻如夢的感覺。現如今,我在茶樓觀山景;想當年,關下的兵馬亂紛紛。大散關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美好的視覺享受,還有沉甸甸的歷史回憶。

相關焦點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 陸遊:鐵馬秋風大散關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是陸遊晚年閒居故鄉時的憶舊之作,是詩人抒寫「北望」情懷的代表作。前四句回顧往事。乾道八年(1172)陸遊48歲時任四川宣撫使幕僚,曾策馬渡過渭水,親臨大散關(今寶雞南、秦嶺北麓)抗金前線,並作《平戎策》獻北伐大計。「樓船」句與「鐵馬」句分別追憶上述兩次經歷,寫得氣勢恢宏,充分體現出「氣如山」的英雄氣概。後四句為議論。南朝大將檀濟道曾自比「萬裡長城」,作者引用此典,言自己空有抗金之志而無以施展,歲月漸逝,兩鬢斑白。
  • 從陸遊看宋詩為什麼比不過唐詩,因為他只能止步於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遊的筆觸可以越過鐵馬秋風大散關,而南宋的邊界就止於此。這是陸遊的遺憾,也是時代的悲劇!歷史的局限!在宋朝陸遊就只能是一位傳統的文人。若生在唐朝,他或許會成為邊塞詩派的重要一員。可惜他不在唐朝。沒有了漠北苦寒和大漠風沙,沒有了受降城和都護府,陸遊的詩就顯得空虛漂浮,固然氣壯,卻少了唐人邊塞詩的字字見實。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筆下的瓜洲渡,如今在哪?
    樓船夜雪瓜洲渡南宋詩人陸遊在《書憤》一詩中有「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的詩句,表達了詩人收復故土而不得的憂憤心情。詩中提到了瓜洲渡和大散關,這兩處都是古代的軍事要地。今天,咱就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瓜洲渡。一、何處是瓜州?瓜洲渡位於長江北岸,南距揚州15公裡,與鎮江市隔江相望,為「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全揚保障也。
  • 寶雞破譯「大散關」遺址之迷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十三日電(趙鋒 江松民)「鐵馬秋風大散關」又有新說。日前在陝西省秦嶺西段主梁頂處出土的石碑,改寫了大散關在寶雞市二裡關的「蓋棺之論」,解決了考古界長期爭論不休的這一課題。  大散關又名散關,崤關,是古代陝西關中的門戶,被稱為中國內陸諸關之最,號稱「三秦第一雄關」。
  • 雄關漫道 鐵馬秋風
    大散關為周朝散國關隘,關中四大關(東涵谷西大散南武關北蕭關)之一,位於寶雞南郊秦嶺北麓,秦嶺西部與隴山分界以及南北往來的天然通道,關口依險而立海拔約1200米,大散嶺下清姜河谷崖壁對峙,扼守川陝山道北端咽喉。
  • 走近大散關
    我說,大散關!朋友說,寶雞旅遊景點很多,大散關只是個很普通的景點,為什麼要先到這裡呢?我是從陸遊的一首詩知道大散關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放,又是多麼悲涼!我曾有過30多年的軍旅生涯,看到這兩句詩,立馬產生共鳴。瓜洲渡去過了,大散關,那是一定要去的。
  • 【每日一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新朋友】點標題下藍
  • 寶雞故事┃探秘寶雞大散關
    在網際網路上鍵入「大散關」一詞,可得到如下介紹:位於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陝咽喉」,愛國詩人陸遊曾寫下「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作。那麼,大散關之名究竟從何而來,古大散關的關隘究竟在哪裡,為什麼它一直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 寶雞大散關 陸遊寫下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名句 韓信從此借道拿下陳倉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詩句中提到的大散關是我國關中著名的四關之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散關據記載,大散關最早是周朝時位於大散嶺的一個小國——散國的關隘,大散關也因此得名,這裡連通著巴蜀和關中,所以自古就是」川陝咽喉」,可以想像,這裡也是個非常險峻的一個地方,景色一定也不會很差。
  • 陸遊一生引以為傲的地方大散關今天怎麼樣了?
    原創:鐵馬秋風大散關作者/畢林飛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大散關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西南陝川公路20公裡處之大散嶺之腳,系關中唯一通往嶺南的重要關隘,在古代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今天盛世卻成了遊人尋蹤問古、敬仰英雄、熱愛祖國的好去處。大散關為古代關中四關之一。東為函谷關(東漢以後被潼關取代),西為大散關,南為武關,北為蕭關。關中之地居其四關之中,故稱關中。在中國古代,佔據關中就可一統全國,進可攻、退可守。
  • 七夕會·旅遊|盪氣迴腸大散關
    大散關綿延起伏的群山,好似一個個綠色琴鍵,在風雨中衍化出一首首盪氣迴腸的樂曲。這兩年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常聽到參賽選手吟誦南宋詩人陸遊《書憤》中的兩句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意境開闊,充滿英雄氣概,可謂詩人晚年詩詞的代表之一。
  • 漫遊大散關
    車剛停穩,朋友們不約而同地下河坐在又光又滑的大石頭上在清澈見底的清姜河中嬉戲;觀賞著漫山遍野碧波蕩漾自然風光;享受著夏日難得的習習涼風;還饒有興趣地遊覽了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關大散關。  我們緩步來到大散關的山門前。大散關的山門,具有古代營寨式風格。山門匾額是趙祖康民國25年題寫的「古大散關」4個大字。山門楹聯刻制了宋代陸遊「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名句。
  • 鐵馬秋風,激蕩豪邁心胸
    鐵馬秋風,激蕩豪邁心胸;戰地黃花,抒發壯麗深情;樓船夜雪,磨礪英雄肝膽;邊關冷月,照我盤馬彎弓。高歌隊列中,心底在衝鋒,戰勝一切強敵,我是中國兵。」這是空政文工團老藝術家閻肅的最新作品《風花雪月》。一年前,閻肅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言時說:「我們也有風花雪月,但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
  • 寶漢公路上的大散關、柴關嶺和酒奠梁
    為什麼要提到大散關、柴關嶺和酒奠梁呢?想在這三座山脈上修建公路以當時的工程機械化水平來說太過於艱難,公路多為盤山路段,山區修路十分不易,所起的作用之大則難以言說。就不得不提到我國近代的「公路泰鬥」趙祖康,與詹天佑、茅以升並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傑。
  • 射鵰英雄傳中,金國和南宋為何以大散關為界?看看兩國這一場戰事
    在小說中提到,金國和南宋的疆界東部以淮水為界,西部以大散關為界,並且南宋向金國稱臣,年年貢納歲幣。或許很多人不明白,宋金兩國東部疆界以淮水為界很好理解,因為淮水歷來是北方與南方的分界線,但兩國的西部疆界為何以大散關為界呢?大散關在什麼地方呢?其實這要從南宋和金國的一場戰事說起。大散關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設立,由於當時其是西周諸侯國散國的關隘,所以稱名為大散關。
  • 大山關宣布,鐵馬秋風,巨型懸崖石刻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絡新聞(劉小英)最近,一個新的風景被添加到古老的大山口風景區,一個國家級風景區,一個巨大的懸崖題字「鐵馬秋風」正式揭幕。古代的大三關,也叫「三關」,是西周開國之父三沂生封地中的「三國」的關隘。因此,它被稱為「三觀」,有30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