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2021-02-13 古文潭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陸遊(南宋)

原詩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裡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

  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鑑賞

本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裡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遊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划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遊浩蕩詩才。「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裡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裡長城。」陸遊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儘是憤。

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相關焦點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筆下的瓜洲渡,如今在哪?
    樓船夜雪瓜洲渡南宋詩人陸遊在《書憤》一詩中有「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的詩句,表達了詩人收復故土而不得的憂憤心情。詩中提到了瓜洲渡和大散關,這兩處都是古代的軍事要地。今天,咱就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瓜洲渡。一、何處是瓜州?瓜洲渡位於長江北岸,南距揚州15公裡,與鎮江市隔江相望,為「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全揚保障也。
  • 【每日一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免費關注訂閱【老朋友】點手機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出自南宋詩人陸遊《書憤·其一》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 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遊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shuāi bìn]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bó zhòng]間!名句、佳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註解:書憤五首·其一 ——書:寫。書憤:書寫抒發義憤。 其一:《書憤》為組詩五首,此為其一。早歲那知世事艱——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中原北望氣如山——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氣如山:指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
  • 陸遊寫下《書憤·其一》,內心在恨什麼?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62歲的陸遊隱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家中,寫下五首以《書憤》為題的七律,其中以《書憤·其一》最為著名。他在詩中既充滿激情地抒發了自己「平生萬裡心,執戈王前驅」的壯志,又十分留戀地追憶了「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的軍旅生涯,最後對世事艱難發出無限感慨。
  • 書憤,書憤,陸遊書不盡的滿腔憤懣!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大散關「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那時在瓜洲渡口,南宋水軍開著高大的樓船在風雪交加的夜間挺進,何等的激動人心,何等的氣壯如山!「鐵馬秋風大散關」一句中的大散關在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一帶,是當時宋金的西部邊界,自古被稱為川陝咽喉。公元1172年,孝宗任命為王炎四川宣撫使,讓他從四川沿秦嶺北上進軍中原。
  • 書憤(陸遊)
    [詩詞古文]書憤(陸遊)書憤陸遊早歲那(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右丞相張浚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軍容雄壯,眼見著收復故土有望,我整日裡精力充沛,不知疲倦。那年的雪下得好大,夜裡的瓜洲渡如白日裡一樣亮堂。可惜符離大敗後,張丞相被罷免,北伐大業就此耽擱,令人嘆惋。
  • 書憤|陸遊
  • 雄關漫道 鐵馬秋風
    大散關為周朝散國關隘,關中四大關(東涵谷西大散南武關北蕭關)之一,位於寶雞南郊秦嶺北麓,秦嶺西部與隴山分界以及南北往來的天然通道,關口依險而立海拔約1200米,大散嶺下清姜河谷崖壁對峙,扼守川陝山道北端咽喉。
  • 鐵馬秋風大散關
    我說,大散關!朋友說,寶雞旅遊景點很多,大散關只是個很普通的景點,為什麼要先到這裡呢?我是從陸遊的一首詩知道大散關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放,又是多麼悲涼!我曾有過30多年的軍旅生涯,看到這兩句詩,立馬產生共鳴。瓜洲渡去過了,大散關,那是一定要去的。
  • 七夕會·旅遊|盪氣迴腸大散關
    大散關綿延起伏的群山,好似一個個綠色琴鍵,在風雨中衍化出一首首盪氣迴腸的樂曲。這兩年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常聽到參賽選手吟誦南宋詩人陸遊《書憤》中的兩句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意境開闊,充滿英雄氣概,可謂詩人晚年詩詞的代表之一。
  • 陸遊:鐵馬秋風大散關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是陸遊晚年閒居故鄉時的憶舊之作,是詩人抒寫「北望」情懷的代表作。前四句回顧往事。乾道八年(1172)陸遊48歲時任四川宣撫使幕僚,曾策馬渡過渭水,親臨大散關(今寶雞南、秦嶺北麓)抗金前線,並作《平戎策》獻北伐大計。「樓船」句與「鐵馬」句分別追憶上述兩次經歷,寫得氣勢恢宏,充分體現出「氣如山」的英雄氣概。後四句為議論。南朝大將檀濟道曾自比「萬裡長城」,作者引用此典,言自己空有抗金之志而無以施展,歲月漸逝,兩鬢斑白。
  • 寶漢公路上的大散關、柴關嶺和酒奠梁
    為什麼要提到大散關、柴關嶺和酒奠梁呢?想在這三座山脈上修建公路以當時的工程機械化水平來說太過於艱難,公路多為盤山路段,山區修路十分不易,所起的作用之大則難以言說。就不得不提到我國近代的「公路泰鬥」趙祖康,與詹天佑、茅以升並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傑。
  • 《書憤五首·其一》-宋·陸遊
    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 陸遊一生引以為傲的地方大散關今天怎麼樣了?
    原創:鐵馬秋風大散關作者/畢林飛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十月,完顏宗弼(金兀朮)自熙河移兵窺蜀,引兵眾10萬人,從寶雞造浮橋渡渭來犯。吳派吳璘、雷仲等,將勁兵用「駐隊矢」迎敵,且用騎兵斷敵糧道,共交鋒30多次,完顏宗弼中箭而敗退。1949年7月10日,彭德懷司令率一野與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隊在這裡大戰四晝夜,使敵潰不成軍,殘敵敗逃。大散關功不可沒!
  • 寶雞大散關 陸遊寫下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名句 韓信從此借道拿下陳倉
    我國南宋詩人陸遊在他的《書憤 其一》中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詩句中提到的大散關是我國關中著名的四關之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散關據記載,大散關最早是周朝時位於大散嶺的一個小國——散國的關隘,大散關也因此得名,這裡連通著巴蜀和關中,所以自古就是」川陝咽喉」,可以想像,這裡也是個非常險峻的一個地方,景色一定也不會很差。
  • 經典詠流傳:陸遊《書憤》
    書憤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裡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書憤:書寫自己的憤恨之情。書,寫。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
  •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 陸遊《書憤》賞析
    書憤[宋]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裡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創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