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型水上飛機的發展看AG600的作用和意義
12月24日,中國新一代大型水上飛機AG600在珠海首飛成功。對於這種目前在研的水上飛機中體積和噸位最大的型號,中國人顯然對其寄予厚望——從將該機與運-20和C919並列為「大飛機三劍客」,就不難理解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誠然,「大塊頭有大智慧」是個亙古不變的定理,作為新世紀大型水上飛機傑出代表的AG600也絕不會大而無當。然而,「有用」和「好用」並不代表「萬能」,對於大型水上飛機在軍事上的意義,顯然有著太多的誤讀。
■首飛中的AG600。對於這種大型水上飛機,中國人有著太多的期望
水上飛機的發展歷史並不比常規起降飛機更短。早在1905年,法國飛行家瓦贊就設計了歷史上第一架水上飛機。但相對而言,大型水上飛機的發展則斷斷續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發水上飛機才正式成為水上飛機的主流。1955年,由美國馬丁飛機公司研製的第一種大型噴氣式水上飛機P6M「水上霸王」首飛成功,當時美國海軍對該機寄予厚望,不但計劃讓該機執行轟炸、偵察、布雷任務,而且希望該機成為美國海軍的第一種戰略轟炸機。為實現P6M的預期目標,美國海軍甚至專門改裝了水上飛機母艦。然而事與願違,由於接連發生原型機墜毀和成本失控,最終P6M以偃旗息鼓告終。
■P6M是美國向大型噴氣式水上飛機發起的唯一一次衝擊,這種飛機在設計上不能說失敗,但也難逃半途而廢的命運
另一個向噴氣式大型水上飛機發起挑戰的國家是蘇聯/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水上飛機設計機構之一,別裡耶夫設計局早在1983年就開始設計A-40「信天翁」水上飛機。這種體積巨大的水上飛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噴氣式水上飛機,蘇聯曾經計劃將該機發展為客機、貨機、海上搜救飛機和反潛巡邏機。1986年,A-40實現首飛,次年開始批量生產。然而由於1991年蘇聯解體,該機迅速失去了預訂市場。在對外推銷成果不大的情況下,別裡耶夫設計局最終以A-40為基礎設計了體積、噸位更小的別-200,目前該機是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隊的主力消防機種之一。
■A-40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噴氣式水上飛機,該機刷新了由P6M創造的多項世界紀錄。
可以說,P6M和A-40的失敗有各自的外部因素,但歸根結底,兩者的失敗仍然源於水上飛機本身的問題。水上飛機由於需要考慮水上起降和海洋環境使用能力,比起同噸位的軍民用運輸機來說,性能是處於劣勢的。由於機體上的船型結構佔用了寶貴的機腹空間,在同等載荷條件下,水上飛機的航程、最大載荷都比常規飛機更低。而在反潛巡邏或對地攻擊方面,水上飛機由於難以在機腹設置武器艙,比起岸基反潛機、轟炸機攻擊效率也更差。因此,作為轟炸機設計的P6M和作為反潛機設計的A-40,可以說並沒有找準定位。
■相比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A-40,別-200取得的市場成績更加出色,但目前用途也基本僅限於消防
在這一問題上,另一個水上飛機大國日本的發展歷程對於中國來說更有對比意義。日本在1966年設計了戰後第一種大型水上飛機PS-1,該機也是日本自行設計的第一種反潛巡邏機。不過,與同期從美國引進的P-3「獵戶座」反潛機相比,PS-1作為水上飛機飛行高度低、最大航程短、飛行速度慢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其結果就是該機僅生產了22架、到1990年便全部退役。同一時期中國研製的水轟-5的命運甚至還不如PS-1,該機不但生產數量僅有7架,甚至都從未擁有過武器掛載能力以及執行過反潛巡邏任務。作為PS-1的直系後代,2003年首飛的US-2水上飛機除保留了對海搜索設備外完全摒棄了反潛作戰任務,主要任務也變為海上搜救和執法。考慮到AG600在設計時的預定任務與之高度相似,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
■US-2(前)與其「前輩」PS-1相比,不但在技術上更加優異,而且任務方面明顯存在差異。由此可見,水上飛機其實並不適於反潛作戰任務
AG600在設計上應該對水轟-5存在一定的繼承,但受到US-2影響的痕跡更加明顯。AG600與US-2採用了非常相近的構型,與US-2相比,AG600除航程外的飛行性能略佔優勢,而US-2的抗浪性則比AG600更好。因此,從作為一種「飛機」的角度來說,AG600與US-2旗鼓相當。由此也就不難理解,AG600在任務屬性上也必然與US-2存在相似性。AG600在其預定任務,即海上救援、森林滅火和海洋監察方面將會起到不小的作用。但如前文分析,AG600在反潛作戰方面的作用,預計會十分有限。而在熱議的南海海域使用問題上,AG600或許能成為在島礁之間或島礁與大陸之間轉運人員、物資的重要裝備,特別是對於不便建設機場的島礁更能體現其便利性,這將顯著提升南海島礁的自持能力。應該說,這是AG600在國家安全方面最能體現其作用的一個領域。
對比其他國家大型水上飛機的得失,並結合AG600設計之初的預定任務,不難發現AG600其實並未突破傳統水上飛機的使用範疇。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AG600不能成為一種作戰平臺多少有些無法接受,但若該機能夠完成其「分內」的工作,對於維護和保障我國海上權益所起到的作用同樣是難以替代的。畢竟,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海洋大國,未來中國在海上與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平時的各類執法和勤務工作,同樣需要一款性能優異的平臺才能勝任。從這一點來看,AG600的前途,仍然是十分光明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