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學術期刊還分ABCD類?

2020-12-13 青墨qmly

工作中,經常聽到某個作者說我要發C類期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發C刊。

其實,他說的是他們單位劃分的C類期刊,這種分類通常都是各個單位或者學校自己制定的標準,國家層面從來沒有這種劃分。

因為是自行劃分的標準,所以單位不同,標準自然也不一樣,作者發表論文的時候肯定是以自己所在單位的要求為準,比如有的學校A類是指被SCI收錄的期刊,B類是被EI收錄的期刊,C類是南核和北核,D類就是除了ABC類之外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的學術期刊,那麼作者如果說他要發C類的,其實就是要發核心期刊,如果是D類,那就是一般的學術期刊,也就是普刊。發的最多也是這個,畢竟核心很難。

當然,由於每個單位劃分標準不一,這個單位的D類是普刊,到了那個單位,普刊可能就被劃分在E類裡了,所以投稿諮詢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在單位對於期刊的劃分標準,這樣才能正確選擇期刊。

相關焦點

  • Protein&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原標題:Protein & Cell告訴你「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為此,Protein &Cell期刊社按照國際最高標準要求自己,採用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最穩定的稿件處理系統,期刊內容完全採用全文國際標準結構化排版,實現了全文數位化排版,數據處理能力和排版水平均為國際最高標準,期刊上的所有文章都在國內外平臺發表。   Protein &Cell還擁有強大的編輯團隊。
  • 人民日報評《冰川凍土》期刊發文不當:學術期刊不是私人菜園子,不...
    近日,一篇刊發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在輿論場中引發軒然大波。原因在於,作者在正文中,用較長篇幅大談特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這篇論文在眾多嚴謹科學的學術論文中顯得格外另類,堪稱奇文。
  • 訪談︱朱劍:回歸學術共同體是學術期刊及其編輯的最好選擇
    三十餘年學報編輯的從業經驗,使他得以「零距離」觀察中國的學術期刊,找出問題、指出癥結並開出「藥方」。近日,他的反思成果結集成冊,名為《霧裡看花:誰的期刊?誰的評價?》,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刊行。在書中,朱劍先生對學術研究的評價體系、學術共同體的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澎湃新聞擇取部分問題向朱劍先生請教一二。訪談文字較長,分上下兩篇發布,本文為下篇。
  • 論文寫好了,但投什麼期刊呢?學術期刊SCI、EI、C刊…到底是什麼?
    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佔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CSSCI遵循文獻計量學規律,採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全國2700餘種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學術性強、編輯規範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
  •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頂尖的學術期刊,你可以從中找到當前科學前沿,你可以追尋知識,你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期刊吧!《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綜合性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由美國麻州醫學協會所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期刊內容包含有:主題性之社論,原創性的論文,旁徵博引性的評論性文章,即時短篇論文,案例報告它也是一種目前全世界最受歡迎,及廣受閱讀的同儕審閱性質之綜合性醫學期刊。《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官方刊物《科學》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為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
  • ...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談到辦食品英文學術期刊的初衷,王守偉表示,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我國食品科研領成果不窮,需要一個國際性平臺在全球食品科研領域進行更大範圍的傳播,「但國內食品類的英文學術期刊卻一直是空白,2012年時,國際上已有124本被SCI收錄的食品類英文學術期刊,國內有中文食品類學術期刊57本,卻沒有一本食品類的英文學術期刊,這可謂是一個食品科研大國的缺憾。」
  • 學術期刊職稱論文發表南核PK北核區別
    對於文科大類的老師來說,評職稱,南核的加分比北核要高出5-10分左右,一篇南核可以抵得上兩篇北核來用。那麼,南核與北核,究竟該發哪一個呢?所以說,要發核心就要提前一年時間來準備,不然真來不及,最近很多在讀學生要發核心,要2個月以後見刊,親,學報現在還不一定能做到呢,你就敢這樣要求核心期刊?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以上,你看出來門道了嗎?
  • 上海學術期刊全球"能見度"漸高
    經過10多年努力,從早期的不到5家編輯部響應,到目前不僅匯聚了中國五大頂尖光學研究所所有期刊資源,吸納了全國95%的光學高端期刊,還自主建設並運營了中國光學期刊網,目前主頁日均訪問量達30萬人次,進入全球光電網站排名前1%。雜誌社目前擁有八刊三網,成為我國光學學科走向國際的重要窗口。 同樣,上海大學期刊社也在努力突破高校期刊「一刊一個編輯部」的小、散、弱困境。
  • 學術期刊的級別、種類、等級,這篇文章全講清楚了!
    01什麼是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並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知網截圖。可以看到期刊基本信息、被收錄情況、期刊等級劃分、期刊影響因子等信息。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種康表示:「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專家辦刊 「JIPB的重大改革之一是率先實施專家辦刊,學術把關完全由一線科學家負責。」
  • ...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召開 開啟「打造世界舞臺,提振中國期刊...
    【環球網】11月22日至11月23日,「2017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隆重召開。超過8000名各界人士首次通過現場和同方知網網絡平臺同步觀看會議,並圍繞「新時代、新思路、新發展---開創中國學術期刊新紀元」的主題,共同在線上下參與探討中國學術期刊發展與實踐中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
  • 核心期刊與普通期刊
    因為,根據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聲明:中國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沒有所謂國家級、省級等的等級。但在日常用語中,「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經常會出現,這種劃分的標準,大致是:「國家級」期刊一般說來,「國家級」期刊,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及國家一級專業學會主辦的會刊。
  • 2019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表示,建設一流學術期刊是新時代科技、文化與學術發展的需要。針對推進一流學術期刊建設,吳尚之提出五點建議:一是要全力抓好學術期刊的內容和質量建設。結合一流學科建設和創新發展需求,辦出能夠吸引優秀稿件的學術期刊,充分利用網絡化條件,吸引高水平學術論文在中國期刊和網絡首發,並能更快、更準地傳播擴散,更多地被國內外同行發現、引用和應用;二是要繼續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期刊單位建立與一流期刊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和優質稿件的競爭能力;三是要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
  • 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原標題: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日前,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開展研究,以國際化視野,檢索了6400多種中國學術期刊被1.4萬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的引證情況,並且通過計量分析和同行專家評議,研製了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引證報告。這是2012年以來第三次發布該引證報告。
  • 北林大主辦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居中科院...
    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森林生態系統(英文)》(Forest Ecosystems)在全球農林科學類609種期刊中排名第41位,居農林科學大類一區(41/609),為TOP期刊;在林學類68種期刊中排名第5位,居林學小類一區(5/68)。
  • 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們擷取幾位大咖的致辭講話和主旨報告,以饗讀者。所有的學術期刊的編輯老師在長期的工作中,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他們每一點細小的工作匯聚起來支撐著中國的學術進程。期望學術期刊成為中國學術的引領者,以戰略眼光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建構。
  • 不僅是救命武器,還登上了全球頂尖學術期刊
    學術研究,就一定要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嗎?其實,學術也能超級「接地氣」。「薯片筒卷上消毒的A4紙,寫上『聽診器』三個字。」這不,咱們再熟悉不過的薯片筒,在中部戰區總醫院心胸外科醫生的手裡,搖身一變成為戰疫期間的救命「武器」。
  • 中國知網分享如何推動學術期刊深度傳播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由中國期刊協會主辦的第十三期刊協講堂日前開講。中國知網創始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王明亮在線分享了中國知網辦好平臺、推動中國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做法、經驗和思考。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主持講堂活動。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做好選題策劃 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只有做好了選題策劃,以敏銳的眼光把握住學術熱點和前沿,方能推動學術期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把握學術理論熱點和前沿「要處理好努力和實力、熱點和前沿的關係,重視學術研究的質量和學者的學術生命。」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南大學資深教授樊和平認為,學術刊物應當同時關注學術熱點和學術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