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數以5萬起步呢?

2020-12-13 騰訊網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理財投資也是越來越方便了,投資者百忙之中抽不開身,便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投資交易,這樣做與線下購買的效果是一樣,並且更加快捷方便。不過這麼多年來銀行的投資門檻還是相對較高一點,這也是大多數投資者不明白的一個地方。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數以5萬起步呢?

首先這就要根據銀監會的監管措施來進行分析了,騎牛看熊查詢到第5號文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中要求:「所有商業銀行是對自身的客戶、理財產品進行分級,從低到高至少要有五級,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在此分級標準之下,限定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起點不得少於5萬元。」這就是說商業銀行也是按照規章制度來辦事情,並不是故意能降不降的態度,投資者也應該予以理解。

然後投資者要明白銀行存款的風險是最小的,而其它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可能就會從小到大有所不同。如果投資者手中剛好有1萬、2萬的閒錢,投入到理財產品中,不僅沒有賺錢還虧錢了,那麼對於心態的影響就較大,5萬元設定為一個門檻就是將一些閒散資金排除在外,讓投資者三思而後行再進行投資,這也是根據資金額度來購買與自己風險評級相符的理財產品。騎牛看熊認為手中有5萬元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背後起碼還有10萬元以上的流動資金,那麼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就會相對較強,對於虧損後的心態也能做到遊刃有餘。

最後從理財產品的構建來分析,通常分為低等風險、中等風險、高等風險,不同風險等級對於客戶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如果中高等風險的理財產品購買的人數較多,那麼會導致只適合低等風險的投資者誤買入,最終把責任歸結到別人的頭上,這也是很容易引起矛盾的問題。騎牛看熊認為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進行投資,銀行會設立5萬元的投資門檻,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即使是門檻較低的產品也要看清楚產品說明書,不要誤買了自己無法承擔的理財產品。

相關焦點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前100個為什麼交通銀行能有前三個?
    在今年9月16日在售高收益前100名銀行理財產品中,一直以來曾經國有銀行最小、股份制銀行老大、業績發展不好不壞、市場反響默默無聞的交通銀行,竟然佔據了前三個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2019年"得利寶·慧理財"(看漲鯊魚鰭)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2461190278)(全國) 銷售的理財產品,起購點是人民幣1萬元,期限34天,從9月12日開始起售,9月18日正式成立,風險等級是低風險,類型是非保本浮動型,預期最高收益率7.5%。
  • 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走俏
    網際網路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連續數月下滑「今年上半年,餘額寶萬份收益還在1元以上,從7月份開始,差不多跌到0.9至1元之間,上周每萬份收益只有0.76元左右,相當於投1萬元進去,還賺不到8毛錢。」在省會工作的王冰粗略計算道。
  • 印度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來印度旅遊?
    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去印度旅遊?但是呢,這麼多的鄰國,就有一個是特殊,那就是印度。印度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中國人都不喜歡來印度旅遊呢?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旅遊和文化事務部秘書長辛格曾說過這樣的話,中國與印度是鄰國,地理位置、氣候相近,文化也相似,而印度政局穩定,治安和衛生條件都不差,城市旅遊設施完善還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到印度旅遊呢?
  • 為什麼有些銀行理財經理會勸客戶提前贖回理財產品呢?
    理財產品不都是銀行員工推薦的嗎?怎麼還讓提前贖回呢?其中有什麼貓膩?實際上,讓客戶提前贖回理財產品原因並非只有一個。01推薦更優質的產品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快到過年時不管是銀行還是保險公司總會加大推銷的力度,開發出來一些新的理財產品或者是保險。
  • 網際網路存款下架後,銀保監會給銀行理財子產品銷售定了兩個渠道
    其中,《辦法》規定,現階段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代理銷售機構,保持了現有理財產品銷售制度的連續性和平穩性。此前,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也曾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代銷。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集體下架的同時,網際網路平臺對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展示也做了相應調整,目前大多數網際網路平臺已看不到相關產品在售。
  • 銀行理財產品降溫 為留「金主」銀行各出奇招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理財名言大家可以說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對於保守型理財——銀行理財產品,卻有消息指出,其規模正在在逐步萎縮,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也開始將閒置資金轉投到其他產品。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8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從25.3億元升到1.77萬億元,購買熱情持續高漲,認購金額逐年攀升。不過進入2019年,上市企業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熱情卻有降溫的跡象,為了解各大銀行對於大額理財產品的實際情況,記者進行了隨機走訪。
  • 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還能買什麼?
    這意味著,在此一年間,投資者將越來越少看到「保本保息」產品,將越來越多面對「非保本浮動型收益」產品。與此同時,市場上將不再有「剛性兌付」,風險將由投資者自擔。為何會發生以上重大變化?「資管新規」的核心邏輯是什麼?接下來你我將如何更加理性地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 5000萬理財成了「飛單」,銀行只擔責20%,投資人該怎麼辦?
    「飛單」一詞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可能並不熟悉,這是理財行業內部的一個術語,其意思就是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工作人員故意銷售了非本銀行自行發售的產品,一旦造成經濟損失很難追回。按照一般理解,銀行工作人員向投資人銷售了非本行理財產品,造成的經濟損失,銀行理應承擔責任,但這個「飛單」案件,經過法院二審,才被判因監管不力而承擔20%責任。
  • 2018年各大銀行理財能力和理財產品排行榜
    3、渤海銀行  渤海銀行旗下渤盛239號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為5萬元,投資期限為90天,預計收益率為5.7%,相對於上邊兩個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優勢在於起投門檻較低,受眾群體範圍更廣。  4、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旗下的中信理財之共贏系列1575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5萬元,投資期限90天,參考年回報率為5.5%,收益略低於渤海銀行的理財產品。  5、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旗下的天天萬利寶人民幣理財產品H款(89天)(夜市版)的起投金額為5萬元,投資期限87天,參考年回報率為5.45%。
  • 外籍男子買百萬理財產品取錢時剩六萬 起訴銀行
    外籍男子買百萬理財產品取錢時剩六萬 起訴銀行 2014-07-04 02:08:13,購買百萬元理財產品,取錢時方知被騙,而該主管在被銀行辭退後已經自殺。次年9月30日,李先生回京後想取出這筆錢,卻發現帳戶裡只有6萬餘元。而望京支行稱,鄭某從未委託民生銀行幫李先生購買過任何理財產品,其通過郵件發給李先生的理財合同以及電子回單等都是偽造的,其欺詐是個人行為,與銀行無關。多次協商未果後,李先生將民生銀行望京支行起訴到法院,要求彌補其損失。
  • 存100萬在任意一家銀行,不購買任何理財產品,會100%安全嗎?
    有網友提問——「存100萬在任意一家銀行,不購買任何理財產品,會100%安全嗎?」,銀行在我國可以說是收到廣大民眾的信賴,一直以來,銀行幾乎就是資金安全的代名詞,我們財產如果存在銀行,那肯定是非常安全的,畢竟,銀行網點的安保工作很到位,其業務操作內容和流程也受到相關部門的監管,再加上銀行還有現金的風控技術。總的來說,絕大多數人對銀行的安全性評價是很高的。但是我們也知道,銀行存款很安全,理財就未必。
  • 銀行理財子公司時代已來
    銀行紛紛踴躍地籌備成立理財子公司。從2018年年初至今,共有至少32家銀行公告了擬成立理財子公司。起步階段銀行理財產品有四大特徵,也蘊含了未來發展趨勢:以固收為主體,積極布局權益類;權益類投資以私募股權、FOF模式居多;以複製指數起步,積極探索量化策略;部分保留了浮動管理費這一理財特色。2016年以後,銀行理財開啟了系統性監管之路。
  • 銀行「盯上」你的年終獎銀行理財、外幣存款收益率上浮 專享產品最...
    臨近春節,各家銀行「盯上了」客戶們的年終獎,推出了各類理財產品。1月15日,上遊新聞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銀行後發現,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在4.3%上下。與前幾周相比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整體收益比較穩定。不過,各家銀行藉助「年終獎專享產品」吸金,其最高年化收益率超過了5%。
  • 滙豐銀行理財頻坑客戶 有人虧千萬有人虧500萬
    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近年客戶購買滙豐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事件至少有五起,客戶虧損多則達千萬。客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虧損?產品設計是不是有問題?記者試圖得到滙豐銀行對此事的表態,但截至發稿時止,滙豐銀行並沒有回應。
  • [快訊]6月5日在售高收益前100名銀行理財產品一覽
    300看漲自動贖回結構)非保本理財計劃119386(全國)人民幣5萬7.80%192天2019-06-032019-06-10中低風險非保本浮動交通銀行2019年"得利寶·慧理財"(看漲鯊魚鰭)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
  • 銀行理財產品主打節日概念
    記者日前從銀行了解到,許多銀行專門針對節日概念推出了一些理財產品和服務,多數節日概念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確實有所提高,但是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還應當考慮資金募集時間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再做選擇,不宜盲目購買節日理財產品。
  • 銀行理財產品月度紅黑榜:開年首月理財收益率再度走低
    銀行體系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實現平穩過節。市場資金充裕引導資金利率走低,1月理財平均收益水平環比下滑。每個月,界面新聞會根據自己製作的一個涵蓋數萬隻理財產品的資料庫,對當月理財產品進行評估與排行。該資料庫在衡量當期宏觀經濟、行業水平、銀行自身風險、產品屬性後選出性價比最高和最低的產品,其挑選範圍是全行發售的信息披露充分的非結構類理財產品,最終形成當月產品紅黑榜。2019年1月,產品榜單中滿足篩選條件的銀行為203家,銀行理財產品共有5140款。其中江蘇銀行滿足篩選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最多,為207款。
  • 315金融產品檢閱臺|4.5萬億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如何選?收益率...
    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開放淨值型現金管理類表外理財規模在4.5萬億左右,佔表外22萬億理財規模的20%,較2019年初上升2.5萬億左右。「現金管理類理財是銀行理財增長速度最快的業務,是主要的符合『資管新規『的開放式淨值型產品。
  • 超短理財產品不乏替代品 T+0理財產品不容忽視
    據財匯資訊不完全統計,只有少數幾家銀行在12月1日之前有售1個月期以內的理財產品,12月1日以後已經沒有銀行預告發售1個月期以內的產品了。某城商銀行個金部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表示,由於監管機構「窗口指導」,估計12月1日以後市場上應該不會見到期限在1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了。
  • 華夏銀行大眾理財銀行
    在和訊網主辦的2012年第十屆中國財經風雲榜頒獎中,華夏銀行「龍盈理財」憑藉自身優勢,榮獲「最佳財富管理品牌」;在《理財周報》主辦的2012(第五屆)中國最受尊敬銀行暨最佳零售銀行評選活動中,華夏銀行「龍盈理財」榮獲「2012中國最佳銀行財富管理品牌」,「龍盈理財」理財晚間檔系列產品榮獲「2012中國十大最佳銀行理財產品」。